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王濬(西晋王濬刘禹锡笔下指挥楼船下益州的三国)
西蜀王濬(西晋王濬刘禹锡笔下指挥楼船下益州的三国)王濬(206-285),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县)人,西晋初年著名将领。01.胸怀大志,深受羊祜赏识今逢四海回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诗的前四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写西晋大将王濬率水师从益州(现在成都)出发,沿江东下,向东吴发起凌厉攻势,以筏先行,扫除铁锥,以油船烧熔铁索,建业即金陵(现在南京)失守,吴主孙皓肉袒请降,三国归晋的史实。诗人直接将人名王濬入诗,足见诗人对王濬的欣赏赞佩之情。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诗豪刘禹锡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途径六朝军事要塞西塞山,写了一首借古鉴今之作——《西塞山怀古》,全文如下: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回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的前四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写西晋大将王濬率水师从益州(现在成都)出发,沿江东下,向东吴发起凌厉攻势,以筏先行,扫除铁锥,以油船烧熔铁索,建业即金陵(现在南京)失守,吴主孙皓肉袒请降,三国归晋的史实。
诗人直接将人名王濬入诗,足见诗人对王濬的欣赏赞佩之情。
01.胸怀大志,深受羊祜赏识
王濬(206-285),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县)人,西晋初年著名将领。
1)发展生产,受到拥戴
王濬家出名门,世代为官,少年时博览经史,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他先后担任几个地方的太守时,严格以法办事,减轻赋税,鼓励生育,免除劳役,从而受到百姓的拥护,促进了生产发展。宰相羊祜很欣赏王濬的才能,曾对人说:王濬有大才,只要能帮助遂其志愿,必会有大作为。
2)征讨叛将,主持益州
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益州刺史皇甫晏部下张弘作乱,杀害了皇甫晏。晋武帝下诏任广汉太守王濬为益州刺史,命令他征灭叛将。王濬领兵进击,迅速斩杀了张弘,夷其三族。王濬主持益州军政后,法治严明,兵民咸服。
3)羊祜举荐,整治水军
这时,晋武帝和羊祜正打算征讨吴国。羊祜认为,伐吴必须借“上流之势”,建造船只,训练水军,顺大江东下,才能破除吴国赖以生存的天险。在羊祜的推荐下,晋武帝加封王濬为关内侯、龙骧将军,命他在长江上游整治水军。
王濬开始大造舟舰,制造的大船长达120步,每只可载2000多人,船上以木为城,架起楼橹,四面开门,可以骑马往来,被称为“楼船”。同时认真操练水兵,准备东下作战。
02.东下伐吴,三国鼎立结束
1)主动上疏,请求伐吴
咸宁五年(279年),王濬向晋武帝上疏,敦促武帝抓住时机,举兵伐吴。他说:“吴王孙皓荒淫无道,应当正法。一旦孙皓死了,换上贤明君主,得军民之心,就成为难以攻打的强敌。我遵命造船已经七年,时间太久,船也要朽烂的。我王濬已经70岁了,说不准哪天就要死去了。希望陛下不要错过当前这个大好机会啊!”
晋武帝决意起兵,按照羊祜生前所提出的战略计划,派遣王伷、王浑、王戎、杜预、胡奋和王濬等几路大军同时出击,大举伐吴。
2)拥舟东下,直指建业
王濬奉命后,立即指挥早有准备的益州兵马,千船竞发,顺江直下。东吴丹阳监盛纪出战,被王濬大军一下子冲垮,盛纪来不及逃走被擒。
吴军在江碛(水渚有沙石曰碛)要害之处,暗置许多丈余长的大铁锥,并在上面拉铁链横锁江面,以拦截晋军舟舰。王濬经认真调查思考,心中顿生一计。他命人做了几十个大筏先行,遇见铁锥,就著筏冲去;大筏上装一些大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铁索,就点火烧之。铁索被火烧熔化,当即断裂,从而扫除了领航路上的障碍。
王濬率领率领舟舰鼓棹直前,一举攻克吴国的要塞西陵,杀了吴的都督留宪。继而攻陷荆门、夷道二城。在各路大军的配合进攻下,吴军土崩瓦解,节节退逃。王濬大军乘胜自武昌拥舟东下,,直指建业。
3)径取建业,纳降孙皓
这时晋武帝诏令,龙骧将军受安东大将军王浑节度。王浑屯兵江北,并不积极前进。如果王濬跟王浑统一行动,就要迟滞对吴国发动的最后决战。镇南大将军杜预给王濬写信,要求他不要有所顾虑,应当径取建业,彻底粉碎吴军,灭亡吴国。
王濬得信后大喜,修表向晋武帝呈上杜预的信,随即乘胜东下,到达三山(今南京西三山矶)。吴游记将军张象带水军万人阻拦,见晋军旌旗蔽空,舳舻盈江,吓得魂飞魄散,立即请降。
在王濬大军越过三山时,王浑还想以召王濬议事为由,阻其东上。王濬并不停留,派人告知王浑:“风大不得泊船。”长驱直入吴国都城。吴主孙皓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出门拜降。
王濬为他松绑,封了他的府库,派人押送孙皓到京师。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彻底结束,实现西晋统一大业。
03.灭吴遭嫉,反受封赏
王濬灭吴纳降孙皓,引起王浑的妒忌与不满,上奏武帝说王濬“违诏不受节度”,应当“槛车”押京问罪。武帝不但没有给王濬问罪,反而诏王濬进京,官拜辅国大将军,封襄阳县侯,邑万户,赐绢万匹。后又升至镇军大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
太康六年(285年),王濬病逝,终年79岁。
感谢阅读。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