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本文着墨于客家人的表现,但并不是因此抹杀其他英雄的事迹,请大家明鉴。很多介绍三元里抗英的史料都只说韦绍光等人,而完全忽略了客家人的英勇事迹。所以,笔者特意搜集资料,还原历史。说起这场斗争,大家都不陌生,历史教科书讲过,历史试题也考过。但有一点可能鲜为人知,就是客家人在这场斗争中表现非常英勇,极具血性。的确,近现代中国史中重要的事件,客家人都不曾缺席,战斗力爆表。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1)

三元里古庙

历史学家茅海建在其名著《天朝的崩溃》中写道:

“如果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在客观上是一种爱国行为,那是绝无疑义的;但若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漾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似乎缺乏推理演绎的大小前提。”

这句话虽然让人听着不太舒服,但至少肯定了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的勇气。

说起这场斗争,大家都不陌生,历史教科书讲过,历史试题也考过。

但有一点可能鲜为人知,就是客家人在这场斗争中表现非常英勇,极具血性。

的确,近现代中国史中重要的事件,客家人都不曾缺席,战斗力爆表。

很多介绍三元里抗英的史料都只说韦绍光等人,而完全忽略了客家人的英勇事迹。所以,笔者特意搜集资料,还原历史。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2)

本文着墨于客家人的表现,但并不是因此抹杀其他英雄的事迹,请大家明鉴。

腐败无能的清廷

这场自发斗争的背景,简单点说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围攻广州城。

英军来中国,是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让英国利益受损。

腐败无能的清廷在和英军的初步军事接触遭遇失败后,开启议和。

但道光皇帝不满英国提出的苛刻条件,和英国再度开战。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3)

奕山

当时在广州的奕山也不知是怎么想的,竟然不做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这家伙到广州后,最先做的事是买西洋钟表。

英军真的攻打广州了,那怎么办?奕山只能和英军停战。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4)

清军

三元里的事,就在此时发生了。

很多客家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场斗争中,客家人的汉族血性展现无遗。

据2003年10月18日《大河报》报道:

在这场斗争中,很多客家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邓潜,当时是广州城北三家店的打石工人,绰号“打石邓”,他带领附近的打石工以石锤、铁棍为武器,截击英军。“他们地形熟,又勇敢,又灵敏,神出鬼没地给了英军很大的打击。”

后来,邓潜直接参加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战斗。“对于鬼枪、鬼炮,毫不畏惧”,“直向老番(指英军)硬冲,打得很出色、很有名。”当地群众对我们说。

王韶光,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也是客家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爆发时,王韶光作为当地的士绅,与其他士绅率领东北路六社客民(客家人),“歼毙夷匪多名,获有夷人军械”。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5)

三元里

而另一些资料对王韶光的介绍更详尽,详细整理如下:

王韶光,生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卒于光绪年间(具体年限不详),原名天富,字春野,嘉应州荷田堡(今梅县区荷泗镇)人。

少时家境贫寒,随族人到汕头作佣工,习理发,又学诉讼。后在讼师门下任司书兼习诉状,不久成为土讼师。因求其书写状纸者众,便薄有积蓄,回乡捐得一名监生(位同国子监太学生,赏七品顶戴虚衔),随后赴广州经商,并受石行会馆聘充书房,业讼师。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6)

清朝广州城墙

当时广州小北至三元里一带,有打石行,工人多是五华、龙川的客家人。平日因风俗习惯、语言与当地人不同,常受当地人欺侮。(这让人想到了网上的那些客黑)后探知王韶光能写会讲,便特聘其任书房兼理讼事,为客家籍同乡排忧解难,深受客籍人氏爱戴。

稍后,王韶光就在广州城北园下田(在今白云山之西北面)买田做屋,落籍番禺,成为当地一位士绅。

客家人抗英同仇敌忾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下旬,英国侵略军从泥城(今广州荔湾西村一带)登陆,直迫广州城北,当时广州驻兵束手无策。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7)

晚清广州珠江口

由于入侵的英军到处掳掠,残杀无辜,激起民愤。

5月25日,三元里地区的13名读书人在牛栏岗村(即后来英军被伏击的地方)开会,筹划在这一地区把团练组织起来。他们歃血盟誓,选出三名领袖,然后分头去各村动员。(摘自《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新星出版社2014年8月版)

这三名领袖分别是,客家人王韶光、举人何玉成和恩洲社学首事梁廷栋。

石行工人和广州城东北六乡客民(绝大多数原是嘉应州迁此之客家人),见入侵英军如此肆虐,便同仇敌忾,公推王韶光为首领,与何玉成、梁廷栋、韦绍光等紧密配合,决计抗击英军。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8)

抗英武器

5月29日,一队英军窜到城北三元里一带,在双山寺,寺中存放了一些的棺椁,英军开棺看尸,大肆劫掠,又奸辱老妇,并企图强奸韦绍光的妻子李喜,村民奋起反击,当场打死英军数人。

为防止英军报复,萧冈乡举人何玉成遂柬传南海、番禺、增城诸村,各出丁壮,共同对敌。三元里附近103乡的农民、渔民、水手21232人等迅速集结。

城郊东北六个社学(团练)的客家群众及打石工人,也在监生王韶光带领下,准备参加战斗,相约吹螺壳打鼓进兵,打锣收兵。

诱杀英军于牛栏冈

5月30日清晨,三元里及各乡群众五六千人手持木棍、锄头、铁锹、刀矛、石锤、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发起佯攻;英陆军司令卧乌古亲率侵略军出击。群众按原定计划且战且退,将英军诱入牛栏冈伏击圈。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9)

抗英场景再现

英军一到牛栏冈,早已埋伏待命的群众勇猛地发起了进攻;此时以林福祥为首的水勇500余人闻声赶来,妇女儿童也上阵助威,送水送饭。中午,雷雨大作,英军困在泥泞里,行动困难,火枪淋湿,不能发射。

各乡群众乘势将英军分割包围起来,进行肉搏,英军被打得“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

这一仗打死了英军近50人[笔者注:也有称,牛栏岗一役毙敌200余人,伤敌无数,还缴获了英军服、武器等一批。(引自《羊城晚报》2010年1月7日刊发的邝穗雄题为《广州三元里抗英古战场:牛栏岗毙敌200余人》的文章)刊于1872年的《南海县志》又称:1841年5月28日和29日,英军分扰三元里等处,民众愤甚,“歼而瘗之。”5月30日,英军大至,前来报复,民众十余万与之相战,斩其头领,歼敌数百人。杀伤英军具体数据史界有争议,但不管怎么样,都必须肯定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精神],缴获许多战利品。直到傍晚,英军才陆续撤回四方炮台。

5月31日,清晨,三元里人民乘胜包围了四方炮台,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400余乡群众也陆续赶来,围台群众增至数万。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10)

乞命之声震山谷

义律、卧乌古无计可施,只得派汉奸向奕山求救,扬言如不将围台群众解散,英军“立刻扯下休战旗帜,恢复敌对行动”。

奉英军意旨,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偕南海知县梁星源、番禺知县张熙宇,急忙赶到围台群众中,一方面打恭作揖,诱劝群众撤离,一方面威吓士绅,称如不收兵,则600万元赎城费要由士绅负责。

在官员的威逼下,一些士绅首先动摇潜避,群众也逐渐退解,台围遂解。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11)

三元里民众的讨英檄文

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处理,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12)

“最英勇顽强的队伍”

这次斗争,因王韶光所部具擅武术、长茅技击,故所战皆捷,“歼毙夷匪多名,获有夷人军械”,被称为“最英勇顽强的队伍”。

事后,王韶光得到祁贡等“奖赐羊酒匾额”。四月十九日(6月8日)晚上大佛寺的宴会,他也是被邀请者之一,并由清政府赏给六品军功顶戴。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13)

大佛寺

1842年,英人在粤沿海活动,气焰嚣张,王韶光奉命到新安(今宝安)联络绅耆,组织团练。还一度潜驻外海办公,藉以监视敌情。同年冬,王韶光以东北六社壮勇众多,距离升平总社公所太远,调遣不便,呈准以白云山以东为界,另行建立东平公社,由高梁材、王韶光总理社务,社址设在大澜滩的沙梨园。继而又在燕塘创办东平社学,并捐银八千两,藉以普及教育。

王韶光被奕山奏请以“府经历县丞,遇缺即选”的奖赏。  

尔后,王韶光曾历任山西凤台、荣河、汾阳等县知县,永宁州知府,汾阳府通判等职,致仕还粤后,病逝于乡,终年70多岁。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14)

纪念碑

“杀死一个番鬼,赏十蚊鸡”

再次说明,本文只是着重写客家人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无意贬低其他民众。因为,其他民众也很英勇。

比如,举人何玉成也是组织者。梁廷楠《夷氛闻记》卷三有记:英军“闯至泥城、西村、萧冈诸村落,大肆淫掠,奸及老妇,村民大哗。举人何玉成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禹、增城连络诸村,各备丁壮出护”。

据史料记载,见过何玉成的萧冈老人汤澄安说:“后来又来了许多英国兵,企图报复,我乡何玉成号召大家奋起抵抗。”“杀死一个番鬼,赏十蚊鸡(10元)”。

还有韦绍光和绰号“定拳长”的颜浩长,这两人都是贫苦农民出身,表现突出。

1951年6月,广州市人民政府民教科有人赴三元里调查,韦祖说:“本人祖父韦绍光首先发难,四处宣传、宁死不辱,大家愤起搏斗,死伤英军三四人”。1958年11月,韦祖又说:“我祖父韦绍光是耕田种菜的农民,身强力壮,练习武艺。当时英军到三元里奸淫掳掠,我祖父首先发难,由他带头,村人都奋勇参加杀敌,就在这东华里口空地,杀死英军10余人。事后,将那些英军的一尸一体丢进我祖父住屋旁边的猪屎坑里。我祖父还在我村及各村进行抗敌宣传,得到各村群众的热烈参加,打败了英国鬼子。”(据《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但据史料记载,三元里抗英斗争后,韦绍光并没有得到官府的任何奖赏,仍在村里从事耕种兼看山管墓,直至去世。

颜浩长系韦绍光的朋友。颜浩长生性耿直,不愿到官府报功请赏,“生不到衙门,死不到地狱”,事后仍在村里种田度日。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15)

三元里古庙

尾声

诗人张维屏在三元里抗英时居住在广州近郊花埭,目击了英军侵略和民众的反抗行动。

事后,他写下了题为《三元里》的诗篇: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

……

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赋同仇。

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缯岁币谋。

这是广东人民不分民系,不分阶层,同仇敌忾的经典一战!壮哉!

有专家称,正是因为广州三元里抗英,民间潜在的反满意识被激发,最终演变成了共和革命运动中的反满民族主义。

三元里抗英事件发生的古今地点:都说三元里抗英厉害(16)

清朝末期的广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