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实用(对比的历史很有趣)

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实用(对比的历史很有趣)申不害治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诸国不敢侵。但是申不害的思想主要还是“术”的应用,关注的是君主对臣子的驾驭之道,法令不是他的主干,所以申不害的变法始终停留在法家的一个侧重面,或者说是一种方法的尝试。申不害最重要的学说就是“术”,著有《申子》,现已失传。现在能看到比较完整的是唐魏征《群书纪要》中的《大题篇》,概括如下:1. 君主专制:“能独断者,为天下主”;2. 尚法:“君必明法”“以一群臣”;3. 重术:“君知其道,臣知其事”。魏惠王攻打韩国,韩昭侯很惶恐,不知所措。申不害劝谏韩昭侯主动向魏惠王示弱,以求魏惠王骄傲自大,引起他国不满。韩昭侯亲自持珪觐见魏惠王,魏惠王很高兴,就下令退兵,韩国也收获了他国的同情和支持。第二年,魏国又去攻打赵国,赵国向韩国和齐国求救。韩昭侯犹豫不决,申不害审时度势,不知道韩昭侯的真正意图。过了些时候,申不害暗自发动两位能言善辩之臣,再次向韩昭侯献策。申

战国中晚期法家重要三个代表(商鞅、申不害、慎到)分别代表(法、术、势)三种思想。从《史记》和《汉书》来看,三人从三个维度阐述了法家的运作核心,而且三者互有侧重,有所成就总结。

韩非子总结了法、术、势三种思想。韩非:法(主要是以法律制定行为规范,当时直接想实现的目标就是富国强兵);术(主要是御臣之术,当然还有刑名之术、察奸之术、防范之术。最直接体现在君臣关系上,特别是君主的威势和谋断);势(主要指君主之势,直接面对的对象是底层民众)

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实用(对比的历史很有趣)(1)

申不害像

申不害者,尊称为“申子”,原为郑国小吏,史记称他为“郑之贱臣”。故国灭亡后,申不害开始仕韩,一开始没有什么名气。

魏惠王攻打韩国,韩昭侯很惶恐,不知所措。申不害劝谏韩昭侯主动向魏惠王示弱,以求魏惠王骄傲自大,引起他国不满。韩昭侯亲自持珪觐见魏惠王,魏惠王很高兴,就下令退兵,韩国也收获了他国的同情和支持。

第二年,魏国又去攻打赵国,赵国向韩国和齐国求救。韩昭侯犹豫不决,申不害审时度势,不知道韩昭侯的真正意图。过了些时候,申不害暗自发动两位能言善辩之臣,再次向韩昭侯献策。申不害最终摸清了韩昭侯的心思,力劝韩昭侯出兵救赵,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通过这两件事,韩昭侯感念申不害真实不可多得的治世人才,所以力排众议任用申不害开始在韩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首先就是整顿吏治,这也是各国变法中都重视的一点,吏治不兴则政令不行;随后,整肃军兵,收回贵族亲兵,编练国家军队,加强军事训练;最后,重视农业,开垦荒地。当时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一语。

申不害最重要的学说就是“术”,著有《申子》,现已失传。现在能看到比较完整的是唐魏征《群书纪要》中的《大题篇》,概括如下:1. 君主专制:“能独断者,为天下主”;2. 尚法:“君必明法”“以一群臣”;3. 重术:“君知其道,臣知其事”。

申不害治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诸国不敢侵。但是申不害的思想主要还是“术”的应用,关注的是君主对臣子的驾驭之道,法令不是他的主干,所以申不害的变法始终停留在法家的一个侧重面,或者说是一种方法的尝试。

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实用(对比的历史很有趣)(2)

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实用(对比的历史很有趣)(3)

慎到像

慎到,先学于黄老之学,后开始立足于法学钻研,后世也称他为道法家。曾经长期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与田骈等齐名,是稷下学宫的最出名的讲师之一。

龙云之说,慎到有一个著名的龙云学说,即君主如龙,臣民若云,龙在云中腾雾才是真龙,如果没有云的衬托,那么龙就如同地上的蚯蚓一样。正如龙云学说,慎到重视“势”和“无为而治”,“势”是君主对臣民的管理之势,慎到的理论就是君主要依靠权势来到达治国之效。

而慎到“无为而治”的思想上承袭老子的政治思想,但是又有所发展。慎到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君主不要管理太多、太细,君主是总行令者,臣民是具体施行者。希望用君主的无为唤起臣民的有为,这样相得益彰,无为而无不为。

慎到有言:“民一于君,事断于法。”充分说明慎到也是重视法的应用。慎到由道入法,从慎到身上能看出道家和法家的切合点,从而佐证各家在治世安邦的深处是有想通点的。

有一论可鉴:“尚法不尚贤”,“君无事臣有事”慎到希望的是在法治的基础上,突出事物的本性,达到自然发展的效果。

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实用(对比的历史很有趣)(4)

商鞅像

商鞅:卫国庶出公子,先在魏国公叔痤门下当门客。少好刑名之学,研学法家学说。

公叔痤一直雪藏商鞅,正如当年设计赶走吴起一样,为一己私立而实废国家兴亡。公叔痤将死,力主向魏惠王推荐名不见经传的商鞅,遭到了魏惠王的嘲笑,后来公叔痤又建议魏惠王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了他以防商鞅为他国所用。魏惠王只是点头应允。后公叔痤又和商鞅说此事,劝他逃离魏国,商鞅笑着说,魏王不用我又怎么会重视我甚至杀我呢?

商鞅通过秦孝公身边的一个侍臣景监最终获得了与秦孝公见面的机会。前两次都失败了,最后一次才成功。畅谈几天几夜,相见恨晚,君臣交心知遇。

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实用(对比的历史很有趣)(5)

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实用(对比的历史很有趣)(6)

前359年商鞅见到秦孝公,前356年开始第一次变法,主要是鼓励耕战的政令,前350年第二次变法,主要是迁都和行县制 的法令。

总的来看,商鞅变法承袭于前人在变法之道,并且深入彻底,特别是耕战的直接鼓励,实用至上,规范细腻。还有照身帖(身份证)和连坐法的运用,让整个秦国变成了一部耕战机器。

在这里我还有一些个人思考:个人道德和集体道德是不一样的:例如:个人杀人你的负罪感是非常强的,而如果是集体或者国家组织杀伐呢?可能你会把这种负罪感彻底抹平,甚至有荣誉感!商鞅让秦人充满了集体道德的满足感,杀伐等于谋生!

集体习惯的可怕性:蚂蚁的领头蚁如果释放信息素失败的话,蚂蚁因为是纪律性极强的物种,那么它们大概率会出现死亡螺旋!一直绕圈,直到筋疲力尽而亡!商鞅的愚民,把秦国的民众养好了集体习惯,国家负责发动政策,百姓按集体习惯运作即可。

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实用(对比的历史很有趣)(7)

韩非像

韩非:韩国末年韩国公子,和商鞅一样,他少时也好“刑名法术之学。”荀子离开齐国稷下学宫到兰陵时,韩非跟荀子学了一段儒学。但最终他继承了法家的学说,成为法家之大家。

韩非是在荀子离开稷下学宫之后到兰陵时才向荀子求的学。韩非继承的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又综合了商鞅、申不害、慎到三者的观点,是法、术、势合流的集大成者。

韩非在韩国时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著作。认为当世已经不是上古道德或者周公治礼时代的标准的了,由五帝道德治天下到周公治礼治天下到现世应该是以气力治天下。

法家思想为什么最实用(对比的历史很有趣)(8)

各家优劣:其实百家争鸣的百家大致可以用一条道德线来梳理。墨家和儒家是道德线比较高的,法家和兵家是道德线的基础及格线最实用,道家居中。

法家代表梳理 :从上古皋陶理官开始;春秋管仲正式开始变法;到子夏开创西河学派教授了一大批经世致用的法家人才;到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到申不害,慎到;到商鞅变法的空前成功;到韩非子集法术势之大成……

法道之比(中西医):其实法家和道家甚至儒家追求的核心或者说终极目标是相同的,都可以理解为为人世创造一种规范和礼制,只不过手段不一样。

法家是社会的刚需 :法家的起源就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社会能够稳定的一种价值规范。现代政治环境之下,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就是法家锐意改革和经世致用的道理和方法。利益至上,实用至上。

法家思想可取之处也很多,比如革故鼎新,积极务实的治世思想,商君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名言。比如追求公平正义,法理曲直的法治思想,用法治代替人治,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潮流的体现。比如重本兴农,免除徭役的发展思想,重农抑商是非常符合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需求的,也是几千年被证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实用性圭臬。可叹法家,千古法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