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孙继先向周总理上报一事,60年孙继先向周总理上报一事
60年孙继先向周总理上报一事,60年孙继先向周总理上报一事而和孙继先打交道的第一个苏联专家就是盖杜柯夫。而盖杜柯夫为人高傲,但却与孙继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先期的工作过程中,两个人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争论。孙继先上任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和苏联专家打交道。1957年10月15日,中苏双方共同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在这些项目中,我国格外重视导弹和火箭技术项目,并且还从苏联引进了各种导弹以及设计制造技术和战斗使用资料。苏联援华专家与此同时,苏联方面还通过派遣一部分专家来帮助中国家建设导弹综合试验靶场。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该项任务,中央军委经过再三研究之后决定,由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孙继先中将担任导弹靶场的司令员。
孙继先
前言1960年11月5日,中国的第一颗导弹“东风一号”在气浪中腾飞而起,直插云霄。我国的东风导弹可以说是全国人民的骄傲,然而,难以想象的是,在我国学习导弹发射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重重困难。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幸亏有苏联专家的帮助,我国才能够在未来的导弹研制的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
孙继先任导弹司令,与苏联专家结下友谊1958年4月底,孙继先在周恩来的邀请之下,来京参加五一庆祝活动。在这期间,毛主席也邀请孙继先来到了中南海,在交谈中,毛主席嘱咐他一定要跟着苏联专家多多学习东西,以便能够早日指导导弹发射工作。
1957年10月15日,中苏双方共同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在这些项目中,我国格外重视导弹和火箭技术项目,并且还从苏联引进了各种导弹以及设计制造技术和战斗使用资料。
苏联援华专家
与此同时,苏联方面还通过派遣一部分专家来帮助中国家建设导弹综合试验靶场。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该项任务,中央军委经过再三研究之后决定,由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孙继先中将担任导弹靶场的司令员。
孙继先上任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和苏联专家打交道。
而和孙继先打交道的第一个苏联专家就是盖杜柯夫。而盖杜柯夫为人高傲,但却与孙继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先期的工作过程中,两个人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争论。
两人对于导弹试验靶场的选址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孙继先认为建立靶场应该更多地考虑基地以后的生存问题。
因此他们更看重银川以西的地区,那里西靠沙漠,东靠黄河,环境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好。而苏联专家却认为,应该在额济纳旗青山头以及周边地区建立导弹试验靶场。
因为两人意见不和,因此当孙继先回到北京之后便将这些意见向上级反映。还向聂荣臻和周恩来作了汇报。经过一番分析过后,中央还是采纳了苏联专家的意见。
中国导弹试验靶场
不过,对此,中国同志和苏联专家却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将导弹试验靶场设立在干燥少雨的硬戈壁比较好一些,几乎不用考虑天气原因,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够进行导弹试验。
选定地址之后,工程勘察组便按照苏联专家提前设计好的要求,对周围的各个公共场所进行打桩定位。
中国勘察队员和苏联专家组走遍了戈壁荒漠,而在这期间,中苏两国队员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虽然苏联专家为首的盖杜柯夫比较高傲,但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从不喊累,不能洗澡直接剃了个光头。看到如此认真的苏联专家全心全意地为中国搞建设,中国同志被深深感动。
基地司令部成立,孙继先担任总司令
因此,盖杜柯夫专家组完成勘测任务,准备回国时,孙继先陪他游览了北京的各个景点,虽然在之前的过程中,两人的意见不能达成一致,但在离别时两人却已经成为最好的朋友。
孙继先除了与盖杜柯夫建立了友好关系,还与其他的苏联专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他们就是专家组的组长罗金上校和专家组副组长谢洛夫斯基上校。
在帮助东风基地建设时,罗金上校和谢洛夫斯基上校不仅负责着中国导弹的建设,还要培训导弹部队的学员。
虽然孙继先是导弹试验靶场的司令,也要在学校接受培训,但他事务繁忙,经常需要两头跑,因此有时候赶不上听课便会让自己的秘书帮他做笔记。
为了做好总司令交代给他的任务,秘书任克都会坐在第一排,认认真真地记录着笔记。不过他听不懂罗金上校讲话,所以他只能不停地记翻译同志的译文。
而罗金得知后,也总会有意地稍作停顿,留出时间让大家记笔记。
1958年,孙继先与苏联专家合影
在一次上课的过程中,孙继先正在认真地听罗金讲课,但讲到关键的部分,他却将话题转移到了别处不再继续。
下课后,孙继先直接质问罗金为何讲到一半就不讲了呢?而罗金解释是因为当时在课堂上有克格勃的人在,而且苏联方面已经事先规定不可以向中国透露导弹的核心技术内容。
但对于目前的情况,罗金也向孙继先作出承诺,在之后的合适的场合,会将这些关键的技术全部讲给他们。
这两位苏联专家从来不遮遮掩掩,对于中国的导弹事业也都在全心全意帮助,尽管当时身边有克格勃监视他们,但没当这些人离开之后,他们便会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和盘托出。
有一次,谢洛夫斯基正在课堂上讲解“空空导弹靶场试验法”,由于当时在教室后面有人监视,所以只得按照讲义讲课,即将下课的时候,这些人提前离开。
谢洛夫斯基抓住20多分钟的时间,将自己在空空导弹试验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和经验全部告诉了中国的同志,同时还嘱咐他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不可再犯。
地空导弹
1959年8月,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C-75地空导弹进入实弹射击,在这期间,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们还是竭尽全力为试验提供靶机,而当C-75地空导弹首次试验获得成功的时候,这些苏联专家也非常激动,立即向莫斯科写去了报告。
有着丰富经验的苏联专家,在教授的过程中,也从不马虎,对于地地导弹的发射训练,他们要求非常严格,要求这些官兵不仅要熟背操作规程,口令、动作也要规范化,不合要求就重来一遍。
而对于那些出错的操作,也会进行严厉地批评,然而也正是有了这些苏联专家的严格要求,和认真的教授,为日后的导弹发射试验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苏联专家突回国,周恩来发布指示在同苏联专家学习期间,孙继先已经和基地专家组组长谢列莫夫斯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孙继先在每周都会去两三次谢列莫夫斯基那里学习操作技术。
1960年2月19日,国防科委下达命令,决定在5月底到六月初进行地地导弹发射试验,而军委和总部的首长也曾多次催促孙继先一定要抓紧时间学得再快一点,再多学一点。
而此时的孙继先知道应该立即组织部队进行试验了,趁着苏联专家还在还能够对他们进行现场指导,所以他经常和苏联专家一起到现场观看操作演练,不放过每一个小细节。
中国同志和苏联专家
在工作过程中,孙继先不仅和谢列莫夫斯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私下两人的关系也很好,所以也经常在私下里经常对孙继先透露一些关键的信息。
有那么一次,在讲完地空导弹的课程之后,谢列莫夫斯基在课后对孙继先透露了一些消息,他们给中国同志的资料都不能用,给中国的资料并不完整,现在我们用的资料是成功阶段的,地空资料还有一种是试验阶段的。
而在后来,他还告诉孙继先地对地的资料也不行,已经是实验中被淘汰的资料了。
而当孙继先得知这样的情况之后也十分震惊,而在震惊之余也开始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导弹试验中。
1960年5月26日,苏联专家驻我国国防部首席顾问巴托夫来到东风基地视察,名义上是来看望大家,实际上确实秘密布置撤离。
而在这天的晚宴上,他突然宣布道:“谢列莫夫斯基明天就要回国了!”而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苏联专家在指导工作
孙继先很是疑惑,为什么会这么急着要谢列莫夫斯基回国呢?如今的发射场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他们突然离开是为什么呢?
而巴托夫只是冷冷地回应道:“国家需要他们!第一试验部的专家组长契尔科夫同志还在,后续他可以担任整个导弹靶场专家组的代组长。”
对于晚上发生的事情,孙继先久久不能入睡。
然而就在晚上11点,谢列莫夫斯基悄悄地来到了孙继先的宿舍,对他说道:现在管用的资料都在我的笔记本上。几天之后,苏联的专家都要撤离,他们的笔记本也都会被带走。所以你们赶紧连夜拍下笔记本的内容,不要挑选,全部拍下来。
孙继先看到如此真诚的谢列莫夫斯基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激动地紧紧握着这位专家的手表达着自己的心情。
苏联专家专心致志给中国同志讲课
随后,孙继先立即调动拍照的技术人员做准备,与此同时,孙继先还事先向周总理汇报了这个情况。而周恩来也特别指示:一定要把笔记本上的内容全部拍下来,不管有没有用,全部拍下来后再翻译分析。
同时总理还叮嘱道:“一定要注意保密,要确保谢列莫夫斯基的安全!”拍照结束之后,孙继先又给总理回了个电话,对孙继先赞许道:你们做得很好,很及时!
在这之后,孙继先便将拍下来的资料送到了五院,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些资料是完全正确的并且很有价值。
而在多年后,每当孙继先回忆起这些苏联专家的时候,都不禁对其竖起大拇指:“他们是中国人民最真诚的朋友,是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
孙继先在陪同聂荣臻视察
因此,不得不说,这位苏联专家也为中国的火箭试验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得益于谢列莫夫斯基的资料,终于在两个月后,我国自己生产的导弹“东风”一号发射试验成功,而这也拉开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帷幕。
毛主席与孙继先谈话,幽默询问中国的“两弹”事业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因此也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关注。所以也经常会邀请孙继先去到中南海询问情况。
1959年的一个夜晚,孙继先来到了中南海面见毛主席,在毛主席身边就坐后,为了拉近和孙继先的距离,毛主席主动和说道,当年的他们是见过一面的,随后又询问了孙继先的工作和家庭情况。
这位当年大渡河的勇士成为了如今的导弹司令,自然令毛主席欣喜万分,在一来二去的聊天过程中,两人渐渐熟悉,毛主席也开起了孙继先的玩笑,你这个中将,恐怕比基地所有苏联专家的军衔都高吧?
孙继先和毛主席在握手
对此,孙继先点了点头,回答道苏联专家之前有一位少将,选完址就已经回去了,在这之后来的苏联专家,也都是上校。紧接着,毛主席调侃道:“你的军衔要比苏联专家高出好几级,那你有没有跟人家吵过架?”
对于这个问题,孙继先很是疑惑,他没想到主席还会用这样的话调侃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吵架倒没有,但顶过他们。”
毛主席很是好奇,会因为什么事情自己的司令会和苏联专家发生争执呢?随后,便继续询问。而孙继先也向毛主席报告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这一情况。
在中国从苏联买到的新设备,拿回来之后,很多都是旧的或者是被修理过的,总会有些毛病。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孙继先便会不客气地直接问苏联组长要一个说法。
不仅如此,经一些技术干部反应,有的苏联专家在讲课弹道的计算课程的时候,只给讲计算的结果,并不会详细地告诉他们演算的过程。
因此在私下里,技术人员只能自己去分析计算,向苏联专家询问结果的时候也不会理睬他们,所以孙继先也曾质问他们:老师教授学生,还吞吞吐吐地讲不明白。
苏联专家在讲课
孙继先作为总司令,大家都将这些意见告诉他的时候,他必须要站出来说,不会作出丝毫让步。不过,孙继先也认识到自己脾气不好,以后还需要注意工作方法。
然而,毛主席并没有批评他,相反还夸赞他:司令员就是要有点脾气,还给孙继先举例自己在苏联和斯大林谈判的时候也顶过他。
毛主席认为苏联人是有着一股熊气的,但是我们中国人也有着自己的虎气,所以不要害怕和他们争吵,不过,我们还是需要尊重对方。
紧接着,毛主席继续询问孙继先有没有在他们那里学到什么东西。而孙继先也一一向毛主席展开细说。
毛主席点了点头,随后又语重心长地嘱咐道,我们既然已经将苏联专家请来就一定要好好向人家学习,人家的技术比我们的先进,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这个学生,快速消化吸收,不要等到苏联专家离开的时候也什么都没学会。
我们的重点是要放在独立自主上的,不能总是依靠别人,要把真正的本事学到手,我们才能自己干!
毛主席和周恩来
在谈话即将结束之前,毛泽东看着窗外满怀希望并坚定地说道,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导弹发射出去,中国的导弹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谈话结束后的孙继先离开了中南海,而在路上,回想着毛主席的话也让他充满了力量,毛主席将如此重担交予他,定不能辜负党中央以及毛主席的期望,一定要掌握属于我们自己的导弹技术,一定要将中国的导弹发射出去!
而在之后,孙继先也听到了苏联内部的一些情况,苏联已经停止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而此时的孙继先才明白毛主席的深意。
因此,在苏联专家还未离开之时,孙继先加紧时间学习操作技术,一刻也不敢松懈。而在突然听到苏联专家离开的消息时,孙继先也并没有那么慌张。
但没想到的是,苏联专家谢列莫夫斯基竟然将自己的笔记本贡献出来,主动要求他拍照。这份真挚的心令孙继先感动不已,自己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并没有多久,但是他们却愿意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赠予他,这份真心让他不能自已。
送别苏联专家
中苏出现分歧之后,便撤走了在华的所有苏联专家,尽管如此,在援华专家离开之前,中国政府还是为他们进行了一次丰盛的送别酒会。孙继先在晚会上对建设中国东风基地的苏联专家表示了衷心的感谢,而中国同志的友善也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虽然在这之后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一度跌至冰点,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苏联专家对于我国的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对中国“两弹”事业的重要意义。
而苏联专家援助中国建设导弹基地也成为了我国导弹事业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