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年号都有什么(年号的故事清朝皇帝年号背后的含义)
清朝皇帝年号都有什么(年号的故事清朝皇帝年号背后的含义)清朝年号或由皇帝亲裁、或由翰林学士拟好几个再由皇帝圈定,均仔细斟酌,不能和前代年号重名,也要饱含意义,最好是深入浅出、让天下百姓都能明白年号的含义,并朗朗上口,便于传播。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溥仪逊位为止,经历12位皇帝,总计296年,使用过13个年号。时间最长的年号是“康熙”,长达61年,最短的是“宣统”,仅仅3年。年号是皇帝统治天下的合法性标志,是为“奉正朔”,也被认为是藩属国臣服的标志。如朝鲜、琉球等藩属国,便使用中国皇帝的年号。而一些割据政权起义后往往首先便是自立年号,说明要和中央分庭抗礼了,也是反叛的标志。但历代皇帝们常常因各种原因而改元,一个皇帝一生用好几个年号,反而不方便记忆。如汉武帝刘彻就有11个年号,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直到明清之际,一帝一生只用一个年号。但有两个例外:一是明英宗先用正统,复辟后用天顺;
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用的名号,由汉武帝刘彻首先创立。
传说汉武帝出去狩猎时,捉到一只独角兽,群臣认为是吉祥的神物,应该用来记年,以示纪念。于是创立年号为“元狩”,称该年为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并追认元狩之前的年号为建元、元光和元朔。
汉武帝刘彻
年号的故事年号的创立既为了纪年时间的方便,也为了彰显帝国之统一、君主之权威、普天之盛德。
年号是皇帝统治天下的合法性标志,是为“奉正朔”,也被认为是藩属国臣服的标志。如朝鲜、琉球等藩属国,便使用中国皇帝的年号。而一些割据政权起义后往往首先便是自立年号,说明要和中央分庭抗礼了,也是反叛的标志。
但历代皇帝们常常因各种原因而改元,一个皇帝一生用好几个年号,反而不方便记忆。如汉武帝刘彻就有11个年号,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
直到明清之际,一帝一生只用一个年号。但有两个例外:一是明英宗先用正统,复辟后用天顺;二是清太宗皇太极,之前是天聪,后来是崇德,但其实天聪并不算是年号,更不是谥号或庙号,只算做一个称号吧,毕竟那时还没有称皇帝,而是大汗。
前面说了,年号关乎“正朔”,是皇帝统驭天下的御名,因此命名应该格外慎重,既要包含美好的寓意或特殊的含义,也不能和前代皇帝用过的年号重名。像宋太祖赵匡胤就曾用年号“乾德”,与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主王衍的“乾德”年号重了,闹出了笑话,对于皇帝来说是很不吉利的,就像吃了颗老鼠屎一样恶心。
清朝皇帝的年号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溥仪逊位为止,经历12位皇帝,总计296年,使用过13个年号。时间最长的年号是“康熙”,长达61年,最短的是“宣统”,仅仅3年。
清朝年号或由皇帝亲裁、或由翰林学士拟好几个再由皇帝圈定,均仔细斟酌,不能和前代年号重名,也要饱含意义,最好是深入浅出、让天下百姓都能明白年号的含义,并朗朗上口,便于传播。
1.天命——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年在赫图阿拉城建立后金,自称“天命汗”,有“受命于天”的意思,也宣示着从此以后后金要和明朝分庭抗礼了,开创了清朝的基业。
2.天聪——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于1627年开始使用,一个“聪”字概括了皇太极才具聪睿的特点。但“天聪”和“天命”其实不能算作年号,更不是谥号和庙号,只能是一种称号吧,毕竟那时还是后金,统治者称自己为大汗而不是皇帝,还是塞外少数民族的割据政权,还没有进军中原、一统华夏的雄心壮志。
3.崇德——也是皇太极使用的年号,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后金为清,建立清朝,同时改元“崇德”,有“崇尚德化”的含义,也代表了此时爱新觉罗家族已经不满足于与明朝分庭抗礼、两国并立的局面,已经有逐鹿中原的想法了。
4.顺治——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于1644年开始使用,此时大清刚刚定鼎北京,天下未定,有“顺民意、求大治”的含义,当然也可以理解成“顺利治理”比较通俗的意思。此年号有抚慰的用意,以便招抚南方明朝的抵抗力量。
5.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于1662年开始使用,共计61年,是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有“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此时天下初定,朝廷应采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以求长治久安,年号也有宣示皇帝任内施政方向的作用。
6.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于1723年开始使用,胤禛即位前被封为雍亲王,有“雍亲王得位正”的意思,以辟谣民间说其得位不正的风声。但这个表述太过露骨,反而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让人不免怀疑,感兴趣的话可以日后再说此事。
雍正帝
7.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于1736年开始使用,共计60年,是历史上使用时间第二长的年号,仅次于康熙,有“天道昌隆”的意思,也可理解为“乾运兴隆”。在父祖两代的苦心经营下,大清已步入盛世,蒸蒸日上,乾隆应该是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了。而在乾隆60年禅位给嘉庆帝后,虽然在全国已经改元“嘉庆”了,但乾隆帝仍继续把持着清朝军政大权,北京紫禁城内仍保留“乾隆”年号,直到乾隆驾崩、嘉庆亲政为止。因此“乾隆”是中国皇宫内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乾隆帝
8.嘉庆——清仁宗爱新觉罗永琰于1796年开始使用,永琰即位前被封为嘉亲王,可以简单理解成“嘉亲王登基,普天同庆”的意思。乾隆60年,为了不超过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时间,以示尊重恭孝,乾隆帝决定内禅皇位给十五子永琰,并将其改名为“颙琰”,并亲定年号为“嘉庆”,因此嘉庆是清朝唯一由前任皇帝在位时亲自指定给继任皇帝的年号,包含老皇帝对新皇帝的“嘉许”“嘉勉”之意,而“庆”字则应该是老皇帝对自己选择到一位优秀的继承人的自我庆贺吧。
9.道光——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于1821年开始使用,有“光大道统”的意思,也可理解成“大道光辉”,清宣宗在位30年,总体上比较平庸,而“道光”的年号在清朝诸帝年号的含义中也较为空泛,与他的一生事迹恰好契合。
10.咸丰——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于1851年开始使用,取“普天丰足”的意思,普天之下,大家都能丰衣足食,“咸”有“普遍”的意思。道光年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打破了国门,朝廷割地赔款,财政匮乏,已呈衰落之势。文宗即位,以求富足为首要,取年号“咸丰”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吧。
11.同治——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于1862年开始使用。咸丰帝驾崩后,两宫太后慈安、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逮捕了顾命八大臣,杀了肃顺,将原拟的“祺祥”年号废除,改为“同治”,隐含着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太后垂帘听政,但并不专断,要平衡好各方政治势力,与亲贵大臣共同治国。
12.光绪——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于1875年开始使用,“光”是“光大”的意思,“绪”字有“统绪”的意思,所以年号中使用“绪”字表示是外藩迎立,于载湉的身份比较贴切合适。同治帝被亲妈精神折磨,吓死之后无子,为便于自己继续掌握朝政,慈禧将自己妹妹家的孩子载湉立为皇帝,此乃兄终弟及,有“光大统绪”的含义在里面。
13.宣统——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1909年开始使用,有两种含义:一是“宣告一统”,此时大清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地革命党人风起云涌,反清浪潮席卷华夏大地,用年号“宣统”表现了满清权贵依然在强调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合法性,还要万年继续下去;二是“宣告统绪”,德宗载湉死后也无子,迎立醇亲王载沣也就是德宗弟弟的儿子溥仪为帝,慈禧懿旨中明白宣告,溥仪入继为穆宗之子,兼祧德宗。根据慈禧的意思,这是明明白白宣告统绪,防止辅政的醇亲王模仿明世宗大礼议的故事,以皇帝“本生父”的身份,在宗法上引起争议。
年号的终结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在革命党的起义和袁世凯的逼迫中,隆裕太后于宣统三年(公元1912年2月12日)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宣统皇帝正式退位,大清王朝灭亡,也宣示着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王朝寿终正寝了。
而“宣统”的年号也在全中国范围内被废除。但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仍保留“大清皇帝”的尊号,还可以居住在紫禁城,并在紫禁城内继续保留“宣统”的年号,但这已经无所谓了,在历史大势面前只是保留了一点虚弱的自尊心而已,直至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废除《清室优待条件》,将清朝皇室驱逐出紫禁城为止。
虽然之后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恢复皇帝制度,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溥仪在伪满洲国也使用过“大同”“康德”的年号,但均不被正史所承认,还是认为“宣统”是中国历史上皇帝使用过的最后一个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