道德经人生十大定律(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
道德经人生十大定律(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六祖惠能是谁?六祖慧能是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虽然说是第六代,但是历来被奉做禅宗真正的创始人。接着,当他在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时,他顿悟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悟了。六祖惠能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他没有上过学,也不认字,他每天上山打柴,打完柴之后,他又挑到街上去卖。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惠能有时候会看着夕阳陷入一种很安静的状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一天,当惠能打完柴挑到街上去卖时,他在经过一个大户人家窗口时,听到里面传出读《金刚经》的声音,凑巧听到一句话:凡所有像皆为虚妄。突然之间,惠能的世界像被一道闪电劈开了一样,眼前的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他要去追求它。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先天智慧和能力的,道家称为“道”,瑜伽称为“梵”,儒家称为“仁”,佛家称为“佛性”。无论是老庄之道,孔孟之仁,还是瑜伽之梵,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引导我们进入开悟的状态。
开悟了什么?文艺的说法就是,“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的心”。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什么事呢?就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就可以开悟了。如果我们按这个标准,那就是所有人都能开悟,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是很难的。
很多人都处于无明状态之中,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人说:哎呀,你这话说得不对,我当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就是想要钱啊!我想要出名啊!等等。这些想要的东西猛一听好像目标很明确,但仔细去深思,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没有真正地追求过钱,也没有追求过名,我们只不过像浮萍一样在世俗中漂浮,我们的心总是处于不确定状态,总是处在于今天想要这个,明天又想要那个的状态。我们每天总是跟着风口跑,什么流行就追求什么。这所有的一切,当然不能叫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怎么才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我们现在来看一个与惠能有关的故事。
六祖惠能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他没有上过学,也不认字,他每天上山打柴,打完柴之后,他又挑到街上去卖。
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惠能有时候会看着夕阳陷入一种很安静的状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有一天,当惠能打完柴挑到街上去卖时,他在经过一个大户人家窗口时,听到里面传出读《金刚经》的声音,凑巧听到一句话:凡所有像皆为虚妄。突然之间,惠能的世界像被一道闪电劈开了一样,眼前的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他要去追求它。
接着,当他在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时,他顿悟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悟了。
六祖惠能是谁?六祖慧能是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虽然说是第六代,但是历来被奉做禅宗真正的创始人。
“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为何可以让人瞬间开悟呢?“无所住”,即无相,就是不执着于一物,不执着于一处,自在无障碍。“生其心”,就是升起清净光明的自性,人的自性就是佛性,我们想成佛得道,不必向外寻求,只需要回归本心,我们就可以开悟了!
这有什么理论依据呢?孔子在《周易·文言传》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这就是开悟的状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真正开悟的人,从不谈开悟。相反,那些整天为了寻求某种特殊能量而去修行或者开悟的人,他们追求“永生”、想要“断轮回”、其实都是执念,这种人永远也不能真正开悟。
真正开悟的人,是真实而圆满的人。圆满不是没有缺点,圆满是优点与缺点、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的统一体。
再豪华的宫殿,也有卫生间和垃圾房;再美丽的女人,也有口痰和屎尿;污泥能生出莲花也是好泥土,圆满的本身就是这样——“不垢也不净”。
真正开悟的人,没有牢骚,没有抱怨,没有妄想,没有执念,他的心是平静的,在平静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智慧,也是佛性,也是顺天行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真正开悟的人,往往心如止水,无论是在生活安逸,顺风顺水的时候,还是在挑战不断,困难接连而至的时候,心情都是一样的淡定。
真正开悟的人,有一种勇敢,他们不再惧怕失去和困难,因为当他们全心投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在无形中具备了。
真正开悟的人,有一种洒脱,因为他们拥有穿越世事的表象而窥见其本质的能力,直达本质之后,一切表象都如梦幻泡影。
真正开悟的人,有一种解脱,从沉迷中解脱,从生死中解脱,从一切纷乱的幻象中解脱,不生不灭。
真正开悟的人,有一种慈悲,他们的爱是一种大爱,是对宇宙苍生的爱,他们视一切人如己而救助之。
真正开悟的人,有一种能力,是一种融化万物的能力,他们和万物和谐与共,不增不减。
真正开悟的人,有一种自律,因为他们懂得自律,所以才拥有了真正的自由。
真正开悟的人,有一种恬静,他们外表温和,相貌慈美,可以把我们感化。
真正开悟的人,有一种创造力,他们可以从无到有;
真正开悟的人,有一种自信,因为他们找到了生命的根。自信不是给别人看的,自信更不需要被证明。
开悟前是“我在活着”,开悟后是“我看着我在活着”;开悟前是当局者迷,开悟后是旁观者清;开悟前是为成功而拼命,开悟后是“无事以取天下”;开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现象看现象,开悟后是以整体看局部、以本质看现象;开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开悟后“我”在圆满中存在。
因此,真正开悟的人,是一层一层剥洋葱的过程,一瞬间以为自己大彻大悟了,接下来又会遇到新的挑战。
开悟的人,从不解释,他知道一旦开口解释或者描绘,就着了像,凡是能被说出的真理,已经离开了真相。这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也是佛祖常说的“不可说,不可说,凡有所见皆是虚妄”。
开悟的人明白:真相是不可知的,而真理亦不可说。
在凡夫的世界里,很多都是恒常不变的。但在开悟的人看来,一切都是无常的。他们的一切不可说,不能说,不必说,他们活在所有的“说法”之外。
开悟就好像我们玩游戏一样,如果在某天,我们忽然发现自己根本不是游戏里面的主角,而是玩游戏的那个人时,我们就是点燃自己生命的人。这生命是光,可自照,亦可照人。这生命是火,可以温暖自己,亦可以温暖别人。我们就会感受到,在光里没有黑暗,在火里没有寒冷,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我们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我们有无畏的勇气面对一切,没有牢骚,没有抱怨,我们真实地活在每一个当下。我们能够体验到,在每一个看似离开源头的灵魂里,其实我们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的心。它不在外界,不可外求,它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六祖惠能从《金刚经》的一句话中,发现人的“觉”,观远山近水而发现了“心”,从“心”的意识奔流而察觉到“念”,最终发现了心、念、觉的关系。
那到底什么是“觉”呢?觉是心性,念是心用;心是觉体,念使觉明;无心无念,觉亦长生 是谓觉醒。
说到“觉醒”这一个词,我们要知道,“觉”和“醒”其实不一样的,觉是沉睡之后醒来,醒是沉醉之后神智逐渐走向清晰。
区别在哪里?“觉”的深刻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沉睡过后叫做“觉”?因为“觉”是通过感知和体验,认识到深刻的真理和规律,这叫做觉者,也就可说是觉悟。
说到觉悟,说文解字解释“觉”叫觉者,悟也。就是我们不回到自己的本心里面,打开内在精神世界的话,根本不叫觉,只能说对外在信息有所了解,或者看了一些哲学著作,好像能说得头头是道了,但没有在内心世界里达到观照的层次,不能叫觉者,也不能叫觉悟,更不能觉醒,因为没有悟,也没有醒。
当我们还处于这种蒙昧状态时,我们可能很聪明,但不能说很智慧。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灵性开悟所产生的能量磁场是分散的,剥离的。此时灵性空间的磁场有大,也有小,产生共振的能量就有大,也有小,智慧也就体现出了有大,也有小。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由灵性空间的能量层级决定的,而灵性空间开悟程度的大小和能量释放的大小,也就决定了我们所拥有智慧的大小和多少。
六祖惠能的开悟在于他自己的灵性空间与宇宙能量发生了连接,潜意识的能量被释放,从千年以前一直影响至今,这种能量一直在普度众生,是灵性空间的能量释放与吸收。
智慧就像灵性空间的能量一样,它原本存在,同时它又在吸取外界的磁场能量,与他人的灵性对接,我们对他们产生了多大的作用力,同时又获得相同的反作用力。能量越大的人他能让更多的人觉知,于是他就得到更多的能量加持。
此时我们只需开放我们的灵性,增长我们的智慧,我们就能体察到宇宙的一切信息,因为宇宙中的一切信息是不灭的,它永远在那里。
我们只需要用我们开放的心去体察,一切知识都会一目了然。为啥叫一目了然,这个“一目”不是用我们物性机体的双眼去看,而是用我们的“心”去看。
我们如果有了这些知识,就能够用心去体察万事万物,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个自由不能用现代的思维来考虑,它不是为所欲为,它代表的是我们自己的自由,但我们却不能去改变周围的一切,因为我们的心和能量一样有作用和反作用。
知识就是力量,但这种力量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它的力量就是学会用心去操控能量,用能量去改变物质。如果我们以为我们的“心”能直接操控物质,那就错了,物质是能量的幻象,“心”是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质,却可以操控能量去改变幻象。我们一旦学会了操控的知识,就会拥有很多现代流传的超自然能力。
例如,列子的御风飞行就是一个例子。
列子是与老子、庄子同时代的道家学术代表人物。《列子》一书记载了他的修道思想和方法,其中有一则列子御风而行的传说,值得今人思索和借鉴。
列子拜壶丘子为师,与盲人伯昏成为至交好友,尽力向他们学习修道方法。
他学会了凭空御风飞行,很高兴地乘风归乡,造成了一时的轰动。一位姓尹的学生非常想向列子学习御风飞行的绝技,就住到了列子家,认真地做各种事务。他几次向列子请教,要求学习绝技,但列子不置可否,他失望地回家了。
几个月后,姓尹的学生又来拜见列子,检讨了自己的急切鲁莽。列子针对他求绝技心切的心态,向他讲述了自己修道的经过。
列子说:“我拜壶丘子为师以后,经过三年时间的修心养性,变得心中不敢存是非念头,口中不敢说利害得失,这时才贏得老师多看我一眼。我又继续进行忘掉自我、忘掉方法的修炼,七年以后,达到了随心所念而无是非对错、随口而言无利害得失的境界,老师才让我坐在他面前听他论道。
“九年之后,任我心中所想、口中所说都不会涉及利害是非了,那时只觉得通体光明,内外如一,可以用眼代替耳朵听,用耳代替鼻子闻,用鼻子当嘴巴说活,用嘴巴食气,人体感官的功能失去了差別。于是当心神凝聚之时,豁然感到身体消释、骨肉融化,不知不觉地随风飘浮起来,忽东忽西,最后我也分不清是风乘我,还是我乘风了(与虚空同一境界)。”
列子谆谆教导他的弟子说:“当心中不再有利害得失、无法无我,生命之气就能与自然之气连成一体,成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于是你就是山,就是海,就是虚空,自然就能御风而行了。”
可见,大道如此至简至易,简单到令喜好智慧技巧的人难以接受。而通往生命科学高峰的大道,只有这一座大门才是至简之门。
其实,这所有的一切,只是我们的“心”的正常能力。当我们具有某种超能力时,我们不是用这种能力去控制和操控物质。如果我们这样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些能力只是我们潜力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
我们改变自己可以,改变外在的存在就偏离了本来的自性。虽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但我们要脱离物性,就要知道宇宙运行的法则,就是“道”。
在我们了解“道”之后,我们就能领悟空性,就能打破物质界,心就可以获得平静,就可以回归本心。这就是老子所说的“若夫修道,先观其心”。老子这是在告诉我们,修行之人,应该从观心开始。
如何观心?可以观照一下此时此刻的我们自己:是否安住清净心,能否保持平静心?因为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不是努力,不是能力,而是心力。
心力来自哪里?心力源于精神,它是一个人认知力与意念力融合产生的力量。心力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身心能量,改变着我们的人生命运。
我们之所以能够改变命运,这是因为我们的心追求的是三维物质的世界,本心讲的是本源之道。
这种本源之道,就像西医讲的物质肉体。现在的中医讲经络能量,而上古真正的中医讲的是主宰能量的神识,这才有了上工守神,下工守形之说。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灵性觉醒的时代,就是要让我们明白:生来所有得到的东西,本来就不为自己所有,生来无一物,失去自然也会毫不可惜。世上最有价值的事,就是“做自己真正的自己”。
所以说,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心力”修养的高手。他们敬畏从心里所产生的“意识的力量”,也非常珍惜从心底产生的“精神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此心光明,万事可成,他们总是在善待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在起心动念处下功夫,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提升心力。他们总是不断地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并付诸于当下的人生实践中,知行合一,这也正是阳明心学对今天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