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安庆历史名称演变(清朝和民国安庆兴盛主因并非省会地位)

安庆历史名称演变(清朝和民国安庆兴盛主因并非省会地位)三、唐朝至清朝官员任命机制。 我国从夏朝春秋战国实行诸侯国制到秦朝统一华夏实行郡县制,官员任职体制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在一直不断变动完善中。 我国唐朝开始出现省级行政区雏形,到清朝省级行政区制度基本完善。我国从唐朝到清朝一省县级到省级行政区和县级到省级行政区行政部门官员实行国家吏部选人任命外省异地任职,且退休后一律告老还乡、不允许其居住在曾经任职过的地方和任职过所在省的省会。 1、避免形成以一省首府(省会)为中心的一省地方势力。 正是由于唐朝到清朝一省县级到省级行政区和县级到省级行政区行政部门官员都不是经工作生活在一省首府(省会)省级机构在职的那些省级官员任命,而是由国家吏部选人任命外省异地任职,这样一省县级到省级行政区和县级到省级行政区行政部门官员制定和实施发展政策时就不会被工作生活在一省首府(省会)在职省级官员所左右,这样他们就会很好的根据地方实情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政策;而且唐朝至清朝官

水是生命之源,世间万物生物离不开水源,作为自然最高级的生物人类自然也离不开水源,人类自古依水而居,依水筑城,依水建城。中国两大河流长江和黄河干流以及重要的支流历史上造就了多个名城,比如西安、开封、上海、南京、安庆、武汉和重庆等名城。 作为地处“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重要地理位置的安庆,有着距今1800年的建城史,《三国志》和宋代《建康志》都分别记载了三国时期吴魏相拒时孙权于今安庆市区有着皖省第一名胜之称的“大观亭”附近皖水入江口“皖口”建设“皖口”城,如图:

安庆历史名称演变(清朝和民国安庆兴盛主因并非省会地位)(1)

(宋代《建康志》记载吴魏相拒时安庆市区附近建城) 安庆自宋以来一直是中国第一官道驿道京广驿道必经之地,自古鱼米之乡,水运发达,造船业发达,自汉代设立中国第一个官办监督造船机构“楼船司”开始到上个世纪末一直造船,只因种种原因造船业才在安庆消失。安庆经济发达,所以安庆从北宋到民国行政级别是副省级和省级。

一、清朝时期省会安庆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 康熙6年,公元1667年,江南省分江苏和安徽两省,同期安徽最高行政机构安徽巡抚驻扎安庆,安庆自此成为安徽省会。安庆成为安徽省会之后,安徽和安庆的经济实力都不容小觑,可以从安徽和上缴的粮食可略见一斑,如图:

安庆历史名称演变(清朝和民国安庆兴盛主因并非省会地位)(2)

(乾隆时期文献记载安徽上缴粮食587450石,仅次于江苏和浙江)

安庆历史名称演变(清朝和民国安庆兴盛主因并非省会地位)(3)

(道光年间1824年,安庆府上缴的本色米110853石,漕粮103011石,共计上缴213864石;安徽上缴粮食共计946248石。) 清朝时期经济是农耕经济,粮食生产水平直接牵涉到养殖、水陆物流、木器加工等工业,继而影响和其他工业发展水平,在当时一个省的粮食产量可以代表一个省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催生文化繁荣,清朝的安庆诞生桐城派、形成黄梅戏早期形式怀腔,继而民国时期诞生皖剧(黄梅戏)。石牌是西部地区水路通往当时省城安庆的重要通道之一,直接造就了石牌戏曲文化的繁荣,以使出现“无石不成班”的佳话,造就了徽班进京,自此诞生中国五大戏种之首国剧“京剧”。 晚清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创办中国近代军工业“安庆内军械所”于安庆,是清末洋务运动最早官办的新式兵工厂、清政府创办最早的以手工制造近代武器的军工作坊。制造子弹、火药、枪炮。科学家华蘅芳曾在此主持制造中国第一艘轮船"。1864年迁江宁(江苏南京),改建为金陵内军械所。大清第一面国旗“三角黄龙旗”在安庆升起,安庆还是中国近代工业重要发源地。

二、民国时期的省会安庆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 安庆虽然经历晚清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和开埠晚,但安庆经济恢复的很快,发展的也很快,到了1930年左右安庆市区人口已经达到了13万,如图:

安庆历史名称演变(清朝和民国安庆兴盛主因并非省会地位)(4)

同时期安徽产生三大城市:安庆、蚌埠和芜湖,安徽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全国第三,如图:

安庆历史名称演变(清朝和民国安庆兴盛主因并非省会地位)(5)

民国1920年左右,经济繁荣的安庆诞生了皖剧,也就是今天的黄梅戏。 如今广大的网友都认为清朝和民国时期安庆强大的经济和文化实力都来自于安庆作为当时安徽省会地位形成的产物,但笔者不这么看,持历史上安庆因省会而兴的观点的都是不懂清朝的官员任命制度。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清朝的官员任命制度。

三、唐朝至清朝官员任命机制。 我国从夏朝春秋战国实行诸侯国制到秦朝统一华夏实行郡县制,官员任职体制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在一直不断变动完善中。 我国唐朝开始出现省级行政区雏形,到清朝省级行政区制度基本完善。我国从唐朝到清朝一省县级到省级行政区和县级到省级行政区行政部门官员实行国家吏部选人任命外省异地任职,且退休后一律告老还乡、不允许其居住在曾经任职过的地方和任职过所在省的省会。 1、避免形成以一省首府(省会)为中心的一省地方势力。 正是由于唐朝到清朝一省县级到省级行政区和县级到省级行政区行政部门官员都不是经工作生活在一省首府(省会)省级机构在职的那些省级官员任命,而是由国家吏部选人任命外省异地任职,这样一省县级到省级行政区和县级到省级行政区行政部门官员制定和实施发展政策时就不会被工作生活在一省首府(省会)在职省级官员所左右,这样他们就会很好的根据地方实情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政策;而且唐朝至清朝官员退休后一律告老还乡,其中也包括京城官员和省级官员,这样避免其留在京城和一省首府左右地方官员制定政策和施政;所以唐朝到清朝避免了一省所有官员以省会势力马首是瞻,避免形成以一省首府(省会)为中心的一省地方势力,从而避免上面制定的科学发展政策等一些政令贯彻不畅问题。 2、避免出现“省会独大发展战略”现象的机制出现。 唐朝到清朝一省县级到省级行政区和县级到省级行政区行政部门官员实行国家吏部任命外省异地任职,从根本上避免了个别省会特别是新晋省会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自身发展实施省会独大发展战略的机制的出现,从而避免了其省人口大量流失,避免造成下面府、县和镇人口空心化,避免造成大量留守妇女和儿童;避免了生态失衡和破坏生态工程的出现,避免土地荒芜无人耕种,避免造成其周边和其处在竞争关系的省会也实施省会独大发展战略,以保持其经济和地位。避免个别省会实施省会独大发展战略引起示范效应从而引起其他省的省会效仿,从而避免无休止的省会之间出于竞争互相攀比实施省会发展战略的现象出现,从而避免不断拉大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 综上所述,安庆虽然作为清朝的安徽省会,但安徽全省县级到市级行政区和县级到省级行政区行政部门官员都不是经工作生活以及退休后生活在安庆的省级官员选人任命的,以及在职和退休的官员的妻子和子女也不在安庆工作生活,所以他们没有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妻子儿女及后代的工作生活的动力去维护安庆的经济实力和省会地位。所以清朝和民国的安庆的兴盛是由当时安庆的水运发达、经济发达和省会的原因三方面形成的产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