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最鼎盛时期的版图(大清帝国第四十六个陆上第一强国)
大清帝国最鼎盛时期的版图(大清帝国第四十六个陆上第一强国)大清帝国(后金汗国)第二个首都——盛京(今沈阳)1621至1622年,后金汗国先后在辽沈之战和广宁之战夺走了大明帝国几乎整个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大明在东北的统治机构辽东都司趋于瓦解。1625年,后金正式将首都从赫图阿拉迁至盛京(今沈阳)。1627年,后金又在丁卯之役迫使大明的忠实藩属朝鲜王国俯首纳贡,就此获得了山海关外几乎整个东北亚的主导权。大清帝国(后金汗国)第一个首都——赫图阿拉(今抚顺)1619年,明神宗朱翊钧命辽东经略杨镐统领含女真叶赫部和朝鲜在内的四路合计20万大军从辽东都司出发直扑后金汗国首都赫图阿拉。面对来势汹汹的“平叛”大军,后金可汗努尔哈赤亲率6万军队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在萨尔浒等地先后大败杜松的西路军、马林的北路军、刘綎的东路军和李如柏的南路军,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最终胜利。萨尔浒之战不仅让后金保证了首都赫图阿拉的安全,更是彻底扭转了其与大明帝国在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世界岛的战
上一章回顾:大明帝国——第四十五个陆上第一强国(1388至1619年)
导语:大明帝国衰亡之后,继承其领土和大部分朝贡体系的大清帝国成为了最后一个称霸世界岛的东方陆权大帝国。大清帝国近三百年的时光不仅见证了工业国家全方位碾压农业国家的革命进程,而且也见证了海权国家彻底压制陆权国家的侵略进程,更是完整地经历了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代表的整个世界近代史发展进程。
目录
- 大清帝国陆上霸权的建立(1619年)
- 大清帝国东部草原霸权的建立(1632年)
- 大清帝国华北霸权的建立(1644年)
- 大清帝国华南霸权的建立(1659年)
- 大清帝国西部草原霸权的建立(1757年)
- 大清帝国东伊朗霸权的建立与陆上霸权的巅峰(1762至1776年)
- 大清帝国陆上霸权的逐步瓦解(1822至1912年)
大清帝国陆上霸权的建立(1619年)
从1371年开始,大明帝国在东北平原和东西伯利亚等地先后设置了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等机构统治着女真三大部,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1616年,基本统一女真各部的大明建州左卫指挥使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抚顺)正式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建立后金汗国(大清帝国前身),史称“清太祖”。1618年,后金与大明终于爆发了长达大半个世纪的明清战争(1618至1683年)。
大清帝国(后金汗国)第一个首都——赫图阿拉(今抚顺)
1619年,明神宗朱翊钧命辽东经略杨镐统领含女真叶赫部和朝鲜在内的四路合计20万大军从辽东都司出发直扑后金汗国首都赫图阿拉。面对来势汹汹的“平叛”大军,后金可汗努尔哈赤亲率6万军队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在萨尔浒等地先后大败杜松的西路军、马林的北路军、刘綎的东路军和李如柏的南路军,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最终胜利。萨尔浒之战不仅让后金保证了首都赫图阿拉的安全,更是彻底扭转了其与大明帝国在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世界岛的战略局势,标志着大清帝国的前身后金汗国就此瓦解和取代了大明帝国的陆上第一强国地位。同年,后金进一步灭亡了最后一个独立的海西女真部落叶赫部。
1619年4月14至18日 萨尔浒之战
1621至1622年,后金汗国先后在辽沈之战和广宁之战夺走了大明帝国几乎整个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大明在东北的统治机构辽东都司趋于瓦解。1625年,后金正式将首都从赫图阿拉迁至盛京(今沈阳)。1627年,后金又在丁卯之役迫使大明的忠实藩属朝鲜王国俯首纳贡,就此获得了山海关外几乎整个东北亚的主导权。
大清帝国(后金汗国)第二个首都——盛京(今沈阳)
大清帝国东部草原霸权的建立(1632年)
1632年,后金可汗皇太极联合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和阿苏特等漠北蒙古诸部合军10万进攻鞑靼可汗孛儿只斤·林丹巴图尔(林丹汗)。作为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林丹汗面对后金漠北联军的攻势可谓丢尽了其祖先成吉思汗的脸面,尚未正面交战便逃往漠南西部,后南渡黄河逃往青海高原。当后金-漠北联军入主鞑靼首都归化(今呼和浩特)之时,这座模仿当年元大都而建的大漠第一大城几乎就是一座空城。随着皇太极入主归化以及林丹汗不战而逃,漠南东部就此被纳入到了后金汗国的版图之中,标志着大清帝国的前身后金汗国就此瓦解和取代了鞑靼汗国的东部草原霸权。
鞑靼汗国最后一个首都——归化(今呼和浩特)
1634年,林丹汗在土谢图汗国控制的青海高原上病逝。次年,留守漠南西部的林丹汗之子额哲汗在金军压境之下被迫向后金可汗皇太极献上传国玉玺正式投降。至此,漠南西部也被纳入到了后金汗国的版图之中,自1206年立国的蒙古帝国在历经大蒙古国、大元帝国、北元帝国和鞑靼汗国等时期后于1635年彻底灭亡。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正式称“宽温仁圣皇帝”建立大清帝国,史称“清太宗”。
传国玉玺
1638年,大清帝国与俄罗斯沙皇国在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的勒拿河一带首次接触。从1650年开始,两国为了争夺黑龙江流域的控制权爆发了长达40年的雅克萨之战。1689年,随着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以及《尼布楚条约》的签署,大清的北方疆界才终于稳定下来。
1650年7月至1689年9月7日 雅克萨之战
随后,大清帝国开始全力对抗刚刚占领漠北蒙古喀尔喀部的准噶尔汗国。1690年,大清在乌兰布通之战大败准噶尔,并进一步在次年占领了喀尔喀部全境。至此,大清的东部草原霸权才完全稳固下来。
乌兰布通草原
大清帝国华北霸权的建立(1644年)
当大明帝国与大清帝国鏖战东北的同时,其国内也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明末民变。从王二起义(1627至1629年)、高迎祥和李自成起义(1628至1645年)到张献忠起义(1630至1647年),大明帝国在内忧外患的不利情况下一步步走向深渊。
1636年8月20日至1645年5月17日 李自成起义
1644年,大明帝国在宁武关之战被李自成起义军击溃,大明首都北京就此门户洞开。不久之后,明思宗朱由检吊死煤山,控制华北一带并入主北京的闯王李自成不久之后便正式称帝建立大顺帝国。然而,孤立无援的宁远总兵吴三桂联合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合军13万在山海关之战大败10万大顺军,迫使匆匆称帝的大顺皇帝李自成仓皇撤离北京逃回西安。山海关之战既是大清入主中原的首战,也是扭转华北战略局势的转折之战,标志着大清帝国就此瓦解和取代了刚刚成立的大顺帝国的华北霸权。同年,大清正式将首都从盛京迁至北京。
大清帝国第三个首都——北京
次年,随着李自成的最终被杀以及大顺帝国的彻底灭亡,清世祖福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辅佐下完成了几乎整个华北地区的统一,并将目光瞄准了割据华南一带的南明帝国。
九宫山的李自成之墓
大清帝国华南霸权的建立(1659年)
1644年,当明思宗朱由检自杀之后,大明皇室直系就此断裂,作为大明皇室旁系的明安宗朱由崧在南京称帝重建大明帝国,史称“南明帝国”。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大清帝国就在平定大顺帝国之后挥师南下攻破南京。此后的南明在清军围剿和藩王争位的过程中长期无法形成有效的抗清力量,以至于其无法像昔日的东晋和南宋帝国那样保有稳定的半壁江山。1646至1647年,大清帝国又在凤凰山之战彻底攻灭了张献忠的大西帝国。
南明帝国第一个首都——南京
1652年,明昭宗朱由榔在大西余部孙可望和李定国、大顺余部李来亨以及延平王郑成功等势力的辅佐下先后取得了靖州、桂林、衡阳、叙州、停溪、辰州、江东桥和崇武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一度扭转之前的不利局势开始大举反攻。然而不久之后,密谋篡位的孙可望与李定国等势力爆发严重内讧,致使南明之前的战略优势逐渐丧失,恢复元气的大清帝国乘机对其发动反击。
南明帝国最后一个首都——昆明
1659年,南明晋王李定国率最后的6千精锐在磨盘山偷袭大清平西王吴三桂的3万大军。尽管李定国造成了敌军近万人的伤亡,但是自己也因损失4千精锐最终被迫撤退。磨盘山之战耗尽了南明最后的有生力量,使其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的深渊,标志着大清帝国就此瓦解和取代了南明帝国仅有的华南霸权。同年,明昭宗朱由榔流亡缅甸王国东吁王朝投靠缅甸国王莽达。
1659年3月13日 磨盘山之战
1661年,莽达之弟莽白发动政变杀兄继承缅甸王位,同年发动“咒水之难”将明昭宗朱由榔俘虏交予大清平西王吴三桂。1662年,明昭宗在昆明被绞杀,南明帝国至此覆灭。1664年,大清又攻灭了以临国公李来亨为首的夔东十三家,从而完成了华南大陆的基本统一,只剩下东南沿海的延平王国继续奉明抗清。1681年和1683年,清圣祖玄烨先后平定了吴三桂发动的三藩之乱以及延平王郑克塽的海上势力。1716至1720年,大清帝国又逐步夺走了准噶尔汗国所控制的青藏高原,从而完成了广义华南地区的彻底统一。
1683年7月16日 澎湖海战
大清帝国西部草原霸权的建立(1757年)
自1691年退出漠北地区之后,称霸西域的准噶尔汗国继续与大清帝国进行着激烈的对抗。从1699年开始,准噶尔汗国又控制了中亚一带的哈萨克汗国,成为了西部草原上最为强大的势力。直到1747年哈萨克中兴之主阿布赉汗崛起之后才再次保证了哈萨克汗国的统一与独立。
哈萨克汗国中兴之主——阿布赉汗
1755年,清高宗宏历乘准噶尔汗国内战之际挥师西进,最终在格登山之战决定性的击败和俘虏了准噶尔可汗绰罗斯·达瓦齐,同时扶持阿睦尔撒纳继位。1757年,清高宗又在伊犁之战击败了反复无常的阿睦尔撒纳,后者被迫辗转哈萨克汗国最后在俄罗斯帝国病逝,准噶尔汗国至此彻底灭亡。同年,大清帝国不仅直接控制了哈萨克汗国的大玉兹地区,更是进一步迫使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先后称臣纳贡,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大清帝国间接继承了哈萨克汗国的西部草原霸权。同年,清高宗宣布“一口通商”制度,就此开始了漫长的闭关锁国政策。
1755年5月1日 格登山之战
大清帝国东伊朗霸权的建立与陆上霸权的巅峰(1762至1776年)
1759年,清高宗宏历在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大败乘准噶尔汗国覆灭之际割据塔里木盆地的大小和卓(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后者被迫逃往伊朗高原最东部的巴达克山王国,但却被巴达克山国王苏勒坦沙处死,历时三年的大小和卓之乱(1757至1759年)至此完全平定。
1759年9月1日 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1762年,巴达克山国王苏勒坦沙与其宗主国阿富汗第二帝国杜兰尼王朝开国君主艾哈迈德一同向大清帝国遣使进贡。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刚刚获得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惨胜的杜兰尼王朝正处于极盛而衰的微妙境地,因此艾哈迈德的此番进贡更多是为了借机向清高宗宏历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以稳固其在东伊朗等地的合法统治权以防入侵。尽管如此,杜兰尼王朝至此成为大清帝国最为偏远的藩属国,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大清帝国间接继承了阿富汗第二帝国杜兰尼王朝的东伊朗霸权。
阿富汗第二帝国杜兰尼王朝首都——坎大哈
1774年,中亚最后一个独立的浩罕汗国向大清帝国正式称臣纳贡,致使整个中亚完全纳入到了大清的朝贡体系之中。1776年,大清帝国又在第二次金川之战(1771至1776年)之后完成了国内的彻底统一。也就是在这时,大清帝国的陆上霸权达到了其历史上的最大巅峰。
1776年2月22日 大清帝国
大清帝国陆上霸权的逐步瓦解(1822至1912年)
1822年,俄罗斯帝国迫使大清藩属哈萨克汗国签署《西西伯利亚吉尔吉斯人法规》,就此将哈萨克汗国正式纳为附庸,而清宣宗旻宁对此却无所作为,标志着大清帝国的西部草原霸权就此被俄罗斯帝国所瓦解和取代。
俄罗斯哥萨克骑兵
1826年,巴拉克宰王朝取代杜兰尼王朝成为了阿富汗新的统治者,而清宣宗旻宁对此同样无所作为,标志着大清帝国的东伊朗霸权就此被阿富汗埃米尔国巴拉克宰王朝所瓦解和取代。由此可见,大清帝国对偏远的中西亚各藩属国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力和影响力。
阿富汗埃米尔国巴拉克宰王朝首都——喀布尔遗迹
1858年,俄罗斯帝国乘大清帝国深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至1860年)泥潭无暇北顾之际以军事威逼的手段迫使其签署《瑷珲条约》,彻底扭转了两国之间自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署以来的战略形势,标志着大清帝国的陆上霸权就此被俄罗斯帝国所瓦解和取代。
1858年5月28日 《瑷珲条约》的签署
1896至1898年,世界列强掀起了瓜分大清帝国的狂潮。其中,俄罗斯帝国获得了大清整个北方的势力范围,而大英帝国则获得了大清长江流域等地的势力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大清帝国的东部草原霸权和华南霸权分别被俄罗斯帝国和大英帝国所继承。
1896至1898年 世界列强掀起了瓜分大清帝国的狂潮
1911至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博克多汗国的独立,大清帝国在走向覆灭的同时不仅彻底失去了华南和东部草原名义上的主权,其仅存的华北霸权也最终被瓦解和取代。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结语: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以“第三罗马”自居的俄罗斯帝国在被大清帝国压制的两个多世纪时间里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将势力拓展至欧洲大陆、亚洲的西伯利亚、西域、蒙古和东北乃至美洲的阿拉斯加等地区,成为了继蒙古帝国之后版图面积达第二位的陆权大帝国,在辽阔的世界岛上与大英帝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大博弈局面,直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参考资料:
-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 [钟澈]《54个历史时段的世界十大强国排名和评析》;
- [钟澈]《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 [“布哈林”]《中国历史地图视频详细版》;
- 百度百科、图片;
- 影视:《游牧战神》、《亚历山大大帝》和《坂上之云》。
本系列讲述了以世界岛为舞台的历代“陆上第一强国”,若想了解以世界海洋为舞台的历代“海上第一强国”,请参阅专栏《以全球角度看历代海上第一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