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和武王伐纣有关的地名(关于获嘉历史上有关的名人事迹)
获嘉和武王伐纣有关的地名(关于获嘉历史上有关的名人事迹)姬昌离了朝歌一路向西南快奔,迤逦来到了甯邑(今获嘉)地面,忽闻后面尘土飞扬,追兵骤至。知道事由突变,立即弃了马匹,徒步拣荒僻小道奔逃。西伯候为避开追兵东绕西拐,被折腾了一整天,水米没打牙,又饥又渴又累,灰头鼠脸,嘴唇上翘着干皮,没有了一点力气,只剩下了微弱的喘息,他再也跑不动了。精疲力尽,他躺到了疙瘩坡(今同盟山)小路旁的荒草丛中。不知不觉,他睡着了。睡梦中,他回到了西岐,受到了众臣下的朝贺,他高兴极了。心中正在高兴之时,后脑勺一阵吱溜吱啦,一只蝼蛄把他拱醒了。他恼怒非常,抓起蝼蛄双手一拽,把它的头给拔掉了。这时他忽地听到了商军由远而近的追击声。“啊,原来这蝼蛄拱醒我是为了救我!”他顿时内心充满了愧疚,从一颗酸枣树上掰下一个酸枣圪针,把蝼蛄的头、身又串在了一起。蝼蛄又复活爬走了,姬昌立即逃命。自此,蝼蛄头、身之间有了一个酸枣刺。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可以任意逮上一只蝼蛄拔下脑袋看看,它的脖
周文王姬昌(商末)
在获嘉县城东南六里的大张卜村(以前叫张卜营)北地,有一个面积六六六七平方米的大冢,现在为获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二十四年获嘉县县长邹古愚在此冢前立石,题曰:“周文王陵”。获嘉的其他大冢,都是姜子牙悬榜封神所封阵亡将士的冢墓。而独有这一座大冢,因其墓主人的身份所致,姜子牙崇敬有加,无法以“封神”的方式举行祭礼。
大家都知道周文王就是姬昌,因而这座神冢和姬昌有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就太多太多了。
周族是后稷的后代,后来由于受到犬戎的袭扰,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便带着整个族群越漆水和沮水,由邰(武功)迁至岐下(扶风)。因岐下之南有“周源”,遂改国名为“周”。古公亶父很注重传国的人选,他认为小儿子季历和孙子姬昌有作为,就舍弃了大儿子把爵位传给了小儿子季历。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现今获嘉县大张卜村“周文王陵”的墓主人“周文王”。姬昌生于公元前一一五二年九月十五日,商纣时爵位为“西伯候”。他很有作为,艰苦创业,勤于政事,发展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宽厚待人,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在臣民中有极高的威信。姬昌在位时,由于商王朝还十分强大,所以他表面仍臣服于商,但暗中加紧发展经济,扩充军队。他的这些作为被邻国的崇侯虎察觉,崇侯虎向纣王进谗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纣王便把姬昌囚禁到了羑里。不过姬昌在被囚之时也没有闲着,他把伏羲传下的八卦慢慢演绎成了六十四卦,把卦理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
后来,姬昌手下的大臣闳夭、散宜生等,用了大量珍宝、美女、钱财贿赂纣王及宠臣费仲、尤浑,纣王才吐口把姬昌赦罪放归西岐。
按照当时的规矩,大臣被赦罪之后,要京城夸官三日,然后才荣归故里。西伯候在朝歌第一天夸官时,遇到了武成王黄飞虎,武成王对他说:“时势瞬息万变,这时你还夸的什么官?你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回你的西岐要紧。”西伯候豁然醒悟,立即到驿馆借了一匹快马,连夜策马向西南逃离了朝歌。
有人把西伯候夸官未满便逃离之事禀知了纣王,费仲趁机进谗道:“姬昌放弃夸官逃离,定然怀有反叛之心、图谋不轨,不如立即追而杀之!”于是,纣王立即派出殷破败、雷开二将率兵追杀。
姬昌离了朝歌一路向西南快奔,迤逦来到了甯邑(今获嘉)地面,忽闻后面尘土飞扬,追兵骤至。知道事由突变,立即弃了马匹,徒步拣荒僻小道奔逃。西伯候为避开追兵东绕西拐,被折腾了一整天,水米没打牙,又饥又渴又累,灰头鼠脸,嘴唇上翘着干皮,没有了一点力气,只剩下了微弱的喘息,他再也跑不动了。精疲力尽,他躺到了疙瘩坡(今同盟山)小路旁的荒草丛中。不知不觉,他睡着了。睡梦中,他回到了西岐,受到了众臣下的朝贺,他高兴极了。心中正在高兴之时,后脑勺一阵吱溜吱啦,一只蝼蛄把他拱醒了。他恼怒非常,抓起蝼蛄双手一拽,把它的头给拔掉了。这时他忽地听到了商军由远而近的追击声。“啊,原来这蝼蛄拱醒我是为了救我!”他顿时内心充满了愧疚,从一颗酸枣树上掰下一个酸枣圪针,把蝼蛄的头、身又串在了一起。蝼蛄又复活爬走了,姬昌立即逃命。自此,蝼蛄头、身之间有了一个酸枣刺。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可以任意逮上一只蝼蛄拔下脑袋看看,它的脖颈部都有一个“酸枣圪针”。
待到追兵远去,姬昌一拐一跛来到了“疙瘩坡”(牧誓后改称“同盟山”)北面的一处桑林,由于又累又饥又渴,躺到了一颗大桑树下边。大树可怜这位落魄的大人,“扑嗒,扑嗒”从树上掉下了好多紫红硕大的桑葚。昏昏沉沉的西伯候当时也不知这是何物,拿来嘴里一尝,又酸又甜美味可口,于是吃了一通,顿时不饥不渴恢复了元气。为了感谢这些救命的“葚儿”,西伯候便许下封号:“葚儿树一千年!”谁知在甯邑(获嘉)的方言中,葚的儿化音“葚儿”和柿的儿化音“柿儿”发音是一样的,旁边的柿树见有机可乘,便急忙接口答曰:“谢主隆恩!”因为西伯候以后被追谥为“文王”,也是一代帝王“金口玉言”,所以以后柿树都能活上好长时间甚至上千年。而拯救了姬昌性命的桑树,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和报答,便生了大气,直至气破了肚皮。列位今后不妨注意一下大一点的桑树,它的树干上总有裂开的口子,并委屈地往外流着黄水。而疙瘩坡北面的这片桑林,以后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村落,尽管这村里并没有姓桑的,人们还是把它称作“桑庄”。
姬昌经历了千苦万难继续向前赶路,因途中找不到吃的,一时间又感到饥肠辘辘。无可奈何之下,他随手把路边的青棵叶子捋了几把,放在口里嚼烂充饥,又趴在路边的死水洼里喝了几口水。哎呀,不好!几口臭水下肚,半响时间他的肚里就“咕噜,咕噜”响了起来,随着一阵子的肠肚绞疼,忽然感到了内急。他急急跑了几步,钻进了路旁一个长满杂草的破茅厕中,一褪裤子,“嚓”地窜了一溜绿稀汤。也真是屋漏偏遇连阴雨,船破偏遇打头风,人到了倒运时连喝口凉水都会塞牙。姬昌由于下蹲过急,被茅厕里郁郁葱葱的芦苇扎烂了屁股,鲜血直流,滴落在了底下长着的酸不姜的叶子上。他随手把芦苇的叶子用手掐了一把。至此以后每一片芦苇的叶子上都留下了一道西伯候手掐的指甲印,而每一片酸不姜的叶面上也都留下了姬昌的斑斑血滴。不信,你只管任意找来一片芦苇和酸不姜的叶子来验证一下。
以后,西伯候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魔劫,直到雷震子现身把他驮出潼关到了西岐金鸡岭,才算脱离了苦难。回到西岐后,一次姬昌外出游猎,在渭水支流磻溪畔见到了垂钓的老翁姜尚(子牙),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文王感到这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全才,就让他坐在车上,亲自拉车把他拉了八百零三步。回宫后,把他立为国师。姜子牙为报答西伯侯拉他的八百零三步之恩,后来在兴周灭商的战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保了大周立国八百零三年。
西伯候姬昌回归西岐后,为显示自己的仁德之举,特将洛河西岸的一大片土地割献给纣王,要求废除“炮烙”之刑,赢得了普天下的赞誉。当时,周有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版,纣王想占有,先派一忠勇大臣胶隔讨要,西伯候不给,让他慢慢地受到了疏远;尔后纣王又派费仲讨要,姬昌却给了奸臣费仲,使其更加得宠。姬昌就是用这样一的些方法在逐渐瓦解商纣的统治。
姬昌在位五十年,把西岐治理的有条有理,壮大强盛。他临死的最后七年办了六件大事:第一件,调解了虞(平陆)、芮(芮城)两个小国的纠纷,使他们团结起来并归顺了大周。第二件,出兵打败犬戎巩固了后方,消除了后顾之忧。第三件,攻打“密须”(甘肃灵台),灭了又一后患。第四件,平定了“藜”(山西黎城)。第五件,讨伐并占领了“邗”(河南沁阳),进逼到商纣边境。就在他死的前一年,他又完成了第六件大事,就是灭掉了“崇国”(陕西户县),报了崇侯虎进谗陷害之仇。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夹击之势,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注定了商纣的灭亡。就在这大好的形势下,文王姬昌于公元前一零五六年却不幸染病身亡了。
传说姬昌先后生了九十九个儿子,后来又收养了一个义子雷震子,统共有一百个儿子。这在当时地广人稀急需发展兵员、人口的国度里,当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他多子、高寿,位居极品,西伯候变成了当时和后世人们崇拜的全方位偶像,最圆满的圣人。
他活了九十七岁,在位五十年,铸就了大周的根基。但他没有看到商纣的毁灭、大周朝的建立。他死后被众文武隆重地安葬在陕西毕郢。
之后,武王为了增加伐纣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用车载着父亲西伯侯的木主(木头牌位),开始了伐纣大业。每遇军国大事,便要亲自焚香祷告,向木主请示汇报。牧野大战胜利后,军回牧誓地获嘉同盟山,祭冢封神。又把父亲姬昌追谥为“文王”,并将他的木主隆重地埋葬在了大张卜营北的一块风水宝地上,这就这现在获嘉县大张朴村北的的文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