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所有妃子(康熙皇帝的妃子到底有多少)
康熙的所有妃子(康熙皇帝的妃子到底有多少)1、孝诚仁皇后(1654年—1674年):赫舍里·芳仪皇后,康熙的妃子,生于1654年2月3日(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崩于1674年6月6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元配),也是康熙最爱的女人,生承祜(2岁夭折)、胤礽。作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与康熙帝共同生活十载。她本人未曾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痕迹,但事实上对康熙帝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康熙帝在上谕中称赫舍里氏为“贤后”。而这十年中康熙帝的所作所为,应当说与赫舍里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祭文中称她“德符厚载,诗书礼乐,既表范于六宫”、“夙遵师傅之勤,早达诗书之训”,赫舍里氏出身诗书簪璎之族,祖辈曾祖辈皆有“巴克什”(满语:有学识之人)称号,是一位饱读诗书且娴于礼法的大家闺秀,以自己“达诗书之训”的学识、“掌阴教而正六宫,恩仁逮下”“簪珥之言,尝发于恳挚”的品德及“宫闱式化,淑德彰闻”的行动,给予康熙帝支持。她也是清
自古帝王多风流,
说起风流康熙皇帝可是在历史上有浓墨重彩。
隋朝皇帝杨广因为沉迷美色而误了国事,
最后导致国家灭亡,
但是康熙的妃子众多,
还开创了一个康乾盛世,
这让我们也不得不佩服。
那么话题来了,康熙的妃子有多少呢?
1、孝诚仁皇后(1654年—1674年):赫舍里·芳仪皇后,康熙的妃子,生于1654年2月3日(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崩于1674年6月6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元配),也是康熙最爱的女人,生承祜(2岁夭折)、胤礽。作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与康熙帝共同生活十载。她本人未曾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痕迹,但事实上对康熙帝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康熙帝在上谕中称赫舍里氏为“贤后”。而这十年中康熙帝的所作所为,应当说与赫舍里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祭文中称她“德符厚载,诗书礼乐,既表范于六宫”、“夙遵师傅之勤,早达诗书之训”,赫舍里氏出身诗书簪璎之族,祖辈曾祖辈皆有“巴克什”(满语:有学识之人)称号,是一位饱读诗书且娴于礼法的大家闺秀,以自己“达诗书之训”的学识、“掌阴教而正六宫,恩仁逮下”“簪珥之言,尝发于恳挚”的品德及“宫闱式化,淑德彰闻”的行动,给予康熙帝支持。她也是清朝留下表达旨意档案最多的皇后。康熙帝大婚的最初十年,对于整个康熙朝的发展,乃至奠定康乾盛世的坚实基础,都具有关键性意义。
玄烨读书像
皇后的得力辅佐与勤理内治,玄烨能够在祖母的指导下,顺利渡过他继位后的早期阶段,为其后近半个世纪的出色统治,开了一个好头。这其中有赫舍里氏的一份功劳,她对于康熙朝早期的历史进程,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虽然皇后老祖父索尼在皇后与玄烨大婚后两年逝世,从大喜之日转为丧事。但之后的夫妻生活,孝诚仁皇后也依然受到了康熙皇帝关心和关爱,生二子嫡长子承祜(早夭)、嫡次子胤礽(立为皇太子)。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孝诚仁皇后因产子而崩逝,年轻的康熙皇帝悲痛不已,不但送皇后赫舍里氏的梓宫往巩华城,更在皇后逝后半年内经常前去陪伴爱妻,一去就是一整日。
根据《康熙起居注册》的记载,除非朝中有重要祭祀或大事,康熙皇帝在孝诚仁皇后忌辰五月初三日(康熙亲自去祭奠孝诚仁皇后山陵)当天破例是不到乾清宫处理政事的,这样的持续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这样的维持已有二十五年载,足见康熙对结发之妻的喜爱和思念。由于康熙皇帝对皇后感情深厚之故,康熙立仁孝皇后所生两岁嫡次子胤礽为皇太子,作为未来预备储君。
2、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东珠,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鳌拜义女,温僖贵妃的姐姐,康熙的妃子。1677年9月18日(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第二任皇后,1678年3月18日(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死。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孝昭皇后的祖父是弘毅公额亦都,是清朝和后金开国五大臣,后来的孝穆成皇后是遏必隆的玄孙女。
其祖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之女穆库什,先嫁乌拉那拉氏布占泰,后嫁额亦都,额亦都死后,改嫁额亦都第八子图尔格,后离异。
皇太极时期,在太庙肇建之后,其祖父额亦都是在太祖神位旁少数拥有享配太庙祭祀的尊崇礼遇,这在清朝王公贵族之中非常难得与少见。
在孝昭当上皇后之后,立即向康熙提出对已故父亲遏必隆建立家庙的请求,很快得到康熙的同意。但是当敕建家庙告成时,钮祜禄氏已经去世。康熙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康熙亲撰写碑文道出此事:
“赐一等公遏必隆家庙碑。孝昭皇后壶德攸宣,伦情肫笃,念父母鞠育之勤,思词宇春秋之祀。朕嘉其德,遣官督理。后二月,皇后已崩,十七年十二月工作告成,因谕内阁,祥考明代实录,云符典例,特赐碑文,勒诸贞石……。”通过建立家庙的方式,以报养育之恩,也弥补昔日父亲之憾。於康熙“以孝治天下”的基本方针一致,必然受到康熙首肯。
甫登后位,即提出为已故父亲建立家庙,当时,平叛战争正在紧张进行,清统治集团内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齐心合力,团结一致。为已故老臣遏必隆建立家庙,不仅仅是一人、一家之事。通过这一举措,显示出康熙不忘勋旧,并使其他老臣后代、镶黄旗将领及文武朝臣受到鼓舞,更加感恩戴德。所以,此事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与作用。
康熙十七年闰三月:初三日癸卯。早上由午门出正阳门进南苑大红门驻跸东宫。诸王大臣奏请游幸数日少宽圣怀上从之故有是行。
3、 孝懿仁皇后:佟佳·仙蕊,贵妃、皇后,康熙第三任皇后,也是他的嫡亲表妹,康熙的皇后,孝懿仁皇后只当了一天。1689年8月23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封后,翌日崩逝,实际上只当了一天不到的皇后,成为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收胤禛为养子,生皇八女。
4、 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4年):乌雅·德宛,德嫔(1678年)、德妃(1680年)、仁寿皇太后(1723年)。生胤禛(雍正)、胤祚、允禵皇七女、皇九女、皇十二女。1724年逝世,享年64岁。德妃原是隶满洲正黄旗包衣,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祖父曾任膳房总管,雍正宣称乌(吴)雅氏乃“本朝旧族,创世名家”。
孝恭祖父额参之传,列于《八旗通志·正黄旗满洲世职大臣卷》:“额参,满洲正黄旗人,姓吴雅氏,世居叶赫地方,初任布达衣大(即膳房总管),累擢至内大臣(正一品)。”雍正在为其母家颁爵的敕书中说:“仁寿皇太后曾祖额布根者,本朝旧族,创业名家。太祖高皇帝时,抚育禁庭,视同子侄。”
《通志》佐领编核时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旨将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及阿萨纳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合编一佐领,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八旗通志》卷4)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是康熙帝逝后第四天,“旨”中所说太后应指雍正母孝恭,而“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正是孝恭之弟博启。因此,旨中所说“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即孝恭之亲族。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黄山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页20,《双全等奏缴雍正元年正月谕旨折》:散轶大臣舅舅白齐等奏,蒙皇太后之福,皇上之鸿恩,我族俱准入旗。其中六品官一人,七品官一人,蒙古护军校七人,佐领二等侍卫颜德,及原在正黄旗包衣佐领时之笔帖式三人皆为承恩之人。伏乞皇上给予何差效力。等因,于正月初三日具奏。奉旨:该人等俱问大将军王,区别优劣,缮写绿头牌,与人一并引见具奏。钦此,钦遵。将颜德等二人衔名绿头牌具奏。奉旨:该人等交阿尔松阿、舒鲁、白齐引见具奏。钦此。
德妃能得到康熙帝宠爱,为皇帝生育三子三女,定有其过人之处。
子女胤禛(1678.12.13—1735.10.08),
即清世宗雍正皇帝,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胤祚
康熙帝第六子,六岁即殇,史料很少。
胤祯(允禵)
爱新觉罗·允禵原名爱新觉罗·胤祯(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平定准葛尔叛乱和保卫西藏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但因其深受康熙帝宠爱和重用,并在康熙末年成为大部分人心中康熙帝暗定的储君人选,因此深受雍正帝妒恨。雍正帝登基后将胤祯改名为允禵,并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直至雍正帝死后,胤祯才恢复了自由。
皇七女
这是个早殇的孩子,她只活了两个月。
固伦温宪公主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
按照玉牒,固伦温宪公主是皇九女,即五公主。
温宪公主自幼是被孝惠章皇后(仁宪皇太后)抚养长大的,不仅深得祖母疼爱,亦颇受父皇宠爱。自小,温宪公主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温宪也很聪明,后来温宪公主的祭文上说:
“尔公主秀出紫微,祥开银汉,爰从襁褓即育慈闱。爱每笃于兴居,日无违于左右。弱龄受教,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行每谐于箴史。谓诞膺夫景福冀永享,夫修龄作聘元舅之家,仰慰慈亲之恋”
女性册文和祭文上用“聪慧”之类的词的很少。而温宪公主的祭文中能出现“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这样的词,不仅仅因为康熙要抚慰皇太后,更是因为温宪公主自身有才华,有值得这样高的评价的资本。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秋七月
上驻跸热河。闻和硕温宪公主驾崩。日前未进膳。扈从诸大臣奏曰、皇上闻公主讣过哀、此时尚不进膳、恐圣躬太为劳瘁。奏入、上传谕曰、公主系已嫁之女、朕尚可宽释、但皇太后自幼抚养、忽值此变、皇太后伤悼弗胜、膳尚未进、朕亦何心进食乎。诸大臣复固请。上乃诣皇太后宫、视食毕。然后进膳。随谕领侍卫内大臣等、左右两翼各派大臣一员、侍卫十人、送公主柩回京。
辛亥。命诸皇子及文武诸臣、送和硕温宪公主柩起行。 ----------《圣祖实录》
雍正元年,三月,和硕温宪公主追赠为固伦温宪公主。
皇十二女
是十二岁时去世的公主,即七公主
5、 敦怡皇贵妃(1683年—1768年):瓜尔佳·和双,和嫔、和妃、贵太妃,享年86岁。生一女殇,与悫惠皇贵妃一同抚养过弘历(乾隆)。惇怡皇贵妃是一名来自满洲镶黄旗的瓜尔佳氏女子,于康熙三十九年,以18岁被康熙选入后宫,父亲是三品协领祜满,从出身来看,惇怡皇贵妃虽然来自上三旗,但她并非什么勋贵旧族或豪门大户,能够被康熙看中并册封为和嫔,想必与她出众的相貌与个人修养有很大关系,康熙一朝新入宫的秀女很少有直接被册封为嫔的,惇怡皇贵妃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康熙对她是十分看重的。
当时,惇怡皇贵妃不过是一个18岁的少女,而康熙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了,对惇怡皇贵妃这样的年轻漂亮女子自然十分宠幸,在惇怡皇贵妃入宫的第二年,她便生下了一个女儿,即皇十八女,不过可惜的是,这位皇女生下来没多久便夭折了,此后,惇怡皇贵妃再也没能生育。
不过,康熙却并没有因惇怡皇贵妃不能生育而轻视于她,相反却更加重视,主要有两个表现:
第一,康熙五十七年,康熙最后一次大规模册封妃嫔,惇怡皇贵妃被晋升为和妃,已经和老前辈惠宜德荣四妃平级了。
第二,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将雍亲王第四子弘历(乾隆)接到宫中培养,当时负责照料弘历的便是悫惠皇贵妃(当时为贵妃)与惇怡皇贵妃(当时为和妃),这说明,康熙对惇怡皇贵妃是十分器重与信任的。
康熙驾崩后,惇怡皇贵妃才不过四十岁而已,仍然有几分姿色,对于培养弘历的恩情,雍正自然铭记于心,于是便下旨将其尊封为皇考贵妃。乾隆继位后,对于这位曾经抚养过自己的老太妃也十分尊重,将其尊封为皇祖温惠贵太妃,后来又尊封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
按照规定,惇怡皇贵妃去世后,应该被葬入康熙景陵妃园寝,但乾隆为了报答这位祖母的抚养之恩,特意为悫惠皇贵妃与惇怡皇贵妃修建了豪华的皇贵妃规制的园寝。
乾隆三十三年,在后宫生活了近七十年的惇怡皇贵妃病逝于宫中,享年86岁,这在当时绝对属于高寿了,随后惇怡皇贵妃被葬入景陵皇贵妃园寝。
6、 敬敏皇贵妃:章佳·阿秀庶妃、追谥敏妃(1699年)。生胤祥、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敦恪公主,康熙的妃子。侍奉康熙时未行册礼,直到死去的时候才被追封为敏妃。雍正皇帝时期,由于其子胤祥的效忠,被雍正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并且开了先例,附葬于景陵。敏妃章佳氏,本系满洲镶黄旗包衣,由内务府宫女选拔入宫,并在康熙二十五年到三十年间连续生下三个子女,应算颇受宠爱的,再加上其为皇室诞育子嗣有功,因此康熙帝给予追封妃位荣誉。在《大清会典则例》中有“悼妃薨,追谥曰悼”的记载,再结合《国朝谥法考——妃谥》的记录,互相印证死后晋封的后妃其妃号可做封号也记为谥号,追谥与追封没有什么实质不同,都系死后哀荣。
鞠育:犹指生育。章佳氏生前仅为庶妃,未见有抚养皇子皇女的记载,祭文中“笃生椒实,时深鞠育之劳”这句应连起来读,其含义即是指敏妃在生育皇子皇女时辛苦了。其中鞠育二字和敏妃妃号也表现出章佳氏追封妃位系因其为皇室生育皇子皇女有功。
根据《清皇室四谱》皇子皇女卷记载章佳氏在康熙朝为庶妃,其生前在康熙朝无任何册封记录也可以佐证。反观同样宫女出身的德妃,在康熙十七年生育四阿哥后,第二年乌雅氏便单独进封为德嫔,康熙二十年德嫔又再册封为德妃。章佳氏则无此殊荣,虽生育三个子女,也未得一次册封。再看孝懿皇后和敦肃皇贵妃(即雍正年妃,且敦肃皇贵妃金棺从葬帝陵,在《高宗实录》及《钦定大清会典则例——皇帝皇后丧仪》中都予以了记载)都是在薨逝前得到皇帝的立即晋封,受皇帝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章佳氏在其临终前,康熙帝也没有晋封。因此,虽然康熙帝对章佳氏颇宠爱,却没有任何特殊。章佳氏生前只是康熙帝众多宠爱的妃嫔中普通的一员。
7、 悫惠皇贵妃(1668年—1743年):佟佳氏,贵妃(1700年)、皇考皇贵妃(1722年)、皇祖寿祺皇贵太妃(1735年),享年76岁。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之女,孝懿仁皇后之妹,既是康熙帝的表妹,又是妻妹。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入宫,入宫后就被康熙诏封为妃,虽未行册封礼,但与惠宜德荣四妃并无区别,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二月32岁时封为贵妃,时为康熙朝第三位贵妃,雍正朝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朝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癸亥四月初一薨,终年七十六岁;五月加谥悫惠;十二月十一日辰时,奉安于景陵皇贵妃园寝,即双妃园寝。
8、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贵妃(1681年)。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妹妹,生胤誐,一女殇。1693年十一月初三日去世。
9、 顺懿密妃:王氏,如玉、密嫔、密妃(1722年)、密太妃(1735年)1744年。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生胤禑、胤禄、胤祄。
10、纯裕勤妃:陈氏,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康熙的妃子。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亲王胤礼,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勤嫔。1705年3月(康熙四十四年二月)晋封为勤妃。1726年(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1735年(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1754年1月12日(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乾隆帝亲诣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11、 惠妃:那拉·芷珠,郎中索尔和女,康熙的妃子,纳喇氏初封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胤禔。1677年(康熙十六年)八月册纳喇氏为惠嫔,1681年(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雍正年间曾奉养于廉亲王府,后廉亲王获罪,再度回到宫中。1732年(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卒。
12、宜妃:郭络罗·桑榆,佐领三官保之女,有一妹为贵人,同为康熙帝妃嫔。1674年(康熙十三年)入宫,初赐号贵人,1677年9月18日(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丙寅册封宜嫔,圣祖甚爱之。1680年1月5日(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生皇五子恒亲王胤祺,1682年1月28日(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封宜妃。1683年10月17日(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生皇九子胤禟,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子胤禌。1732年八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70岁以上。
13、 荣妃:马佳·云妞,为员外郎盖山之女,儿荣嫔(1677年)、荣妃(1681年)。1727年3月6日逝世,享年70岁以上,生承瑞、赛音察浑、固伦荣宪公主、长华、长生、胤祉(儿子中唯一成人)。
14.、定妃:万琉哈氏,郎中拖尔弼之女,生于顺治十八年正月,比康熙帝小七岁,也是康熙的妃子。康熙二十四年生皇十二子胤祹,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定嫔。雍正帝即位,奉皇太后懿旨:“朕念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雍正年间定妃就迎养于履亲王胤祹府第,乾隆朝每逢岁时节日必迎入宫,赋诗献寿,亦称为宫中盛事。但再未进尊封。定妃九十大寿时,乾隆帝亲至府第祝贺。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薨,终年九十七岁。
15、 宣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世祖悼妃的侄女,即康熙帝的表姐妹。1717年(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宣妃,1735年(乾隆元年)八月初八日薨。
16、成妃:戴佳·成韵,司库卓奇之女,1669年(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淳亲王胤佑,1717年(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由成嫔册为成妃。1740年(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逝世,享年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己时奉安。其所生皇七子胤佑,生有残疾。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三月晋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淳亲王,八年四月初二日卒,年五十一岁,谥曰"度"。
17、良妃:卫婵,内管领阿布鼐女,本辛者库罪籍,入侍宫中,也是康熙的妃子。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未几晋良妃,是历史上母家身份最低的妃子。1711年十一月十二日逝世,享年40岁以上。
18、平妃:赫舍里氏,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女,为孝诚仁皇后之妹,也是康熙帝的妻妹。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皇子胤禨,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19、 慧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三等公主吉阿郁锡之女,康熙的妃子之一。幼年被选入宫,尚未册封,于1669年(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康熙九年五月初九日康熙帝渝礼部,追封宫中待年的博尔锦吉特氏为慧妃。
此外还有40个左右贵人和常在,估计康熙都不经常光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