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士讲考古(武大教授把历史课堂搬进了省博)
浙大博士讲考古(武大教授把历史课堂搬进了省博)今年的慕课已有3万多人在学习“每个国家的历史都和它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喜欢用地图是我的特点。”潘迎春说,这门课已经上了十几年,她每年仍会查文献更新、补充地图,帮学生们建立时空观念,打破中学时代“背历史”的恐惧感,学到“百度里没有的知识”。200人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在武大有句话,“没在001教室上过课,就谈不上热门课。”001教室说的是武大文理学部3号教学楼1号教室,拥有300个座位,是全校最大的教室。潘迎春之前就在这里讲《简明世界史》,直到去年开始探索小班研讨,才主动换到了目前200人的教室,这也导致学生选课更难了,“曾有朋友来打招呼,想给孩子预订一个名额,我也没办法。”潘迎春的课如此受欢迎,自然不仅仅是因为能去博物馆听课。记者听她的课发现,她在讲台上并不像哲学院苏德超教授等“校红”名师那样激情澎湃,而是和接受采访时一样娓娓道来。当天讲的是古代罗马章节,她先让一名曾去罗马旅游的学生谈感受,
楚天都市报3月18日讯(记者柯称 通讯员吴江龙 邱超 实习生马雨欣)“很遗憾地通知大家,我刚刚得知,盘龙城博物馆这段时间要闭馆。我们的实地探访活动要推迟了。”日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潘迎春开讲通识课《简明世界史》前说道。这门名字一点也不潮的课,却被潘迎春上得很潮——她多次带着学生走进博物馆参观国外文物展,现场讲述历史。
潘迎春喜欢结合地图讲历史
“眼见为实。在博物馆里感受到的历史感,是老师讲不出来的。”潘迎春说,《简明世界史》是面向全校非历史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最大目的是让他们爱上历史、思考历史。近几年,每当武汉有大型国外文物展,潘迎春都会提前联系好博物馆,带领学生在周末一起去参观,如在省博举行的地中海文明展、古埃及文明展、拿破仑文物展等。人数最多的一次,有80多名学生自发参与。今年春天,潘迎春正策划着带学生参观在盘龙城博物馆举办的罗马庞贝古城文物展,还将和在那里进行文物发掘工作的武大考古系师生进行现场交流。
武大电信学院大四学生梁聪玲回忆,2017年春季,她参加了潘教授组织的参观地中海文明展活动。讲解员对有些文物的介绍点到即止,潘教授就会延伸着讲下去。见到有的文物,她会说,这就是和哪节课讲到的历史事件相关。“能选到潘教授的课,我很幸运。我的室友四年都没报上。”梁聪玲介绍,潘迎春是武大“教学名师”“十佳优秀教师”,《简明世界史》每年的选课名额都是“秒光”。
200人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
在武大有句话,“没在001教室上过课,就谈不上热门课。”001教室说的是武大文理学部3号教学楼1号教室,拥有300个座位,是全校最大的教室。潘迎春之前就在这里讲《简明世界史》,直到去年开始探索小班研讨,才主动换到了目前200人的教室,这也导致学生选课更难了,“曾有朋友来打招呼,想给孩子预订一个名额,我也没办法。”
潘迎春的课如此受欢迎,自然不仅仅是因为能去博物馆听课。记者听她的课发现,她在讲台上并不像哲学院苏德超教授等“校红”名师那样激情澎湃,而是和接受采访时一样娓娓道来。当天讲的是古代罗马章节,她先让一名曾去罗马旅游的学生谈感受,又用PPT展示了武大里的罗马式建筑,接着才放出古罗马地图,进入正题。
“每个国家的历史都和它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喜欢用地图是我的特点。”潘迎春说,这门课已经上了十几年,她每年仍会查文献更新、补充地图,帮学生们建立时空观念,打破中学时代“背历史”的恐惧感,学到“百度里没有的知识”。
今年的慕课已有3万多人在学习
《简明世界史》不仅在武大校内受热捧,它还被录制成慕课,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累计已有近40万人完成学习,一些理工类院校承认学生修习该慕课的通识课学分。这门慕课入选了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记者了解到,潘迎春在课堂之外也是个名人,她从2004年起坚持无偿献血,成分献血已超过170次,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得主,带动了众多武大师生加入献血队伍。她还是个热爱生活的“运动达人”,在大学时代就是校田径队的一员,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样样喜欢,近几年又爱上了马拉松,足迹遍布武汉、重庆、南昌等城市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