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融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大历史观)
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融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大历史观)大历史观就是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作比较,再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做出一定预测的历史观。也就是依据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做出合理的判断,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的认识方法。事实上,史观的分类和角度有许多,除了八大史观以外,还有诸多如大历史观、民族史观等存在。近些年,大历史观被越来越多地提起,那么大历史观是什么?与八大史观有什么联系?有没有冲突?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都以很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历史大事件,但是,我们可以要求个人不要以偏激的角度和态度去看待历史事件。很多时候,一个事件放在当下和放在历史中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从事后的眼光来看,似乎都充满了冥冥的注定。这都需要从历史观出发。当谈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时,通常会与高中历史的八大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生态史观以及
今天,是2020年下半年的第一天。
2020年的上半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被一个词围绕着—新冠肺炎疫情。
这场疫情来得突然,没有一点点防备,让习惯了安居乐业的国人有些措手不及。好在我们反应还算及时,到现在疫情基本控制得差不多了,各行各业也都在积极复工复产。
在能够喘口气的时候,一些人开始对围绕疫情相关的问题展开评价,人们各抒己见,角度各异。都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如果从历史来看,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场影响范围如此广大的疫情呢?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都以很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历史大事件,但是,我们可以要求个人不要以偏激的角度和态度去看待历史事件。
很多时候,一个事件放在当下和放在历史中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从事后的眼光来看,似乎都充满了冥冥的注定。
这都需要从历史观出发。当谈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时,通常会与高中历史的八大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生态史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史等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史观的分类和角度有许多,除了八大史观以外,还有诸多如大历史观、民族史观等存在。近些年,大历史观被越来越多地提起,那么大历史观是什么?与八大史观有什么联系?有没有冲突?
大历史观就是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作比较,再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做出一定预测的历史观。也就是依据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做出合理的判断,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的认识方法。
大历史观由历史学家黄仁宇提出,他认为,“大历史观不是单独在书本上可以看到的。尤其不仅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领悟获得的” 。
“中国的革命,好像一个长隧道,须要101年才可以通过。我们的生命纵长也难过99岁。以短衡长,只是我们个人对历史的反应,不足为大历史。将历史的基点推后三五百年才能摄入大历史的轮廓。”
比如现在大家对李鸿章这个人物的评价有很多争议。过去,我们讲到李鸿章会立马脱口而出“卖国贼”;现在,很多文章开始为他“洗白”,认为他在历史上还是做了贡献的,一点都不坏。
大历史观的概念和对历史的解释与唯物史观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有学者认为,大历史观就是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表述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
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大历史观、唯物史观还是其他认识历史的角度,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学生来说,都是为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更好的个人发展而服务,对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新版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017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了明确界定:“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中,唯物史观是其余四大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学生在认识历史、解释历史时,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非常重要。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既然“大历史观是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那么,运用大历史观进行中学历史教学也无不可。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历史老师探索大历史观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并得出了体会。有老师认为,“大历史观”有助于将历史讲得更有趣些,更生动些,更透彻些,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个人认为,像历史这种人文学科应该需要极高的涵养才能理解诸多故事、哲学理论等背后的真理。历史本身厚重且充满质感,十分复杂,缺少一定的人生阅历积淀和学识修养,根本无法体会其中微妙之处。
用大历史观进行历史教学,带领学生解读历史并非唯一模式,也不是最先进的模式,但至少它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方式开拓我们的历史视野,还是值得一试的。
中教启星历史专用教室建成后应用培训
在探索运用大历史观进行历史教学的路上,很多老师走了不少弯路,在寻找史料、制作课件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一节课准备下来筋疲力尽。并且,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之后,实际效果非常考验老师的心态。
中教启星的中学历史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历史教学空间设计和建设、历史课程的构建和形成、历史活动的延伸和拓展以及服务支持,从教学环境、历史教学设备,到教学课件资源,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全方位帮助学生构建历史认识,培养历史思维和大历史观。
比如中教启星的历史专用教室设计中,充分重视了学生对历史情境的体验,以及教师对历史知识的讲授。在功能设计上,方便教师和学生查阅各种历史信息资料,通过声音、模型直观的认识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存在价值的意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创造条件;将历史科学发展前沿成果渗透于课程教学中。
此外,还可以通过历史交互教学系统和历史活动墙的结合,把历史上多个时期的类似事件结合进行讲解,既塑造学生的时空观念,更能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
这样的整体解决方案极大地方便历史老师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打造教学典型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做真正能应用于历史教学的整体解决方案是中教启星一直以来的核心目标,我们希望能够做好历史教师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构建历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