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大唐为何坚持一百多年(安史之乱中能够帮皇帝御敌的竟然只有胡人)
安史之乱后大唐为何坚持一百多年(安史之乱中能够帮皇帝御敌的竟然只有胡人)回纥人在唐朝危难之时也向大唐伸出了援手,为叛乱的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安史之乱中,回纥骑兵的战绩让人瞠目结舌。宝应元年(762),回纥骑兵在洛阳战胜叛军首领史朝义后,穷追两千余里,直至河北,“枭朝义首而还”。回纥骑兵的快速机动与唐朝军队稳扎稳打相互配合,成为了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玄宗后期,在北方边疆的八大节度使中,安禄山一人独占三镇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另外五个节度使之中有两位也是胡人,其中就包括朔方节度使——安禄山的堂兄安思顺、河西、陇右节度使——著名的突骑施将领哥舒翰。当然,还少不了名震西域的前安西节度使-高句丽人高仙芝。除此之外,被唐朝皇帝视为救国圣人的郭子仪麾下也有两员胡人大将,其中一个是安禄山的老乡营州契丹人李光弼、另外一位则是出身铁勒族的仆固怀恩。两人在安史之乱的平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郭子仪力挽狂澜的左右臂膀。
文/王凯迪
公元755年,时任北方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联合老朋友史思明,率领15万胡汉大军南下,直指长安城。面对这样的恐怖对手,唐朝又有什么法宝进行反制呢?
答案:靠胡人。令人意外的是,这场扭转中国历史的历史性战役竟然成了一场胡人唱主角的大戏。
大唐胡将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在大唐博大的胸怀之下,大量的胡人将领成为高级军事将领。当然,在这些名将荟萃的圈子里,并不都是安、史一类包藏祸心的“伪装者”,更多的是一批服膺大唐荣耀的胡人将领。早在唐太宗时期,就曾经有一批突厥将领为天可汗的去世而强烈要求殉葬,这些人同样也是唐朝向西域开拓的急先锋。
图/阿史那步真(突厥降将,大唐将领)
玄宗后期,在北方边疆的八大节度使中,安禄山一人独占三镇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另外五个节度使之中有两位也是胡人,其中就包括朔方节度使——安禄山的堂兄安思顺、河西、陇右节度使——著名的突骑施将领哥舒翰。当然,还少不了名震西域的前安西节度使-高句丽人高仙芝。
除此之外,被唐朝皇帝视为救国圣人的郭子仪麾下也有两员胡人大将,其中一个是安禄山的老乡营州契丹人李光弼、另外一位则是出身铁勒族的仆固怀恩。两人在安史之乱的平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郭子仪力挽狂澜的左右臂膀。
回纥援兵回纥人在唐朝危难之时也向大唐伸出了援手,为叛乱的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安史之乱中,回纥骑兵的战绩让人瞠目结舌。宝应元年(762),回纥骑兵在洛阳战胜叛军首领史朝义后,穷追两千余里,直至河北,“枭朝义首而还”。回纥骑兵的快速机动与唐朝军队稳扎稳打相互配合,成为了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图/支援唐军的回纥骑兵。
在安史之乱中,唐朝政府军在内部统兵将领与外部援军方面都十分倚重于胡人,这与唐朝中前期大量提拔胡将,使用胡兵有着重要的联系。事实证明,安史之乱的重点并不在与胡汉之争,归根结底仍然是王朝腐败与边镇割据的综合原因所致。胡人作为一个具有武力的军事存在,在正反两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史之乱 大唐盛衰记 公元755-763年》作者:石云涛
2. 《通鉴纪事本末 柏杨版 第14部 安史之乱 第二次宦官时代》作者:柏杨著 出版日期: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