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为什么离开大唐开元盛世(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
唐玄宗为什么离开大唐开元盛世(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但在玄宗后期,他也渐渐安于既有的成绩,喜欢听朝臣的奉承话。因此那些非常善于奉承,内心又非常奸恶的人就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任用奸相李林甫、心怀野心的异族边将安禄山,以及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既无忠心与才华,只知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极力奉承玄宗。玄宗却自认为自己老了,可以把大事全交给别人。其实这也是一切终身掌权者的悲哀:即便身体不再年轻,还是舍弃不了掌握权力的快乐,最后反而被权力危及自身。唐玄宗在后期曾经告诉身边最信任的宦官高力士,“朕老矣,内事托以丞相,外事托以将,大局可安矣。”对于统治者来说,善于用人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唐玄宗早年也任用过大量的贤臣。正是因为这些贤臣和唐玄宗共同的努力才得以开创“开元盛世”。人性中本身就是好逸恶劳的,哪怕对于英明神武的皇帝也不例外。李隆基少年时期处于危险之中,连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这时候只能拼劲全力谋求生存。因此他可以发挥出自己所有的才智进行政变,防范敌人
唐玄宗李隆基少年英明神武,早年就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随后又诛杀太平公主,登基为帝,并且定年号为“开元” 表达了自己要开创盛世的雄心。
唐玄宗任用贤相姚崇
他任用人才,改良制度,坚持不懈。经过多年的努力总算让唐王朝发展成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却在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自己也飘零蜀地。唐玄宗前后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天下又为何会出现那么大的变故呢?
一.贪图享乐
人性中本身就是好逸恶劳的,哪怕对于英明神武的皇帝也不例外。李隆基少年时期处于危险之中,连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这时候只能拼劲全力谋求生存。因此他可以发挥出自己所有的才智进行政变,防范敌人。登基初期,天下不稳,唐玄宗战战兢兢,任用贤才,从善如流。可以拼尽全力为了唐王朝的发展。
但是当唐王朝发展到非常繁荣的时期,李隆基年纪又渐渐增长,李隆基就难免有些骄傲和懈怠了。他纳了很多妃子,纵情享乐,建造宫殿。这都极大的耗费了民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就渐渐丧失了统治的权力。
二.任用奸臣
唐玄宗在后期曾经告诉身边最信任的宦官高力士,“朕老矣,内事托以丞相,外事托以将,大局可安矣。”对于统治者来说,善于用人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唐玄宗早年也任用过大量的贤臣。正是因为这些贤臣和唐玄宗共同的努力才得以开创“开元盛世”。
但在玄宗后期,他也渐渐安于既有的成绩,喜欢听朝臣的奉承话。因此那些非常善于奉承,内心又非常奸恶的人就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任用奸相李林甫、心怀野心的异族边将安禄山,以及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既无忠心与才华,只知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极力奉承玄宗。玄宗却自认为自己老了,可以把大事全交给别人。其实这也是一切终身掌权者的悲哀:即便身体不再年轻,还是舍弃不了掌握权力的快乐,最后反而被权力危及自身。
李林甫影视剧形象
三.内轻外重
唐朝由于前期的制度败坏不得不采取募兵制,将领招募士兵而中央拨款。藩镇很快就形成,地方的节度使同时拥有政治治理权,财政权,军权三种权力于一体。因此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节度使本身就和宰相的品级差不多,前期唐玄宗任用大量贤才在外任节度使,然后在内任宰相,内外因此而兴盛。但是到了后期李林甫为了霸着宰相的位置,故意推荐少数民族的安禄山担任节度使。
正是因为少数民族无法在内任宰相这一点,安禄山得以统领三个镇的精兵,总共十七万八千人,大多都是河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财政都由中央供给,可以说是兵强马壮。但是中央当时却只有名义上的精兵12万,实际上只有八万,还不是精兵,这就导致了“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长安、洛阳两都很快就被攻陷,唐玄宗被迫狼狈的逃往四川避难。内轻外重,尾大不掉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一大原因。
四.王朝气数
不得不说,无论是任何一个组织,抑或是任何一个政权。都是有他的气数的,唐王朝在经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多年的盛世之后。其实已经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在盛世之中社会矛盾并不是不存在,而是隐藏在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中。当朝政腐败,或者爆发大的动乱的时候,这些社会矛盾就会一起随着大的矛盾中爆发出来。这就是一个王朝的气数。唐王朝开元之治后达到了顶峰,就注定后期会逐渐衰落。这也是任何一个王朝必定经历的。
唐朝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建立的政权,一共又二十一位皇帝。其中唐玄宗李隆基是统治时期最长的一位皇帝。在前期他英明果断,任用贤才,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在后期他又任用奸臣,懒于朝政,导致帝国的矛盾进一步尖锐,从而爆发了安史之乱。
李隆基的一生也非常典型,前期他使得朝政清明,被人称赞为盛世明君。后期又因为爆发“安史之乱“失去了政权,喜爱的杨贵妃被迫赐死,自己又被自己的儿子软禁,活的十分凄惨。可以说他的一生是很多明君的典型,先明后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人性的本质和权力对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