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七雄的100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为何被称为良褚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七雄的100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为何被称为良褚文明)那么在古老的中国,周王朝的崩塌为何不是由另一个王朝接替,而是出现了割据混战呢?春秋战国又为何会出现?诸子百家齐聚于此的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它,被称作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良褚文明。在印度它是释迦摩尼的出生在古希腊它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出现在中国则是诞生了老子、庄子、孔子、鬼谷子、墨子、韩非子等圣贤的时代
每个国家都有这么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无数能人异士频出
并且在自己本国
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印度它是释迦摩尼的出生
在古希腊它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出现
在中国则是诞生了老子、庄子、孔子、鬼谷子、墨子、韩非子等圣贤的时代
它,被称作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良褚文明。
那么在古老的中国,周王朝的崩塌为何不是由另一个王朝接替,而是出现了割据混战呢?春秋战国又为何会出现?诸子百家齐聚于此的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你若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万事万物的发展逃脱不开这句话
01春秋战国时期的出现
周王朝的倒塌后,中国就陷入了长期的诸侯割据混战当中,但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局面呢?是周王朝以藩屏周的制度吗?从表面来看确实如此,但是为什么各诸侯国并没有立刻再建立起一个王朝呢?是因为他们心怀鬼胎,每个人都觊觎王位?还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因素呢?
所谓天下局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就是规律,但在我看来,它有没有可能是一种命运。
确实,很多人是不相信命运的。但是世间的很多事情,在冥冥之中皆有定论,而这冥冥从何而来又作何解释呢?况且我国自古便有命运一说,能够流传百世千代,全凭造谣的话岂非缪谈?
如果有人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命运其实都是有规律的,并且他还从不信算命之法,到跃跃欲试,你愿意尝试接受吗?这个人就是中国复旦大学的教授王德峰先生。
王教授一开始说他虽相信有“命”的这么个说法,但是他对“算命”是持着否定态度的,一点他也不相信。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看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算命术》这样一本书,他当时非常吃惊,没想到国家也是会出版这种书的,于是一股名为好奇的力量,撺掇着他买下了这本书,他要一探究竟。
看完书后的王德峰先生,仍然觉得不靠谱,仍然十分坚定自己否定玄学的立场。于是他就托朋友联系到了那本书的作者,洪丕谟先生。洪先生是当时一位很有名的古籍研究者,两人一番交流后,王先生提出了两个,关于算命方面十分尖锐的问题。
首先一个就是:算命是根据人的八字来算的,但是人的八字不同,所以命运也会不同。按道理说,他们的最终结局也应该是不同的,但是如遇天灾,这些命好的人和命不好的人会一起离开人世,这是为什么呢?
第二个就是,八字即为出生的年月日和具体时间,但是有人凑巧,就是同时出生的。那么这种人按理论来说,他们的八字是一样的所以命运也应该是也一样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没有这种情况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两个问题,洪先生解释说,第一个问题涉及到国运。所谓人有人运,国有国运。但是国运是大的,是会影响人的个人命运的。而八字算命法是针对于人的命,其适用的环境,则是没有大灾大难的平时生活,一但国运发作,那么八字算命法也会失去作用。
而第二个问题,洪先生则说,自己从没看过两个相同八字。于是他给了王教授三本有关命学的书。并说,我给你看点书,你去看三个月,看完你就知道了。
于是王教授带着书回家,两个多月后,他开始跃跃欲试的给周围人算命,结果发现,最后的结果都是惊人的吻合的,自此王德峰教授对算命就有了极大的改观。
在这个故事中,提到了国运,所以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周王朝的崩塌和春秋诸侯的争霸都是命运已经注定的事情。周王朝的大命运已经产生,各诸侯的小命运也自然就会出现。
02诸子百家出现的时期,春秋战国的大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子
说起春秋时期,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变”。
当时社会,诸侯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每一个诸侯国的领导人,都有一个称王称霸的梦想。毕竟自己做皇帝,当这天下共主,享无数俸禄,受万人朝拜怎能不香?
但是各国的经济发展又太过平均,各个诸侯国之间就像在举行一场,势均力敌的拔河比赛,而这样的僵局,就是需要一点变数,才能够打破。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此时就出现了一拨投机者,以自身知识储备和一颗聪明大脑为本钱,为诸侯献策、分析数据、推出改革之法,以身做东风,从而打破僵局,帮助诸侯取得天下。而这些人,则被称之为“士”。
最早一波士出现后,有些成功改革,变得欣欣向荣的诸侯国就尝到了甜头,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垄断的方法“养士”,自此养士之风盛行。
其中养士者最著名的,莫过于战国四公子了,他们就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着这样一段记载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与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其含义就是,魏公子信陵君为人仁厚,能够以谦逊仁和的态度对待下士们,不论这些士的贤能与品德高低,他都以谦逊有礼的态度和礼仪,去结交和对待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是个富贵的人,而看不起或者骄纵的在士人面前刷威望。
于是消息传开,方圆数千里的士人们都争先恐后的跑到信陵君那里,导致信陵君招来了三千食客。在当时那个时候,各个诸侯国看到这个场面,都认为魏公子是个贤能的人,又有很多智囊团,于是有那么个十多年,都对魏国忌惮,不敢对其出兵,也不敢觊觎魏国的土地。
结合上文,其实不难看出,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社会环境,周王朝崩塌,世卿世禄的制度也在不断解体,不仅王权在下移,知识资源和学习资源也在下移。官办学校在此时难以经营,于是私学开始诞生,在野的知识分子也有了能够走上仕途的机会。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在乱世中,多了一条出路自然是好的,于是就有更多的人开始思考,为诸侯国进言献策,这才导致了之后各个学术流派,也就是诸子百家的诞生。
03为什么孔子庄子老子等人,都聚集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难道真的是巧合吗?
我觉的不是。有句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产生了这样的社会客观环境,才能令一些有志之人展露头角。这也正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
前文我们还说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概念。若将天时说为周王朝的崩塌,地利则为春秋乱世诞生,而人和则是“士”的出现,那么此时诸子百家的亮相,是不是就现得不是那么突然且玄幻了。
而春秋动荡,因为动荡,就暴露出很多社会问题;因为动荡,就让百姓难以朴实的生活;因为动荡,所以社会充满对人性的考察。有的人可以适应黑暗,有的人则更愿意追求光明。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于是在这种环境下,一部分人开始思考、开始反思。
什么是人生,什么又是世界?人的起源是什么,世界的起源又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存在于世间?世界运行的原理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世界之上是什么?人的存在有何以意,在这个世界里人应该要怎么做?等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哲学应运而生,许多的道理也在此刻浮出水面。
这些思想里可以看出,有人态度积极,有人则态度消极,但他们都参透了世界;在这些思想里包含选择,有的支持入士辅佐诸侯,有的选择隐居教导学生,有的则超脱凡尘之外,但是他们都睥睨着天下变化的规律。
思想的源头是谁?他们是一切流派的初始,他们纯净、毫无杂质,是站在人类命运,甚至宇宙规律制高点的俯瞰,他们的智慧是包含无穷的大道。
他们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应运而生;他们肩负使命,来点醒世人,制造潮流;他们也无可奈何,顺应时代洪流。
他们就是最早的诸子百家,他们是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鬼谷韩非等等。
至此全文已经接近尾声,读到这里的你,知道为什么春秋英杰辈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