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汉武帝时期的官职制度,古代的博士官职始于战国时期

汉武帝时期的官职制度,古代的博士官职始于战国时期魏晋南朝战乱不已,士大夫崇尚玄学,清谈文辞诗赋,经学颇受冷落,学校时兴时废,故博士选举不精,迁升有限,率皆粗疏之人。口语中博士也往往与师长同义,不再专指学官。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后,推行汉化,力倡儒学,在平城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献文帝时又立州郡学,各设博士、助教。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皆设博士。隋唐学校制度继北魏之后又有进一步发展。自秦以来,博士皆隶太常。隋初乃令国子寺不隶太常。唐代学校较完备。中央有门下省的弘文馆,东宫的崇文馆,国子监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设学士,其余各学皆设博士、助教。地方诸州府亦设博士及助教。此外中央和地方皆有医学,亦设博士、助教。学校是科举的基础,隋唐的博士在科举制的建立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此后,直至清代,学校制度大体沿唐之旧,博士之名亦沿用至清。乃至近代,学官改称教习、教员等,遂无博士之职。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

博士这一学官职位始设于战国时期。秦始皇时有博士七十人,六艺、诸子、诗赋、术数、方伎、占梦皆立博士。汉承秦制,诸子百家都有博士。文帝时始置《书》《诗》的一经博士,并立诸子传记博士,有博士七十余人。景帝时置《春秋》博士。

汉武帝时期的官职制度,古代的博士官职始于战国时期(1)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传记博士,又为《易》和《礼》增置博士,与文景时所立《书》、《诗》、《春秋》合为五经博士。汉宣帝时增置博士为十二人:《易》为施、孟、梁丘;《书》为欧阳,大、小夏候;《诗》为齐、鲁、韩;《礼》为后氏;《春秋》为公羊、谷梁(一说谷梁未立)。元帝时立京氏《易》为博士,不久即罢废。

汉武帝时期的官职制度,古代的博士官职始于战国时期(2)

平帝时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为博士,其后又增立《乐经》、为六经博士,经各五人,共三十人。新莽时,《周官经》六篇,刘歆置博士。东汉光武帝取消古文经博士,复立今文五经博士十四人:《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书》三,欧阳,大、小夏侯;《诗》三,鲁、齐、韩;《礼》二,大、小戴氏;《春秋》二,《公羊》严、颜氏。后立《春秋》左氏、谷梁为博士,不久废除。博士的职务,原为通古今,备皇帝顾问,掌《诗》、《书》、百家语,教授弟子,兼议典礼政事,西汉还奉使巡视民间风俗习惯。

汉武帝时期的官职制度,古代的博士官职始于战国时期(3)

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并置弟子员,其性质遂由顾问转为教学。东汉以后,此制渐废,专授经学和议典礼,近似官方儒学的领导人。其俸禄汉初为四百石,宣帝时增为比六百石。秦、西汉时博士之长称仆射,东汉改称祭酒,秩六百石。两汉博士对经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很大影响。   

魏晋南朝战乱不已,士大夫崇尚玄学,清谈文辞诗赋,经学颇受冷落,学校时兴时废,故博士选举不精,迁升有限,率皆粗疏之人。口语中博士也往往与师长同义,不再专指学官。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后,推行汉化,力倡儒学,在平城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献文帝时又立州郡学,各设博士、助教。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皆设博士。

隋唐学校制度继北魏之后又有进一步发展。自秦以来,博士皆隶太常。隋初乃令国子寺不隶太常。唐代学校较完备。中央有门下省的弘文馆,东宫的崇文馆,国子监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设学士,其余各学皆设博士、助教。地方诸州府亦设博士及助教。此外中央和地方皆有医学,亦设博士、助教。学校是科举的基础,隋唐的博士在科举制的建立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此后,直至清代,学校制度大体沿唐之旧,博士之名亦沿用至清。乃至近代,学官改称教习、教员等,遂无博士之职。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