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波斯帝国之旅(波斯帝国1居鲁士大帝)

波斯帝国之旅(波斯帝国1居鲁士大帝)(波斯帝国全盛时期)首先让我们暂时离开爱琴海,把眼光往东挪一点儿,去看看希波战争中的另一方——波斯的来龙去脉。一般现在市面上比较靠谱的讲述希波战争的作品,比如英国作家汤姆.霍兰的《波斯战火》,或者唐纳德.卡根的《伯罗本尼撒战争》,或者经典文献,如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西塞罗《论神性》、保萨尼亚斯的《希腊志》都是站在希腊人一方说话的,免不了会“尊希腊、贬波斯”。但是希罗多德不一样,他作为一个希腊人,并没有在书里偏袒希腊人,有的地方的措辞,明显是站在波斯立场上看问题,作为读者的体验也就迥然不同了。因此这部书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认知与视角。立场不一样,结论也就会不同。希罗多德深知这一点,所以《历史》一书中,他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尽量从中立的角度看问题,这便是这部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也是我选择《历史》作为我的写作的第一参考书籍的最主要原因。接下来我们就沿着希罗多德的足迹,一起去看看这两场战争都发生

现在,我们开始讲述希波战争。

历史上的希波战争一共两次,中间相隔了十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的战争较量。记述这两场战争最为权威的著作,当属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不朽巨著《历史》。这部书从波斯崛起写到两次希波战争,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按照古希腊九位缪斯女神的名字分别命名,形成了一部以战争过程为主轴、详细记载参与战争各个国家内政外交和地区风土人情的旷世巨著。我的写作,主要也是参照这部作品。

但是我选择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它的名气,而是在于它的核心价值:客观与公正。

波斯帝国之旅(波斯帝国1居鲁士大帝)(1)

(希罗多德)

一般现在市面上比较靠谱的讲述希波战争的作品,比如英国作家汤姆.霍兰的《波斯战火》,或者唐纳德.卡根的《伯罗本尼撒战争》,或者经典文献,如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西塞罗《论神性》、保萨尼亚斯的《希腊志》都是站在希腊人一方说话的,免不了会“尊希腊、贬波斯”。但是希罗多德不一样,他作为一个希腊人,并没有在书里偏袒希腊人,有的地方的措辞,明显是站在波斯立场上看问题,作为读者的体验也就迥然不同了。因此这部书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认知与视角。

立场不一样,结论也就会不同。希罗多德深知这一点,所以《历史》一书中,他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尽量从中立的角度看问题,这便是这部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也是我选择《历史》作为我的写作的第一参考书籍的最主要原因。

接下来我们就沿着希罗多德的足迹,一起去看看这两场战争都发生些啥,还有我们能琢磨出什么道理来。

首先让我们暂时离开爱琴海,把眼光往东挪一点儿,去看看希波战争中的另一方——波斯的来龙去脉。

波斯帝国之旅(波斯帝国1居鲁士大帝)(2)

(波斯帝国全盛时期)

波斯,是今天伊朗的前身。

波斯发源于今天伊朗一个叫做法尔斯的地方 大概位置是在伊朗的西南部。这个地方堪称伊朗最牛的地区,因为伊朗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时期,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萨珊王朝,最初全部崛起于法尔斯地区。我一直把这个地方和我们中国东北作类比,因为东北是女真人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女真人建立的两个朝代,完颜氏金朝和爱新觉罗氏清朝,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法尔斯的古文发音“Parse”,随着与希腊文化的交流就演变成希腊语“Persis”,最后演变为今天波斯的英语单词“Persia”。

今天大家与伊朗人交流,会有一个感觉,那就似乎每一个伊朗人发自内心都散发着一种骄傲,特别是当他们面对中东一帮阿拉伯哥们儿的时候,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会非常明显。如果你认为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就把他们看成差不多的一类人,那么伊朗人会非常严肃地告诉你:我们不一样!

伊朗和中东阿拉伯民族不一样的地方很多,但最主要的区别是三个:民族、语言和宗教。在伊朗人看来,波斯民族,比起阿拉伯民族而言,文明程度更高,历史更为悠久。波斯人开创欧亚非大帝国的时候,你阿拉伯人还在沙漠里吃沙,我们可比你先进太多了;伊朗人是雅利安人,讲的是雅利安语,是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今天伊朗的英语Iran和雅利安的英语Aryan无论从发音还是构词规则上都非常接近,就是因为两者近亲的缘故。阿拉伯民族是闪米特人,讲的是闪米特语,语言的差异导致文化基因也不一样,阿拉伯人普遍是游牧出生,而不管是现在的伊朗还是古代的波斯,文明的基因是定居和农耕,两者文明的底层逻辑是不一样的。至于宗教,伊斯兰世界的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内部矛盾已经互相仇视了上千年,逊尼派(Sunni)的老大是沙特,而什叶派(Shia)的扛把子就是伊朗。作为什叶派领袖,伊朗在伊斯兰宗教事务中,影响力是举足轻重的(伊朗成为什叶派领袖的故事,我们后面谈到阿拉伯帝国的时候会涉及),伊朗也自然瞧不上周围那帮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人(当然反过来他们看伊朗人也不眼)。总之,伊朗在中东,处处显得与众不同,卓尔不群。

如果你要问这种骄傲从何而来,追根溯源的话,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居鲁士大帝,以及他一手开创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

波斯帝国之旅(波斯帝国1居鲁士大帝)(3)

(居鲁士大帝)

波斯坐落在今天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条大河形成的冲积平原,便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核心区域,是“新月沃地”的组成部分。这个地方土地异常肥沃,《圣经.旧约》上说“流着奶和蜜”的迦南地区,就是“新月沃地”的一部分,可见这个地方产生文明的条件得天独厚,因此也就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与埃及文明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文明发源地,领先于后来的希腊、印度和中国。

但是这个地方与其他文明区域相比有一个很不同的特点:一点遮挡都没有。

其他的文明,多少都有一点自然形成的屏障,可以对自身的安全有一点依托。比如埃及有撒哈拉沙漠、希腊有地中海、印度有兴都库什山、中国有青藏高原,而美索不达米亚啥都没有,是真正的一马平川。而这个地方又是如此富饶,那无论是大罗神仙还是牛鬼蛇神,都能来这里试试身手,碰碰运气。因此就必然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打仗的时间多,太平的时间少。所以两河文明的书籍看起来特别头大:部落太多,人名太多,地方太多,战争太多,事件太多,彼此之间的关系又太复杂,读起来就一个字:乱。

如果撇开那些支线剧情,两河文明的发展脉络最精简的概括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赫梯--亚述--新巴比伦—波斯

讲述波斯,我们从亚述开始。

亚述是两河流域的一个大玩家,存在时间前后长达数百年,疆域最辽阔的时候曾经统治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辉煌一时。亚述历史上曾经接连出现了6位大有作为的君主,将亚述的版图扩充到了极致。但是不管是谁,他们都遵循了亚述人的一个普遍特点:极其彪悍。

注意措辞,不是彪悍,是极其彪悍!

大家今天如果去到伦敦大英博物馆参观,在其中的中东馆区,有一组是展示亚述人打猎的浮雕,展品是几十组石雕一一拼接而成,这组浮雕占据了两个墙面,你从头到尾走一边,能够完整看清楚亚述人当时集体狩猎的宏大过程,十分震撼。

之所以要讲这组展品,倒不在于它的艺术造诣,而在于内容。大家仔细去看浮雕,会发现这帮亚述人打猎的对象很特别,他们只对一种猎物感兴趣:狮子。

波斯帝国之旅(波斯帝国1居鲁士大帝)(4)

(伦敦大英博物馆中东区亚述浮雕群)

波斯帝国之旅(波斯帝国1居鲁士大帝)(5)

(亚述人猎杀狮群)

亚述人这种狩猎狮子的习俗,最初是部落自然的行为。后来等到帝国越来越大,统治者刻意将这种捕猎形式固定下来,作为亚述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抓手。类似于清朝满人每年的热河秋狩。通过这种集体活动,提高凝聚力,重申尚武的精神。从这个例子里大家可以自己脑补,这帮人崇尚武力到了什么程度。同样,大家也不难想象,如此彪悍的这帮人,对待被他们征服的人,会是个什么嘴脸。

狮子我们都不放在眼里,你们这帮屁民算什么东西?

在这种思维意识下,亚述从上到下就是一部暴力机器,国家治理根本谈不上技术含量。阅读亚述的历史,看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酷刑与征服,他们酷刑的暴虐程度,征服的嗜血程度,在人类历史上都不多见。

可想而知,这种统治方式出问题那是早晚的事。

在亚述最后一位雄主巴尼拔去世后,亚述帝国迅速衰落。而在同时,邻居迦勒底人崛起了。公元前626年,迦勒底攻占了亚述统治下的巴比伦城,建立了新巴比伦王朝。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王国攻占了亚述首都尼尼微,7年后的公元前605年,如日中天的新巴比伦军队在著名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统领下,在卡赫美士战役中击败了埃及军队,亚述仅剩下的一点兵力也在这场战役中被消灭干净,至此,这个曾经不可一世亚述帝国彻底灭亡,前后才21年。相比他的存续期,他的灭亡快得就像自由落体,与他血腥的统治脱不开干系。

灭了亚述,整个地区就进入了新巴比伦王国当老大的时代。在巴比伦大哥的身边,有个小弟叫米底王国,从一开始就坚定跟随巴比伦东征西讨。现在大哥牛掰了,他也跟着风光无限,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国,一下子干成为了大国。这样一来,米底国和大哥新巴比伦,还有他的北方邻居吕底亚一起,成为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三大帝国。

波斯,正是这个米底王国的小弟。

波斯帝国之旅(波斯帝国1居鲁士大帝)(6)

(波斯崛起前的位置)

说到这儿,大家发现,原来一开始的波斯只是一个菜鸟小国,撑死了就是一个跟班。一个连上牌桌资格都没有的屌丝国家,那怎么就变成了那么牛的超级大玩家呢?

逆袭,从一个梦开始。

一天夜里,米底国王阿斯提格斯做了个有点尴尬的梦。他梦见他的女儿在小便,结果尿液一落地居然变成了大洪水,淹没了整个王国。醒来后他赶紧找祭祀解梦,得出的结论说这是大凶兆,代表着你女儿以后生下的孩子会毁灭米底王国。阿斯提格斯一听就急了:好不容易有了今天不能就这么没了。于是他大手一挥,立刻把女儿远嫁了出去,给了一个叫冈比西斯一世的波斯低级贵族。阿斯提格斯打的算盘很清楚:波斯是我的附庸国,一个弱鸡小部落,女儿嫁的人在这个部落里也不算最有实力的贵族,那么将来你的孩子也不能威胁我的国家。

女儿嫁过去之后,不久之后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居鲁士。

阿斯提格斯满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结果又是一天夜里,他又做了一个梦,又是梦见他的女儿,不过这次不是不文明行为,而是她女儿的肚子里长出了一株葡萄藤,把整个美索不达米亚都给遮住了。醒了过后,阿斯提格斯再找人解梦,得到的结果和上次一样:你女儿生的孩子,将来会灭了所有人,包括你这个外公!

接下来的桥段就很俗了,都是我们熟悉的味道。

快崩溃的阿斯提格斯派来了手下的一员大将哈尔帕格斯,指示他去杀人灭口。哈尔帕格斯找到了冈比西斯一世夫妻俩,但是始终下不去手,最后他偷偷把小居鲁士带到了很远的地方。那里正巧有一对夫妇,刚生了一个男孩夭折了,他们就主动收养了居鲁士,再把他们死去的孩子的尸体交给哈尔帕格斯回去交差。

居鲁士就这么活了下来。

长到少年,小居鲁士长得浓眉大眼,体格强壮,成了当地的孩子王。有一天,这帮孩子在玩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居鲁士在里面扮演国王,有一个当地的大贵族孩子也和他们一起玩儿。结果不知道是入戏太深还是假戏真做,居鲁士在游戏里以国王的身份,用鞭子抽了这个贵族孩子一顿,那可是实打实的真抽,打的人家小少爷遍体鳞伤。贵族孩子的父母当然不干,就抓住了居鲁士这个没大没小的小王八羔子扭送公堂。由于涉及到大贵族,这个案子就惊动了宫廷,居鲁士的身世就在这个案子审理过程中被挖了出来,国王阿斯提格斯因此得知了他这个外孙还没死。

在核实了居鲁士身份后,阿斯提格斯立刻起了杀心。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阿斯提格斯身边有个祭祀,估计不想主子作孽太多,就忽悠老板说:你这个外孙在游戏里面已经成为国王了,那么现实中就成不了王了,因为波斯有句话叫做“没人可以两次称王”。既然这个小子没办法成为国王了,那对你还有什么威胁呢。毕竟是你的外孙,血浓于水,杀得怪可怜的,还是留着好。一番说辞下来还真把阿斯提格斯给说动了,居鲁士因此涉险过关,被送回了波斯。

回到波斯的居鲁士,理所当然地恢复了贵族的身份,接着继承了家产,这是居鲁士人生的第一桶金,接下来的几年,年纪轻轻的居鲁士卷起袖子励精图治,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在公元前559年,他率领部族成功统一了波斯的10个部落,不仅使居鲁士的威望蒸蒸日上,也使波斯正式成为一个统一体。在居鲁士的治理下,波斯内部秩序井然,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波斯帝国之旅(波斯帝国1居鲁士大帝)(7)

本来这样的日子挺好,但像他这样能干的人,老天爷注定不会让他当小清新的。

不久后的一天,他接到了一个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一封劝他造反的信。

写信的人,叫哈尔帕格斯。

对,就是那个被派去杀居鲁士、又没能下去手的米底将军。

阿斯提格斯虽然没再为难居鲁士,但是看到哈尔帕格斯,心里很窝火:好你个龟孙,居然敢抗命!为了让他长点记性,阿斯提格斯干了件特别混蛋的事儿。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阿斯提格斯设计将哈尔帕格斯的儿子骗到偏僻的地方杀害,然后命令厨房把这个孩子剁成肉酱做成菜,放到哈尔帕格斯面前,让他蒙在鼓里的情况下吃了下去。等吃完了,再把孩子的遗骸放在篮子里送到哈尔帕格斯面前,让他把这些“用不着的东西”带回去,等于用这种变态的方式告诉他你吃的是自己的儿子。

要是换了别人碰到这种场景,要么当场崩溃、要么直接抄家伙上去拼命了。但这个哈尔帕格斯却是个不一般的狠人,面不改色,照吃不误,吃完了还表示奴才抗命罪有应得,领导杀得有道理,满口都是谢主隆恩、我主万岁的话。阿斯提格一看认错态度很好,觉得这小子还算识相,敲打的目的达到了,就没再继续追究,哈尔帕格斯官照当,兵照管,权照抓。

每次看到这,我都对阿斯提格斯这个老兄的智商着急。

我们一直都说“胡萝卜加大棒”手段有多么有效,但这招用起来可是个技术活儿。简单说就是胡萝卜要足够大、足够多,舍得给,人们才有动力去干活。而大棒要有效果,抡起来要注意分寸,不能用力过猛,打疼了人会长记性,打死了就傻缺了。阿斯提格斯以为这种杀鸡儆猴的把戏就能换来战战兢兢的忠诚,但你杀的可是人家亲儿子,哈尔帕格斯岂会善罢甘休?你杀人家儿子还继续让人家掌权,不是等于给自己挖坑埋雷吗?你是不是过高估计了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

我一直想问问这位阿斯提格斯:你这么好的自我感觉究竟是哪里来的?

因为有了这个血海深仇的故事,这才有了上面提到的,居鲁士收到劝他造反的书信。在信中,哈尔帕格斯承诺,只要你造反,他就当内应。

居鲁士接到信后,权衡再三,觉得他这个外公实在太不是东西了。如果他起兵,胜算应该很大。

那就反!

决定造反的居鲁士,进行了极富创意的战前动员。

有一天,他将族人召集在一起,每个人都带上种地开荒的工具,跑到郊外。居鲁士指着一片荒地,让族人们马上对这块地进行开垦,不许问为什么,叫你干你就干,不服憋着。所有人在他的指挥下往死里干了整整一天,一个个都累成了狗。到了晚上收工,居鲁士一分钱工资没发、一句暖心的话没讲,挥挥手拿他们当屁一样给放了。族人虽然不敢问,但是心里非常恼火。

到了第二天,居鲁士又把族人召集到一块儿,不过这次没带他们去刨地,而是到了一处花园。族人们走进去的时候,发现盛大的宴会已经准备好了,到处都是鲜果佳肴和各色美酒,还有歌舞助兴。这一次居鲁士笑脸相迎,热情招呼大家开吃。族人们虽然感觉这小子肯定有事情,但既然来了,那就先吃饱再说。于是这帮波斯人敞开了吃喝,宴席持续了整整一天,享受了一次难得的奢侈。

酒足饭饱之后,居鲁士站起来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觉得昨天的日子好,还是今天的日子好?

这不是废话吗!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居鲁士说,我们波斯人现在被米底人统治,我们的生活状态就好像是第一天的样子。我们干活干到吐血,在米底人看来就是活该,因为他们当我们是奴隶,奴隶就活该被歧视,受虐待也是天经地义。想要好脸,不存在的。想要工钱,做梦去吧,想要好日子,奴隶不配过好日子。这就是我们波斯人当前的处境。

而今天的日子,每个人都觉得好,但是如果我们不反抗,这种生活是不会自动找上门的。米底人天天过的就是这种日子,而我们只能看着。但是今天,我居鲁士向大家保证,如果大家愿意和我站在一起并肩作战,我一定可以带领大家把压在我们头上的米底人掀翻,我保证以后大家天天能过今天这样的日子。

这下,这帮波斯哥们儿全明白了,这是造反动员啊。

干不干呢?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阵沉默。

:“如果失败,要杀头的。”有人提醒居鲁士。

:“要是不干,你现在的日子可能还不如杀头来得痛快。”居鲁士提醒他们。

看看身上的破衣烂衫,再看看手里的酒肉。

爷们儿干了!

公元前553年,波斯人居鲁士,在伊朗法尔斯地区集结军队,扯起反叛大旗,正式对米底帝国宣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