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结核病病因的历史猜想,结核病的历史与隐喻

结核病病因的历史猜想,结核病的历史与隐喻最早的有关结核病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古希腊医学家希波格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7年)。他第一次详细记载了肺结核,且认为结核病是传染性疾病。结核病是一个很古老的疾病。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人遗骸的研究发现了结核的踪迹,Bartheles证明,在德国的Heideberg石器时代,人的第四、第五胸椎有典型的结核性病变。这表明,距今7000年以前的古代已经有结核性疾病。我国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女尸(2100年前埋葬的古尸)上也发现左肺上部肺门处有结核病的钙化灶。在结核病历史的早期,西方的一些科学家在解剖中发现这类患者的肺内有一个个坚实的团块,摸上去好象土豆或花生这类植物的根上块茎,就将这种病称之为Tuberculous,翻译为“结核”,即肿胀的小瘤。令人恐惧的是,结核病菌会感染人体任何一个部分,比如导致骨结核、肾结核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结核病菌总是侵犯人的肺部。所以日常

来源:健康报微信传播矩阵-文化与健康(jkb_whyjk)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结核病病因的历史猜想,结核病的历史与隐喻(1)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曾被称为白色瘟疫,在欧洲有一段时间有人以得此病为时尚。那么,肺结核是怎样一种病,竟然会催生这样一种社会心理?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上,有哪些值得书写的成就?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经常呈现的主题,结核病究竟有怎样的隐喻?慕景强老师从医史和文学的角度进行了一番解读。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认识疾病、抗争疾病的历史。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上,有一种病曾经是不治之症,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但欧洲人有一段时间却以得此病为时尚,甚至有些人主动去感染得病。这是怎样一种病?竟然会催生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这种病就是结核。

在结核病历史的早期,西方的一些科学家在解剖中发现这类患者的肺内有一个个坚实的团块,摸上去好象土豆或花生这类植物的根上块茎,就将这种病称之为Tuberculous,翻译为“结核”,即肿胀的小瘤。令人恐惧的是,结核病菌会感染人体任何一个部分,比如导致骨结核、肾结核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结核病菌总是侵犯人的肺部。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高或听到的都是肺结核。本文所谈的主要是肺结核。

结核病病因的历史猜想,结核病的历史与隐喻(2)

结核病早期的历史

结核病是一个很古老的疾病。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人遗骸的研究发现了结核的踪迹,Bartheles证明,在德国的Heideberg石器时代,人的第四、第五胸椎有典型的结核性病变。这表明,距今7000年以前的古代已经有结核性疾病。我国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女尸(2100年前埋葬的古尸)上也发现左肺上部肺门处有结核病的钙化灶。

最早的有关结核病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古希腊医学家希波格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7年)。他第一次详细记载了肺结核,且认为结核病是传染性疾病。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公元前403-公元前211年)上就有类似肺结核病症状的记载。宋代以前,结核病的名称有很多,诸如劳疰、虫疰、毒疰、肺瘘疾、劳嗽、急痨等。从宋代开始用痨瘵(痨病)作为统称,代替了其他名称,从晚清至今,中医称肺结核为肺痨。西医传入我国后,一般称之为肺结核。

结核病病因的历史猜想,结核病的历史与隐喻(3)

与结核病抗争中的关键事件

人类早在几年千年就发现了结核病的存在,对结核病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入,但防和治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到了18世界中叶,情况发生了改变。

工业革命之后,伴随着近代工业的产生和迅猛发展,城市化运动加速,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以空前的规模急剧增加,但他们的生活、生存条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19世纪,结核病在欧洲和北美大肆流行,散布到社会各个阶层,贫苦人群成为主要入侵对象。

结核病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据统计,从滑铁卢战役(1815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前的近100年间,20岁~60岁的成年人中,肺结核病人的死亡率是97%。由于结核病人的面色多是苍白的,只是在午后才出现特有的潮红,所以人们把结核病称为“白色瘟疫”。

在所有传染病中,结核病在人类历史中存在最长久,危害最严重。在人类在与结核病斗争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有一些值得记载与庆贺的事件。

01

结核病菌被发现

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发明了一种新的染色方法——抗酸染色法,这种染色方法可使隐身的结核杆菌在显微镜下暴露原形。1882年3月24日,在柏林生理学大会上科赫郑重宣布他找到了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病原体的发现,被称为全球控制结核病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02

结核病的X线检查法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W. K. Röntgen,1845~1923)发现新的放射线,1895年12月28日,物理医学会命名为X线。1910年开始将X线用于临床,为肺结核病早期诊断推进了一大步。当然,X线也为以后整个临床医学的影像学诊断打下了基础。

03

发明卡介苗预防接种

1921年,法国医生卡美特(A. Calmette)和兽医介云(C. Guerin)将经过多年培育的减毒牛结核菌活菌苗接种于婴儿身上,此即“卡介苗”。其后经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和流行病学观察,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全球各地逐渐被推广应用。至今卡介苗接种仍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手段,这被称为全球控制结核病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结核病病因的历史猜想,结核病的历史与隐喻(4)

04

结核治愈药异烟肼问世

1952年,美国和德国报告异烟肼为极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的问世为有效地治愈结核病开辟了新的纪元。这是全球结核病发展史中的第三个里程碑。在此之前,1944年发现链霉素,那是第一个治疗结核病有效的药物。

05

国家控制结核病规划

20世纪70年代后期,WHO结核病专家委员会提出并创导了“国家控制结核病规划”的组织形式,把结核病控制工作纳入国家卫生规划中,依靠政府的卫生机构和资源来控制结核病。全球控制结核病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这被称为全球控制结核病发展史中的第四个里程碑。

结核病的文学艺术隐喻

疾病不仅是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结核病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呈现在一段时期内极为盛行,其表现方式、隐喻内容,甚至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就个人的观影经验而言,在观看反映18、19世纪的影视作品时,只要剧情中出现人物突然的莫名咳嗽,有些还转过身去用手帕捂住嘴,咳嗽后白色手帕上出现血迹,我马上就判断出这个人物染上了结核,且命不长久。事实上,不仅是影视剧,18、19世纪的小说,经常会发现其中有一个患结核病的角色,且无一例外都是苍白虚弱,咳血,慢慢地消瘦。

结核病病因的历史猜想,结核病的历史与隐喻(5)

结核病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隐喻以1882年科赫发现结核病菌为界限,大体上可以分成前后两个阶段:浪漫阶段和现实阶段。

01

浪漫阶段

关于结核病的浪漫想象,源于对结核病本质的不了解。18世纪时,欧洲人有一段时间以得肺结核为时尚,有些人甚至主动去得肺结核。那时候流行大裙撑紧身衣,为了美,节食挨冻,导致得肺炎、肺结核。那个时期欧洲人的平均寿命35岁,在他们的审美观中,白色为最佳。

结核病病因的历史猜想,结核病的历史与隐喻(6)

作品中的结核病

在1944年特效药链霉素等重要药物发明之前,肺结核病这一不治之症带给了艺术家们无尽的艺术灵感。在作家的笔下,肺结核病人往往多愁善感、才华横溢。这一方面归功于当时“崇尚”肺结核的社会风气,一方面更是和肺结核它自身特殊的病症表现分不开的。

肺结核病有大量可见的症状,如发热,伴着颜面潮红、易激惹、心悸等,还有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因此,肺结核常常被看做欲望的象征,大多数的创作家们把结核病看作是一种能使患者变得性感起来的疾病。从西方浪漫派文学开始,肺结核病被想象成一种爱情病,肺结核病人往往被描写成浪漫、温情、执着、优雅、多愁、善感,大部分是具有艺术修养的人。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病态“结核美”的典型代表分别为: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体现了一种颓废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低热而绯红的双颊亦反映出结核病患者病态的柔美。

结核病病因的历史猜想,结核病的历史与隐喻(7)

为什么肺结核被赋予了一种浪漫的想象,并成为了一种时尚?有人分析主要是因为,当时医学尚不发达,人们无法确定肺结核的基本病理,这为人们提供了想象空间,18世纪的浪漫派文学为结核病进行很多浪漫的想象加工。结核病还和经济层面阶级的变动紧密关联,这种流行的审美主要来自逐步丧失了经济、政治地位的贵族们,所以人们经常借助结核病的文化表达来寄托自己日常经常被压抑的欲念。而在中国古代,最高一个层面的审美则为“病态的美”,如被扭曲了的盆景等。

结核病之所以受到文学家、艺术家的垂青,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种疾病的确古老,其危害的范围广,受害人数多,对人类的威胁大,因此才有众多作家将敏锐的目光聚焦到结核病,以此为线索展开作家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社会的思考。

艺术家中的结核病

在19世纪及其以前的文学中,有很多肺结核的描写,而且很多作家他们自己就是肺病患者。大多数人都曾被这种缓慢而无情的疾病夺去亲人或朋友。在体力劳动者中,患结核病的多为居住环境和经济条件都比较恶劣的城市贫民,而在脑力劳动者中,患结核病的多数是生活没有规律,精神压抑、心情忧郁的浪漫艺术家。因此有人说,肺结核是艺术家的疾病。如19世纪享誉英国文坛的三姐妹,著有《简•爱》的姐姐夏洛蒂,著有《呼啸山庄》的妹妹艾米丽,代表作《艾格尼斯•格雷》的小妹妹安妮。这三姐妹都因结核病而英年早逝。历史上,还有济慈、肖邦、契诃夫、拜伦、卡夫卡、劳伦斯、雪莱、席勒等很多名人都因结核病而早亡。

我国现代作家郁达夫20多岁患上肺结核,这一病历不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屡有描述,而且还对其小说中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代受结核病影响而早逝的文化名人还有萧红等。

02

现实阶段

通过结核病思考、观照社会现实,则是因为结核病的病理原因已大白于天下。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科赫发现结核病菌,但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未找到。19世纪及以前对肺结核的美化和各种浪漫诗意的联想逐渐隐去,文学作品中的结核病有了新的隐喻。这在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尤为显著——作家们都不约而同地赋予这种病症一种更为强烈的社会文化思想的本质性内涵,更加凸显了这种病的压抑、绝望和死亡气息与社会现实的隐喻观照。

纵观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文学作品,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主人公都是肺病患者,如鲁迅《药》中的华小栓,茅盾《追求》中的史循,巴金《家》中的钱梅芬,曹禺《日出》中的陈白露、黄省三,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曾平亚、红云,张恨水《春明外史》中的杨杏园,郁达夫笔下的于质夫,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中的沙菲,沈从文《三三》中的来乡下养病的年轻人,萧红《小城三月》中的翠姨,等等。在我国这些作家的笔下,肺结核患者大都带有相当明显的恐惧感、绝望感和死亡气息。作品中对结核病自然主义的描写仍然是一种隐喻化的过程——得了肺结核实际上就是宣布了死亡,呈现了当时人们患结核病的真实图景。

结核病病因的历史猜想,结核病的历史与隐喻(8)

从1944年链霉素发明开始,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使得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 全球患肺结核的患者大为减少。文学作品中的肺结核也逐渐改变或失去了它原有的象征意义,反映当代现实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已经鲜少看见结核病患者的形象。

结核病的现状及未来

1982年3月24日,在科赫发现结核杆菌100周年的日子里,确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世界结核病纪念日”,目的是引起公众对结核病的重视,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结核病防治的支持。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把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1996年开展了第一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教育活动。

抗生素、卡介苗和化疗药物的问世是人类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为此,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甚至认为20世纪末即可消灭结核病。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提出目标:希望到2000年,结核病不再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

事实上,人类过于乐观了。近些年,结核病大有死灰复燃之势,世界许多地区的肺结核防治系统遭到破坏;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增多,艾滋病人感染肺结核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0倍;多种抗药性结核菌株产生,增加了肺结核防治的难度等。

结核病向人类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介绍,2016年,全世界有170万人因该病死亡。我们也可以从2017年第2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中读出:防治结核病我们仍须努力,彻底消灭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编辑 | 李阳和

校对 | 刘美琴

如果您倾心医学人文,

如果您还想沾染些文艺气息,

那么,请关注我们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