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历史发展脉络(浙江嘉兴的历史)
嘉兴历史发展脉络(浙江嘉兴的历史)唐朝时期,统治者推行道、州、县3级的地方层级管理。当时的嘉兴市属于苏州(现在苏州市名称的由来)管辖,东临东海,南接杭州(现在杭州市名称的由来)与越州隔江相望,西接湖州(现在湖州市名称的由来),北与常州接壤,唐朝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意义深刻。隋朝时期,当时的嘉兴市属于吴郡管辖,东临东海,南毗余杭郡、与会稽郡隔江相望,西接宣城郡,北边与毗陵郡接壤,与江都郡隔江相望。东汉时期,当时的嘉兴市属于吴郡管辖,东临东海,南靠会稽郡,西接丹阳郡,北与广陵郡(东汉时期已经不存在封国)接壤。三国时期,当时的嘉兴市属于吴郡管辖,东临东海,南接会稽郡,西南是新都郡,西接丹阳郡,北边则是毗陵典农校尉(孙吴分吴郡设置典农校尉采取军事屯垦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属于当时特殊的行政区域)。西晋时期,当时的嘉兴市属于吴郡管辖,东临东海,南靠会稽郡、东阳郡,西接吴兴郡,北与毗陵郡(之前的毗陵典农校尉)接壤。
今天要讲的城市是嘉兴市,别称禾城、秀州、长水,是浙江省的地级市,自古以来素有“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的美誉。
嘉兴市
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管理地方,分为郡、县2级的地方层级管理。当时的嘉兴市属于会稽郡管辖,东临东海,南靠闽中郡,西南与庐江郡接壤,西接鄣郡,北毗东海郡。
西汉时期,从西汉开国到汉武帝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国家既有郡县,也有自主权较大的封国)管理地方。当时的嘉兴市属于会稽郡管辖,东临东海,南临南海,西南接豫章郡,西临丹阳郡,北与广陵国(众多封国之一)接壤,与临淮郡隔海相望。
东汉时期,当时的嘉兴市属于吴郡管辖,东临东海,南靠会稽郡,西接丹阳郡,北与广陵郡(东汉时期已经不存在封国)接壤。
三国时期,当时的嘉兴市属于吴郡管辖,东临东海,南接会稽郡,西南是新都郡,西接丹阳郡,北边则是毗陵典农校尉(孙吴分吴郡设置典农校尉采取军事屯垦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属于当时特殊的行政区域)。
西晋时期,当时的嘉兴市属于吴郡管辖,东临东海,南靠会稽郡、东阳郡,西接吴兴郡,北与毗陵郡(之前的毗陵典农校尉)接壤。
隋朝时期,当时的嘉兴市属于吴郡管辖,东临东海,南毗余杭郡、与会稽郡隔江相望,西接宣城郡,北边与毗陵郡接壤,与江都郡隔江相望。
唐朝时期,统治者推行道、州、县3级的地方层级管理。当时的嘉兴市属于苏州(现在苏州市名称的由来)管辖,东临东海,南接杭州(现在杭州市名称的由来)与越州隔江相望,西接湖州(现在湖州市名称的由来),北与常州接壤,唐朝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意义深刻。
北宋时期,从开国的州、县2级发展为道、州、县3级的地方层级管理。当时的嘉兴市属于秀州管辖,东临东海,南接杭州、与越州隔江相望,西靠湖州,北与苏州接壤。
南宋时期,当时的嘉兴市属于嘉兴府(州府同一级别)管辖,东临东海,南接临安府(杭州市的古称)、与绍兴府(现在绍兴市名称的由来)隔江相望,西接湖州,北边靠平江府。
元朝时期,统治者实行行省制,地方分为行省、路、府(州)、县4个层级。当时的嘉兴市属于嘉兴路管辖,东临东海,南接杭州路、与绍兴路隔江相望,西与湖州路接壤,北接平江路和松江路。
明朝时期,统治者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元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当时的嘉兴市属于嘉兴府管辖,东临东海,南靠杭州府、与绍兴府隔江相望,西接湖州府,北边与苏州府、松江府接壤。
清朝时期,地方分为省、府(州)、县3个层级管理。当时的嘉兴市属于嘉兴府管辖,东临东海,南靠杭州府、与绍兴府隔江相望,西接湖州府,北与苏州府和松江府接壤,嘉兴的变革历史与明朝息息相关。
民国时期,废除府、州、厅制,实行省、县2级制,嘉兴府改为嘉兴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8月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共“一大”在嘉兴召开的游船
新中国成立后,1985年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到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5个县均成为经济开放区;嘉兴城区于1993年更名为秀城区,嘉兴郊区于1999年更名为秀洲区,嘉兴秀城区于2005年更名为南湖区。现在嘉兴市的管辖区:南湖、秀洲2个区,嘉善、海盐2个县,以及海宁、平湖、桐乡3个县级市,嘉兴市的总面积为4275平方千米。
嘉兴市地处浙江省东北部,东北靠近上海市(直辖市),东临东海,南接杭州市、与绍兴市、宁波市隔江相望,西靠湖州市,北与江苏省的苏州市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