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了胜利什么都敢打(谁打痛我谁就是我爸爸)
日本人为了胜利什么都敢打(谁打痛我谁就是我爸爸)戴季陶在《日本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强,日本就是妾;中国弱,日本就是贼。”原子弹爆炸第二个忍字是面对强者时,收起自己的野心,把强者要求的事情做到精致,想方设法博取强者的欢心。第三个忍字是对自己的残忍,在无法对外扩张掠夺的时候,将事情做到精致入微,以博取最大利益。日本的这三个忍字,几乎可以解释了日本两千年对外历史上所有的重大事情。
谁打痛我,谁就是我爸爸,我就跪谁!
日本是在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的孤岛上生活造就的原始性格,生存是唯一的目的,为了生存,没有廉耻,不需要道德,什么事物最厉害,就崇拜什么事物。
概括地来说,日本的性格就三个忍字。
第一个忍字就是对弱者的残忍,凡是日本成为强者,面对弱者的时候,就残忍无比,绝不会给弱者任何机会,一定要赶尽杀绝,将好处占尽。
第二个忍字是面对强者时,收起自己的野心,把强者要求的事情做到精致,想方设法博取强者的欢心。
第三个忍字是对自己的残忍,在无法对外扩张掠夺的时候,将事情做到精致入微,以博取最大利益。
日本的这三个忍字,几乎可以解释了日本两千年对外历史上所有的重大事情。
原子弹爆炸
戴季陶在《日本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强,日本就是妾;中国弱,日本就是贼。”
这就是历史上的日本性格,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二战时时日本女演员李香兰拍了一部电影,剧中女主角,一直都不喜欢一个家人介绍给她做男朋友的一个日本军人,一直到一天,这个凶悍的男朋友狠狠地在女主角脸上打了一巴掌,女主角被打得几乎嘴角流血,呆在原地几分钟不会动了。大家猜猜,这女主角接下来会怎么样?结果这女主竟然不可思议爱上了这个凶悍的男朋友。
李香兰主演的电影海报
这种反映日本人战争中性格的电影场景非常夸张,但在历史中,注意浏览史册记载,你发现日本的性格还真是这样的。
公元663年8月28日,大唐帝国的7千余军队、一百七十多艘战船,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对1万多日军、一千多艘战船。
结果是大唐军队以少胜多,击毙日军主将朴市田来津,痛快淋漓地歼灭全部日军。
白江口一战,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史册中,只不过是寥寥几笔的事迹,但在日本的史书中却是痛彻心扉的一件大事。
也就这一战,让日本老实了近一千年。
在这一千年里,日本不敢对中国有任何怨恨,反而是老老实实地多次派出遣唐使,向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完全一副中华文明孝子贤孙的乖模样。
一直到了明朝末期公元1592年,日本幕府将军丰臣秀吉,派出15万大军,发动对朝鲜半岛的战争,攻占了朝鲜首都平壤。
明朝虽然到了末期了,但仍派出4万军队支援朝鲜,几次干净利落的海战和陆战就将日军驱逐出朝鲜半岛。
这一战,让日本老实了三百年。
日本古代武士
但是到了近代,日本没忘中华文明对它的哺育之恩,只是没有感恩而已。依仗着其先行进入工业化的优势,从甲午战争开始,对中华大地举起了屠刀。
从1894年到1945年,对我国极尽凌辱,肆意屠杀民众,旅顺大屠杀、济南五三惨案、南京大屠杀,一桩桩惨案罄竹难书。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我国军民伤亡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五百万。
二战中,日军趁美军没有准备,偷袭珍珠港,对美国发动太平洋战争,结果心狠手辣的美军将日军打得满地找牙,而且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将几十万日本人瞬间化为灰烬。
战后,日本人没有对美国表现出任何怨恨的模样,反而是努力巴结奉承,凡是美国的政策和要求,全部都予以满足。
日本二战后对美国的态度,就完全如同一千年前日本对大唐帝国的孝顺态度。
不同的是,大唐军队、大明军队都只是打退日军就了事,而美国人更狠,直接对日本的国土进行大轰炸,让日本人死伤80多万人,这就让日本人更是恭顺了。
谁打痛我,谁就是我爸爸,我就跪谁!这就是日本在历史中形成的性格。
从历史去预见将来,日本大概率还是这样的性格基因继续走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