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汉朝武力排名(大争之世不争则亡)

汉朝武力排名(大争之世不争则亡)但是咱们这位厉王可不是普通人,相传,他力能举鼎。犹记得上一位试图举鼎的是战国时期的秦武王嬴荡,但不负其重,最终气绝而亡。因此可知,史书所记载的这位厉王堪比嬴荡,天生神力,那些几个成人对付不了的熊,在他的空手格斗下,竟都“莫不短脰”而死。足以见其勇猛非常。要知道,熊体积庞大,凶猛异常,发起怒来可能几个成年男子一起上阵都对付不了。刘家男儿的勇猛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与熊格斗,二是抗击匈奴。先说第二件事:抗击匈奴。汉武帝刘彻一生曾倾全国之力,对匈奴发动了十五次远征。他曾亲征匈奴,登单于台,与匈奴决战。这也是汉武帝此生丰功伟绩之一,早已传成佳话。第一件事,听起来可能有些荒谬,但是历史上确有此事。而且刘家好儿郎不止一个人与熊格斗过,汉武帝刘彻、广陵厉王刘胥都曾手刃过熊。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生存的基本规律。在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猫捉老鼠,狼吃羊,强者活,弱者亡;在人类社会中,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说的都是优胜劣汰的意思。

大争之世,不争则亡。在汉朝,匈奴扰边,国家领土和主权时常受到威胁。因此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有极强的“尚武精神”。汉朝重武,认为国捐躯、战死沙场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因此,我们后世常称汉朝人民是——战斗民族

汉朝武力排名(大争之世不争则亡)(1)

一,全民战斗的汉朝,犯我中华,虽远必诛!

1,皇家崇尚战斗永远是风向标

在汉朝,刘氏男儿们都有一身铮铮铁骨,个顶个的勇士。毕竟高祖有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祖如此渴望得到勇士为国家镇守四方,子孙后代怎么可能不争气呢?

刘家男儿的勇猛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与熊格斗,二是抗击匈奴

先说第二件事:抗击匈奴。汉武帝刘彻一生曾倾全国之力,对匈奴发动了十五次远征。他曾亲征匈奴,登单于台,与匈奴决战。这也是汉武帝此生丰功伟绩之一,早已传成佳话。

第一件事,听起来可能有些荒谬,但是历史上确有此事。而且刘家好儿郎不止一个人与熊格斗过,汉武帝刘彻、广陵厉王刘胥都曾手刃过熊

要知道,熊体积庞大,凶猛异常,发起怒来可能几个成年男子一起上阵都对付不了。

但是咱们这位厉王可不是普通人,相传,他力能举鼎。犹记得上一位试图举鼎的是战国时期的秦武王嬴荡,但不负其重,最终气绝而亡。因此可知,史书所记载的这位厉王堪比嬴荡,天生神力,那些几个成人对付不了的熊,在他的空手格斗下,竟都“莫不短脰”而死。足以见其勇猛非常。

汉朝武力排名(大争之世不争则亡)(2)

2,要善战、爱战的士大夫才是真的官员

虽说皇家宗室子弟们都爱武术,但是士大夫之族也不是吃素的。在汉代,有几个官员不懂点剑术呢?就连文职类官员都颇懂武道

如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以文采闻名的他,剑术也十分了得;汉末的文人田畴不仅好诗书,亦善击剑;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名士崔琰,也因精通剑术而闻名一时。

还有一些比较“硬核”的官员,他们的勇猛果敢可谓“名垂青史”。

曾经有一位学者名为李膺,皇帝外放他去任护乌桓校尉,乌桓骑兵来犯,他身先士卒,虽然“身被创夷”,仍然拭血进战,如此勇猛,让人不禁怀疑他学者身份的真实性。

还有一位学者名为陈蕃,对,就是王勃口中那个“徐孺下陈蕃之榻”的陈蕃。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宦官当政,朝堂乌烟瘴气。他曾在古稀之年,为剿灭宦官黑恶势力,手持兵刃,带领数十名太学生攻进皇宫。这般老当益壮,勇气可嘉,真是令人叹服。

要问这些官员们怎么对习武之事这么上心呢?毕竟,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武双全的官员更得圣上欢心嘛。用一句玩笑话来形容就是:不想当将军的学者不是好官员。

汉朝武力排名(大争之世不争则亡)(3)

3,侠士频出的社会面貌

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能有侠士“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惩恶扬善匡扶正义,这是我们理想社会的面貌。汉代,正是这样一个游侠频出的时代

《史记》曾记载过一位著名的游侠——郭解,相传太原有一小巷名为侠义巷就是为纪念他所建。他短小精悍,心狠手辣,曾亡命天涯,做过雇佣打手,也曾掘过坟盗过墓,他喜爱散财结义,劫富济贫。

由侠士频出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汉代,从君王到普通民众,都是尚武之人

汉朝武力排名(大争之世不争则亡)(4)

二,为何汉朝人民崇尚武力?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然环境的影响

汉王朝初建立时,匈奴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时常扰边。这些游牧民族有完善的军事装备,善射,马匹优质且擅长马上作战,这样的实力对比让中原王朝很头疼。这些可以征服却尚未征服的土地,强迫着汉朝人生出忧患意识

普遍尚武,习武弄剑、保家卫国是作为汉代男儿的使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主权不受侵犯,是汉代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尚武学武,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汉朝武力排名(大争之世不争则亡)(5)

2,“风吹草低见牛羊” 亦农亦牧的结构

汉初,经济、军事实力都较弱,高祖出行甚至找不到同色拉车的马,可见当时畜牧业资源十分匮乏。而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匈奴不仅士兵骁勇善战,而且兵强马壮

曾有白登之围,刘邦被围困七天七夜,后来因贿赂单于之妻才得以脱身。

经历了这次奇耻大辱,汉朝统治者深刻意识到,国家的实力雄厚才是硬道理。靠和亲维持的和平只是一时的,唯有发展军事,厉兵秣马才能使黎民百姓不受匈奴的侵扰。

文景两帝奋发图强,积攒国力,实施农牧业并行的政策,致力于提升马匹的质量。这种努力一直到了汉武帝时期才见显著成效,汉武帝数次远征,终于赶走了匈奴,稳定了中原的政治格局。

汉王朝虽以农耕经济为主,但也拥有强大的畜牧业,因此,汉朝的男儿自小就可以骑马赛马,这使得他们有了崇尚武力的资本。

汉朝武力排名(大争之世不争则亡)(6)

3,“生死看淡,重视名声“值得敬佩的死亡观念

众所周知,汉朝推行儒学。“杀身成仁,为义而死”是儒家所一直提倡的生死观

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好男儿应当死于边野,死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为国捐躯才是男儿的使命。

汉朝人民看淡生死,借用孟子的来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想要追求的东西有胜于生命的,讨厌的东西有超过死亡的,所以不畏惧生死。

那些自戕寻短见的人是汉代人所鄙视的,那是懦夫之举;那些征战沙场马革裹尸的人是他们所推崇的,这才是勇士行为;这样的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男儿崇尚武力,保家卫国。

汉朝武力排名(大争之世不争则亡)(7)

三,崇尚武力对汉朝带来了的积极意义

1,涌现了一批武艺强大,保家卫国的身先士卒

要知道,在战争中将军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一个军队战斗力的发挥程度,依仗的是将军的指挥才能的优劣。将军,顾名思义,千军万马的统帅,因此一个军队将军的强弱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强弱。

汉代,由于国家重视武力,名将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的韩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李广,“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的霍去病还有卫青、灌婴、夏侯婴等等,真可谓名将如云。

这正是崇尚武力带来的积极成果。他们自幼习武,盼望的就是有朝一日征战沙场。他们有勇有谋,武艺高强,是汉王朝保家卫国,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力量。

汉朝武力排名(大争之世不争则亡)(8)

2,以武来朝,战胜于朝廷

汉武帝一生多次远征,击败匈奴,匈奴逃至漠北。于是,中原人从匈奴的手中夺取了丝绸之路的控制权,丝绸之路的获得,不仅仅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对汉王朝的兴盛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融合。东汉时期,大批的佛教使者经过丝绸之路远赴中国,传播佛教思想。当时长安也建有伊斯兰教和景教的寺院,这些异国的宗教思想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中原王朝的文化。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得以开展。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中国也从外国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也给沿途各国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汉朝武力排名(大争之世不争则亡)(9)

总结:

试问,有哪个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愿意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生活呢?没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就像一盘散沙,禁不起风吹雨打。常言道“攘外安内”,二者相辅相成。汉王朝经历了匈奴侵扰,意识到如军事实力不够强大,根本无法“攘外”,何谈“安内”?

事实也的确证明,尚武精神使得这个“战斗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给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积极力量。

汉朝武力排名(大争之世不争则亡)(10)

尚武并不意味着凡事都要用武力解决,那是莽夫的表现,在新时代,我们尚武精神的新内涵表达的是一种忧患思维,正所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即便无人犯我中华,我们仍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唯有文武兼治,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