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谋士郭嘉是谁(奉孝不死卧龙不出)
三国第一谋士郭嘉是谁(奉孝不死卧龙不出)建安二年,曹操初败于袁绍,遭到袁绍写信讥讽,曹操便乱了心,询问郭嘉是否自己无法战胜袁绍。郭嘉列出了“公有十胜,绍有十败”的二十条,让曹操有如定心丸在手,接连不断地取得了胜利。《新三国》袁绍电视剧里的郭嘉郭嘉这个人,在诸葛亮没出山之前,可谓是天下第一谋士,誉为鬼才。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那么郭嘉到底有多牛?郭嘉是颍川郡阳翟县人,与袁绍的谋士郭图是同族。郭图将郭嘉引荐给袁绍,郭嘉在袁绍手下待了一段时间后,认为袁绍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然后弃袁绍而去。建安六年,曹操手下一名心爱谋士戏志才不幸身亡,悲痛欲绝后曹操写信让荀彧举荐一名谋士,于是荀彧就将郭嘉推给了曹操,二人促膝长谈,分别后二人皆感叹相逢甚晚。从此,郭嘉便担任了曹操的首席谋略家,为曹操多年的征战殚精竭虑,出谋划策。
中国历史上最热血纷飞的三国时代,是很多人英雄梦的开始。三分天下,多少英雄豪杰,金戈铁马,南征北伐,最后都付笑谈。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各国都涌现了不少良将谋臣,辅佐各自的主公争夺天下。最为我们津津乐道的就是蜀国的卧龙凤雏,都传言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得天下,最后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开启了三国争霸的全面时代。
诸葛亮也被民间封神,传说不断。殊不知,有一个人在诸葛亮之前就已经名满天下,曾经有人戏谈,他不死,卧龙不出三国将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这个人就是三国中誉为鬼才的——郭嘉
电视剧里的郭嘉
算无遗策,屡献奇计郭嘉这个人,在诸葛亮没出山之前,可谓是天下第一谋士,誉为鬼才。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那么郭嘉到底有多牛?
- 弃暗投明,良禽择木
郭嘉是颍川郡阳翟县人,与袁绍的谋士郭图是同族。郭图将郭嘉引荐给袁绍,郭嘉在袁绍手下待了一段时间后,认为袁绍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然后弃袁绍而去。建安六年,曹操手下一名心爱谋士戏志才不幸身亡,悲痛欲绝后曹操写信让荀彧举荐一名谋士,于是荀彧就将郭嘉推给了曹操,二人促膝长谈,分别后二人皆感叹相逢甚晚。从此,郭嘉便担任了曹操的首席谋略家,为曹操多年的征战殚精竭虑,出谋划策。
《新三国》袁绍
- 神鬼谋略,十胜十败
建安二年,曹操初败于袁绍,遭到袁绍写信讥讽,曹操便乱了心,询问郭嘉是否自己无法战胜袁绍。郭嘉列出了“公有十胜,绍有十败”的二十条,让曹操有如定心丸在手,接连不断地取得了胜利。
《三国志·郭嘉传》裴注引《傅子》记载,郭嘉为曹操论证,与袁绍相比,曹操有十个方面胜于袁绍,即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
- 先见之明,孙策之死
说郭嘉神鬼谋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往往料事如神。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正在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后方传来消息,说江东孙策准备出兵渡江,北上袭击许都。这一消息传来,曹军人心惶惶,曹操也犹疑不决要不要退兵。
但郭嘉却断言: “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果然,孙策还未渡江,就被许贡门客刺杀身亡。
- 轻兵速击,闪夺乌桓
袁绍在世时极力笼络乌桓,与乌桓人感情颇深。袁绍死后,乌桓仍全力支持袁尚与曹操对抗,袁尚被曹操打败后,投奔乌桓单于蹋顿,企图引乌桓兵卷土重来。曹操打算追击袁尚,讨伐乌桓,但诸将都担心孤军深入乌桓后,刘表会袭击许都。然而,郭嘉却认为,刘表不过是“坐谈客耳”,只会吹牛扯蛋,做不出什么大事,就算他敢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曹操遂决意远征乌桓。军至易县,郭嘉又进一步建议曹操放弃辎重,轻兵急行,趁蹋顿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出其不意打一场闪电战。
果然,乌桓仓促应战,蹋顿阵亡,袁尚败走辽东。一切正如郭嘉所料,郭嘉名声更加震撼曹操的朝堂!
郭嘉的鬼谋事迹还有很多很多:当初刘备败于吕布,前来投奔曹操,谋士程昱极力要求将之就地正法,而郭嘉则建议曹操软禁刘备,以他的名望来吸引天下豪杰。而曹操并没有答应将其软禁,在擒杀吕布后,让刘备逃窜,让曹操悔恨不已。
曹操生性多疑,账下武将文臣多不胜数,唯独抬爱郭嘉。曹操喜欢郭嘉,喜欢到一种什么程度?
据记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曾经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
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自己安稳的坐天下,有郭嘉帮自己谋算,治国,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郭嘉死了以后,曹操非常悲痛,哀嚎道:“奉孝死,乃天丧吾也!。《三国演义》里说,曹操“往祭之,大哭。”而在正史的《三国志》中记载,郭嘉死了以后,曹操“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意思是曹操非常哀痛,对荀攸等人说:你们这些人年纪和我都差不多,只有郭嘉年纪最小,等到天下的事都结束以后,我准备把后事托付给他,但是他却英年早逝,这就是命呀。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千辛万苦的回到了自己的后方阵地。在晚上睡觉前,曹操失声大哭,这令很多谋士都不理解:在战争失败时那么多人哭,丞相却镇定自若,如今千辛万苦回营了,丞相怎么突然哭起来了?曹操说,我不是在为自己的而哭啊,我是在哭郭嘉,要是郭嘉活着的话,我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狼狈的模样呢?我好不容易得到了郭嘉,他怎么就英年早逝,弃我而去了呢?
可见,曹操对郭嘉,给予了无限的厚爱,在曹操一生当中,可能也只有郭嘉有这样的殊荣吧。
照理来说,郭嘉有着曹操无限的厚爱。曹操对郭嘉非常好,不管的金银财宝,还是美女舞姬,美酒佳肴,都赏赐给郭嘉,郭嘉也来者不拒,更有甚者还自己讨要。
郭嘉可以前途无限,但是为何在三十八岁,男人最能彰显自己能力的年纪而死亡呢?
我想是由于两个原因:
第一是常年的军旅生活,南征北伐留下的隐患:
郭嘉是一个文人,身体素质肯定不如武将。据说郭嘉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在征讨乌桓的途中,由于路途遥远,环境恶劣,再加上水土不服,郭嘉单薄的小身板就没有能熬住。正史记载郭嘉就是死在了行军的途中。
《三国志郭嘉传》的记载是:“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
但是,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郭嘉的生活作风问题
郭嘉这个人,生活作风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有很大的问题。郭嘉爱喝酒,爱女人。一有空就纵身于声色犬马当中,喝酒无节制,身边的女人也是无节制,所以群臣以这个理由曾经多次跟曹操说郭嘉太过放纵。但是曹操对郭嘉格外偏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让郭嘉更加肆无忌惮。
试想,一个体弱的文人,在休息的时候整天放纵自己透支自己,一工作就是行军打仗,几百里的苦寒之地,情况恶劣,这样他的身体怎么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