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妆和聘礼一起带走吗?古代时候的聘礼与陪嫁
古代嫁妆和聘礼一起带走吗?古代时候的聘礼与陪嫁唐朝有位诗人,名叫邵谒,此君是“岭南五才子”之一。邵谒的代表作是《寒女行》,其中几句几句:“寒女命自薄,生来多贱微。家贫人不聘,一身无所归。”还有一种女儿不用彩礼的,就是妾
女方收了男方的聘金,而又不愿落下卖女儿的名声,娘家一般会追加资金为女儿置办了日常起居一切所需的家具、器皿作为嫁妆。
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古代嫁妆不仅涉及到穿衣住行,还有陪嫁小老婆、陪送丧服的。古代嫁妆之丰富奇特,真让人大开眼界!
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套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这批大箱小箱的嫁妆,为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征。嫁妆除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丰衣足食)。
在汉代,为避免出嫁的女儿在夫婿家受歧视、怠慢,女方要花大量金钱办嫁妆,久而久之形成风气,使一些小户人家吃不消。当时有个说法叫“盗不过五女之门”,意思是如果哪户人家养了五個女儿,要办嫁妆的话,非得倾家荡产,强盗也不屑去“光顾”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连强盗也不忍心去拿她们家的东西了。
唐朝有位诗人,名叫邵谒,此君是“岭南五才子”之一。邵谒的代表作是《寒女行》,其中几句几句:“寒女命自薄,生来多贱微。家贫人不聘,一身无所归。”
还有一种女儿不用彩礼的,就是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