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评价战争史(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兵临城下)
一句话评价战争史(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兵临城下)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双方伤亡人数超过200万人,瓦西里用枪干掉的一百几十真不算什么;但如他这样的英雄人物,带动的全军士气,产生的战斗力却远不止这一百几十,这就是士气的重要。《兵临城下》豆瓣8.2分,值得一看。《兵临城下》中,有很多篇幅来描述瓦西里和康尼少校两人间的对决过程。康尼少校并非浪得虚名,他一出场就干掉了瓦西里身边的几个队友,他们也都是杀敌无数的好枪手,但都被康尼少校一枪一个秒杀。之后,康尼少校还找到瓦西里经常藏身住所,杀掉那些视瓦西里为偶像并给他提供信息和各种帮助的平民,给瓦西里造成的空前的压力。最后的对决很惨烈,瓦西里和丹尼洛夫被压制在一处废墟中无法还击,丹尼洛夫主动伸出半个头让康尼少校发现,掩护瓦西里转移到有利位置,自己挨了这一枪。瓦西里成功绕到康尼少校身后,当康尼少校反应过来,刚回头,瓦西里枪响了,一枪爆头。2001年7月21日上映的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片改编自作家威廉·克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古代打仗是这样的:先双方列阵,然后双方主将各派出一员猛将上前单挑,打赢的一方趋势一拥而上,大胜对手。古代是不是真的这样打仗我们不去讨论,但基本上在这种情况下,单挑赢的一方最后胜利的机会极大,输的一方则很容易被对方一波猛烈的攻势击垮。单挑只是输了一个,后面还有成千上万人呢,但因为他们在士气上输了,所以整体的战斗力发挥不出来,最终变成整体的失败。更著名的例子是《三国演义》中,张飞单枪匹马,喝断长坂坡当阳桥,吓退曹操50万大军。虽然夸张,但也充分的显示出,士气在战争中重要性,它对战争的胜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军事家对士气的反作用。】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在这场战役中,八路军出战12000人,日军只有4000人;最后八路军伤亡超过600人,日军伤亡约1000人,其余约3000向北逃窜。从这些数据上来分析,大概是3对1的兵力,并且是伏击对方,但仍让敌人3/4的兵力逃走,这一仗赢得并不轻松也不彻底,而且战果也不算大,但意义却相当重大。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抗日“亡国论”,强烈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正是从这一场胜利开始,中国的抗日战争才一步步迎来最后的胜利。【当时,八路军的装备和人员训练情况远不如日军也是事实,抗日战争绝不是抗日神剧展现的那样。】
当年,那场战役后,全国的媒体是进行了一轮猛烈宣传的,很快让全国军民知道这个消息。在介绍时就会有一些夸张的地方,比如夸大歼敌数字;同时,日军也有对应的宣传,把日军伤亡数字只说有60余人,这其实都是士气之争。这事,不只我们中国人在做,外国人也会做。【漫威的超级英雄美国队长当年干的就是这个活,被包装成英雄全国巡回宣传,鼓舞士气,最后才到战场上战斗。】
2001年7月21日上映的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片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由让·雅克·阿诺导演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等主演。《兵临城下》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的故事。在本片中,当时的苏联红军媒体就对那个牧羊人出身的神枪手瓦西里,塑造成传奇战斗英雄,极大的鼓舞了当时处于劣势的苏军士气;之后,德国为了打击苏军的士气,派出他们的顶级神枪手向瓦西里挑战,最后两人在战场上一决高下。【这是苏联人的故事,法国人导演,英国人主演,在德国拍摄,美国电影公司出品,相当全球化。】
《兵临城下》的故事是真实的,故事中的人物也是真实的,虽然电影展现时会有很多并不完全符合史实的细节,但整体表现出的战争场景是观众都能接受的。英国偶像演员裘德·洛饰演神枪手瓦西里·泽索夫,从小跟着爷爷打猎,练就了一手百发百中的好枪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瓦西里入伍,第一场战斗时连枪都没领到,跟着大队乱冲,最后和一个宣传部军官丹尼洛夫被困在一段废墟中。丹尼洛夫不敢开枪,瓦西里接过他的枪,一枪一个连杀多个德军,包括一个高级军官;瓦西里还很淡定,丹尼洛夫却被大大的震撼到了。回到部队,丹尼洛夫马上写出激情洋溢的稿子,由衷的赞美瓦西里的勇敢和好枪法。稿件通过报纸和广播发布之后,马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极大鼓舞了苏军的士气;瓦西里也迅速成为苏军的英雄榜样,丹尼洛夫也得到了上级的重用。后来,瓦西里连续出战,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狙杀了40多名德军,一时间瓦西里的神枪美名传遍整个战区;无论是苏联军方,还是当地的老百姓,甚至德国军方都无所不知。
斯大林格勒战役很惨烈,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德军的日子也不好过。当瓦西里的神枪手美名四处传扬的时候,特别是他真的杀了很多德国兵,德军也坐不住了,派出很多队狙击手专门去对付瓦西里。美国实力派演员艾德·哈里斯饰演的康尼少校,是德国措森狙击学校的教官,德军公认的第一神枪手。这次康尼少校亲自出马了,于私瓦西里杀了不少他的学生他要报仇,或者也为了争谁是第一神枪手的美名,更重要的是,干掉瓦西里能极大打击苏军的士气,这对整个战役的作用实在太大的,所以他必须出战。
《兵临城下》中,有很多篇幅来描述瓦西里和康尼少校两人间的对决过程。康尼少校并非浪得虚名,他一出场就干掉了瓦西里身边的几个队友,他们也都是杀敌无数的好枪手,但都被康尼少校一枪一个秒杀。之后,康尼少校还找到瓦西里经常藏身住所,杀掉那些视瓦西里为偶像并给他提供信息和各种帮助的平民,给瓦西里造成的空前的压力。最后的对决很惨烈,瓦西里和丹尼洛夫被压制在一处废墟中无法还击,丹尼洛夫主动伸出半个头让康尼少校发现,掩护瓦西里转移到有利位置,自己挨了这一枪。瓦西里成功绕到康尼少校身后,当康尼少校反应过来,刚回头,瓦西里枪响了,一枪爆头。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双方伤亡人数超过200万人,瓦西里用枪干掉的一百几十真不算什么;但如他这样的英雄人物,带动的全军士气,产生的战斗力却远不止这一百几十,这就是士气的重要。《兵临城下》豆瓣8.2分,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