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叶嘉莹的祖上(叶嘉莹家族的叶姓)

叶嘉莹的祖上(叶嘉莹家族的叶姓)依照他的解释,大家可能会认为,叶赫那拉氏在“初祖东征”之后,已变成了蒙古族裔。但这是不准确的。女真族的生活画卷下面是叶嘉莹的侄子叶言材先生的解释:明代,生息在今吉林省的有四个“那拉”部族——叶赫那拉、乌拉那拉、哈达那拉、辉发那拉,原都是女真族的后裔,被称为“海西女真”,通称扈伦四部。但叶赫那拉的王族却与其他三个“那拉”不同,不是女真人,而是蒙古族土默特人的后裔。土默特人的一支后来由星根达尔汗(叶赫那拉氏之“初祖”)率领东征,至今吉林省长白山麓松江平原一带,将当时那里的一个“那拉”部族占据并取其族姓。明正德年间(16世纪初),首领祝孔革又率领部族子民继续南下到叶赫河畔(今吉林省四平市境内)定居,从此该部族便以河水命名为“叶赫那拉”。

叶嘉莹的祖上(叶嘉莹家族的叶姓)(1)

△叶嘉莹先生与席慕蓉

叶嘉莹先生的叶姓,是民国时才改的,她的家族拥有这个姓氏不过百年,原姓叶赫那拉

“叶赫那拉”是著名的满族姓氏,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和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都是此姓,那么叶嘉莹家和他们有没有关系?

下面就聊聊这个家族的“秘密”。

“叶赫那拉”是个满族姓氏,但叶嘉莹先生却自述祖上是蒙古旗人,为何?

下面是叶嘉莹的侄子叶言材先生的解释:

明代,生息在今吉林省的有四个“那拉”部族——叶赫那拉、乌拉那拉、哈达那拉、辉发那拉,原都是女真族的后裔,被称为“海西女真”,通称扈伦四部。但叶赫那拉的王族却与其他三个“那拉”不同,不是女真人,而是蒙古族土默特人的后裔。

土默特人的一支后来由星根达尔汗(叶赫那拉氏之“初祖”)率领东征,至今吉林省长白山麓松江平原一带,将当时那里的一个“那拉”部族占据并取其族姓。明正德年间(16世纪初),首领祝孔革又率领部族子民继续南下到叶赫河畔(今吉林省四平市境内)定居,从此该部族便以河水命名为“叶赫那拉”。

叶嘉莹的祖上(叶嘉莹家族的叶姓)(2)

女真族的生活画卷

依照他的解释,大家可能会认为,叶赫那拉氏在“初祖东征”之后,已变成了蒙古族裔。但这是不准确的。

——叶赫那拉氏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因为此后的百年,这个部族不断地通过通婚与战争,与海西其他三部及后来的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实现融合,所以,不能视它为单纯的蒙古部族,而只能是满族的一支。

叶嘉莹先生言,其家族是“蒙古裔满族人”,这个概括比较准确。

叶嘉莹的祖上(叶嘉莹家族的叶姓)(3)

△努尔哈赤像

同姓“叶赫那拉”,叶嘉莹与慈禧家族有没有血缘关系呢?

严格地说,叶赫那拉不是一个氏族的姓氏,而是一个部落的名称。

氏族是血缘关系的集合体,同姓即同宗同祖。而部落则是由血缘相近甚至没有很近血缘关系的几个氏族集合而成,他们往往以部落首领的姓氏为姓。——就像“炎黄”一样。

叶嘉莹的伯父叶廷乂先生也言:

我们满族是有名无姓,有族名,原为纳兰(即“那拉”)族,祖居叶赫地,称“叶赫纳兰”。

从这里可以看到,虽然叶嘉莹同慈禧家族同为叶赫那拉氏,但也不一定有血缘上的关联。

叶嘉莹的祖上(叶嘉莹家族的叶姓)(4)

△慈禧书法

而通过八旗编旗更能明确二者关系:

在后金与明朝的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灭掉了和明朝关系密切的叶赫那拉部,并杀掉了两个部族首领东城贝勒金台石和西城贝勒布扬古。

之后,将金台石一脉的王族编入“正黄旗”,将布扬古一脉的王族编入“正红旗”,其余的分别编入其他各旗。

叶家属正黄旗,说明与金台石王族关系密切;而慈禧虽姓叶赫那拉,但出身于镶蓝旗。二者亲缘关系可想而知。

叶嘉莹的祖上(叶嘉莹家族的叶姓)(5)

△“纳兰馆”

不过,叶家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倒是关系密切。叶嘉莹先生在《论纳兰性德词》一文中言,“伯父还告诉我说,我家原与纳兰同里籍”。

据清史,纳兰性德的祖父尼雅哈即金台石之子,金台吉战败被杀后,他率领叶赫部投降后金,被努尔哈赤委以官职。到了其子纳兰明珠(即纳兰性德之父)已成康熙重臣。

至于具体的世系传承,叶先生没有明言,悦华也没有机会翻阅相应族谱,但两家族的关系应比慈禧家族亲近,已是定论。

叶嘉莹的祖上(叶嘉莹家族的叶姓)(6)

△网传纳兰性德世系

叶嘉莹家族为什么改姓“叶”了?

叶嘉莹家族由叶赫那拉改姓叶,是因为时代发展。

清朝灭亡了,无论皇族、王族还是贵族他们的满族姓氏不但不能带给他们尊崇与利益,还会为他们带来麻烦甚至灾祸,这可能是改为汉姓最直接的原因。

像皇族爱新觉罗氏,有改为金姓的;贵族佟佳氏,大多改为佟姓;而叶赫那拉氏,有的改为那姓,有的则改为叶姓。

叶嘉莹家族正式改为叶姓,大概是从叶嘉莹的父辈始。

叶言材在《清代翻译进士列表》“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翻译进士”条找到关于其曾祖(也即叶嘉莹的祖父)的记载:“中兴,满洲正黄旗人。

名录中有名无姓,符合满族人的题名习惯,说明当时还未改姓。

叶嘉莹的祖上(叶嘉莹家族的叶姓)(7)

△叶嘉莹旧居,图自叶言材文章

到了叶嘉莹的父辈,特别是她的伯父叶廷乂那里,才依照汉族“家法”,对其家族文化做了系统建设。

在位于察院胡同的叶家旧宅影壁墙上,曾刻有“水心堂叶”四字。

“水心堂”是叶廷乂为家族所取的堂号,而“水心”则是南宋学者叶适的号。叶适为汉族,以“水心堂”为堂号,奉叶适为祖的汉族家族很多。

而叶廷乂的选择,不仅是对水心居士叶适的“敬仰”(叶嘉莹弟叶嘉谋语),更重要的是在为后世子孙计深远——将叶适奉为文化之祖,就是希望后世能够融入中华文化中去。

叶廷乂还依照汉族起名传统,为家族选定了8个辈分字:“嘉言警世,懿性淑身。”

自叶嘉莹这一代起,已经在遵照辈分字起名,目前已用了三代(嘉、言、警)。据叶言材言,叶嘉莹先生将“懿性”二字改为了“毅行”,这一改动,符合起名习惯,字变简了,义变广了,适用性更强了。

叶嘉莹的祖上(叶嘉莹家族的叶姓)(8)

△叶嘉莹先生

从蒙古部族到海西女真,再到满族正黄旗,再到“水心堂叶”,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群体为求生存与发展,不停地融合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无限的文化活性。


本文材料主要来源于叶言材先生的文章《我与姑母叶嘉莹》。图来自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