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价刘秀和刘邦:为什么刘秀能够复兴汉朝而刘备就不能
历史评价刘秀和刘邦:为什么刘秀能够复兴汉朝而刘备就不能只要河北兵员、粮草充裕,要突击一马平川的河南就如探囊取物。刘秀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想不赢都难。刘秀成就帝业的开端在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血气方刚的他先统一了河北,然后再逐步南下吞并了群雄。河北地区兵精粮足,西有山西太行山的险要,南有黄河作为屏障,而从河南仰攻河北难度较大。在政治隐忍上,刘秀也要强于后辈刘备。史书记载,刘秀的兄长刘演被更始帝刘玄所杀,当时刘秀尚未形成气候,仍然臣服于刘玄。为了掩盖自己的情绪,刘秀伪装得神乎其神,成功骗过了更始帝刘玄,而且逃到了河北。《后汉书》称‘‘帝每夜独自垂泣,常泪湿巾枕。’’刘备虽然善于用人,野心也很大,但他与同时期的曹操相比,优劣立显,属于志大才疏、学识浅薄的人,特别是在某些重大性决策上,刘备就远远不如同时期的曹操,更加无法和光武帝刘秀相比。所以最终兵败夷陵,病逝于白帝城,也是刘备的宿命。
第三、刘备的个人综合能力远远比不上刘秀。在军事素质、用人能力、政治素质上,刘备与刘秀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军事素质上,光武帝刘秀戎马一生,破王郎,击张布、驱彭宠、灭公孙述,其军事指挥能力要在高祖刘邦之上。反观蜀汉昭烈帝刘备一生,除了善于用人外,真正打赢的几场战役乏善可陈。
在用人能力上,两人基本旗鼓相当,都是能够让部下效死力的人,非常善于笼络人心。
在政治隐忍上,刘秀也要强于后辈刘备。史书记载,刘秀的兄长刘演被更始帝刘玄所杀,当时刘秀尚未形成气候,仍然臣服于刘玄。为了掩盖自己的情绪,刘秀伪装得神乎其神,成功骗过了更始帝刘玄,而且逃到了河北。《后汉书》称‘‘帝每夜独自垂泣,常泪湿巾枕。’’
刘备虽然善于用人,野心也很大,但他与同时期的曹操相比,优劣立显,属于志大才疏、学识浅薄的人,特别是在某些重大性决策上,刘备就远远不如同时期的曹操,更加无法和光武帝刘秀相比。所以最终兵败夷陵,病逝于白帝城,也是刘备的宿命。
第四、刘秀占据了比刘备更具优势的地理位置。刘秀成就帝业的开端在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血气方刚的他先统一了河北,然后再逐步南下吞并了群雄。河北地区兵精粮足,西有山西太行山的险要,南有黄河作为屏障,而从河南仰攻河北难度较大。
只要河北兵员、粮草充裕,要突击一马平川的河南就如探囊取物。刘秀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想不赢都难。
蜀汉照烈皇帝刘备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只能立足于西南贫瘠之地。益州号称天府之土,但实际上只有成都平原适合大规模开发。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曾为刘备规划了割据益州、荆州的蓝图。因此刘备想要效仿当年汉高祖刘邦出益州、夺关中、进取河洛、平定天下的路线。
可是益州地势险要、道路险阻,再加上关羽失荆州,最后导致蜀汉仅剩下益州地区,就连诸葛亮穷其一生也未能北伐成功。蜀国被困死于遍布崇山峻岭的川蜀地区,从根本上也难以与占据了中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曹魏争夺天下。成都平原的农业经济发达,可以自给自足,进取不足,守土有余。正所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第五、刘备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加强大。光武帝刘秀的对手主要有刘玄、刘盆子、王郎、刘玄、邓奉、张步、公孙述等人。在统一河北以后,刘秀兵力已经十分强盛,既有镇守边关的幽州突骑,也有河北士族的广泛拥护。
当时黄河以南的诸侯中,能够与光武帝分庭抗争的存在是几乎没有的。与光武帝同时代的邓奉和公孙述之流都是类似于东汉末年的公孙瓒式的鲁莽武将出身的旧军阀,缺乏战略眼光,他们的目标就停留在割据而已。更特别的是,刘秀的对手们形成割据的时间都不长,所以刘秀从称帝到统一全国仅用了12年时间,当时他才32岁。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刘备的主要对手是曹操和孙权。相比于曹操,刘备既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也没有强大的军事体量优势,个人能力完全比不了曹操。相比于凭险据守的孙权,刘备也没有险要的长江天堑,更没有江东士族的支持。孙氏割据江东由来以久,恩威并施, 民心依附。所以诸葛亮一针见血地指出江东不可以强攻,只能采取联孙抗曹的方针。
全文总结:正是由于刘备存在先天不足的因素,所以他未能像光武帝刘秀一样实现汉朝中兴。其实不论光武帝刘秀也好,昭烈地刘备也好,还是高祖刘邦也好,都是历史长河中的英雄。是历史造就了他们,也是他们创造了历史。自古以来时势造英雄,太平出秀才。设想,假如刘秀面临的对手是曹操和孙权,那么胜负便犹未可知了!
但历史是没有假设的,它前进的潮流总是不可逆转。历史造就了古人的辉煌,也镌刻了他们的遗憾。细细品味,也许你会发现古人遗憾才是历史长河中最精妙绝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