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抗敌名将(名震明朝的34)

明朝抗敌名将(名震明朝的34)并让他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马。卢象升文治武功都不错,他有一套自己的治军理念,很快这三处的兵马在他的训练下整合成一支强劲的队伍,这支队伍就是后来名震明朝的"天雄军"。尽管赶到之时,崇祯皇帝危机已解,但是他的赤胆忠心还是给崇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大名府后,这支临时集结的军队并没有完全解散,成为大名的兵马之一,崇祯三年,皇帝下旨擢卢象升为右参政兼副使。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国家存亡危急之际,大名府的知府卢象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卢象升出生于江南水乡,外表清秀的他看起来带有一丝江南的柔情,可事实上,他孔武有力,武艺不凡,胆识过人,1622年,卢象升进士及第,可谓文武双全,22岁的他已经官任户部主事,不久后又调任大名府知府。崇祯二年,远在大名府的卢象升得知京师告急,他立马开始在当地招募士兵,准备杀入京师,保护皇帝、抵御外敌,因时间紧,任务重,他根本来不及按照

明朝抗敌名将(名震明朝的34)(1)

自古以来,朝代更迭,王权交替都少不了腥风血雨,纵览中国的历史,其实也可以看作一部战争史,历朝历代都经受过战争的洗礼,无论在那个国家,对于君主来说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尤为重要。

世人大多都比较熟悉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岳家军,一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流传几百年,无独有偶,在明末也有一位抗清名将卢象升,他领导的天雄军是明末三大军队之一,只可惜曾经的辉煌也敌不过最后全军覆没的悲凉。

明朝抗敌名将(名震明朝的34)(2)

临时军队拔地起

公元1386年,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意气风发,在百官朝拜中登上皇位的时候,他一定没有想到276年后,他的后代崇祯皇帝在凄凉的煤山自缢,结束了大明朝。1627年,17岁的朱由检从明熹宗手上接过大明王朝.

这位年轻的皇帝野心勃勃,他殚精竭虑、励精图治,试图通过自己的勤勉重现明朝往日的辉煌,但奈何此时的明朝已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内乱不停,外敌入侵,眼看着京师附近的军队节节败退,崇祯皇帝寝食难安。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国家存亡危急之际,大名府的知府卢象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明朝抗敌名将(名震明朝的34)(3)

卢象升出生于江南水乡,外表清秀的他看起来带有一丝江南的柔情,可事实上,他孔武有力,武艺不凡,胆识过人,1622年,卢象升进士及第,可谓文武双全,22岁的他已经官任户部主事,不久后又调任大名府知府。

崇祯二年,远在大名府的卢象升得知京师告急,他立马开始在当地招募士兵,准备杀入京师,保护皇帝、抵御外敌,因时间紧,任务重,他根本来不及按照以往的招兵标准行事,匆匆集结万余民兵就火速赶往京师。

明朝抗敌名将(名震明朝的34)(4)

尽管赶到之时,崇祯皇帝危机已解,但是他的赤胆忠心还是给崇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大名府后,这支临时集结的军队并没有完全解散,成为大名的兵马之一,崇祯三年,皇帝下旨擢卢象升为右参政兼副使。

并让他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马。卢象升文治武功都不错,他有一套自己的治军理念,很快这三处的兵马在他的训练下整合成一支强劲的队伍,这支队伍就是后来名震明朝的"天雄军"。

明朝抗敌名将(名震明朝的34)(5)

屡建军功成砥柱

这支队伍与其他军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军队人员组成非常特殊,他们中大部分士兵都是从当地的百姓中招募过来的,基本上都是亲戚、朋友或者同乡,这样特殊的背景也注定了这支队伍具有非比寻常的团队凝聚力。

在卢象升的专业操练下,这支队伍既能使用火器等远程射击,也能使用长枪等近距离搏斗,军队战斗力非同一般。崇祯六年,内乱再起,可大部分官兵又在与叛军鏖战,无人可用的崇祯皇帝想起来卢象升,

于是他下令卢象升带领军队前往西山平定叛军。正是这一次战斗让天雄军名声鹊起,他们在卢象升的带领下,将敌人一网打尽,成功完成任务,此后卢象升又被安排前往其他地方对战叛军,无一例外都获得胜利。

明朝抗敌名将(名震明朝的34)(6)

卢象升的英勇善战让他在叛军之中威名赫赫,素有"卢阎王"之称,卢象升和他带领的天雄军一时之间在整个大明朝风头无两,崇祯皇帝甚至赐卢象升尚方宝剑,可见他对卢象升和天雄军的重视。

1633年,昔日令明军闻风丧胆的李自成和高迎祥兵临汝州城下,卢象升带领天雄军前来应战,前期明军处于弱势地位,但后来卢象升抓住敌军破绽,带领军队直捣黄龙,杀的李、高部队措手不及,节节败退。

明朝抗敌名将(名震明朝的34)(7)

而卢象升这边乘胜追击,一直将敌军打至确山附近,这一次大败李自成部队让卢象升和天雄军的大名再次响彻整个大明朝,要知道在此之前,明军很多大将都死在李自成手下。

天雄军这一仗打的闯军落花流水,瞬间增长了明军的士气,也直接将天雄军送上明末军队的"三甲排行榜"。明朝末年,这支特殊的军队宛然成为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对内镇压叛军动乱,对外抵抗后金入侵,默默又强悍地支撑着王朝缓慢前进。

明朝抗敌名将(名震明朝的34)(8)

巨鹿悲鸣太惋惜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相似的结局,忠心耿耿的岳飞没有战死疆场,反而在佞臣的诬陷中身首异处,卢象升也是这样,他最终结局也是死在党同伐异之中。作为武官,卢象升主张与皇太极的军队一较高下,而朝内很多大臣主张议和。

于是政见不合导致卢象升在朝内受到排挤,虽为兵部尚书,但却处处受到掣肘,名义上能"总督天下援兵"的他实际上仅能统帅五千兵马。崇祯十一年,卢象升带领仅有五千人的天雄军前往巨鹿,却落入清军的包围圈。

尽管卢象升身先士卒、武艺高强,天雄军亦英勇抵抗,但只有五千人的天雄军如何也抵抗不了八万清军的层层逼近,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卢象升想到了在不远处高起潜的部队,于是派信使前往求援。

明朝抗敌名将(名震明朝的34)(9)

但高起潜早就不满卢象升,对他的求援置之不理。就这样,孤军无助的卢象升带领所剩不多的天雄军苦苦支撑清军的袭击,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决不投降,但双方人数相差太大,天雄军还是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卢象升也战死沙场。

就这样,曾经作为明朝中流砥柱的天雄军在巨鹿苍凉消亡,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不远处的援军看着他们与敌军浴血奋战而无动于衷,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可见明朝的灭亡早已是有迹可循。

明朝抗敌名将(名震明朝的34)(10)

那部大火的热播剧《琅琊榜》里面也讲述了"赤焰军"受奸臣陷害于梅林全军覆没,艺术往往来源于生活,卢象升与天雄军的结局不正是同样的写照吗?在卢象升战死的那一刻,他看着满目天雄兵的尸体,看着远处迟迟等不来的援军,内心一定是充满愤恨与不甘。

在北国的寒冬里,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天雄军倒在茫茫大雪之中,终结了作为军人的使命,但是对于后世来说,他们的英姿长存,他们不仅是历史课本上的"事件主角"、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也是世人心中有血有肉的英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