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福建的宗教分布情况(榆中历史--宗教)

福建的宗教分布情况(榆中历史--宗教)三、道观1935~1956年,兴隆山道教协会每年举行3次较大的道事活动:农历二月十五日祀太上老君;三月初三祀无量祖师;六月六日祀杨泗将军。道事活动由道教协会出面,邀请县内曾为兴隆山建庙做过贡献的木匠、画匠、铁匠、石匠、雕塑匠,还有学校领导及著名士绅参加。通经时,首席道官头戴金饰道冠,身着八卦道衣,手执象牙笏板,且舞且唱,领通道教各种经文,其他道众按品级辈份穿法衣道袍,手执各种法器,应和配乐。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道教徒都分得了土地。1955年合作化时,兴隆山道士成立生产队。以后一些道士还俗成家参加农业生产。“文化大革命”时,兴隆山道士被驱散,70多座庙宇殿阁被拆除。1983年以后,道教活动又有恢复。县内的道教信徒有全真、正一两派。李致亨、秦致通为全真正乙派17代传人,刘一明为全真龙门派第11代传人,现已传至第25代。最盛时有道士、道姑400余人。正一派在县内又名铁师派,俗称“阴阳”。到1

摘自--榆中县志

第一节 道教

一、传播

南宋庆元年间,李致享、秦致通来栖云山朝阳洞潜修学道。明代万历年间,山西商人张梅募款整修庙宇并召来道士住修。清乾隆、嘉庆时期,道士刘一明在此传道,兴建十方丛林,弟子信徒达100多人。民国时期,道教规模基本稳定。

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道教徒都分得了土地。1955年合作化时,兴隆山道士成立生产队。以后一些道士还俗成家参加农业生产。“文化大革命”时,兴隆山道士被驱散,70多座庙宇殿阁被拆除。1983年以后,道教活动又有恢复。县内的道教信徒有全真、正一两派。李致亨、秦致通为全真正乙派17代传人,刘一明为全真龙门派第11代传人,现已传至第25代。最盛时有道士、道姑400余人。正一派在县内又名铁师派,俗称“阴阳”。到1990年,全县有道士、阴阳共59人,其中,道士、阴阳各1人担任甘肃省道教协会理事。

二、道事活动

民国24年(1935),全真龙门派道士在兴隆山朝元观成立兴隆山道教协会,县政府发了“谕帖”,推举东岳台道士冯永权为道长,设4名巡照,由娘娘殿、菩萨殿、二仙台、太白泉的4名道士担任。协会仅允许东西两山300多名道士参加。

1935~1956年,兴隆山道教协会每年举行3次较大的道事活动:农历二月十五日祀太上老君;三月初三祀无量祖师;六月六日祀杨泗将军。道事活动由道教协会出面,邀请县内曾为兴隆山建庙做过贡献的木匠、画匠、铁匠、石匠、雕塑匠,还有学校领导及著名士绅参加。通经时,首席道官头戴金饰道冠,身着八卦道衣,手执象牙笏板,且舞且唱,领通道教各种经文,其他道众按品级辈份穿法衣道袍,手执各种法器,应和配乐。

三、道观

清光绪年间,兴隆、栖云两山共有道教阁、台、洞、楼、殿、宫、亭、窝、堂、祠等建筑6座。民国初年,全县有庙宇331座,其中龙王庙40座,山神庙36座,关帝庙26座,娘娘庙24座,三圣庙、白马庙各12座,祖师楼11座,文昌楼、土地祠各10座,圣母宫、雷祖庙、菩萨殿各9座,将军庙、方神庙、马王庙各8座,三官楼6座,魁星楼、百子宫、财神庙、火神庙各5座,灵官殿、牛王殿、趴蜡殿、城隍庙各4座,全神庙、玉皇庙、天齐庙各3座,太圣庙、九龙宫、圣仙庙、观音阁、金龙庙、真武庙、泰山庙、马祖庙、水神庙、王母庙、药王庙各2座,新佛寺、太清宫、象峰庙、龙宫祠、马家寺、卧牛寺、翠灵寺、武圣宫、地藏寺、奎星阁、佛爷庙、财神庙、寿星庵、东岳庙、太白庙、三清殿、老君庙、鲁班庙、龙神祠、丘祖祠、洞宾庵、无量殿、大佛寺、三义庙、五神庙、张仙庙各1座。

1949年,县内有道教建筑573座。除兴隆山庙宇外,道教建筑遍布各个汉民村庄,较有名者为县城北关的金龙庙、金崖寺隆沟的白马殿、峡口及小康营的泰山庙、连搭沟的百子宫、朱典营的上下城隍庙等,还有社稷坛、先农坛、神祇坛、厉坛分布于县城周围。

福建的宗教分布情况(榆中历史--宗教)(1)

栖云之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