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如今在哪(魏蜀吴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魏蜀吴如今在哪(魏蜀吴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诸葛亮《出师表》北伐第三集团为东州派系,包括法正、张松、孟达、黄权、刘巴、李严、吴懿等人。这些人本是刘璋的手下,但看到刘璋暗弱,因此决心将益州献给刘备。对于刘璋来说,这些人都是怀“叛逆之心”的人,但对于刘备来说,他们又都是入蜀的功臣。尤其是法正、张松,对于刘备取得益州立下汗马功劳。而吴懿后来成为刘备的小舅子,李严成为刘备的托孤重臣。蜀汉势力第一集团为“元老系”,也就是一开始就跟着刘备打江山混的。我们都知道刘备是草根出身,楼桑村卖草鞋的。在年轻时结识了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后才开始自组军队开始创业,后来又加上了赵云,不是四弟胜似四弟。再后,刘备娶了糜夫人,糜竺、糜芳成为他的小舅子,最开始的谋士,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乾、简雍。这二人虽然谋略一般,但是刘备的铁杆。元老系的这些文臣武将,是刘备最信任的人。可惜随关羽、张飞的去世,糜芳的凤降,人才凋零了。第二集团为“荆州系”,这个集团包括诸葛亮、庞
曹魏政权和刘备政权一样,其实内部也不太平。曹操当政时,突出的矛盾是忠于曹操的集团与忠于汉献帝的汉室集团。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比较关注三个国家的斗争,蜀汉与曹魏的战争,东吴与曹魏的战争,蜀汉与东吴的战争,三个国家的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个国家的谋士你有谋来我有计。鲜为人知的是,这三个国家的内部,其实也充满了斗争,从而影响着国家的兴旺与历史的进程。
魏蜀吴势力
蜀汉:四大利益集团并不团结,刘禅选择投降另有原因表面上来看,曹操占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占地利,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刘备占人和,卧龙凤雏收帐下,五虎上将征四方。其实,刘备虽占人和,但因为他草根出身,手下的文臣武将并不是铁板一块,最后蜀汉第一个灭亡,吃的就是益州利益集团的亏。他靠武力征服了刘璋,占领了益州,但益州的许多名士口服心不服,身在汉营心在曹魏,刘禅是在益州集团的胁迫中无奈投降的。
蜀汉势力
第一集团为“元老系”,也就是一开始就跟着刘备打江山混的。我们都知道刘备是草根出身,楼桑村卖草鞋的。在年轻时结识了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后才开始自组军队开始创业,后来又加上了赵云,不是四弟胜似四弟。再后,刘备娶了糜夫人,糜竺、糜芳成为他的小舅子,最开始的谋士,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乾、简雍。这二人虽然谋略一般,但是刘备的铁杆。元老系的这些文臣武将,是刘备最信任的人。可惜随关羽、张飞的去世,糜芳的凤降,人才凋零了。
第二集团为“荆州系”,这个集团包括诸葛亮、庞统、马良、马谡、黄忠、伊籍、张南、冯习等人。荆州原是刘表的地盘,刘备去后在小小的县城新野栖身,在司马徽的推荐下结识了诸葛亮,又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联合东吴发动赤壁之战,逃过了被曹操歼灭的命运,同时“暂借”了荆州,收复了庞统、马良、马谡、伊籍、张南、冯习、黄忠等人才。这个集团以诸葛亮为核心,是仅次于关、张受到刘备信任的团队。
第三集团为东州派系,包括法正、张松、孟达、黄权、刘巴、李严、吴懿等人。这些人本是刘璋的手下,但看到刘璋暗弱,因此决心将益州献给刘备。对于刘璋来说,这些人都是怀“叛逆之心”的人,但对于刘备来说,他们又都是入蜀的功臣。尤其是法正、张松,对于刘备取得益州立下汗马功劳。而吴懿后来成为刘备的小舅子,李严成为刘备的托孤重臣。
诸葛亮《出师表》北伐
第四集团为益州本土派系,包括杜琼、谯周、周舒、周群、李恢、杨洪、王平等人。以谯周、杜琼、周舒、周群为代表的益州豪族势力,对于刘备、诸葛亮等人其实是不服的,他们对于刘璋是有感情的。刘备、诸葛亮靠威权压制着他们,不敢造反罢了。
随着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庞统、法正、诸葛亮等主要蜀汉建国力量的去世,这些投降派终于等来了机会。当邓艾偷袭阴平得手,诸葛瞻等将领浴血奋战,刘理等刘氏子孙决心与敌人共存亡之际,这些益州本土派却依靠在朝中取得的地位,大肆散步“投降”言论,姜维远在剑阁,刘禅无所依靠,在谯周等人的挟迫中不得不选择了投降。邓艾逼近成都时,蜀汉政权实际上和当年的孙权处境一样,朝臣分为主战派和主降派。孙权选择了以周瑜为代表主战派,而刘禅选择了以谯周为代表的主降派。谯周就相当于东吴政权的张昭。
曹魏:曹魏集团与汉献帝集团、司马氏集团的龙争虎斗曹魏政权和刘备政权一样,其实内部也不太平。曹操当政时,突出的矛盾是忠于曹操的集团与忠于汉献帝的汉室集团。
其中忠于汉献帝著名的朝臣有国舅伏完、太常杨彪、北海相孔融、大司农王邑、车骑将军董承、尚书令荀彧、符宝郎祖弼、侍郎王子服、吴硕、赵彦、长水校尉种辑、少府耿纪、越骑校尉吴子兰、太医吉平、司直韦晃等,其中荀彧还是曹操的智囊,但他本心是忠于汉献帝的、
汉献帝
而忠于曹操的集团成员包括五子良将、曹氏兄弟、夏侯兄弟、典韦、许褚以及郭嘉、贾诩、刘晔、程昱、荀攸等。曹操在对付刘备与孙权及其他割据势力的同时,在朝中将反对他的朝臣们杀的杀,灭的灭。
曹丕
曹丕继位后,忠于汉献帝的朝臣或死或隐,朝中的势力转为忠于曹魏的集团势力与司马氏集团的争斗。其中司马懿与曹爽集团的争斗最激烈。最后司马懿凭借韬晦隐忍功夫瞒过了曹爽,依靠高平陵兵变一击成功,消灭了曹爽集团势力。曹爽被族灭后,曹魏集团实际上被司马氏集团把控,直到司马炎篡魏建晋。
曹操万万也想不到的是,他防之又防的司马懿还是笑到了最后,他辛辛苦苦挟天子以令诸侯打下的江山,被司马懿轻轻松松击败他的草包子孙而得到。
东吴:孙氏集团与四大家族的斗争,直接导致人才流失相比蜀汉与曹魏,东吴政权是最平稳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在年轻时,是非常能够团结东吴的文臣武将的。但孙权活得太长了,他年老后表现的非常昏聩,于是孙氏集团与东吴豪族的矛盾开始暴发。
孙权
东吴有四大豪族,顾、陆、朱、张。代表人物分别是顾雍、陆逊、朱桓、张温,后人评价这四大家族是“朱武、张文、陆忠、顾厚”,他们是东吴政权朝臣的中坚力量。孙氏集团是皇权,四大豪族为了他们家族的利益,与皇权既有合作又有分歧。
比如赤壁之战前夕,以张昭为首的东吴的文官集团就主张投降,其实他们考虑最多的,就是他们家族的利益,这种分歧被鲁肃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孙权称帝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陆逊家族集团走上历史舞台。孙权执政晚期,陆逊凭借夷陵之战的胜利,当上了东吴的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集文治武功于一身。要说陆逊确实是忠臣,但陆家的势力确实太大了,他本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说,他们陆家的子弟皆官登高位,陆康为庐江太守,陆绩为郁林太守,陆瑁为尚书,陆凯为建武校尉,陆凯之弟为交州刺史……,而陆家与另一大族顾家又是亲属关系,而顾雍曾是丞相,家族势力也非常大。陆家的势力甚至有超过皇权之势,如果陆逊想造反,孙权还真不好说能干过他。
东吴五君
孙权对于陆逊,是既用其才,又猜疑其势的。陆逊是忠臣,丝毫没有反意,但他出将入相,权势如此之大,身在朝堂,不得不为朝廷的长治久安着想,卷入了立嗣之争,而皇帝的“家事”又恰恰是孙权最反感朝臣参与的。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夺继位权,陆逊力挺太子孙和,而孙权认为鲁王孙霸有文武英才,君臣意见相左,而陆逊又脾气梗直,最后由于气愤不过,忧虑而死。
陆逊的去世,是东吴最大的人才损失。孙权因为立嗣处理不当,使国家走上了下坡路。孙权驾崩后,东吴再没有出过一个明君,朝政混乱使贤臣远离,最后的皇帝孙皓又是个昏君、暴君,带领东吴走上亡国之路。
曹操、刘备、孙权
一个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并不是偶然的,内因和外因同样重要。有一句俗语叫“攘外必先安内”,说的就是内因的作用。曹操之所以不敢放开手脚与孙、刘斗,就是担心“家中生乱”,后防不稳;而刘备之所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非是看重他的军事能力,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在解决内部矛盾方面比较超长。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把内部问题解决好,才能团结一致,靠强有力的拳头战胜对手。(陆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