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在拳经中提到的拳法(戚继光为何认为传统武术没有用处)
戚继光在拳经中提到的拳法(戚继光为何认为传统武术没有用处)在金庸笔下,即使强如周芷若,在千军万马和四面八方的刀枪剑戟中,她的高超武艺也施展不开。后来推翻元朝的也不是武艺超群的明教高手,而是得了《武穆遗书》,习得高超用兵之法的徐达。屠狮大会期间,两万元兵开往少林寺那段:“群雄先前均想纵然杀不尽鞑官兵,若求自保,总非难事。但适才一阵交锋,见识到了元军的威力,才知行军打仗,和单打独斗的比武确是大不相同,千千万万一拥而上,势如潮水,如周芷若这等武功高强之极的人物,在人潮中也是无所施其技。四面八方都是刀枪剑戟,乱砍乱杀,平时所学的甚么见招拆招,内劲外功,全都用不着。…………待见元军退去,群雄纷纷议论,才明白为甚么前朝尽多武功高强的英雄豪杰之士,却将大好江山沦亡在鞑手中。”“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戚少保的话其
最近,传统武术因最近一次比武事件又火了起来,混元太极门马保国先生约定好和某位MMA名人比武,结果最后却又爽约,甚至还报警。这件事,引发众多吃瓜群众对于传武的不屑:“传武的大师果然是骗子啊!”
然而就有很多传武粉不服了:“传武怎么可能不厉害呢?中国古代战争那么多,不是用的传武吗?不是传武,中国可能早就亡了。”
然而这种说法是很不准确的,在古代战场上,根本没有施展传武的空间,使用的武艺也根本不是传统武术。而且对于传统武术,抗倭名将戚继光更是不屑一顾。
戚继光在他的《纪效新书》中写道:
“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
戚少保的话其实说的已经很浅显,在古代战场上,靠的是运用残酷记录建立起来的大军阵,讲究的是整齐划一,每个士兵之间的间隔很小,用枪则一起刺,用刀则一起砍,就连转个身都难,根本没有施展武艺的空间。况且,敌人也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在《倚天屠龙记》的三十九章里,曾描写了这样一段:
屠狮大会期间,两万元兵开往少林寺那段:“群雄先前均想纵然杀不尽鞑官兵,若求自保,总非难事。但适才一阵交锋,见识到了元军的威力,才知行军打仗,和单打独斗的比武确是大不相同,千千万万一拥而上,势如潮水,如周芷若这等武功高强之极的人物,在人潮中也是无所施其技。四面八方都是刀枪剑戟,乱砍乱杀,平时所学的甚么见招拆招,内劲外功,全都用不着。…………待见元军退去,群雄纷纷议论,才明白为甚么前朝尽多武功高强的英雄豪杰之士,却将大好江山沦亡在鞑手中。”
在金庸笔下,即使强如周芷若,在千军万马和四面八方的刀枪剑戟中,她的高超武艺也施展不开。后来推翻元朝的也不是武艺超群的明教高手,而是得了《武穆遗书》,习得高超用兵之法的徐达。
虽然这段描写是小说家之言,但是从上面戚继光的话来说,也未尝没有道理。
既然戚继光认为如同花架子一般的传统武术无用,那么在他眼里,那种武艺是最有用的呢?
这当然是战场上严格的纪律和兵种之间的严格配合。
面对武艺娴熟的倭寇,之前的卫所兵之所以每战必败,是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腐败,不习战阵之法,阵型散乱,相互之间也毫无配合。在与倭寇的战争中,常常陷入散斗。而武艺不精的卫所兵,又如何是倭寇的对手呢?
针对这一点,戚继光加强纪律和训练创造了“长短兵器结合、火器与冷兵器”相结合的“鸳鸯阵”。战斗开始,士兵们只用听从号令,同时向前砍杀或刺击就可以。即使倭寇个个是剑豪,但也敌不过集体的力量。
所以,武艺高强的倭寇在戚继光的手下节节败退,经常被杀数千人,他们神乎其神的刀法根本毫无作用,而明军的损失常常是个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