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争议最大的人物曹操(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争议最大的人物曹操(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曹操一生行事全凭个人喜好,爱才惜才却也疑心太重,有时刚愎自用有时却又集思广益,有时礼贤下士有时却又奸诈无比,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或物时可以真情流露毫不掩饰,但不要企图去揣摩曹操内心,基本上触及这一底线的人都不存在了。曹操作为一方霸主身上的优缺点非常明显,跟刘备所谓的仁德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极端,就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软禁汉献帝刘协任意操控汉室天下,做事风格不被世人认可便称之为奸雄。然而,在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上,面对已经支离破碎的汉室江山,曹操的所作所为何尝不是另一种最有效的手段,能够成为王者必然容不得半点心软,如果说因为曹操的霸道便将其称之为奸雄的话,那同样将所谓的仁德发挥到极致的刘备,何尝不是另一个奸雄呢?曹操作为三国乱世中的一方霸主,长期以来背负着奸雄的称呼,世人将其描绘成大奸大恶之人实在有失公允。纵观曹操的一生行事虽然瑕疵很多,但却难掩其自身的文韬武略,以及对当时北方天下百姓的功绩。面对
曹操这个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作为一方霸主所具有的文韬武略,是其他枭雄都望尘莫及的。曹操此人亦正亦邪让人看不清摸不透,当有人试图去揣摩他心思的时候,这个人也就离凉透不远了。杨修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仗着自己有几分小聪明不断去试探曹操的底线,白白摊上一个扰乱军心的罪名,最后落得死无全尸岂不惜哉!
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看重刘备,为什么会觉得刘备的存在是对他最大的威胁,主要是因为刘备身上具有跟曹操相同的特点,如果说曹操是以自身的王者霸气去征服别人的话,那刘备的所谓仁德就是其识人用人的最大利器,曹操在刘备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曹操跟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试探性地说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余者皆不足虑也,这一句话确实让刘备吓得不轻,刘备也是极负心机以雷声做掩饰,才让曹操暂时放松了警惕,逃出生天的刘备在后来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不仅打败了曹操也改变了天下的格局,刘备也是英雄了得这点曹操是打心底佩服的。
曹操惜才爱才之心是天下皆知,陈宫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却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觉得曹操用心歹毒所以选择离开投靠了吕布,后来辅佐吕布也曾给曹操制造了许多麻烦,在白门楼吕布殒命之后,曹操其实也不想杀陈宫,然而面对一心求死的陈宫,曹操为了成其名节只能将他杀害,有人说是曹操料定了陈宫会一心求死所以才如此作态,确实不可否认有这种可能性存在。然而,曹操对关羽的重视程度完全超乎世人想象,关羽作为刘备的义弟心如铁石誓死追随,曹操自己心里也清楚这点,只是任谁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或物的时候,难免会迷失心智。曹操企图用加官进爵、美女财宝去动摇关羽的决心,连宝贵的赤兔马也送给了关羽,甚至是用计让关羽去斩颜良诛文丑,想借袁绍的刀去杀刘备,彻底绝了关羽的念头,可惜一切都未能如愿,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也不忍心加害,只能信守承诺让关羽回到刘备身边。为何曹操会如此毫不掩饰地喜爱关羽,是因为其忠义还是别的原因已经无从得知,这份偏爱也让世人看到了曹操真性情的一面。
荀彧从兖州开始便跟随曹操征讨天下,为曹操引荐了许多人才,在几次关键战役上的建议也让曹操像吃了定心丸一般,两人亦臣亦友般相识相知数十载,可见曹操对荀彧是非常敬重的。两人曾经有过:共扶汉室、永为汉臣的誓言,然而在曹操做了魏王之后,荀彧内心极度矛盾和悲凉,曹操也自知无法面对荀彧,最终只能赐给荀彧一个食盒让其自行裁决。此刻汉室天下对于曹操来说就是囊中之物,然而奇怪的是终其一生都未踏出这一步,有人说曹操是为了信守与荀彧的誓言,弥补心中对荀彧的愧疚,也有人说曹操是害怕招来孙刘两股势力的讨伐,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曹操一生行事全凭个人喜好,爱才惜才却也疑心太重,有时刚愎自用有时却又集思广益,有时礼贤下士有时却又奸诈无比,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或物时可以真情流露毫不掩饰,但不要企图去揣摩曹操内心,基本上触及这一底线的人都不存在了。曹操作为一方霸主身上的优缺点非常明显,跟刘备所谓的仁德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极端,就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软禁汉献帝刘协任意操控汉室天下,做事风格不被世人认可便称之为奸雄。然而,在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上,面对已经支离破碎的汉室江山,曹操的所作所为何尝不是另一种最有效的手段,能够成为王者必然容不得半点心软,如果说因为曹操的霸道便将其称之为奸雄的话,那同样将所谓的仁德发挥到极致的刘备,何尝不是另一个奸雄呢?
曹操作为三国乱世中的一方霸主,长期以来背负着奸雄的称呼,世人将其描绘成大奸大恶之人实在有失公允。纵观曹操的一生行事虽然瑕疵很多,但却难掩其自身的文韬武略,以及对当时北方天下百姓的功绩。面对已经病入膏肓的汉室天下,其实刘备和曹操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刘备有汉室后裔这块挡箭牌,用所谓的仁德包装起来让世人觉得合乎正统。而曹操雄才伟略根本不用顾忌世人的看法,称之为奸雄也不失为对其能力的肯定,当然不管是奸雄也好英雄也罢,世人和史书也都记住了曹操的功绩,并且对于曹操终其一生未称帝,到底是信守承诺还是畏惧人言也都热议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