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五阿哥永琪墓(密云水库下曾是清朝皇子陵)
清朝五阿哥永琪墓(密云水库下曾是清朝皇子陵)修建水库前,迁徙密云地区的百姓,而永琪墓恰处在库区范围,故而考古专家决定发掘,发现永琪墓保存完好,地宫从未被开启。地宫封门挖开后,内中修缮格外精美,陪葬品都原样不变且非常之多,在灯光的照射下,更显灼灼生辉。埋藏了数百年的玉器、金器、银器多为宫中之物,工艺精湛。这批墓葬中出土的玉器于1962年入藏首都博物馆,大约90余件。从造型题材看,有意强调吉祥寓意,更贴近平民的审美观,很可能是盛产玉器的苏州民间作坊的产品。离陵寝不远,密云县城东北三里,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起驻有满洲、蒙古火器营兵丁两千人,因定恭亲王绵恩任火器营掌印总统达五十余年,虽不莅临火器营营盘,但对地方有震慑作用,对乃父定安亲王乃叔循郡王、荣纯亲王园寝有保护效用。由此永琪墓得以非常完好的保存了数百年,直到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这个就不用介绍了吧,全民皆知的《还珠格格》五阿哥据资料记载,此墓葬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占地
清朝唯一一处埋着三位成年王爷的坟墓皇子墓复原图,图片来源网络
在密云不老屯镇杨各庄村南两公里许,有一处清朝皇子陵,已知可确定的墓主有乾隆第一子定亲王永璜、第三子循亲王永璋、第五子永琪。
《如懿传》中的永璜
《如懿传》中的永璋
这个就不用介绍了吧,全民皆知的《还珠格格》五阿哥
据资料记载,此墓葬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占地约一万多平方米。陵区建造得异常壮观,陵墓北部筑起高台,台前是汉白玉雕刻的五供神道和三间隆恩殿,殿内有藻井、雀替、檩枋,门窗上均装饰彩绘云龙。
《密云县志》记载,永琪墓脚踩莲花山,头冲凤凰山,背靠苇子峪、麻子峪、鹞子峪等绵延的山岭,中间有月河奔腾流过,整座陵墓被山山水水环绕。陵园外绕一圈高3米的琉璃瓦红墙,内中汉白玉石桥、碑楼、宫门、朝房、享殿相连,仅享殿就有20间,陵园内外广植松柏,愈发威严肃穆壮观。
离陵寝不远,密云县城东北三里,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起驻有满洲、蒙古火器营兵丁两千人,因定恭亲王绵恩任火器营掌印总统达五十余年,虽不莅临火器营营盘,但对地方有震慑作用,对乃父定安亲王乃叔循郡王、荣纯亲王园寝有保护效用。由此永琪墓得以非常完好的保存了数百年,直到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
修建水库前,迁徙密云地区的百姓,而永琪墓恰处在库区范围,故而考古专家决定发掘,发现永琪墓保存完好,地宫从未被开启。地宫封门挖开后,内中修缮格外精美,陪葬品都原样不变且非常之多,在灯光的照射下,更显灼灼生辉。埋藏了数百年的玉器、金器、银器多为宫中之物,工艺精湛。这批墓葬中出土的玉器于1962年入藏首都博物馆,大约90余件。从造型题材看,有意强调吉祥寓意,更贴近平民的审美观,很可能是盛产玉器的苏州民间作坊的产品。
可惜的是,当时专家将永琪的遗骨用汽车拉到了后山掘坑安葬。由于当时时间匆忙,只是随机择地掩埋,并没有留下任何标记,以至于如今再也找不到五阿哥永琪具体的葬处了,昔日的皇子陵已经被淹没在浩渺的水库之下,而关于皇子陵的想象和对那个时代的想象仍然在我们的脑海里继续。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永琪墓的发掘中,亲临现场的专家发现,其地宫建制完全高于亲王,属太子规格。地宫内中随葬品数量之多,样式之精美亦是远超另外两位皇子。在皇子陵地面宫殿御路左右两个台阶中间有一“双鹤云图”御路石浮雕,长2.2米,宽1.2米,厚0.4米,重达3吨,整幅浮雕配以花草卷边,画面上一只仙鹤在空中飞舞,并将头扭向下方的另一只仙鹤,下方的仙鹤站在海水江崖上,引颈向上,两只仙鹤周围是一块块浮云,这种图案只有清朝一品大员以上的陵墓才有,足见陵墓主人身份之高贵。
因所葬是乾隆的皇长子永璜和皇储大热永琪,所以人们又称墓园为“太子陵”。
乾隆皇帝为什么选择此处葬几位皇子呢?顺治元年5月,清军破墙子岭入关,进占北京,定鼎中原。7月,顺天巡抚移驻密云城,此后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八年期间,密云作为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突出的政治、军事地位成为清朝盛极一时的皇家胜地。密云文史文物三字经云:“清建筑,王爷府,大公主,早作古,迁复建,何辛苦,启民智,展文物,古建群,新用途。”
大公主府为康熙皇帝第24子诚亲王允秘的王府,同治八年(1869),改做为咸丰皇帝女儿荣安固伦公主的府邸,后又转赐给荣寿固伦公主,荣寿公主是恭亲王的长女,故称"大公主府"。
1956年,此处改为北京中医医院;1985年,北京中医医院建门诊楼和医技楼,按原格局迁建到密云县白河郊野公园,占地2.1万平方米,建房屋130多间,分门殿、正殿、寝宫门、寝殿、后罩楼五进院落。
一睹皇子墓的陪葬玉器摆件
明 青白玉如意云纹盖瓶
玉瓶通体镂雕如意云纹,底部有两道阳起的弦纹,底平,下以六个微微外撇的云头作足,内壁光滑,盖与钮分别碾琢,有极好的玻璃光。
(有网友说这件出自定安亲王永璜墓,下面这件蜓螺花插也是此墓出土,该墓出土玉器28件。)
清 青玉蜓螺荷叶形花插
玉花插是花插类器物中的精品。清代玉花插造型复杂,一般有树桩式、花果式、动物式等。此件玉花插以镂空、浅浮雕技法琢制,器身以一片荷叶卷曲成筒,一只蜻蜓落于荷叶之上,似在小憩。器底雕荷花盒水草,一只田螺缓缓前爬,水底有一条小鱼觅食缓游,情趣盎然,是清代宫廷造办处玉作中常见的题材,造型奇巧,精工细琢。
清 碧玉灵芝双联瓶
外翻且垂落的绿叶,好似活水欲滴。凤首高冠、细眼、尖喙、拢翅、长尾后托,停立在灵芝一侧。
造型仿古,立体透雕。工匠巧用一柄灵芝将壶、卣、凤相连。壶为子母口、活环、盖顶雕灵芝为钮,壶侧为提梁卣。
清 青玉“福寿平安”如意
图中上为青玉“福寿平安”如意,下为青玉天鸡纹如意
如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头部多作心形、芝形、云形,为赏玩之物。清代玉如意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祥和玉,不仅是贵族身边的宝物,也是贵族阶层相互馈赠的珍贵礼品。此玉如意为整雕过枝灵芝纹及宝瓶、蝙蝠、谐“福、寿、平安”吉祥之意。
清 青玉天鸡纹如意
玉如意云头分别饰兽面纹和天鸡纹,曲柄中部浮雕螭龙,龙首上方刻宝珠,柄端饰有蝙蝠,寓意“福至如意”。
清 青玉桃盒
盒内底部浮雕蝙蝠五只,蝙蝠与桃,寓意福寿。
清 青玉“子孙万代”簸箕纹盒
盒为扁方形,子母口,用双辙、浮雕技法琢刻纹饰及三只老鼠,绸带置于盒两侧,寓意子孙万代。盖上雕一只小兽。
明 白玉飞天
唐代佛教盛行,玉器中出现了飞天的新造型。此玉飞天镂空加阴刻琢制,身下是透雕的如意祥云,面部表情生动,造型丰满飘逸。飞天双手捧持宝珠,身体自然舒展向后,似在急速飞行赶路。
清 白玉小造像
玉造像背部自上而下有三个藏语文字,音译为“嗡、啊、吽“,分别代表佛的身、语、意三密,在佛像和唐卡背面经常出现,表现佛像或唐卡已经过装藏开光,具备宗教灵性和加持力量。
清 白玉童子牧牛
童子匍匐于牛背上,作攀爬状,憨态可掬。童子牧牛是我国古代艺术品的经典题材之一,早在宋代就已出现在众多绘画作品之中,至明清时期,这一题材的表现形式更趋多样,出现在了玉器、瓷器、家具、漆器等领域。这件玉雕童子牧牛以写实手法精雕而成,水牛和童子均十分精致。
明 白玉土沁童子
童子梳双髻,宽额大眼,作站立状,手持荷花。
佩饰
明 白玉螭龙纹带扣
带扣用整块玉套雕而成,分子扣和母扣,正面镂雕两只盘螭,中心宝珠上螭绕珠而行,宝珠背面凸起一圆柱为钮,方形玉扣上浮雕一兽,将两扣相连,开合自如,琢刻精细。
清 墨玉巧作葫芦连环佩
巧色是玉雕行业一种专门的工艺形式,巧色玉亦称俏色玉、巧作玉,要求玉工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施以适合玉材的雕琢,创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
清 玉秋叶葡萄纹佩
玉佩镂雕葡萄珠,对称的阴刻叶脉清晰自然,出土后仍保持极好的光泽。
清 青玉大吉葫芦佩
清 白玉丹凤方佩
玉牌兴于明代晚期,进入清代,玉牌上的图案有如绣像小说的插图,将山水、人物、动物、飞禽、花卉、诗词,一一纳于方寸之中。
清 白玉荷叶双蛙佩
首博展览的图说是“双蛙”,但网上大部分都说“蝉蛙”,左边的那个到底是蛙是蝉呢?欢迎大家评论区各抒己见哈。
清 白玉秋叶螳螂佩
明 青玉双螭纹佩
明 青玉龙纹佩
首尾相连,全身琢满勾莲云纹,背脊有麟。
清 青玉勾连纹镂空香囊
好似一个长方形小盒,倭角,子母口,通体镂空雕琢。
清 青白玉双獾坠
清 白玉葫芦坠
叶子上还雕有一只蝴蝶
帽饰
清 镶金翠翎管
翎管是清王朝特有的产物,是随着冠制的改革而诞生的。按大清律例,文官至一品镇国公、辅国公得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得用白玉翎管。故在清代,佩戴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常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征。
清 青玉翎管
手饰
清 黄玉乾隆御题扳指
清代时宫廷玉器制造和使用的高峰,宫廷玉器的加工精度比历代都高。乾隆朝更是全盛时期,乾隆皇帝对玉器的喜爱超过了历代帝王,他是历史上最大的玉器占有者和古玉收藏家,对清代中期以后的玉器艺术及古玉考证都有显著的影响。
此件扳指上琢刻乾隆御题诗。内容为:“缮人规制玉人为,彄(kōu)沓闓(kǎi)抨是所资。不称每羞童子佩,如磨常忆武公诗。底须象骨徒传古,恰似琼琚匪报兹。于度机张慎省括,温其德美信堪师。”
明 青玉双龙镯
清 青玉麻花镯
清 青玉双凤首镯
把玩
清乾隆 黄玉葫芦鼻烟壶
清乾隆 青玉福寿鼻烟壶
清乾隆 白玉随形鼻烟壶
注:文中图片拍摄于首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