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西线战场溃败(二战史五卷一部30)
二战德国西线战场溃败(二战史五卷一部30)这段时间,英军也在积极寻找方法,对付威胁日盛的敌夜航部队,主要方法是“英俊战士”战斗或“蚊”式轰炸机装备能探测敌机载雷达型号的“锯齿”装置,巡逻于敌夜航战斗机机场或可能出现的区域,对敌夜航机展开猎杀。在鲁尔轰炸战役期间,法西斯夜航部队除了常规防空手段外,还出现了一支特殊夜航联队——“野猪”联队,这种联队来自昼间战斗机部队,驾驶着单发的Bf109战斗机【注1】,直接在己方高射炮威胁下的城市上空作战,他们没有雷达指引,依靠城市防空的探照灯和高炮火力发现目标。他们作战后返航时甚至找不到降落的机场,燃油耗尽,坠毁野外也是常有的事儿。他们属于夜航部队中的高伤亡部队,走的是野路子,是由对法西斯愚忠愚孝分子组成,是法西斯夜航部队力量不足的表现。【注1:单发的Bf109战斗机航程短,起飞重量小,不适合做夜航战斗机。】先看一下1943年英军的轰炸行动,本年英国轰炸航空兵依旧是轰炸的主力军,大部分的轰炸行动还
第三十章 盟军开始战略轰炸法西斯德国——1943年1943年战略轰炸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投弹规模20多万吨,出动飞机数万架次。每月出动次数十几次乃至二十次已是常态,出动一次包含成百上千架次、几百乃至几千吨投弹同样也是常态。至于轰炸目标,大致还是那些,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轰炸策略却有新的改变,那就是开始实施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轰炸某一地区或城市的轰炸战役,轰炸行动的战役性、集中性、目的性更强。
1943年轰炸方针。卡萨布兰卡会议对1943年轰炸方针也给出了明确规定,即英美两国轰炸机部队要联合作战,要“逐步摧毁和打乱德国的军事、工业和经济体系,削弱德国平民的抵抗意志,最终摧毁德国武装力量的抵抗意志”。会议还给出了轰炸德国的五个主要目标,其优先次序是:潜艇工厂、飞机工厂、交通运输、石油工厂和军事工业中的其他目标。这个轰炸方针和五个主要目标看来与英国轰炸航空兵的城市面积轰炸理念有很大出入,它显然还是强调是有针对性地破坏敌人的战争经济体系。卡萨布兰卡会议还明确由英国空军参谋长波特尔元帅统领英美两国轰炸航空兵,以实现轰炸行动的统一指挥。
方针有了,下一步就是如何落实了。不管卡萨布兰卡会议提出什么样的方针,最终还得看大家各自的心思。哈里斯一如既往地坚持面积轰炸方针,这个方针本质上眼里只有一座座大城市,而这座城市里分布着什么样的工业,并不重要——当然轰炸大城市也会炸到和破坏它的工业。而自从去年8月入驻以来,美国轰炸航空兵一直都在坚持一个理念,即对敌人工业体系实施精确轰炸,有目的地破坏其工业体系的关键部分,这是英军此前坚持而后又否定的观点,而要搞精确轰炸,只能在白天进行。于是在实际行动过程中,英美就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轰炸观点:即一个继续坚持夜间面积轰炸,另一个则决心搞昼间精确轰炸。6月间,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批准了代号为“直射”的英美轰炸航空兵联合行动计划。计划最初来自美国那里,反映的是精确轰炸观点,英国方面对它做了重大修改,把自己观点又加了进去,于是这继续是一个双方妥协、各干各的的计划。
轰炸实力。1943年初,英国轰炸航空兵有各型轰炸机约840架,美军第8航空队和第15航空队【注1】合计有轰炸机150余架,两支轰炸机部队合计不过千架飞机,实力发展依旧缓慢,不过一年后的1944年初,它们终于达到了近2900架的实力。而1943年初,它们装备的轰炸机还有很大比例是老式飞机甚至是完全淘汰的机型,而一年后他们的主力机型已经是“兰开斯特”、B-17、B-24等新式飞机,终于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因此,1943年可以看做是它们实力大发展的一年,而依靠这个大发展,它们终于可以更猛烈地发挥战略轰炸威力。【注1:第15航空队于1943年11月成立,由原驻北非的美国航空兵转化而来,盟军攻入意大利后,该航空队在意大利成立。】
第一节 英军夜间面积轰炸先看一下1943年英军的轰炸行动,本年英国轰炸航空兵依旧是轰炸的主力军,大部分的轰炸行动还是由它来进行的。本年,英国轰炸航空兵主要是集中进行了三大轰炸战役,即鲁尔轰炸战役、汉堡轰炸战役和柏林轰炸战役。轰炸战役可以理解为对某一地区或城市进行持续不断轰炸,最终或理论上要把它夷为平地。
一、鲁尔轰炸战役对鲁尔区新一轮轰炸,1943年初就已经开始,埃森和科隆先后遭到多次轰炸,轰炸航空兵投弹一百多吨到一千多吨不等。3月5日对埃森的轰炸可以理解为轰炸航空兵本年对鲁尔区轰炸的首战。此次轰炸首次使用“欧波”导航系统,并使用先进的“蚊”式轰炸机作为引导飞机,导航定位的精度更高。依靠“欧波”导航系统,“蚊”式轰炸机分多批次投下红色和绿色标志弹,以提高对目标定位瞄准的可靠性,后续轰炸机以标志弹为瞄准点,展开轰炸。此战轰炸航空兵投入422架飞机,一个波次一个波次飞临目标,投下一枚枚威力巨大的炸弹。以前一直靠云层掩护的埃森市此次遭遇灭顶之灾,市中心160英亩的区域被夷为废墟,克虏伯工厂主要车间被炸毁或严重受损,整个工厂遭到严重破坏。英军损失飞机14架,38架受伤。之后直到7月份,埃森又遭到五次大规模轰炸,轰炸航空兵出动2000多架次,投弹5000吨以上。这座煤炭和冶金城市无疑遭到沉重打击,克虏伯工厂不断遭到破坏,大批市区建筑变成废墟,大批民众流离失所,老百姓生命财产遭遇巨大损失。
除埃森外,杜伊斯堡、科隆、多特蒙德、杜塞尔多夫、波鸿、盖尔森基兴等,也遭到了一千多到二千多架次的超猛烈轰炸,同样也遭到严重破坏。鲁尔轰炸战役正式结束于7月份,7月份之后,虽然轰炸高潮不再,但英国轰炸航空兵对鲁尔区的打击一直持续到年底。轰炸机一个波次接着一个波次汹涌而来,鲁尔区的废墟程度急剧上升,工业生产也遭到严重破坏。在整个鲁尔轰炸战役中,轰炸航空兵共出动1.8万架次,投弹三四万多吨之多,损失飞机872架,战损率低于5%。英国轰炸航空兵除了轰炸城市外,还出动经过专门训练的轰炸机,对鲁尔区水坝进行了轰炸,导致一些大坝溃坝,水淹下游,给鲁尔区工农业生产造成新的损失。
在鲁尔轰炸战役期间,法西斯夜航部队除了常规防空手段外,还出现了一支特殊夜航联队——“野猪”联队,这种联队来自昼间战斗机部队,驾驶着单发的Bf109战斗机【注1】,直接在己方高射炮威胁下的城市上空作战,他们没有雷达指引,依靠城市防空的探照灯和高炮火力发现目标。他们作战后返航时甚至找不到降落的机场,燃油耗尽,坠毁野外也是常有的事儿。他们属于夜航部队中的高伤亡部队,走的是野路子,是由对法西斯愚忠愚孝分子组成,是法西斯夜航部队力量不足的表现。【注1:单发的Bf109战斗机航程短,起飞重量小,不适合做夜航战斗机。】
这段时间,英军也在积极寻找方法,对付威胁日盛的敌夜航部队,主要方法是“英俊战士”战斗或“蚊”式轰炸机装备能探测敌机载雷达型号的“锯齿”装置,巡逻于敌夜航战斗机机场或可能出现的区域,对敌夜航机展开猎杀。
二、汉堡轰炸战役哈里斯早就盯上了汉堡,之前“千机轰炸”就想搞汉堡一下。自从英军战略轰炸开始以来,汉堡已历近百次轰炸。它是飞机零部件、各种发动机和潜艇的制造基地,当时有人口175万。哈里斯选择汉堡,还在于它容易被新装备的H2S雷达识别。法西斯德国对汉堡的防空建设也很重视,在距市中心32公里的范围内,构筑起严密的防空网,汉堡及其周围地区部署有54个重型高炮连、24个探照灯连和3个发烟队。7月末,紧接着鲁尔轰炸战役的结束,代号为“格摩拉”的汉堡轰炸战役打响了。24-29日,英国轰炸航空兵对汉堡连续展开三次猛烈轰炸:24日夜,出动791架,投弹2300吨,被击落12架;27日夜,英国出动787架,投弹2312吨,损失17架;29日夜,英国出动777架 投弹2277吨,损失30架。另8月2日夜,英国又出动740架进行补充轰炸,投弹939吨 损失30架飞机。同时为配合英军行动,25日和26日白天,美第8航空队出B-17轰炸机365架次,投弹456吨,损失33架。而这两天夜晚,英国轰炸航空兵也没闲着,出动快速的“蚊”式轰炸机,进行骚扰性轰炸,以使汉堡得不到喘息之机。
在轰炸战役中,依靠H2S雷达,多批次引导飞机向目标投下不同颜色指示弹,以进一步提高轰炸精度。轰炸主力机群围绕目标如雨般地投下成百上千吨的炸弹,在城市中迅速形成集中轰炸区和大片燃烧区,给城市造成毁灭性破坏。特别是第二次轰炸中,燃烧弹在城市中心引起大面积火灾,空气温度高达一千度,引起局地气候改变,引起大风天气,风助火势,火借风势,引发了一种被称为“火焰风暴”的特殊现象。整个汉堡27.7万余间住宅被完全摧毁,约占住宅总数的一半,另有约三分之一的住宅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汉堡还被炸毁580座工厂,2632个工商企业,80个国防设施,24座医院,277座学校,58座教堂,被炸沉各类船舶计18万吨。4万人以上被炸死,当然城市的数十万老百姓要流离失所了。
在此次轰炸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名为“窗口”的雷达干扰方式,该方式是在轰炸机群飞行途中,一些飞机在附近地域投下大批锡箔片,干扰德军雷达,使其雷达接收信号发生混乱,无法确定轰炸机群行动方向。该装置第一次使用效果明显,敌军不管是夜航机还是高炮和探照灯,都严重依赖雷达,英军突然来这么一招,敌人措手不及,夜航机不知如何出击,高射炮盲目射击,探照灯四处乱照,于是英军战损率极低。雷达干扰的出现特别暴露出夜航机“天床”战术的不足,许多夜航机明知汉堡轰炸连天,却不敢脱离雷达指挥,脱离自己防空小区域。不过,走野路子的“野猪”联队却没有这些限制,它是哪里火光冲天,就往哪里冲,于是一些夜航机突破“天床”战术,也向“野猪”联队学习,出现了普通联队“野猪”化的倾向。
整个汉堡战役中,哈里斯共出动三千多架次,投弹近九千吨,损失86架,约占出动架次的2.8%,战伤174架,约占5.6%,总损伤率为8.4%。汉堡遭遇毁灭性打击,震到了法西斯统帅部。施佩尔宣称,如果再这样炸下去,德国的军工生产体系就要瓦解了。戈林不得不适当改变空军的使用方式,紧急从苏德战场抽回两个战斗机大队,加强一下本土防空,同时决定今后生产的作战飞机优先保障本土防空需要,而从此以后,法西斯德国的战争资源更多地向本土防空战场倾斜。飞机的生产重点也开始从轰炸机转向战斗机,当然这和整个战场面貌的彻底改变密切相关——此时不管哪个战场,法西斯已经全面败退。汉堡轰炸战役后,哈里斯也自信满满的宣称,如果能让这样的战役继续进行下去,就能一定时间内给德国法西斯以致命打击,“按照我的观点,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同时,敌夜航指挥部也在吸取汉堡轰炸战役的教训,决心要摒弃“天床”战术,支持普通联队“野猪”化的倾向,一方面从昼间战斗机部队中抽调更多兵力,扩充“野猪”联队的规模,一方面改变现有夜航战斗机的指挥方式,即由战斗机师指挥部而不是由雷达站直接指挥夜航联队。分布各地的数个战斗机师指挥部拥有完善的指挥通信系统,与夜航联队、雷达站、高炮部队等均有紧密联系,它依靠雷达站分析研判敌情,而后指挥夜航联队向指定地域出击,最后夜航联队自由猎杀敌轰炸机,这一战术也被称为“家猪”战术。“家猪”战术下夜航联队与“野猪”联队已经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前者多装了一部机载雷达。“天床”战术求稳怕乱,而“家猪”战术不怕混乱,只求出击效率。接下来的德国城市夜空将是“野猪”、“家猪”、高炮、探照灯一片凌乱的局面,大家自由猎杀,误打误撞在所难免,打完仗回家找不到路在所难免,跳伞逃生也不时成为机组人员的回家选择,法西斯德国的导航、雷达、无线电诸技术有点支撑不起“野猪”、“家猪”战术的实施。
汉堡轰炸战役后,由于昼长夜短,哈里斯并未马上实施柏林轰炸战役,两大战役的间歇期(8-10月份)是轰炸航空兵的一个自由轰炸期,它轰炸了纽伦堡、慕尼黑、汉诺威、莱比锡、卡塞尔、法兰克福、斯图加特、曼海姆和路德维希港、德国导弹研制基地、法国西海岸潜艇基地等。这些轰炸有的造成的损失大,有的造成的损失小。这段时间,轰炸航空兵继续提升自己的雷达、导航、无线电的技术水平,确保更精准、更有效的轰炸。轰炸航空兵继续加大力度研究雷达、无线电干扰技术,各种干扰装置层出不穷。现在,在战略轰炸的战场上,一方面是各种飞机满天飞,一方面是各种无线电信号满天飞,干扰和反干扰、探测和反探测、监控和反监控在日益激烈地对抗着,此时此刻法西斯夜间防空部队发现自己正处于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不过它也渐渐适应英军这种层出不穷的无线电“折磨”,最终还得看双方在正儿八经的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干。轰炸航空兵也在采取各种新战术保障战略轰炸的有效实施,这包括更频繁地出动专门部队(有特殊机载装置的“蚊”式轰炸机)猎杀敌夜航战斗机;经常性派出小机群实施骚扰性轰炸、迷惑性轰炸,或者主力轰炸机群突然改向等,使敌指挥部发生误判。这些行动也给敌夜间防空制造了新的困难。
三、柏林轰炸战役汉堡轰炸战役后,哈里斯要寻求更大的轰炸效果,把目标选在柏林上那是必然的:1943年“重返”柏林,深入法西斯德国腹地展开轰炸战役。毫无疑问,轰炸柏林有难度,在柏林实施一场轰炸战役更有难度。它距离英国本土远(850多公里),轰炸航空兵要在欧洲大陆飞行近600公里,期间必然会遭到敌夜航战斗机的猛烈拦截;而在柏林地区,法西斯德军集中最强大、最密集的防空火力;同时其城市面积大(近750平方公里),不靠近海岸,精准定位困难。英军所选择的轰炸目标是柏林市中心,这里有政府大楼和行政区,人口和工厂最密集,最宜面积轰炸。在这场大轰炸战役中,敌对双方自是要使劲浑身解数,各种干扰迷惑,各种技术战术、各种激烈复杂,都要一一上演,其曲折精微之处,限于篇幅,我们不一一展现了,直接把战果端给大家。
对柏林的轰炸实际上年初就开始了,1-3月份和8-9月份,英国轰炸航空兵已经就搞了几次轰炸,出动架次200-800之间,投弹300-1800吨之间。柏林轰炸战役的正式实施是从11月开始的,为期三个月,一直持续到1944年2月中旬。对柏林的第一轮轰炸从11月18日持续到12月2日,出动2498架次,投弹8656吨,损失123架飞机,约三千人被炸死,一万多人被炸伤,6.8万栋建筑物被毁,25万人无家可归。接下来,12月16日、23日和29日夜,轰炸继续,出动约2000架次,投弹5418吨。1944年1月份展开了六次大轰炸,出动3000多架次,投弹10594吨。1944年2月15日进行了本战役最后一次轰炸,出动891架次,投弹2643吨。最终,柏林轰炸战役出动9000多架次,投弹2.7万多吨,损失537架,炸死六千多人,炸伤二三万人,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市中心近10平方公里的地方夷为平地,一百多家所谓最重要的军工企业中43家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另还有280多家普通工厂遭到严重破坏,柏林的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和行政中心的秩序被严重打乱。实际上,1944年3月份,美第8航空队又对柏林搞了几次轰炸,出动一千多架次,而3月底,英国航空兵再次出动810架,投弹2493吨,又狂炸一番。随后,随着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临近,对柏林的轰炸才算告一段落。
在柏林战役实施期间,英国轰炸航空兵还对法兰克福、不伦瑞克、马格德堡、莱比锡导弹研制基地等实施了一些轰炸,取得一些战果。
第二节 美军昼间精确轰炸一、早期作战在介绍美军轰炸行动前,有必要简要说一下德国昼间防空体系。德国昼间和夜间防空体系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空军中央司令部和第3航空队既管夜间防空,也管昼间防空,至少对地面防空部队(高炮、雷达站等)是如此,地面部队都是身兼二任。不过战斗机部队就不是这样了,各管一片的战斗机师还是既管夜战,也管昼战,不过下面的战斗机联队则是分工明确的,既有专门的夜航联队,也有专门的昼间联队,当然个别情况下,夜航联队也会从事昼间战斗,昼间联队也会加入夜战(比如“野猪”联队)。在昼间战斗中,空军军区及其辖下的地面防空部队还是负责要地防空,而昼间联队还是冲在防空第一线,在敌到达轰炸目标前实施拦截作战。昼间联队作战没有茫茫夜空这个限制,行动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要大多了,当然昼间联队也离不开由雷达、地面观察员、无线电拦截部门、空中侦察组成的地面指挥和控制系统,因为它所面临的虽不是茫茫夜空,但天空依旧是茫茫无际的,它依旧需要早期预警,需要地面指挥和控制系统预判敌人的来袭方向和行动意图,以便集中兵力展开攻击。另外,昼间联队的防御地带要宽多了,从挪威南部到法国北部一线,它都得管,因为白天不同于夜晚,原则上讲盟军轰炸机可以攻击其作战半径内的任何地方。
1942年以前,法西斯的昼间航空兵实力很弱,只有三个联队一百多架飞机,不过到1942年特别是进入1943年,面对美军日益密集的轰炸,其昼间部队迅速扩充到七个联队一千多架飞机。到1943年9月底,空军中央司令部下辖五个联队八百多架飞机,主要部署在德国北部和荷兰,第3航空队依旧是两个战斗机联队不到三百架飞机,部署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德国北部、法国北部、荷兰和比利时就是昼间防空作战的第一防线。法西斯昼间航空兵主要装备Bf109和Fw190,这两款战斗机对付美军强大的B-17、B-24有些落后了,至于更先进的机型也处于研发中,到战争临秋末晚了才装备上。
美第8航空队1942年8月进驻英国后,就开始了轰炸行动,1942年主要是轰炸法国北部的目标(铁路编组站、潜艇基地、机场和一些重要工厂),最初一般出动十几架B-17(一般12架),后来增至几十架(一般三十几架),有两次出动百余架,即10月8日出动108架轰炸了里尔工厂和机场等目标,12月12日出动101架轰炸了塞纳河畔的一个德国空军基地。此时与之对抗自然是敌第3航空队下的两个战斗机联队。第8航空队出动规模不大,且每次出动基本都有战斗机护航,给敌人造成的损失不大,自己的损失自然也不大(每次出动一般损失几架飞机)。不过在这个预热的战斗阶段,对抗双方大致也摸清了对方的脾性。美军轰炸机确实厉害,强大的B-17确有震撼人心之处,自卫火力强,装甲厚,飞行速度快,飞行高度大,飞行时组成严密编队,形成严整的保护网。德国那两款战斗机对付它有些吃力,不过灵活的东西终究有办法对付不灵活的东西,法西斯第3航空队也在不断摸索,不断采取更有效的战术,B-17损失还是在逐步上升。
进入1943年,美军的轰炸规模不断加大,几十架已经是最低轰炸规模,开始向百架以上规模迈进,特别是随着北非战事的胜利结束,从5月份开始第8航空队又获得了优先补充权,实力迅速增强,200架以上的轰炸规模也成为常态,轰炸的频次也越来越高。当然法西斯德国的防空实力也在增强,其昼间战斗机从1942年底的470架增至1943年9月底的1100余架,其应对美军轰炸机的战术也日趋成熟,美军的损失也从最初的几架,扩大到十几架乃至几十架,而战损率也从1942年的4.5%增至1943年第二季度的7.6%。
1943年,美第8航空队的轰炸目标从法国境内的目标正式扩大德国境内的目标——夏季以前轰炸了德国北部地区的目标(威廉港、基尔、不来梅等),没有深入德国腹地。主要轰炸行动有:1月27日出动91架轰炸机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首次轰炸了德国本土目标威廉港,自身损失了3架飞机,击落敌人6架飞机;4月17日出动115架B-17轰炸了不来梅,重创福克-武尔夫飞机工厂,使其大幅减产,自身也损失了16架轰炸机,战损率超过10%;6月22日出动235架B-17轰炸了鲁尔区的许尔斯,该市的合成橡胶工业差点被毁,而美军损失16架轰炸机;7月14日出动279架轰炸了法国北部机场,一座维修机库被炸毁,法西斯的70架飞机毁于一旦,美军损失7架轰炸机;7月下旬,参与了英军的汉堡轰炸战役,出动300多架次,损失了约40架飞机,而战果不佳;7月28-30日,出动五六百架次深入德国国土,分别轰炸了卡塞尔、奥舍斯莱本、瓦尔讷明德的飞机工厂,鉴于这是较远纵深的行动,美军损失较大,49架被击落,当然也给敌人带来较大损失——此次敌人也聚集起数百架次的战斗机展开异于平常的抵抗;8月12日,再次聚集起330架轰炸机深入鲁尔区,损失了28架,但空袭结果不佳。另外,这段时间,驻北非的航空兵轰炸了维也纳的飞机工厂,战果不错,从此以后,法西斯空军不得不加强南部和东部占领区的防空实力,它的防空作战也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现实。
二、轰炸敌轴承工业作战之前我们说了,美军的轰炸方针是精确轰炸,轰炸敌人战争经济中关键目标,上述轰炸行动显然是按这个方针进行的,美军炸得都是特定工业目标,而不是英军无差别轰炸。搞精确轰炸必须有明确目标,必须持续不断地对这个目标进行轰炸,不过上述轰炸行动似乎有些漫无目的,今天炸这里,明天炸那里。当然,年初以来,美军开始大规模投入轰炸,也在积极思考轰炸法西斯战争工业中的什么目标合适。最终经过研究,它确定了两个轰炸目标,即航空工业和轴承工业。
轰炸前者是出于夺取制空权的考虑,打掉敌航空工业能彻底改变战略轰炸的空中形势。在上述的一系列轰炸行动,美军轰炸机深入德国内地是不能获得战斗机全程护航的(当时不管美军的战斗机还是英军的战斗机都不具备这个能力)。无战斗机护航,轰炸机光凭自身的防护火力是难以抵挡敌战斗机攻击的,这是英国轰炸航空兵选择夜间面积轰炸的原因之一,那么打击敌航空工业是为了削弱敌歼击航空兵,夺取战略轰炸的制空权。在上述的一系列轰炸行动,美军也确实多次打击敌人飞机工厂,但德国飞机工厂分布甚广,不是局限于一城一地(在上述轰炸行动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点),盟军轰炸航空兵有限兵力还不足以构成威胁。1943年下半年,美英航空兵对航空工业投弹4000吨,占本年总投弹量不到2%,对敌分布甚广的航空工业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
当然,在上述的轰炸行动中,美军轰炸机损失不是很大,在它的承受范围内,因此第8航空队依旧自信的,坚信即使没有战斗机护航,没有获得制空权,昼间精确轰炸依旧可以搞下去,坚信轰炸机凭自己火力可以挡住敌战斗机攻击,坚信白昼轰炸可以取得战果,于是它依然决定打击敌人的轴承工业。对敌轴承工业,美军是经过缜密研究的。轴承是飞机、坦克、军舰等各种武器装备上必不可少的零部件,而敌轴承工业不像航空工业那么分散,它集中分布在德国少数几个城市中,而施韦因富特更是集中了德国全部轴承生产能力的一半多,集中轰炸这个地方就能取得决定性战果,这大约是一个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战果。
施韦因富特不同于美军之前的轰炸目标,它在德国中部,美军必须深入很远的国土才能炸到它。第8航空队决定实施一次目标明确、力量集中的轰炸战役,真正能给敌战争工业决定性打击,于是8月中旬对施韦因富特实施了第一次轰炸行动。第8航空队计划是出动其主力部队——第1轰炸机联队和第4轰炸机联队,分别轰炸施韦因富特轴承工厂和雷根斯堡飞机工厂,轰炸后者应该为了牵制敌人兵力,为轰炸前者服务的。同时正式轰炸开始前,美军还出动一些中型轰炸机,突击法国和荷兰境内的机场,意在打击和消耗德军防空力量,减轻主突部队的压力。盟军计划出动12个P-47和“喷火”战斗机大队(271架),在其作战半径内为出航和返航的轰炸机护航。
此时,法西斯的防空部队在第8航空队反复较量中也积攒了不少作战经验,对美军的作战方式方法也基本摸清了,其昼间战斗机这段时间不但实力不断增强,而且兵力和机场配置也基本上处于敌轰炸机可能经过的路线上。
8月17日,行动开始,不过本日天气不良,各机场上空雾气浓重,行动被推迟不说,两支轰炸部队出动时间间隔也从15分钟扩大到3个小时。第4轰炸机联队(146架B-17)首先出动,充当开路先锋。事实上美军轰炸机还未出动,敌防空部队已经从其频繁的无线电信号中猜到要有大轰炸行动了。处在防空第一线的荷兰-鲁尔区战斗机指挥部立刻命令其7个战斗大队(二百多架飞机)进入一级战备,随后第4联队的飞行编队开始遭到敌战斗机的轮番攻击,从海峡上空一直战到德国北部。荷兰-鲁尔区战斗机指挥部发现美军轰炸机继续向南深入,立即召集其他指挥部的战斗机前来支援,这些战斗机来得晚,没赶上战斗,但却把兵力聚集在了下一批轰炸机必经路线上。随后第4联队进入南德意志战斗机指挥部防区,这个防区的兵力比较弱,但依然给轰炸机编队带来一些损失。
经过一上午的坎坷飞行,11时48分轰炸机终于到达德国东南部的雷根斯堡,此时敌人的攻击总算有所减弱。轰炸机分三个波次展开轰炸,高度5000-6000米,这是高空轰炸,相当考验轰炸机的水平了。任务完成后,第4联队没有再返回英国,而是继续南飞,此时再未遭遇敌人的攻击。他们跨过阿尔卑斯山,最终抵达北非盟军基地。在整个战斗中,美轰炸机被击落24架,同时用自身强大火力也击落敌机157架,击伤40架【注1】。至于敌飞机工厂(梅塞施密特飞机工厂)也遭到严重破坏,六个主要车间有五个被炸毁。“这是第3轰炸师高空精确轰炸的最好战果。”【注1:这是美军给出战果,德国方面给出的损失是在整个17日的战斗中,德军只损失了40架飞机。】
下午1时,第1轰炸联队终于出动,共有230架B-17,这次敌人已经聚集起十几个大队的兵力等待它的到来。此次敌人是等到轰炸机的护航战斗机大部返回后,即展开集中猛烈攻击。第1联队的36架轰炸机被击落,还有一些轰炸机因其他情况未能飞到目标,最终有188架轰炸机飞抵施韦因富特。下午3时左右轰炸机开始投弹,共投下各类炸弹两千余枚,三个轴承厂均遭到严重破坏。对战果,美军方面很满意,但战损也不低。17日的整个战斗过程中,第8航空队共损失60架轰炸机,战损近16%,远超之前的损失水平。
鉴于损失巨大,接下来一段时间第8航空队未敢进行如此纵深的轰炸,而是恢复了常态——依旧主要在浅纵深行动,不过出动的架次不低,动不动就是二三百架次的轰炸规模,虽然战果不大,损失也不大,但保持对敌昼间防空部队的持续压力。不过第8航空队是不甘上次轰炸的失败,9月到10月上旬,依然搞了几次大纵深轰炸:9月6日,338架轰炸了斯图加特飞机工厂,45架损失;10月4日,300多架轰炸了法兰克福、萨尔的工业目标等多个纵深目标,12架损失;10月9日,246架出击德国东部的工业目标,马尔堡的福克-武尔夫飞机工厂损失严重,28架被击落;10月10日,274架轰炸了明斯特,这是美军的一次针对平民目标的轰炸行动,这些平民是为鲁尔区服务的铁路调车场的员工,因而也算一次精确轰炸行动,敌人已提前发现意图,集中200多架战斗机展开拦截,30架轰炸机被摧毁。另外,10月1日北非的航空兵再次从南面出击轰炸了维也纳和奥格斯堡,虽然战果不大,但法西斯防空部队再次意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强南部地区的防空。
10月上旬,法西斯空军召开了一次会议,专门讨论本土防空问题。戈林大肆指责防空部队技术、训练、士气方面的种种不足,要求采取各种监督和惩罚手段来督促战斗机部队无惧伤亡地投入到越来越不利的防空作战中去。戈林的指责“不无道理”哟,历经前线各战场特别是苏德战场的巨额损耗,这支“世界上最厉害的空军”“最标准的空军”已经元气大伤,它的规模似乎还在扩张,但它的技战术水平、它的训练水平却不断下降,他只能靠吃老本来应对盟军愈来愈猛烈的战略轰炸。在应对1943年的战略轰炸中,法西斯空军至少损失了一千架战斗机,而只是盟军初步行动,当1944年狂风暴雨般的轰炸到来时,法西斯防空部队连招架之功都没有了。
好了,现在我们回到施韦因富特的轴承工业。尽管深远纵深作战损失依旧很大,但第8航空队决定还是要搞一下敌人的轴承工业,于是出动291架B-17再次深入施韦因富特。10月14日的这次轰炸行动同样是战斗机只能在出发和返航的一段距离内进行护航,而敌人根据它的出发时间和其他信息判断出它依旧要搞一次深远轰炸,于是提前聚集起强大的战斗机部队,敌西欧地区所有战斗机部队都被调动起来,882架战斗投入了这场战斗。此次行动轰炸机部队投弹480多吨,再次重创轴承工厂,使其生产能力下降60%,施韦因富特市区两百幢建筑物被炸毁或严重受损,400人伤亡,上万人无家可归。施佩尔供认,如果再这样轰炸下去,大约四个月后,军工生产将完全停顿。法西斯空军经此一轰炸,决定进一步扩充战斗机产量,加强本土防御。但是美军没有再继续轰炸下去,因为此战它损失了60架飞机,战损率高达20%,而在10月份第二周的几次轰炸,它共损失148架重型轰炸机,占其日均作战总兵力的一半,第8航空兵无全程护航的昼间轰炸不得不宣告结束。
接下来几个月到年底,第8航空队没再深入德国腹地,只是对其北部一些城市实施了轰炸。不过,第8航空队依旧是愈挫愈勇,出动频次和规模只增不减,一个月出动七八次已是家常便饭,一次出动六七百架次同样也渐成常态,总之,之前的那些损失根本不足阻止战略轰炸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猛烈。年底的时候,盟军最强大的战斗机——P51“野马”开始登场,它是超远程战斗,可以护航轰炸机打遍德国全境,P51无疑是给轰炸机们雪中送炭,如虎添翼,当然进入1944年,盟军成千上万架次的夜以继日轰炸将使法西斯德国那点抓襟见肘的防空力量根本招架不住。
最后总结一下1943年的行动。总体来说,1943年的战略轰炸对德国战争经济的影响依旧微乎其微,很明显本年盟军轰炸规模虽然达到20多万吨,但德国的战争经济在这一年也达到了其扩张的最高潮,甚至1944年盟军战略轰炸迈进100多万吨规模的最高潮之时,法西斯军工生产依然处于扩张之中【注1】。本质上,战略轰炸只能对敌战争工业造成局部和暂时性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不能尽早被正面战场所利用,影响也就会很快消失,敌战争工业也很快恢复正常。至于战略轰炸对敌民心士气的影响就更不好说了,也许有些影响,但这个影响必须与正面战场转折的决定性影响结合起来考虑,它也许加速了敌人灭亡,但绝不可能决定敌人的灭亡。没有正面战场的兵临城下,单纯的战略轰炸是不可能让法西斯战争狂徒投降的。战略轰炸家们梦想着依靠战略轰炸就能决定战争结局,他们太小瞧法西斯战争家们顽固透顶的战争意志了,他们的轰炸造成了民众生命财产的巨量损失,造成了数十万民众流离失所,但这丝毫撼不动法西斯战争家们的战争意志。战略轰炸不是战争的捷径,反法西斯战争这个事业更不可能靠几百几千架轰炸机解决,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向苏联老大哥学,无惧腥风血雨,一往无前的勇猛战斗下去,这才是唯一的捷径。【注1:见第三卷第二十四章第4小节中的表格。】
当然,也不能说战略轰炸没有贡献——只是没有战略轰炸家们想象中的那么大的贡献,它至少迫使法西斯战争家们不得不关注本土防御,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战争资源于本土防御,不得不生产和拨出更多的战斗机、高炮、雷达等各种装备用于本土空中防御,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于组建本土防空系统。它至少迫使法西斯入不敷出的战争资源更加抓襟见肘,难以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迅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