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巴中(老巴中记忆承载着巴中历史的人行索桥)
鸟瞰巴中(老巴中记忆承载着巴中历史的人行索桥)跨越多年记忆这篇文章很长诉说一个故事沉淀一段历史将我们带回那段逝去的岁月
弹指一挥间
老巴中记忆
演绎无数个瞬间
定格一个瞬间
诉说一个故事
沉淀一段历史
将我们带回那段逝去的岁月
这篇文章很长
跨越多年记忆
这篇文章很短
一眼百年沧桑
你可否还记得早年
巴中的样子?
你记忆的巴中
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所生活、所热爱的城市
ta又承载了怎样的记忆
一段关于老巴中的城市记忆
从这开启
据《巴中县志》记载,为解决原巴中县白马井渡口南北两岸群众过渡难题,1985年,由巴中县宕梁区公所承头筹资修建吊桥,又称索桥。1986年竣工交付使用。桥长289米,主跨130米,桥面宽3.6米,两主塔墩各高14.4米。巴河吊桥横跨巴河,曾是连接巴中市江北新区和老城区的一处重要交通枢纽,很多人的岁月在吊桥上穿梭而过,吊桥夕阳作为巴城美景,曾被无数次定格。
吊桥静卧在巴河之上,方便着两岸的市民通行,多少人在吊桥上匆匆走过晨昏岁月。吊桥是巴中的一大景观,融进了许多巴城人的记忆深处,是巴中的文化符号之一。夕阳下,晨辉中,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那晃悠悠的美妙感觉,令人一生都难以忘怀。走在晃悠悠地吊桥上,听着哗哗的流水,像是走进了一个古老的年代:斑驳的铁索、发黑的木板、生锈的缆索、轻轻的晨雾倩影、淡淡的夕阳光景……恍惚间,似乎忘记了身在何处,不由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吊桥前世今生
巴中市江北人行索桥(又称吊桥),是当地群众集资修建,索桥为钢索悬拉结构。由于年久失修,该桥多次出现险情,经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桥。
1999年12月,由原索桥主管部门组织维修,2000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2003年交由巴中市规划和建设局管理并于当年进行维修。2006年8月15日晚,索桥再次出现险情,并于当晚实施紧急封闭。2007年1月,该桥加固维修工程正式动工,随后竣工通行。
2011年7月,巴中连降暴雨,导致巴河水位猛涨。吊桥在洪水中险象环生,差点被冲垮。2011年7月17日上午,为了确保市民安全出行,巴中市城管部门对巴河吊桥进行了封闭。
吊桥修建时,江南还是一排低矮的瓦房,江北尚未开发,它贯通南北,成为连接巴城南北两岸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吊桥见证了江北由大片大片的农田变成了一条条街道、一座座高楼。伴随江北的不断开发,新城逐渐崛起,南北两岸来往的人流也越来越多,巴河上又相继建起多座桥梁。然而,吊桥上还是人来人往,高峰时,一天人流量甚至达到三四万人。随着人流越来越大,因长期超负荷运行,吊桥逐渐显现病态,并因多次在汛期出现险情而不得不关闭维修。
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吊桥在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后,终将与人们渐行渐远,但与吊桥有关的美好回忆,却依旧在人们口耳间传承着:枕着木板听桥下流水的凉爽夏夜,依着栏杆的窃窃情话,桥头依稀的叫卖声……随着吊桥拆除,吊桥会逐渐在人们心头模糊,但与吊桥有关的故事、趣闻、传奇,甚至传说,会一代代传承下去,鲜活在巴城人的心里,积淀、升腾为一份精神给养,让后来人咂味、咀嚼,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历久弥新。
来源:美丽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