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提到明朝(19分钟读完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提到明朝(19分钟读完万历十五年)而且在黄仁宇之前,从来没人对万历十五年这个无聊的年份有兴趣,但黄仁宇却对万历十五年情有独钟,黄仁宇用了很多散文式的手法,他的叙事和历史思维也打破了很多以往叙述历史的条条框框。这本书其实很早就出版了,近年来因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高育良经常拿着这本书的缘故,这本书便再一次迎来了“翻红”。那么,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能让电视剧选中了它呢?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神奇的书。黄仁宇作为这本书的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采用了很多新颖的写法,这种写法能让所有人都可以没有心理负担的去读历史。

对于很多人来说,历史是枯燥的,尤其是面对正史的时候,但人们在面对野史的时候,却又显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就像大家对于秦始皇如何统一六国的问题提不起过大的兴趣,但听到秦始皇亲生父亲到底是谁的八卦倒是瞪大了眼睛,想要弄个清楚。

但黄仁宇的书,却告诉我们,正史也可以像野史一样,引起我们的兴趣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带来黄仁宇所写的正史——《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提到明朝(19分钟读完万历十五年)(1)

这本书其实很早就出版了,近年来因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高育良经常拿着这本书的缘故,这本书便再一次迎来了“翻红”。

那么,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能让电视剧选中了它呢?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神奇的书。

黄仁宇作为这本书的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采用了很多新颖的写法,这种写法能让所有人都可以没有心理负担的去读历史。

黄仁宇用了很多散文式的手法,他的叙事和历史思维也打破了很多以往叙述历史的条条框框。

而且在黄仁宇之前,从来没人对万历十五年这个无聊的年份有兴趣,但黄仁宇却对万历十五年情有独钟,

在他看来,明朝就是要因为这平淡的一年,逐步走向了崩溃的境地。黄仁宇自己评价这本书说道:

“这虽然讲的是一年的故事,但其实我要讲的是中国失败总记录。”

黄仁宇用明朝的人物群像描述万历十五年间所发生的故事,他要讲的第一个人,便是那个时期的皇帝,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在登基的时候,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隆庆皇帝去世之后,帝位就传到了万历身上,但是隆庆皇帝在位时期的首辅还没退下。

而这位首辅名叫高拱,他自以为是先皇的重臣,并不把万历放在眼里

万历有事派人询问高拱的意见,他还会肆无忌惮地对使者说:

“你自称奉了圣旨,我说这是一个不满10岁的小孩的话。你难道能让我相信他真能管理天下大事吗?”

在高拱的眼里,天子不过是小孩子,太后不过是妇道人家,这种狂妄跋扈是和人臣的身分决不能相容的。

幸而上天保佑,还有忠臣张居正在,使得高拱在这个位置上没做多久,就回到老家养老去了。

于是乎,张居正就自然而然地接了高拱的位置成为了首辅。太后对张居正很是满意,就让他做了万历皇帝的老师。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提到明朝(19分钟读完万历十五年)(2)

万历皇帝的童年是在张居正和母亲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两个人对他都很严格

  • 只要万历不遵从“敬重天道,效法祖宗”的教导,太后就会惩罚他长跪四五个小时。
  • 而张居正更是在万历背不出他出的题时,严声质问他,让万历皇帝在瞬间无地自容。

但万历在这种严格的教育下,学习上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万历对张居正是极其敬重的,甚至对张居正有了一种依赖感。年幼的万历根本管理不了一个偌大的王朝,而张居正的存在也让万历年少时期的明朝一片光明。

万历离不开张居正,所以他会为了让张居正留在他的身边,降罪给反对张居正的人。甚至不惜违背传统道德,把张居正留在身边。

1577年的秋天,张居正的父亲在他的老家去世,按理说,张居正是要辞退官职,回家奔丧三年的,

万历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是国家大事和御前教育仍然需要元辅的不可缺少的襄助。

再说过去由于地位重要而不能离职的官员,由皇帝指令“夺情”而不让官员守孝的也不是没有先例。

于是皇帝就和他母亲商量后,决定照此先例慰留张先生。张居正几番拒绝,奈何抵不住皇帝赤城的心,就留下了。

但在1584年,张居正突发身亡之后,万历对张居正的态度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不仅抄了张居正的家,而且还把张居正的后代都发配到了边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万历皇帝发现,张居正根本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好。

张居正死后,朝廷掀起一阵“反张居正的风波”,几乎一半的文官们上书张居正的贪污罪证

万历皇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张居正在背地里过得竟是那般的奢侈,于是,便下令抄了他的家

万历皇帝还是重感情的,没有把张居正一家都逼上绝路,

可此时的文官却开始不乐意了,一个劲地在皇帝面前诉说张居正的罪证,最后皇帝不得不把事儿给做绝了。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提到明朝(19分钟读完万历十五年)(3)

也就在这个时候,万历皇帝突然发现,即便他是明朝的皇帝,他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张居正的死不但没有让他有更多施展抱负的机会,反而越发的受到文官的限制了。就连他的私生活,这些文官们都想要管辖

万历皇帝心里明白,这些文官所代表的,是千百年来的沉重道德观。

这种道德观是明朝立国的根基,除非他万历想当亡国君,否则就得乖乖被牵着鼻子走。

但他终究不愿屈服,他会默默的做出自己的反抗。他喜欢淑妃,所以想要立淑妃的儿子朱常洵作为太子。

可是,文官们不同意,他们开始集体上书批判淑妃的儿子朱常洵。几番争斗之下,万历皇帝终于累了。他不想要再和这些文官们争斗了。

于是,从万历十五年起,这位受制于人的皇帝用沉默反抗了这些文官,开始了长达了32年的罢工,明朝的气血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变得薄弱了起来。

皇帝不干了,群臣开始不知所措了,谁能够在他们之间进行调和呢?

黄仁宇便说道了第二个人,这个人就是张居正的接班人,名叫申时行。

申时行这个人,是个和事佬。他的价值就是调节群臣和皇帝之间的关系,而申时行为何能在张居正死后继承了首辅的职位呢?

这一切还是源于申时行是一个极其看中道德的人。明朝本就推崇“道德观”,申时行的存在就是刚刚好的存在。

但是申时行在位期间,太过于“用恕道待人”了,他虽然能够用自己的平衡术,恰如其分地出力文官集团和皇帝之间的矛盾,但他却对治理整个明朝有些无能为力

张居正虽然不是道德楷模,但他却能让明朝变得繁荣起来。

不过,申时行综合来说并不算太差,虽然他是个和事佬,但他能把和稀泥的东西做到最顶级的境界。

而且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申时行的和稀泥,明朝可能在万历当皇帝的时候,就覆灭了

因为申时行的和稀泥,让北方边境有了十年的和平,让敌人蒙古人成了大明的生意伙伴,让老百姓也获取到了利益。

所以说,申时行不完全是个差官。换个思维来看,申时行应该说是传统上的好官,既有管理的能力,还没有道德上的过犯。

但也正因为申时行身上太过注重道德标准了,他最终也没能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寿终正寝,而是在57岁的时候,被迫上了书说要辞官归乡。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提到明朝(19分钟读完万历十五年)(4)

那明朝内阁就没有好一点的首辅了吗?有,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张居正。黄仁宇从这里开始说起了第三个人,张居正。

认真的说,明朝没有了张居正,算是明朝的重大损失了。黄仁宇在这里并没有把张居正所做的功劳给讲出来,而是讲述了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其实和万历皇帝一样,看透了明朝的机制,知道自己的行为一直在受文官集团们的限制,于是,正德皇帝便开始了与文官们之间,斗智斗勇的生活

文官们想要正德皇帝在皇宫里呆着批奏折,正德皇帝偏不,他要跑到蒙古打仗去。而且还在蒙古建起了一件属于自己的豹房。

可惜,这位皇帝终究还是没能战胜“文官”,并且在很小的年纪就去世了。但是正德皇帝的事情和张居正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黄仁宇是想要通过正德皇帝的境遇来告诉我们,明朝没有了张居正,朝廷之上就会像正德皇帝时期一般,乱的厉害。

那张居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让黄仁宇说出“世间已无张居正”的夸赞呢?这就要说起张居正在位时期的政绩了。

大家应该看过《明朝那些事儿》吧,没看过也没关系,这本书对张居正的评价其实很准确

:“张居正这人,说他是老实人,那就是见鬼,老实人坐不到他这个位置,说他是好人,也不太靠谱,毕竟他干了很多好人都干不出的事情,确切地说,他是个猛人。”

可,张居正猛在哪里呢?这还要从万历的爷爷嘉靖说起,也许明朝的皇帝都爱怠工不干吧,

在嘉靖当皇帝的时候,嘉靖也因为太累撒手不管政事了,于是乎,那个时期想要夺取管理权的官们像是挤破头了一般内讧

先是严嵩严世藩弄死了夏言,接着徐阶又干掉了严世藩,可没过多久,高拱就推到了徐阶,然而这权力最终归到了在这其中默默观看的张居正,

不是因为前面的这些人不够狠,而是因为张居正是最阴的那个人。

而在张居正上位以后,就遇到了当时年幼无比的皇帝,而他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他在这个时候,没有推翻姓朱的明朝,而是发起了一场改革,

并且因为这场改革,使得明朝的走向开始往上升了起来。可惜,明朝未能再出现另一个“张居正”了。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提到明朝(19分钟读完万历十五年)(5)

张居正在的时候,万历皇帝不用直面官僚集团,张居正走了,万历皇帝只能只身面对官僚集团了。

可是,万历皇帝自己是斗不过他们的,于是就开始了长达32年的怠政罢工,

申时行在的时候还能把这个朝廷撑起来,但在申时行也不干了之后,大明的国力也开始江河日下了。

不过万历也有他自己说不清楚的苦衷,万历皇帝不算是没有能力治国的人,毕竟他是在张居正的引导下长大的,

而且他也有政绩,比如说他在面对内叛外侵之时,坚决出兵的魄力,让他一举攻下了三个地方。

又一个可惜,明朝的那些文官集团把万历皇帝的雄心给锁了。不然,明朝也许也不至于从万历十五年开始,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明朝朝廷内的结局已然是走向破败了,那地方官场有没有可以用的人呢?有,黄仁宇在这里说起了第四个人,名叫海瑞

黄仁宇给予他的评价为“古怪”。为什么古怪?因为海瑞这个人是个极品。按理说,明朝时期的腐败可谓是非常严重的,

可是,海瑞这个人极端的廉洁,极端的实诚,他可以算是古代社会里的道德模范代表了

不过,海瑞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他也拯救不了这个国家了。

前面已经说道,明朝是一个注重道德的国家,所以海瑞自从当上官开始,便一路升迁。但是呢?

海瑞这个人,太过古板了,他自己道德就算了,他还要所有人陪他一起道德。当县官的时候,他就和他上司对着骂。

升到京城就职,他就和皇帝对着骂。他告诫嘉靖说道:“嘉靖嘉靖,家家干净”,这下,可给嘉靖气得不轻。

幸而徐阶喜欢海瑞,保住了海瑞的脑袋,可在徐阶下台后,海瑞竟然恩将仇报,认为徐阶儿子不干不净,把他两个儿子都给发配到了边疆,一脸正义的觉得自己的做法就是正确的。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提到明朝(19分钟读完万历十五年)(6)

海瑞的做法其实是正确的,但在腐败的明朝,他的做法就成了错误。

没过多久,海瑞的官职就不保了,在他最后的岁月里,做着一个什么都不用干的闲职。黄仁宇在评价海瑞的时候,感叹道:

“明朝虽把道德伦理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但道德伦理是道德伦理,做事时还得另有妙法。”

海瑞虽是一个非常具有法治精神的人,但他在明朝这个时代终究是不被接纳的。万历十五年,海瑞去世了。

一个最具有道德精神的人走了,一个为百姓着想的清廉好官走了,自此以后,大明再也没有出现过像海瑞一般的人了。

说完皇帝,内阁,地方官,黄仁宇开始说起了第五个人,武官戚继光

而对于他的评价,黄仁宇用“孤独”来形容他。戚继光的确是孤独的,因为他出生在了一个“重文轻武”的明朝。

戚继光其实是一个很懂得运筹帷幄的武官,可是,明朝并不需要这样的武官,他们要的只是一个能打胜仗的武官。

学过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戚继光这个人,因为高中历史书上在讲到明朝的时候,“戚继光抗倭”可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知识。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戚继光抗倭的过程。其实,跟着戚继光打仗应该会很爽,因为戚继光的才略很高,而对于敌人,戚继光的目标就只有一个:全歼。

只要是日本各岛有来侵犯的敌人,都被戚继光所带的戚家军歼灭,无一例外。也正因为戚继光这样的态度,倭寇便不再侵犯中国了。

而说起戚继光为何能被重用,还是要感谢文官谭纶和张居正的支持

除此以外,戚继光能够长久在自己喜欢的位置上奋勇杀敌,还因为戚继光这个人非常的识时务,

他不像海瑞那般清廉,他会贪污,但是他贪污的钱都没用在自己身上,而是用在兵部领导的身上了。

也许,戚继光并不是最完美的那个人,但他为了实现维护百姓安全的理想,他依旧是人们心中的那个英雄。

万历十五年为什么提到明朝(19分钟读完万历十五年)(7)

可就是这样一个英雄,在张居正去世后,遭到了朝廷下发的不公正待遇,最后在万历十五年凄凉地死去了。

黄仁宇在最后评价的时候说道:

“戚继光的不幸遭遇是因为他在一镇中推行的整套措施业已在事实上打破了文官集团所力图保持的平衡。既然如此,他就必须付出代价。”

现在看来,我们也只能叹息,英雄竟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在疾病中,孤独地死去了。

读完《万历十五年》的时候,总让人想要做一种假设性问题。

  • 假如万历皇帝没有怠政,明朝是否可以活得更加长久。
  • 假如明朝还能有一个张居正这样的人,明朝又是否会走的更远。
  • 假如明朝文官不去排挤清廉官海瑞,
  • 假如明朝能够平均“文武官”之间的势力,明朝是否不会被努尔哈赤,皇太极给覆灭,
  • 假如.....

可是,历史没有假如,从万历十五年起,这些英雄人物的没落,就已经说明了,明朝繁荣世界正在逐渐走向失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