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时的大佐有谁(日本二战时期的)
日本二战时的大佐有谁(日本二战时期的)将官:陆上幕僚长(海上幕僚长、空上幕僚长)、陆将(海将、空将)、将补;现在我们再了解一下日本的军衔编制。日本军衔现指日本的自卫队里面被授予的职位名称。现行军衔设6等18级:将官: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日本的侵华战争让我们牢记了日本帝国的滔天罪行,同时还有一些著名的历史战犯也将在史册上永远地被唾弃,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日本战犯冈村宁次,七七事变的第二年,身为大佐的冈村宁次接到军部调令越级提升至司令官,成为军内的焦点,但殊不知,“大佐”才是日军内部人人要争的军职,那么日本“大佐”相当于我军什么军衔,为何日军不当少将要争当大佐呢?
先来“科普”一下我国的现行军衔制说到军衔,我们先要“科普”一下我国的现行军衔制。“军衔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军衔制以军官的职务、资历、贡献、才能等综合因素作为评定和晋升军衔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拟议实行军衔制,一次是抗日战争初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一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之后。两次拟订的军衔等级都与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军衔制相同,但由于受当时环境的制约,两次拟订的军衔制度都未能实行。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军官军衔共设4等14级。到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制,军官军衔共分3等10级。即: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再来说说日本的军衔编制现在我们再了解一下日本的军衔编制。日本军衔现指日本的自卫队里面被授予的职位名称。现行军衔设6等18级:
将官:陆上幕僚长(海上幕僚长、空上幕僚长)、陆将(海将、空将)、将补;
佐官:一佐、二佐、三佐;
尉官:一尉、二尉、三尉;
准尉;
曹:曹长、一曹、二曹、三曹;
士:士长、一士、二士、三士。
但在抗战时期的日本军衔是指二战结束前旧日本军采用的旧军衔,日本作为战败国在军衔上作出了较大的调整,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二战时期日本的军衔。分为6等16级:
将官:大将、中将、少将;
佐官:大佐、中佐、少佐;
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准士官;
下士官:曹长、军曹、伍长;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以此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二战时期的“大佐”相当于我军现在的“上校”,也就是团长级别的军职人员。从级别可以看出,将官是要高出佐官一级,那么为何日军不当少将要争当大佐呢?
争当大佐的原因二战的日本仍然是幕府时期的“底子”,除了财团就是军阀家族垄断着全国的经济命脉,而在战场上这些财团与军阀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军队之内各家族的成员都会占有一席之地。
简单来说,就是军队是在天皇的领导下各行其政,只要达成共识,在利益的前提下会很愉快地合作。也可以理解为,能在军队中有一定军衔职位的人,背后都会有一个家族的支持。
像“大佐”这样的军衔,在当时的日本军队当中可不是一般的“团长”级别,大佐可以担任: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中将)。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佐的实际军权要比一般的少将还要大,比如像陆军联队长这样的编制在4000人左右,并且步兵联队和骑兵联队在成立时,往往都会被天皇授予军旗,这是一般军队编制难以享受到的“殊荣”。
因此,大佐是日本军队内部人员都要争当的大佐,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权力,更是一个家族的荣誉,而这些往往都是与家族利益相挂勾的。
当然,并不是只有家族的背景做靠山便能坐上大佐之位,更是要有一定的能力才会有机会成为大佐。像前面说过的冈村宁次由大佐越级升为司令官,他的大佐之位也是“凭本事”才坐上去的。
从1917年开始冈村宁次就在驻华武官处工作。1919年回国后,长期供职于陆军参谋本部,研究中国情报。1925-1927年任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参与中国内战。
1932年,为了转移九一八事变后国际社会对东北的关注,他派遣田中隆吉和川岛芳子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出兵中国上海。1932年8月19日,冈村宁次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奉命转赴东北,出任关东军副参谋长,以大佐的身份开始了他的“侵华”军旅生涯。
小结:日本侵华的血泪史会铭记于每个国人的心中,但对日本的各方面知识我们也要多些了解,正如古人所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不是吗?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冈村宁次回忆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