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二战中的kv6坦克(二战十大坦克之六)

二战中的kv6坦克(二战十大坦克之六)虽然KV-1被苏联军工采用,但该车并不是一辆设计完美的坦克,只能说与它的对手SMK以及T-100相比,KV-1具备更多的优势罢了。实际上作为苏联坦克的前期实践性产品,KV-1的设计有许多问题,这些都在未来的战争中影响了坦克的作战性能。1939年8月,按照苏联军工的要求,SKM、T-100以及KV的原型车在试验场进行实车测试,在测试中多炮塔车型的协调性成为SKM以及T-100多炮塔坦克的运行缺陷,而单炮塔的KV则异军突起顺利获得苏联军工的认可被定型生产,正式命名为KV-1型坦克。1937年,苏联军工提出了新型坦克的设计标准,要求坦克的装甲在直射范围能抵挡住37毫米和45毫米反坦克炮的攻击,按照此标准坦克的正面装甲需要达到惊人的60毫米以上。最初在此款中型坦克的研发上受到了T-35坦克的巨大影响,在先后设计的SMK型坦克以及T-100坦克的方案中,两款坦克都计划采用了与T-35一样的五炮塔模式

1932年,红色政权的苏联制造出第一款重型坦克,多炮塔的T-35。这个重达52吨的钢铁巨兽装备有一门76.2毫米主炮,两门37毫米副炮(后加强为45毫米),以及5挺机枪,犹如一台移动的“火力炮台”,想要运作这个炮台需要11名成员同时操控,而这头“多头怪兽”是苏联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重型坦克,KV系列的前辈。

二战中的kv6坦克(二战十大坦克之六)(1)

T-35多炮塔重坦

皮糙肉厚的重型坦克——KV-1型

在西班牙内战中,苏联方面支援西班牙共和国军方的T-26以及BT-5系列坦克在实战中暴露出装甲太薄弱,在面对敌方的反坦克炮时十分容易被击穿造成损失。

因此苏军在西班牙内战之后,对重型坦克的设计研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此前注重机动以及火力转而注重装甲防护。

1937年,苏联军工提出了新型坦克的设计标准,要求坦克的装甲在直射范围能抵挡住37毫米和45毫米反坦克炮的攻击,按照此标准坦克的正面装甲需要达到惊人的60毫米以上。

最初在此款中型坦克的研发上受到了T-35坦克的巨大影响,在先后设计的SMK型坦克以及T-100坦克的方案中,两款坦克都计划采用了与T-35一样的五炮塔模式,后来逐渐缩减最终减少为双炮塔模式。

就在苏联军工对多炮塔情有独钟的时候,敏锐的坦克总设计师认为未来战场多炮塔的优势会随着火炮射速的提升而改变,单炮塔会成为未来坦克研发的主流方向,在这个思想的引导下,科京研发了KV型单炮塔坦克。

1939年8月,按照苏联军工的要求,SKM、T-100以及KV的原型车在试验场进行实车测试,在测试中多炮塔车型的协调性成为SKM以及T-100多炮塔坦克的运行缺陷,而单炮塔的KV则异军突起顺利获得苏联军工的认可被定型生产,正式命名为KV-1型坦克。

虽然KV-1被苏联军工采用,但该车并不是一辆设计完美的坦克,只能说与它的对手SMK以及T-100相比,KV-1具备更多的优势罢了。实际上作为苏联坦克的前期实践性产品,KV-1的设计有许多问题,这些都在未来的战争中影响了坦克的作战性能。

KV-1型坦克乘员5人,车长,炮手,驾驶员,副驾驶员,机枪手,因为KV-1的车内空间十分狭窄,车长不得不在观察战场环境的同时兼任装弹手的工作,这无疑极大的影响了坦克的作战效能。(想象一下,战斗进行中,坦克成员在等待车长的战斗指令,而车长正在给火炮装弹无暇指挥,等到炮弹装好车长回到指挥位置的时候很可能目标已经转移或者先与KV-1发动攻击。)

此外,KV-1的弹药贮存设计的十分不合理,KV-1的弹药舱设置在坦克底部,需要从炮塔下到车内打开弹药箱取出炮弹装入火炮,整个过程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火炮的射速也没有办法提高。

但是俗话说,“一白遮百丑” KV-1型坦克通过优秀的火力表现以及完美的防护性能上的优势弥补了设计上的缺陷成为一款实用的战争利器。

早期的KV-1采用的是30倍径的L-11型火炮,中期采用39倍径F-32型火炮,后期采用41倍径ZS-5型火炮。火炮是穿深也从早期的500米距离上击穿70毫米垂直钢板升级为中后期的,500米距离上击穿90毫米装甲,几乎完克了德军前中期的Ⅳ号主力坦克的正面装甲。

装甲防护方面,早期KV-1的炮塔正面与车体正面都是90毫米的装甲,后期受到“豹”式以及“虎”式的火力威胁又加装了40毫米的附加钢板,装甲厚度达到惊人的130毫米,这在战争初期几乎是无敌的存在,除了德军的88毫米高射炮之外德军的现役Ⅳ号以及37毫米反坦克炮都无可奈何。

机动性能,KV-1采用的是升级版的V2K型柴油机,最大输出功率为600马力保证了KV-1可以保持35公里每小时的公路越野速度,这对于重型坦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但是KV-1的传动系统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因为车身的重量在后期不断的加装升级中不断的提高导致坦克的传动系统故障频发,严重影响坦克的作战效率。

二战中的kv6坦克(二战十大坦克之六)(2)

KV-2 152毫米主炮

炮口即正义—152“神教”KV-2

1939年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KV-1获得了实战检验的机会,在战斗中KV-1的装甲表现不俗,但是火力表现在面对芬兰军队的永备型防御攻势的时候十分乏力,所以苏联军工决定在KV-1的基础上研发新型的大火力坦克。

1940年初,苏联军工以KV-1的车体为基础安装了一个“巨型”炮塔,并在炮塔里安装了一门152毫米口径的M-10型榴弹炮。

苏芬战争的末期,KV-2被送上了战场进行测试,在实战中KV-2的出色的防御力受到了一致好评,而152毫米的主炮虽然射击精度不佳但是伤害爆表,苏芬战争结束之后,KV-2上线量产。

量产型KV2对炮塔进行了改良,炮塔侧面的垂直装甲被改成了弧形增加了炮塔里的空间,并且在后面增加了一挺自卫机枪。

KV-2虽然使用的是KV-1的车身,但是因为大炮塔以及152口径火炮的存在所以KV-2型坦克的车身远比KV-1更大也更重。坦克的重要提高了,但是却没有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替换,因此KV-2的越野速度只有12公里每小时,属于“龟速”范围。

KV-2的装甲防护也比KV-1有过之而无不及,德军当时所装备的无论是坦克火炮还是反坦克炮都不可能在正面击穿KV-2的正面装甲,甚至击穿侧面也很麻烦,唯一能够在战争初期对KV-2造成实际损伤的只有德国的“反坦克神器”88毫米高射炮才能击穿。

KV-2所装备的152毫米主炮威力十分强大,在面对德国皮薄的Ⅲ型、Ⅳ型坦克时,如果火炮直接命中往往会穿透装甲在坦克内部引起爆炸造成敌方坦克严重损伤无法修复。

但是与KV-1一样的问题是KV-2的传动系统也问题严重,因为KV-2远比KV-1更重,所以KV-2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机动问题,在战争初期德军对KV-2造成损失不到KV损失的1/4,KV-2更多的损失来源于自身传送系统的问题而被遗弃或者在撤退时因为速度跟不上而被迫销毁。

KV-2重型坦克并能说是一款优秀的坦克,研发过程中完全可以认为是一辆“拼凑”而成的“移动炮塔”,在原有的KV-1的车身上放一门大口径的火炮,然后就有了KV-2。

原本KV-1就存在的传动系统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因为KV-2更重的重量导致问题更为严重,这在战争时期造成了大量KV-2没有损失在战斗中而损失在机动过程中,这无疑是KV-2的痛处。

但是KV-2凭借完美的防护以及大口径的火炮确实在战场上给德军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被152毫米火炮命中的装甲目标基本上都是车毁人亡的后果,乘员损失率极高;而早期德军坦克的火力对KV-2无能为力的火力表现更是让德军在面对KV-2时束手无策。

总体而言,KV-2坦克的缺陷明显,但是优势也明显,在战争中后期德军总结了针对KV-2的战术以及新型坦克的服役,KV-2的优势就不再明显逐渐被其他坦克取代。

二战中的kv6坦克(二战十大坦克之六)(3)

KV-3木质原型

胎死腹中的重装甲计划—KV-3

1941年3月,苏联军工获得情报德军正在建造新型的重型坦克,该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出众,火力也十分强大可以击穿当时苏军装备的KV型坦克的正面装甲。这份情报里提及的重型坦克计划很有可能就是“虎”式坦克的前期的VK4501计划。

1941年,亨舍尔公司决定研发VK4501系列重型坦克,坦克的正面装甲计划采用102毫米,并且安装一门88毫米,56倍径的强大火炮。

在这份情报的指导下,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决定建造新型的坦克加以应对,新型坦克的性能要求为:正面装甲的厚度要达到130毫米,侧面也需要达到90毫米,火炮采用107毫米的ZS-6新型坦克炮。

按照苏联国防部的数据要求,如果KV-3的建造完全按照国防部的要求建造,那么KV-3的总重量将要达到惊人的68吨(战争后期的虎王也仅有69吨),这在当时技术条件根本没有成熟的传动系统能够将这个庞然大物送上前线,并且正常的执行战斗任务,KV-2的问题还历历在目,KV-3的研发计划显然并不实际,因此不久之后KV-3的研发计划就终止了。

二战中的kv6坦克(二战十大坦克之六)(4)

多炮塔KV-5

多头怪兽的复苏—KV-4、KV-5

1941年中旬,苏联军工在研发KV-3坦克的同时,还在研发另一款应对情报中德军坦克的新型坦克计划,即224号工程计划,也就是后来的KV-4型坦克计划。

KV-4型坦克的研发再次回到了多炮塔的设计思路,在诸多设计样稿中,三炮塔,四炮塔,五炮塔的设计层出不穷,当然随着炮塔的增多,坦克的重量也不断增加,甚至一度超过了100吨的车辆自重。

例如,库彻科夫方案设计方案中,坦克的正面装甲达到130毫米(符合苏联国防委员会125毫米的设计要求),设有三座火炮炮塔,两座机枪炮塔,安装了一门107毫米主炮,两门45毫米副炮,全车重量达到了107吨。

与KV-3一样的问题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想要推动这样的庞然大物进入战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6月苏德战争爆发,KV-4的研发也随即停止。

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军工在KV-4的基础上简化了炮塔开始研制KV-5型坦克。KV-5装甲最大厚度达到180毫米,设有一大一小两个炮塔,安装了107毫米主炮,采用M-50T型发动机 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1200马力。

1941年8月,KV-5已经完成初始设计计划建造原型车,但是因为前线战事失利,KV-5的生产计划被搁置建造原型车的计划被迫停止。

KV-4、KV-5是苏联军工在多炮塔、超重型坦克方面重要的尝试,虽然二者最后没有成功研发服役,但是KV-5超百吨的设计思想无疑为苏联重型坦克未来的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将来IS系列坦克的研发升级给予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二战中的kv6坦克(二战十大坦克之六)(5)

KV-8喷火坦克

庞大的家族—从KV-6到KV-14

KV-5的研发研发计划停止后,KV系列的升级研发并未就此停止,在苏德战争中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KV系列坦克一直在不断的尝试升级改造研发,从KV-6到KV-14,这足以说明KV的发展历程的努力。

KV-6喷火坦克,在KV-1的底盘上 用火焰喷射器取代了原来的机枪位置,是其不但具备火炮打击能力而且同时具有喷射火焰的战斗功能,但是因为基础的KV-1型空间有限,需要为主炮留存弹药位置因此可携带的喷射燃料不足,在战斗中无法持久使用火焰喷射器作战。

KV-7坦克歼击车,采用KV-1S底盘,取消了炮塔设计,在前期采用多炮设计,但是战斗效能并不高,后期改为152毫米主炮。

KV-8喷火坦克,在KV-6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缩小了主炮为燃料提供足够的贮存空间,这样就可以保证KV-8火焰喷射器的燃料足够100次短喷射和3次10秒钟的长喷射。

KV-9突击炮,在KV1的底盘上安装一门122毫米炮,车身重量小于KV-2,火力表现也十分抢眼,机动性也高于KV-2,算得上是KV-2的加强版。

KV-10重型支援坦克,在KV-1基础上安装2具双联132毫米喀秋莎火箭发射器,但是最终没有量产。

KV-11重型坦克,在KV-1S的底盘上改装85毫米主炮,是KV85坦克的早期版本。

KV-12重型化学战坦克,在KV-1 型基础上加装了4个储气罐用来存放化学战剂,主要的作战武器也是此类化学药剂。

二战中的kv6坦克(二战十大坦克之六)(6)

KV-85

逆袭的重坦——KV-13、KV-85

1942年5月 全新设计的KV-13的原型车顺利下线,新型的KV一改以往超重的设计风格只有中坦级别的32.5吨,最大公路时速达到了55公里每小时几乎与T-34相当。

但是重量轻无疑意味着装甲薄弱,在测试过程中,KV-13正面装甲的防护性能与此前的重型坦克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这导致KV-13并不能完全满足苏联军方对重型坦克的需要,加上变速箱以及发动机的问题,KV-13最终未能量产。

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之后,为了对抗德军最先进的“黑豹”和“虎”式坦克,苏军决定立即开始研制威力更强的坦克。新型的坦克在KV-1S的底盘上换装新型炮塔搭载火力表现优异的D-5T型85毫米主炮。

D-5T型85毫米火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击穿“虎”式坦克正面的100毫米装甲,但是85毫米炮体积更大,KV-1S必须换装新的更大的炮塔,车重也随之增加,改装的新型坦克被命名为KV-85坦克。

KV-85的改造数量并不是很多,战场上的表现也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优秀,但是新型炮塔的设计为之后的IS系列坦克的炮塔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积累为接下来苏联坦克的升级改造打下了基础。

KV系列坦克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他坚实的装甲防护能力,几乎所有从战场上回来的KV坦克身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孔,这对德军造成的精神影响远大于实际损失。

但是KV系列不成熟的传送系统,频繁的发动机故障让坦克的实际作战效率大打折扣,有太多的KV坦克不是损失在与德军作战的前线而是因为自身故障而被遗弃在战场的后方,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战争资源的巨大浪费。

库尔斯克战役之后,德军性能先进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相继投入战场,KV坦克曾经的装甲优势也不再继续,但是凭借数量的优势以及不断的升级改造,KV系列一直活跃在二战的战场上与德国的Ⅳ号坦克一样打满了二战全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