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隆中对意思是,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就派遣一名统帅以荆州为根据地向宛城和洛阳发展。而刘备则从益州出发向秦川发展。从表面上看,益州和荆州这两个发展方向确实很有战略价值,既能联吴抗曹,还能同时进兵北伐中原。隆中对毛主席之所以说诸葛亮“始误于隆中对”,是因为诸葛亮在隆中对之中提到的一句:“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开创者,他能够带领新中国迎来新生,除了具有先天过人的资质和远见卓识,也离不开后天认真地学习。而在他最常翻阅的众多古典书籍中,《三国志》是毛主席研究时间最长的一本名著。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1)

毛主席

一本《三国志》,在毛主席的手中已经被翻得近乎散架,几经缝补,可见他悉心钻研的程度之深。在三国时期的众多名将名士之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的诸葛亮绝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曾以《隆中对》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战略格局,历来为人所称道。

但是毛主席却认为诸葛亮“始误于隆中对”,从战略规划开始就出了错,才导致最终没能统一三国。相比于其他人的看法,毛主席的观点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那么,他为何会有这样的看法呢?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2)

隆中对

《隆中对》的战略失误

毛主席之所以说诸葛亮“始误于隆中对”,是因为诸葛亮在隆中对之中提到的一句:

“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意思是,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就派遣一名统帅以荆州为根据地向宛城和洛阳发展。而刘备则从益州出发向秦川发展。从表面上看,益州和荆州这两个发展方向确实很有战略价值,既能联吴抗曹,还能同时进兵北伐中原。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3)

隆中对

但是毛主席却察觉到,荆州与益州相隔过远,两地远距离分兵必定会让刘备的兵力分散,不利于应对突发情况,一旦两边任何一方面临大军压境,都会陷入困境,同时,由于两军相隔太远不能及时互援,乃置自身于险境之中。

而《隆中对》实施的发展方向也确实如毛主席所料,孙权大军突袭导致关羽大意失荆州,不仅如此,蜀汉唯一得以突破重围的水路也因地形阻隔无法增援,最终,关羽父子二人皆灭亡于孙权手中。这一战略失误直接导致蜀汉集团蒙受巨大的损失,也让诸葛亮丧失了北伐的实力,最终蜀汉集团直转几下、一蹶不振,并逐渐走向了衰亡的道路。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4)

隆中对时局图

所以,毛主席叹道:“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与此同时,隆中对里一句“待时局有变”,其实也让毛主席看出了诸葛亮的一个欠缺,那就是,应变能力差。

应变能力欠缺加速蜀汉衰亡

马谡失街亭为例,诸葛亮先是派遣一支军队诱敌,使魏军设防。而自己则率领一支军队从魏军后方包抄偷袭,夹击魏军。但是令诸葛亮没想到的是,魏军竟然出乎意料地杀了个回马枪,猝不及防地撞上了诸葛亮率领的偷袭军队。面对紧急突发状况,诸葛亮却委任于人来继续分散兵力,最终导致马谡失街亭,再一度重创了蜀汉势力。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5)

挥泪斩马谡

对于诸葛亮在此战之中的应变处置能力,毛主席评价道:魏军突袭之时,诸葛亮不应委任于人,分散兵力。而应亲自主持大局,以大军压境。英雄所见略同,诸葛亮在经此败仗之后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自此之后无不事必躬亲地指挥每场战役。但经荆州和街亭的接连失守,蜀汉已元气大伤,难以东山再起,最终离“一统三国”愈来愈远。

除了隆中对和马谡失街亭,毛主席也认为,《三国演义》之中塑造的赤壁之战头号功臣可能并非诸葛亮。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6)

毛主席

在《毛泽东选集》之中提到的一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主席就如是说道:“中国战争史里的楚汉成皋大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7)

赤壁之战

从毛主席“吴魏赤壁之战”一称就可以看出,他并不认为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在后来的一次演讲之中,毛主席也表示,曹操带领大军南下攻打东吴之时,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帅,因年纪小常常引得老将不服,为了说服那些老将,周瑜果断指挥军队打了场胜仗,直接用事实说话。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8)

周瑜

因此,毛泽东认为,赤壁之战的大功臣应当是周瑜,而并非诸葛亮。其实通过毛主席对诸葛亮的看法,我们也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诸葛亮这位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那么,一向善于谋略的诸葛亮难道就没有察觉过《隆中对》的决策失误吗?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9)

诸葛亮

诸葛亮为何给出《隆中对》?

其实,诸葛亮当初之所以给出《隆中对》,很大程度来说也是战略之中的一个战术。

何为战略之中的战术?首先不可否认的是,《隆中对》的实践虽有一定的瑕疵,但其战略价值还是不可否认的。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如何帮助刘备建下基业,又如何发展壮大鼎立一方,最后如何一统天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就连“待天下有变”的备用计划也安排上了:发展取荆州和秦川两地,联吴抗曹并进兵北伐中原。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10)

隆中对

然而,就是这个“天下有变”的备用计划,彻底破产了。究其根本,就是因为诸葛亮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让刘备完全实施,且他也没有想到后来会有高人半路杀出。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没想过让刘备完全实施呢?结合当时诸葛亮的背景和处境,我们不难发现,此时的诸葛亮因少时痛失双亲,不得不随叔叔投靠刘表。可以说诸葛亮的叔叔就是他此时最大的靠山,在叔叔人脉资源的支撑下,诸葛亮得以结识名士,增长见识。但是人脉有时候并不能当饭吃,为了养活自己,诸葛亮在茅庐之中开辟一亩三分地来维持生存,日子虽不至于贫困潦倒,但也马马虎虎。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11)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唯一的靠山叔叔也很快病逝了。而反观剩下的几位大佬,刘表胸无大志,诸葛亮不太看得上。孙权手下人才辈出,可能不太看得上诸葛亮。枭雄曹操,一代汉贼,与诸葛亮三观不合。那么剩下的唯一人选,正是此时同来投靠刘表、高不成低不就的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12)

影视剧中的刘备

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此时就是一支巨大的潜力股。何况刘备三顾茅庐,不但诚意十足,还颇具野心,让诸葛亮感到甚是欣慰。所以,诸葛亮给出了《隆中对》这一看似天衣无缝的完美策略,一是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来取得刘备的信任,二是借刘备之力一统天下。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13)

三顾茅庐

当然与此同时,诸葛亮也料到一向注重舆论、营造人设的刘备不会直取荆州,才给出“待天下有变”的计策,目的就是为了放任曹操占领荆州,再联吴抗曹,拿下荆州。这样,就不但能迎合刘备的舆论倾向,还能让蜀汉涅槃重生。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和三足鼎立。

所以《隆中对》乍看之下对刘备和诸葛亮都十分有利,于是双方就展开了密切积极的合作。不过,现实往往不会完全按照预计之中的方向发展,虽然《隆中对》在前期确实帮助蜀汉崛起,但也在最冒险的第二道关卡出现了问题。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14)

隆中对

彼时为了放任曹操占领荆州,以达到联吴抗曹的目的。诸葛亮不得不弃车保帅,弃掉了关羽和荆州,再者他其实还想让诸葛瑾来取代关羽之位。所以,在“荆州危矣”的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派兵支援关羽,也没有去秦川牵制曹魏。

经此一役,刘备为了要回荆州,亲自带兵伐吴,而这一次,他没有主动带上诸葛亮。伐吴失败后,心灰意冷的刘备打算在西蜀偏居一隅,同时,他也注意到了诸葛亮的野心,为了能牵制住诸葛亮,刘备故意疏远马谡,纵使诸葛亮重用马谡。最终,马谡失街亭,致使诸葛亮一统天下的野心彻底灰飞烟灭。

诸葛亮为什么不跟随曹操?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15)

这样看来,《隆中对》能够为古今称道,主要是因为其让刘备有了一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因为《隆中对》设计的“局中局”很有战略性。不过,诸葛亮的致命缺陷也正如毛主席所评价的那样,临机应变能力差、用人眼光不行。所以,有再滔天的智谋也难逃不能一统三国的命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