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本书就能看懂明朝那些事(一部书为作者赚了4000万)

一本书就能看懂明朝那些事(一部书为作者赚了4000万)石悦写作《明朝那些事儿》之前,公众心目中,明朝这段历史是面目是模糊的,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特务机构的残暴无道。至于明朝的官员,除了张居正、海瑞、戚继光、郑和等少数几人,似乎也乏善可陈。现在想来,那是天涯的高光时刻。后来天涯论坛的没落,固然是时势使然,但不得不说,与“当年明月”的出走也有很大关系。不由得怀念起pc论坛时代。那时候,在网络上写文章的人,目的很单纯,只为表达。吭哧吭哧写半天,有人阅读点赞,心里那个美啊,能飘飘然好久。在纸媒上发表篇文章很困难的时代,网络给大家提供了表达的空间,是多么值得欣喜的事。2006年,天涯论坛上,“当年明月”开始日更《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原名石悦,一个二十多岁的憨厚小伙子。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年轻人,能把明史写得石破天惊。也造就了天涯史上最牛的神帖,每天上百万人追更。

写文章这事儿,从来没有现在这么复杂。

前人写文章,或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或为“留得身前身后名”。或者,纯粹只为自娱自乐。

如今,写文章的人,心里面想的,还有“变现”二字。世间事,只要跟钱扯上关系,味道就不一样了。就好比,餐馆里烹调出来的菜,色香味俱全。但要说营养与健康,肯定不如自家里小炒的菜、清煮的汤。

这也是为什么,写书的人越来越多,能看的书却越来越少。草率如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前面挖的坑,后面忘了填。如此敷衍,竟也大行其道。

不由得怀念起pc论坛时代。那时候,在网络上写文章的人,目的很单纯,只为表达。吭哧吭哧写半天,有人阅读点赞,心里那个美啊,能飘飘然好久。在纸媒上发表篇文章很困难的时代,网络给大家提供了表达的空间,是多么值得欣喜的事。

一本书就能看懂明朝那些事(一部书为作者赚了4000万)(1)

2006年,天涯论坛上,“当年明月”开始日更《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一个二十多岁的憨厚小伙子。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年轻人,能把明史写得石破天惊。也造就了天涯史上最牛的神帖,每天上百万人追更。

现在想来,那是天涯的高光时刻。后来天涯论坛的没落,固然是时势使然,但不得不说,与“当年明月”的出走也有很大关系。

石悦写作《明朝那些事儿》之前,公众心目中,明朝这段历史是面目是模糊的,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特务机构的残暴无道。至于明朝的官员,除了张居正、海瑞、戚继光、郑和等少数几人,似乎也乏善可陈。

但在石悦笔下,上至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至宫廷中一个普通的小太监,都变得鲜活起来,都有血有肉有灵魂。

一本书就能看懂明朝那些事(一部书为作者赚了4000万)(2)

与正史不同,《明朝那些事儿》叙事的笔调是不拘一格的。推理、分析、调侃,各种表达方式糅入其中。尤其是人物心理描写,代入感和画面感极强。让我们读起来,,与人物同悲同喜,为人物的命运感到担忧。甚至,就连魏忠贤、严嵩等历史上有名的反派,在全面认识的同时,也有了同情与理解。

这又不是一部野史,更不是架空历史的网络文学。石悦写作《明朝那些事儿》时,虽然只有二十多岁,对明史却了如指掌。此之前,他花了六年时间,读完了《明实录》。读完后感叹: 这一段历史,原本是可以更好看的。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石悦才开始在天涯论坛写作《明朝那些事儿》。和文章一样,这个标题,也不过是随手写出,却是妙手偶得、浑然天成。

一本书就能看懂明朝那些事(一部书为作者赚了4000万)(3)

毫无疑问,《明朝那些事儿》是成功的。这样一部“初中生就能看好、专业人士也觉得有意思”的书,更新完毕后结集出版,累计销量高达千万册,为作者带来近四千万元版税收入。

奇怪的是,从2006年开始写作《明朝那些事儿》,到2009年完结,至今有11年之久。已经在江湖上闯出“万儿”的石悦,为什么就此封笔,而不是一鼓作气,继续将“那些事儿”写一个系列出来?

事实上,石悦凭借《明朝那些事儿》一举成名之后,网络上效仿者甚多。至于书名,就不列举了,反正大多数扑街,遑论超越。

于是有人认为,石悦已江郎才尽了。对此,石悦本人从未作过任何回应。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儿》成为绝响,这里面,应该有很复杂的原因。

一本书就能看懂明朝那些事(一部书为作者赚了4000万)(4)

第一,当年的石悦,只是一个草根,写作的初衷很单纯。不为名不为利,只想要表达。因此,写作之时,没有压力,文字汪洋恣肆,可以尽情表达,不受束缚。

而成名之后的石悦,若再写作,难免为盛名所累。写作之时,束手缚脚,不免会拘谨起来。万一写出来的东西,不能超越自我——大概率上必定如此,那就有些难堪了。

历史上,以一篇文章或诗词成名,之后便一生沉寂者,大有人在。远者如唐代的王湾,只有《次北固山下》传世。近者如曹禺,《雷雨》之后再无佳作。优秀的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没有了当时的心境、环境,成功很难复制。

一本书就能看懂明朝那些事(一部书为作者赚了4000万)(5)

第二,石悦本人,从来无意成为一名作家。2009年,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他时,曾问他有没有考虑辞职专业写作。石悦很干脆地回答:不会,写作只是业余爱好,绝不会放弃主业。

封笔以后的石悦,仕途走得很顺,如今已官至正处。一个对明朝波谲云诡的官场争斗有深刻洞察的智者,又如何不懂得“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呢?如果继续写史,或许不经意间,在某个落笔处,引得同僚们对号入座,那就不美了。

一本书就能看懂明朝那些事(一部书为作者赚了4000万)(6)

不过,这也不能说石悦已江郎才尽。一个人的才华学识,并不是桶里的水,倒干了就没有了。或许多年以后,石悦“及老致仕”,又会欣然提笔,写出更睿智、深刻而活泼好看的作品来呢?

也因此,《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就显出更大的价值。如果要读明史,要引起对历史的兴趣,就目前来看,没有比《明朝那些事儿》更好的选择了。

《明朝那些事儿(最新增补版套装共9册)》,近日已经上架。新版做了百余处的修订,近八十岁高龄的明史专家毛佩奇老先生亲自审定,建议大家阅读、收藏。作为赠送亲友或孩子的礼物,也非常合适。可点击下面的链接购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