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葡萄牙经历的大事情(新航路的开辟香料贸易与葡萄牙帝国的崛起)
大国崛起之葡萄牙经历的大事情(新航路的开辟香料贸易与葡萄牙帝国的崛起)15世纪中叶,庞大的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使得西欧与东方之间的贸易更加艰难。如果能找到一条直通胡椒产地——印度马拉巴尔的航线,就可以甩开控制香料贸易的穆斯林国家和威尼斯商人的盘剥,赚取天价利润。哥伦布、达•伽马都想通过开辟新航线,找到各种香料的原产地——印度,开通西欧与印度之间的直接贸易。哥伦布与达伽马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寻找香料呢?我们上一集讲了,15世纪的威尼斯,通过香料贸易获得了巨额财富。葡萄牙、西班牙这些西欧国家看到威尼斯的成功垂涎不已。而稍后的达•伽马远航,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寻找香料。与达伽马同行的船员记载,“1497年葡萄牙第一位曼纽尔国王派遣4艘船出航,意在搜寻香料。为首者为瓦斯科•达•伽马及其兄保罗和尼柯拉•克尔伯。”据杰克•特纳《香料传奇》说,香料就是开辟新航线的催化剂,葡萄牙、英国、荷兰为了寻找胡椒、桂皮、丁香、肉豆蔻,才冒险远航。玛乔丽•谢弗更是将胡椒比作植
大家都知道,哥伦布、麦哲伦他们开启的大航海时代,是全球史上超级重要的事。关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历来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寻找黄金;有的说是为了传播基督教的福音,真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要知道远洋航行是危险的,麦哲伦的船队开始横渡太平洋不久,淡水就喝完了,只能用变质有味的水泡饼干吃。饼干也吃完了,只能把皮革泡在海水里嚼。由于吃不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很多人都得了坏血病。出发时带了280名水手,回来时仅剩18名。
既然远洋航行九死一生,哥伦布、达伽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开辟新航路呢?据殉道士彼得《新世界》记载,哥伦布远航的目标是去探索印度沿岸的群岛,希望找到“多得想象不到的珍珠、香料和金子。”你看,香料是排在黄金前面的。
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搜寻香料据说哥伦布每次远航都随船携带胡椒、桂皮等主要香料的样本,把它们拿给当地人察看,以便带领他们找到真正的香料。可见,寻找香料也是哥伦布远航的重要目标。
而稍后的达•伽马远航,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寻找香料。与达伽马同行的船员记载,“1497年葡萄牙第一位曼纽尔国王派遣4艘船出航,意在搜寻香料。为首者为瓦斯科•达•伽马及其兄保罗和尼柯拉•克尔伯。”
据杰克•特纳《香料传奇》说,香料就是开辟新航线的催化剂,葡萄牙、英国、荷兰为了寻找胡椒、桂皮、丁香、肉豆蔻,才冒险远航。玛乔丽•谢弗更是将胡椒比作植物界的美女海伦,因为有众多船只为了它起航,为了它战争。
刚才我们说了,新航路的开辟,无疑是全球史重要的事件之一,而最初的动因居然与小小的香料相关。
哥伦布与达伽马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寻找香料呢?我们上一集讲了,15世纪的威尼斯,通过香料贸易获得了巨额财富。葡萄牙、西班牙这些西欧国家看到威尼斯的成功垂涎不已。
15世纪中叶,庞大的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使得西欧与东方之间的贸易更加艰难。如果能找到一条直通胡椒产地——印度马拉巴尔的航线,就可以甩开控制香料贸易的穆斯林国家和威尼斯商人的盘剥,赚取天价利润。哥伦布、达•伽马都想通过开辟新航线,找到各种香料的原产地——印度,开通西欧与印度之间的直接贸易。
葡萄牙帝国的崛起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经过10个月的航行,终于到达了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在南印度最大的港口卡里卡特上岸。1499年9月,达•伽马的船队满载着用黄金换来的胡椒、生姜、肉桂等回到葡萄牙,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船货的价值相当于整个船队费用的60倍。
达伽马从印度返航的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震撼了威尼斯,可怕的预感笼罩了石头城。威尼斯的商人普留利当时所写的日记中说:
“以我的智慧,无法理解这一切。收到此消息的时候,整个城市的人都目瞪口呆,最聪明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们听过的最坏的消息。他们明白,威尼斯取得如今的名声与财富,靠的就是海上贸易,靠的是买进大量的香料,再倒卖给来自各地的外国人。从这些外国人那里,从贸易中,威尼斯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现在,印度的香料可以通过新航路直接输送到里斯本,匈牙利人、德意志人、佛兰德人、法兰西人都能去那里购买,而且价格更便宜。”
田汝英博士的研究显示,1502—1503年,达伽马第二次远航带回35000多英担香料,合1900多吨,其中大部分是胡椒,大致相当于威尼斯一年的香料进口量。出售后所得利润高达400%。
葡萄牙由此取得了胡椒贸易大战的胜利,威尼斯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1504年,威尼斯的商船在埃及亚历山大港找不到一袋胡椒。这么多胡椒都卖到哪里了呢?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胡椒与香料的消费者多数在北欧,所占的比例也许达到十分之九,所以1501年葡萄牙人把胡椒运到安特卫普分销。
为什么呢?因为以胡椒为首的大多数香料可以祛风驱寒,北欧这些寒冷国家自然嗜好香料,这和潮湿的云贵川喜欢吃辣是一个道理。
此外,北欧盛产各种鱼,在食物烹调里也少不了胡椒等等香料。中世纪以来,欧洲人在鱼肉、汤等烹调过程中,都要掺入香料。毕竟谁也不敢违背杜埃•达西在16世纪初推荐的做法,那就是“要趁热加胡椒”。自然而然,香料集散市场从威尼斯转移到安特卫普。
1508年葡萄牙国王成立“佛兰德”货栈,作为里斯本“印度商行”在安特卫普的分支,安特卫普由此成为葡萄牙向欧洲西北部地区销售香料的经济中心。售卖胡椒所得大批的银和铜不再运往威尼斯,而是送到里斯本。据尼德兰政府的官方统计,取道安特卫普转运到里斯本的白银1508年约为6万马克,导致西欧一时为之空虚。可以说,1501-1521年,安特卫普的繁荣是由葡萄牙推动的,而胡椒贸易是安特卫普城市繁荣的引擎。
以胡椒为首的香料贸易,为葡萄牙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据估算,在1515年前后,葡萄牙靠香料贸易赚得约100万金币,相当于来自教会的总税收,也是黄金与各种金属贸易额的两倍。
16世纪下半叶,欧洲对亚洲香料的需求又成倍增长,价格大幅飙升为原来的三倍。一方面是奥斯曼帝国对南亚、东南亚香料需求的增长,导致输入欧洲的香料相对减少,价格陡增。另一方面是某些特殊的年份,返回里斯本的葡萄牙船只减少,导致香料价格飙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葡萄牙运回的胡椒还是满足了欧洲的市场需求。
此外,葡萄牙政府也推出了一些刺激香料贸易的政策。到了1570年之后,
葡萄牙打破了之前由王室主宰香料贸易的局面,把一些国际航线出售给商业资本家。此后,控制香料贸易的就不再是王室,而是韦尔泽家族、福格尔家族、康拉德•罗特、罗韦拉斯卡等这些商业资本家。
这一时期,胡椒依然是进口香料的大宗。美国历史学家沃勒斯坦指出:香料贸易在葡萄牙的财政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西非的黄金,加上亚洲的胡椒和香料,实际上,到1506年已经构成葡萄牙国家收入的一半以上。此后,随着亚洲贸易比重不断增长,它就组成了帝国经济的基础。”
葡萄牙在香料贸易上的巨大成功,大大改观了葡萄牙的国际形象,不再被欧洲各国认为是一个蕞尔小国。
来自香料贸易的利润,使葡萄牙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从1506年开始,葡萄牙先后占领印度港口卡利卡特和果阿,挺进马六甲海峡,控制马鲁古群岛,登陆澳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在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帝国横跨140个经度,纵贯70个纬度,印度洋、阿拉伯海、南洋一带仿佛成了葡萄牙的内海。
香料贸易使葡萄牙从欧洲经济的边缘,一跃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葡萄牙的曼努埃尔国王(1495-1521年在位)成为欧洲自罗马帝国以来最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君主,他的名字被认为是“富足”的同义词。当时的诗人以葡萄牙帝国的名义在诗中写道:
“我是最伟大的人,把世界踩在脚下!我财大气粗,拥有无限的权势;我是权杖、王冠和王位,能使大地和海洋颤抖!我的威名远扬,家喻户晓,归根结底,我就是葡萄牙,我比整个世界都大。”
来自香料贸易的巨额利润在葡萄牙刮起了奢靡之风。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富翁的葡萄牙人,开始挥霍享受。
购买外国的奢侈品成为时尚的标志。法国的水晶玻璃器皿,澳门的瓷器、匈牙利的茉莉花油和香水,在葡萄牙都备受青睐。葡萄牙人吃的生肉是从英国进口的,白菜是从比斯开湾进口的。产自葡萄牙本国的服装、本地的商品则被看作是“乡巴佬”的标志。
葡萄牙政府最后被迫颁布法令,禁止穿戴过分华贵的服装;限制黄金与白银首饰方面的高消费。甚至早在16世纪就有葡萄牙人指出,香料贸易不是拯救了葡萄牙,而是毁灭了葡萄牙。因为巨额的财富使得葡萄牙人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奢靡成风。
西欧香料贸易的衰落香料贸易的风光并没有持续太久。布罗代尔认为:这与胡椒正在由奢侈品转向日用品有关。自从达伽马开辟了新航线,香料来货激增,价格下降,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使用香料不再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香料的威望下降,导致香料的消费减少。以胡椒为代表的香料,完成了从奢侈品到日用品的身份转变,融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另外,欧洲市场的香料也出现了饱和。荷兰人“有时把大量胡椒、肉豆蔻烧毁或投入大海,以保证价格不跌。”
此后,新的奢侈品升起,如茶叶、咖啡、巧克力、烟草等等。十七世纪中期,胡椒贸易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东印度公司贸易中仍然占据首位,但是到了18世纪末期,胡椒已经降为第四位,低于纺织品、茶叶与咖啡。这可能标志着胡椒这种奢侈品正在过渡到大众消费品。
由于马拉巴尔出产胡椒,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先后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1757年之后,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胡椒退出奢侈品行列后,英国东印度公司紧接着促进印度生产茶叶、咖啡等新型奢侈品。
除了饱和的供应,香料在社会上的应用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改变。
首先,随着新品种蔬菜的增多,肉类消费的减少,导致对香料的需求降低。西方餐桌上,相继出现了各种新品种蔬菜,比如芦笋、菠菜、辣椒、菜花、豌豆、西红柿等等,这些蔬菜大多来自欧洲本土,特别是意大利的菜园,也有一些原产美洲。
蔬菜的增多使得法国人的饮食趋于简单、回归自然,对香料的需求减少,甚至反对过多使用香料。1666年,法国诗人布瓦洛在《怪异的饭菜》一书中,尖刻地批评旧有的烹饪方式,反对滥用香料,主张恢复食品的真味。
这使得东方香料在厨房里迅速失势,香料贸易随之衰落。中世纪以来一直出口生姜、桂皮的中国,只好逐渐加大新型奢侈品茶叶的出口,茶叶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商品。
近代以来,香料在医药上的使用也日渐衰落。长期以来,香料作为具有芬芳香味的药物,被认为可以驱除毒气,减少传染病的流行。17世纪后期,古希腊名医盖伦的嗅觉理论受到批判,这使得凭借芳香气味立足的香料,其医药学基础被削弱。
1873年,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用实验证明传染病的真正致病原因是微生物。这使得瘴气说——即毒气致病的说法被确定为错误理论。这对于香料药用功效的打击是致命的。微生物学的诞生,注定了香料在医药学使用中的式微。
而在近代中国,随着西方医药学的传入,对中国传统医药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民国十七年(1928),汪精卫到处演说改良维新,鼓吹废止中医。后来褚民谊甚至出面推动,召集了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的会议,通过了一个议案,就是逐渐淘汰中医。香药作为中药的一部分,同样受到西药的极大冲击,走向式微。
同时,香料在洗涤、美容、化妆等方面的使用也日渐衰落。这与19世纪以来化学合成香料的发展有关。比如天然麝香贸易,在中国古代,至少已经持续了15个世纪以上,可是化学合成麝香的诞生,宣告了天然麝香注定退出历史舞台。这当然是后话了。
有些原产于东方的香料成功移植,特别是在欧洲。16世纪,西班牙人把原产于中国的生姜与肉桂,移植到了他们在中美洲的殖民地。因为葡萄牙人在亚洲的殖民地被荷兰人夺走,整个18世纪,葡萄牙人都在试图将丁香、肉桂、肉豆蔻、胡椒移植到自然环境相似的巴西。
同样,法国为了打破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丁香、肉豆蔻等香料贸易的垄断,1770年法国人皮埃尔•普瓦夫尔在荷兰人的严密监控下,从摩鹿加群岛(即印尼的马鲁古群岛,号称香料群岛)偷出了2万株肉豆蔻的幼苗,以及300株丁香的幼苗。栽种在法兰西岛的“国王花园”。其中少数得以成活。
后来,法国的丁香被移植到非洲的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奔巴岛、桑给巴尔等地,意外的长势很好,如今奔巴岛以盛产丁香而闻名,号称“香岛”。丁香的原产地印尼,反而成了丁香的进口国。
香料种植业的垄断被打破了。香料昔日的稀有、贵重的属性也不复存在了,这进一步加剧了香料贸易的衰落。
总结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是全球香料贸易的鼎盛时期;十七世纪之后,茶叶、咖啡、烟草、糖这四种商品的贸易量才逐渐有了增长。可以说,以胡椒、生姜、肉桂为代表的香料,应该是地理大发现时代以来,全球化的第一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