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体现智慧的故事(诸葛亮的大智慧)
诸葛亮体现智慧的故事(诸葛亮的大智慧)然而这一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其实诸葛亮在出山之后,三国演义所载的立刻发生的“火烧博望坡”,仍然是刘备等人所指挥。按照三国志记载,该战事其实在诸葛亮出山之前。三国演义作为小说,为塑造英雄力求阅读的精彩,自然有神话诸葛亮的动机,用该战事来说明诸葛亮在短期内赢得刘备手下臣服,至此开创英雄事业。但是现实生活很少有如此戏剧化的发生。诸葛亮的升迁,也非一朝一夕才能完成,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忍耐的煎熬,这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有的人几乎忍耐了一生才得到机会。只不过诸葛亮的这个煎熬期因为乱世,才显得相对的短暂而已。所谓成大事者,能屈能伸,首先取得直接最高上级的尊重,以此降服众人至少表面上的尊重。接着,诸葛亮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与勤恳为公的工作态度,逐渐让众人从心里完全佩服,直到口服心服,这一过程可谓精彩而成功。一、 依托、庇护型这一谋略主要在于诸葛亮出山之初。虽然当时诸葛已小有名气号称“卧龙先生”,但是岁数实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于诸葛亮的千秋评说似乎都在其军事方面,并且对最后六出祁山而未果的悲壮扼腕叹息,诸葛亮似乎带上了巨大的悲壮性。特别是五丈原因病死在54岁这一壮年非常可惜,究其原因多在于事无巨细均加以研判,军棍20以上的刑罚也必须通过诸葛亮自己首肯,导致劳累过度而逝。之后人事安排不妥,导致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窘境,直至蜀汉政权的衰亡。
其实这是非常不公正的论点。最简单,最形象的反驳就是,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维持了27年的运程。这一时间比蜀汉立国到诸葛亮去世尚多出两年,如果诸葛亮没有妥当安排好人事关系,如何可能出现如此长的运势?
究诸葛一生唯谨慎的说法这一内因,加上中国传统以来人事关系与否对于事情成败几乎起到决定性意义的外因,诸葛亮不可能在用人上出现重大失误排挤人才甚至不注重人才选拔。通过历史的事实进行研究,我想可以找出重要的证据。诸葛亮的用人谋略或者说哲学,其实极其具有借鉴性,对今世同样适用。
因此,诸葛亮的用人谋略可做如下三大方面规划、三个阶段:
一、 依托、庇护型
这一谋略主要在于诸葛亮出山之初。虽然当时诸葛已小有名气号称“卧龙先生”,但是岁数实在年轻,仅27岁,没有任何战功不说,更连实战经验都为零,仅凭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形象,如何能够服众?
因此,诸葛采用了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的策略,即是试探刘备的诚信度,又可以借刘备对自己极其尊重来说服其它高级将领,连主公都如此尊重自己,其它人即使心里不服,在表面上为了刘备的面子,也不得不多少给予尊重的。如此,诸葛亮在出山之初,便显示出了在人事关系上的高明,绝非目中无人的一般谋士。
所谓成大事者,能屈能伸,首先取得直接最高上级的尊重,以此降服众人至少表面上的尊重。接着,诸葛亮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与勤恳为公的工作态度,逐渐让众人从心里完全佩服,直到口服心服,这一过程可谓精彩而成功。
然而这一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其实诸葛亮在出山之后,三国演义所载的立刻发生的“火烧博望坡”,仍然是刘备等人所指挥。按照三国志记载,该战事其实在诸葛亮出山之前。三国演义作为小说,为塑造英雄力求阅读的精彩,自然有神话诸葛亮的动机,用该战事来说明诸葛亮在短期内赢得刘备手下臣服,至此开创英雄事业。但是现实生活很少有如此戏剧化的发生。诸葛亮的升迁,也非一朝一夕才能完成,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忍耐的煎熬,这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有的人几乎忍耐了一生才得到机会。只不过诸葛亮的这个煎熬期因为乱世,才显得相对的短暂而已。
很快,诸葛亮得到一生最重要的表现机会,即代表刘备出使东吴,才正式获得广泛的表现机会。诸葛亮早期在刘备手下的工作其实并非军事,而是后勤、管理类工作,属于刘备所给予的考察、试用期间,而从事军事战争的仍然是刘备以及关羽、张飞,主要军事还是谋士是当时尚未到曹操处的徐庶以及孙乾等人。
这一阶段一直过滤到刘备白帝城托孤。虽然明显的诸葛亮的地位在不断的上升中,对别人的依托一直在不断减弱,但是诸葛亮完全的控制大局,还是要在刘备死去之后才真正独掌蜀汉军、政大权,完全不必再过分隐忍,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左右事情了。
这一期间,作为与刘备同一辈的战将、谋士,诸葛亮的应对方法各自略有不同,其中代表人物如下:
1. 关羽
作为刘备这一辈的首席猛将和最忠实的属下,关羽可作为刘备元老级众嫡系的第一代表,自持军功巨大,与刘备兄弟情谊深厚,而且关羽自身性格也过于高傲,面对这个绝对的老板凳,诸葛亮即使多有不满,也只有仰仗居多。特别是诸葛亮一生最重要的规划——隆中对,稳固荆州——西取益州——再谋汉中——联吴抗曹——北图中原里面,最基础的荆州防守,也不得不借用关羽的厚望,让关羽来负责。
其实以关羽的性格很难完成这一极其关键的任务。虽然其战功显赫、威震八方,但是只是适合对抗曹操,而对于东吴则完全不管用,这是需要安抚的态度才行。关羽性格桀骜的缺陷,很难能真心联合东吴。好在当时东吴有鲁肃这一与诸葛亮志同道合的盟友,不用等到日后关羽北伐曹操,东吴乘机偷袭,那么关羽早就大意失荆州了。这也是诸葛亮在过于仰仗关羽的势力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变化居然如此之快。
由于关羽的失误导致失去荆州,日后诸葛亮北伐不得不六出祁山,失去了当初规划的从汉中、荆州双面出击的优势,其实是相当无奈的。如此也可看出,诸葛亮当初并无法动摇关羽的调拨,不得已之的把这一最为关键的任务交于关羽,其实也可看做是中国社会处处意资排辈的劣习。因为关羽最有威望,这一任务自然非他莫属了。诸葛亮在此于人事权上的安排,更多的只能考虑情事。
2. 赵云
从性格上看,赵云与诸葛亮最为相合,号称智将,而且从不好大喜功,一心为公,也是诸葛亮在刘备一辈的手下里面一生最重要、最忠实的支柱。从赵云的事迹上可看,赵云在一班老将里面地位并不高,虽然当年率领志愿兵正式投奔刘备成为其重新发家的重要基础、两次救主、攻取江油等南荆州三郡建立刘备最为基础的根据地、随诸葛亮进攻益州,同时在汉中战役里面,一人面对魏军,彻底扭转双方局势,成为刘备夺取汉中最大功劳的人物,获得刘备美誉“浑身是胆”。
而五虎上将里面,赵云排在关羽、张飞、马超之后,其中关羽、张飞作为刘备最重要手下,排名靠前,而马超是随后才投靠刘备,但是在西凉拥有盛誉,社会地位也极高,因此赵云排后,却没有任何怨言,极其识大体,照顾全局。在刘备进入成都,众人瓜分战利加官进爵的时候,不管的人格与能力,都正和诸葛亮,两人也做到了几乎完美的配合。在刘备不顾一切,完全为了私人恩怨强行征讨东吴的时候,最激烈反对的其实还是赵云,连诸葛亮都没有办法强行反对,虽然这是诸葛亮极其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征吴当中,最有战争经验的,也唯一的可独档一面的大将马超、赵云,一个要负责重要的北线对曹操的防御,一个本应该可以作为前锋人选,也不得不被刘备安排到作为后济预备军里面。
图片选自于《梦三国2》赵云形象
很多时候诸葛亮都主要依靠赵云进行军事运作,这是刘备一辈人员里面,诸葛亮的心腹,即予以极高尊重,也做到了人事上的完全调遣。
3. 法正
法正是除张松以外,刘备获得益州的最重要的人物,即是刘备需要依靠的地方强势,本身也具备了极高的治理才华。对待以法正为代表的外籍人,诸葛亮做到了与刘备完全默契的配合,充分尊重,甚至在职务、头衔排名上甘心退居其之后。在这一阶段,诸葛亮对法正更多的还是仰赖,充分发挥其治蜀的才华,在不同政见的时候,也耐心予以说服,并未强行予以反驳。同样的还有马良、庞统、黄权等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