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而最好的选择,自然就是自身继位之前的势力范围了,所以当朱棣继承皇位之后,将王朝的都城从南京迁移到了北京,毕竟他原本并不是皇权传承制度选择的最佳继承人,肯定有很多人对他登上皇位略有不服。也就是说,在北方地区,朱棣算得上是一个地头蛇,对实际情况比较了解,拥护他的人也更多。试想一下,朱棣作为一个通过叛乱登上皇位的皇帝,他的位置其实是很多人都在觊觎的,毕竟他可以将真正的皇帝拉下水,别人自然也可以将他拉下水,所以,他必须寻找一个相对来讲更加安全的地方来保证自己的地位。到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基本形成,也就是说,在南宋时代,南方的经济发展已经比北方更加强盛了,再加上南方的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更加适合人类居住,并且南方有很多沿海城市,在陆上丝绸之路受到影响之后,海上丝绸之路成了经贸往来的重要部分,所以那些滨海的城市发展更加方便。因此,其实从唐朝时代开始,南方的生存条件已经比北方要好很多了;但是有那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北方要比南方崛起的早一些,早期的大多数朝代也都是在北方兴盛起来的,像是先秦时代的中原地区,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及​其周边地区,是华夏古文明发展比较鼎盛的地方。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1)

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建立之后,例如陕西、山东这些地方也发展的比较蓬勃,尤其是在西汉丝绸之路建立之后,陆上的经济贸易往来变得更加的密切,北方地区的发展变得更加的兴盛。

古代王朝,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期,南方全面超过北方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的发展也渐渐地跟上了脚步,从三国时代开始,经济重心就有了向南移动的迹象,到了隋唐五代时期,经济、政治重心南移,已经变成了一种时代发展的潮流。

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方地区的势力错综复杂,出现的民族争斗比较多,陆地上的经贸往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丝绸之路也渐渐地荒废,而到了五代时期,因为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人,让长城成为了摆设,中原地区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长达两百年之久,渐渐地也失去了对北方地区的控制权,经济和军事等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如此经济重心难移的速度加快。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2)

到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基本形成,也就是说,在南宋时代,南方的经济发展已经比北方更加强盛了,再加上南方的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更加适合人类居住,并且南方有很多沿海城市,在陆上丝绸之路受到影响之后,海上丝绸之路成了经贸往来的重要部分,所以那些滨海的城市发展更加方便。

明朝放弃富庶江南,选择相对滞后的北方

因此,其实从唐朝时代开始,南方的生存条件已经比北方要好很多了;但是有那么一个朝代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将都城从南方迁移到了北方,这个朝代就是明朝。明朝最初的都城是南京,也是一个南方发展的重镇,但后来明朝,却将都城迁移到了北京,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本篇文章,看一看,为何明朝放弃了富庶的江南地区而选择了相对滞后的北方地区?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3)

北京地区是朱棣的势力范围

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清楚,按照正常的皇权传承规则,朱棣是没有资格登上皇位的,他是通过叛乱等不正当的方式,从自己侄子建文帝手中将皇位夺取过来的,而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前的名号是燕王,驻地就是在北京,这也就形成了朱棣的独立势力范围。

也就是说,在北方地区,朱棣算得上是一个地头蛇,对实际情况比较了解,拥护他的人也更多。试想一下,朱棣作为一个通过叛乱登上皇位的皇帝,他的位置其实是很多人都在觊觎的,毕竟他可以将真正的皇帝拉下水,别人自然也可以将他拉下水,所以,他必须寻找一个相对来讲更加安全的地方来保证自己的地位。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4)

而最好的选择,自然就是自身继位之前的势力范围了,所以当朱棣继承皇位之后,将王朝的都城从南京迁移到了北京,毕竟他原本并不是皇权传承制度选择的最佳继承人,肯定有很多人对他登上皇位略有不服。

在南京这样一个并不熟悉的地方对于他的发展并无好处,反而在自己曾经的势力范围内,朱棣一个新皇可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有更多的拥护者,自然对保证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就更加容易。

明朝有“天子戍边”的政策习惯

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一个对外政策比较强硬的朝代,“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是有明一朝的真实写照,他们从来没有选择和亲,来保证自己的安全,霸主地位是实打实打出来的,也就是说,明朝甚少与敌对势力和谈,都是真刀真枪定胜负。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5)

而在这样的对外政策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军队的决心,提高士兵士气,也为了证明明朝的强硬,在很多战争中都是由天子亲自去镇守边关地区的,这样也能间接的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同时也更能收揽民心。这就是朱元璋定下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国策。

朱棣迁都北京,为了更好地对付北方游牧民族

而对于这一点,朱棣也是亲自实践的;而当时的明朝受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比较强烈,比如鞑靼和瓦剌的威胁,所以在朱棣继位之后,直接通过迁移都城,来表示天子戍边的决心,为的也是更好地加强北方的防御。

毕竟从宋朝开始,中原地区受北方少数民族侵扰,而导致发展受阻的现象屡见不鲜,元朝又因为管理上的问题导致了内部混乱,虽然凭借着强大的战力,将一部分地区收复回来,但是却并没有进行很好的管理。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6)

到了明朝的时候,这部分势力蠢蠢欲动,有的想趁明朝还没有安定而对其进行军事威胁,有的也想趁皇位更替的时段,脱离明朝的掌控,这其实让明朝面对了很大的外部威胁,所以为了尽快的安定边疆地区,迁移都城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依旧重要

事实上,南京比较偏安于江南一角,对于控制边疆地区的防御形势并不有利,可是北方地区虽然经历了经济重心的难移,而不再有往日的辉煌,但华夏文明是一个传承了几千年之久的农耕文明,从秦始皇创立封建大一统王朝之后,大多数朝代也是都是在北方定都的,所以北方地区也依旧是农业文明发展的重要地区

显然,这部分的财政收入也是非常诱人的,虽然说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同时经历了宋朝在海上贸易方面的发展,明朝的海贸收入也非常可观,但是在明朝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依旧是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7)

所以,北方的农牧地区并不能丢失;而在震慑北方少数民族这一点上,在更好地掌握北方农耕发展的这一点上,北京显得比南京重要多了。

从朱棣本人方面来进行分析

朱棣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皇帝,我们单从“个人”的这一方面上来看,很难说朱棣是不是一个好人,但是如果我们从皇帝的角度上来讲,朱棣绝对是一个好的皇帝,毕竟在他登上皇位之前,北方已经在他的掌管之下经营了很久。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8)

而在这些年代里,朱棣也非常明白北方地区,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其实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之后,南方的经贸发展已经基本定型,无非是通过部分的农耕发展以及海上贸易,或者说,刚刚涌现不久的民族资本主义来保障生存,这些形式已经逐渐趋于稳定。

明朝需要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掌控能力

而且南方地区远离势力纷争,也就是说,其他的外部势力很少能够影响到南方地区的发展,所以,明朝能够很好地将其控制在手中,但是北方则就不同了,北方受到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势力危险,而且因为前几个朝代的管理失误,对于北方的经营意识降低,掌控能力也渐渐下降。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9)

如果不对北方进行更好的管理,北方地区很有可能会进一步落后,而对于朱棣来讲,这是绝不容许发生的,因为他有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希望将明朝的领土疆域拓宽到元朝的境界,而且要达成这样的愿望,北方地区的发展就绝对不容有失,所以,相比于南方,北方更需要天子的监督。

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明朝之所以放弃了相对安定的南京,而选择了北京,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朱棣是一个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登上皇位的皇帝,他想要处在自己能够掌握的势力范围之内也无可厚非,因此,通过迁移都城的方式来让自己更加安全,这本是十分正常的举动。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10)

其次,将都城向北方迁移,更能够进行明朝天子戍边的传统,更有利于震慑那些对明朝想入非非的少数民族势力,对明朝的发展来讲也有着不少的好处,镇守北方大门,预防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另一方面,也可以与游牧民族进行经济交往,缓解帝国的国防压力。

再者,当时在南方地区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在统治者手中了,毕竟南方地区所处的环境相对比较安逸,西部环山,南部和东部靠海,很少有势力能够将手伸到南方地区搅动国家风云,但是北方地区则就不同了,在当时的长城以北有很多势力觊觎明朝的发展,所以,将都城迁移到北方是一个能够很好的保证国家发展的行为。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古代王朝经济重心南移)(11)

结尾

毕竟一个国家的都城,是这个国家经济、行政、军事的发展中心,国家对于都城必定是最为看重的,当都城向北迁移之后,明朝对于北方地区就是势在必得,不再像宋朝一样因为偏安江南而对北方地区的态度是可有可无了。因此,明朝将都城迁移到北京的做法,确实带来了很多的实际利益。

当然,任何事都是双向的,有好处也不一定会有坏处,首先,迁移都城一定是一个耗资巨大的行为,其次,南方地区经过多年的管理和修建,已经变得非常繁荣了,而放弃南方地区重新回到北方,也必定会损失一部分利益。当然,迁移都城也定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我们也没有办法将其利弊完全叙述,对此也需要后人们理性评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