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海南黄花梨最具收藏价值(你不知道的海南黄花梨大事记)
哪种海南黄花梨最具收藏价值(你不知道的海南黄花梨大事记)海黄缺失•清代以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海南黄花梨,王世襄款,全鬼眼交椅“花榈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唐代陈藏器 《本草拾遗》“榈木,木性坚,紫红色。亦有花纹者,谓之花榈木,可作器皿、扇骨诸物。俗作花梨,误矣。”—李时珍 《本草纲目》据了解,从唐朝就有关于黄花梨的文字记载。那时的海南黄花梨并不叫海南黄花梨。而是被称为花榈(榈木),最早关于海南黄花梨中医学方面的记载见于唐朝的《证类本草》。后来《本草纲目》中也记载海南黄花梨药避邪、防病,降脂等药用价值。
海黄印象•世界花梨看中国,中国花梨看海南
世界上最好的沉香产于海南岛,最贵的木材黄花梨也产于海南岛,对于这一奇特现象,还没有人做出标准而科学的判断。——周默《黄花黎》
据历史文献记载, 花梨的产地有两个,一是海南,二是安南(在今越南境内)。黄花梨被称为木中君子,红木中的极品,是世界珍稀树木,尤其以海南黄花梨最为珍贵,据资料显示,目前海南黄花梨在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只在海南生长且产量极小,因此也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海南黄花梨可谓是文化与品质兼备,是海南的特有名片,是海南的文化自信,业界内一直有“世界花梨看中国,中国花梨看海南”的说法 。
海黄之初•始于唐朝,海黄被初知,其药用价值被发现
“花榈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唐代陈藏器 《本草拾遗》
“榈木,木性坚,紫红色。亦有花纹者,谓之花榈木,可作器皿、扇骨诸物。俗作花梨,误矣。”—李时珍 《本草纲目》
据了解,从唐朝就有关于黄花梨的文字记载。那时的海南黄花梨并不叫海南黄花梨。而是被称为花榈(榈木),最早关于海南黄花梨中医学方面的记载见于唐朝的《证类本草》。后来《本草纲目》中也记载海南黄花梨药避邪、防病,降脂等药用价值。
海南黄花梨,王世襄款,全鬼眼交椅
海黄缺失•清代以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明代中后期,海禁实施,黄花梨输入停滞以至于法满足市场需求。红极一时的黄花梨开始走入“断代史”。清代以后,黄花梨日渐稀少,一木难求,外加鸦片战争横扫中国,明清家具大多流离失所,当时黄花梨家具奄奄一息,几乎被遗忘于世人。
海黄墙内开花墙外香•开始被西方人认识、研究并抢购明式家具
德国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掀起了西方人对明式家具的热潮,很多西方人开始研究抢购明式家具,但好景不长,1949年建国后,紧锁的国门给明清家具出口上了一把钥匙,之后的文化大革命,以黄花梨为代表的明清家具被当成“四旧”破坏,或者成为“全民大炼钢”浪潮中的祭奠者,黄花梨彻底被遗忘于世人,即使是在产地海南岛,人们对黄花梨的认知也日渐式微。
黄花梨尚未绝迹的消息震动了中央,尘封已久的还海黄开始绽放出越来越夺目的光彩,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经年历时,当黄花梨再度被认知,缘于1963年的上海世博会,海南代表团把黄花梨当作中药材,拿去上海博览会展览。被上海木器家具厂参展商慧眼识珠全部买下,又被上海参观交流的北京一家木器家具厂上报给国家林业部。国务院很快发文并组织专家赶赴海南考察。这才使老料野生料的工艺品重新回归高端产品收藏行列之中。从此,海南黄花梨被列为国家二类珍贵保护植物。
20世纪80年代,王世襄先生的两本著作《明式家具珍赏》与《明式家具研究》问世,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人由收购收藏明式家具,转而收购囤积海南民间的普通黄花梨家具和原材料,海南民间尚存的一些旧料和小料,甚至连陈旧的门窗料、农具料都几乎收购殆尽。“深藏乡野人不识”的海南黄花梨,真正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海黄的价格也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二十年来,翻了400倍不止,涨幅远远高于黄金,甚至北上广的房价。各类各样高价拍卖黄花梨的新闻层出不穷,在这强大的价值背后也引发了冒险盗采的违法行为,更有黑心商家拿其他产品冒充销售等恶劣行为。
匠艺藏馆在这里要提醒收藏爱好者特别注意,海黄是一个文化的开启,收藏黄花梨,本意就是为了保护传承海黄,赋予其艺术与文化,外国人为什么喜欢收藏中国的黄花梨家具?是因为这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不要盲目跟风,理智收藏,关注【匠艺藏馆】公众号,一起挖掘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