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唐朝人眼中的胡旋舞(从其疾如风的胡旋舞)

唐朝人眼中的胡旋舞(从其疾如风的胡旋舞)舞蹈是艺术,诗歌也是艺术,所以唐诗中关于舞蹈的篇章很多。而在唐代那样一个宽松、自由、积极的社会氛围中,带有异域风情的胡旋舞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就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用一首《胡旋女》记录了胡旋舞的魅力,让我们欣赏一下:胡旋舞的特点是“于一小毯上舞,纵横腾踏,旋转如风,双足始终不离毯上”,是一种难度很大但极具观赏性的异国舞蹈。这种舞蹈需要一面正鼓和一面和鼓、一支胡笛、一对铜镗做为伴奏,随着鼓点不断加快,舞者旋转速度也越来越快,以至“但见金光不见人”,这是胡旋舞的最高境界。胡旋舞属于燕乐《康国伎》中的一个舞蹈,因表演者站在一块西域毛毯上,旋转如风而得名。这是流行在西域粟特族中的一种舞蹈,传入唐朝后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对唐代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粟特人是居住在葱岭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康国、安国、米国等国家,以善于经商而闻名。他们中有很多商人不远万里,从大唐购买

唐代舞蹈继承了隋代舞蹈的遗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五彩纷呈,是我国古代乐舞发展的一个全盛时期。

唐朝的宫庭燕乐统称《九部乐》,包括《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康国伎》等九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体现了包括中原在内的东亚各民族风情。其中的西域乐舞将中亚一带的风格同南亚印度地区乐舞相结合,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是唐朝最受欢迎的乐舞。

唐代乐舞可以分成软舞和健舞两大类。软舞是轻盈温柔的抒情舞蹈,以《绿腰》、《苏合香》等为代表;健舞则是雄壮刚健、动作幅度较大、速度较快、以旋转跳跃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外族舞蹈,其中的代表作品是《胡旋舞》、《剑器舞》、《胡腾舞》等等,带有西域民族豪放的风格。在这些健舞中,影响最大,最受唐人喜爱的是著名的《胡旋舞》。

唐朝人眼中的胡旋舞(从其疾如风的胡旋舞)(1)

胡旋舞

胡旋舞属于燕乐《康国伎》中的一个舞蹈,因表演者站在一块西域毛毯上,旋转如风而得名。这是流行在西域粟特族中的一种舞蹈,传入唐朝后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对唐代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粟特人是居住在葱岭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康国、安国、米国等国家,以善于经商而闻名。他们中有很多商人不远万里,从大唐购买丝绸运到西域,又把西域的珠宝运到长安,以此获利。他们在合法经商的同时,还从事人口贩卖,唐朝很多昆仑奴和胡姬就是粟特人带到中国的。

粟特人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他们喜欢穿着白袍,系着金色腰带,腰带上装饰各式珠宝,足穿软靴,喜食羊肉手抓饭,喝葡萄酒,信仰伊斯兰教和摩托尼教。他们具有发达的文化,音乐、绘画和舞蹈都有极高的水平。粟特人尤其擅长胡旋舞,粟特女子舞动起来“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是长安酒肆中善舞的“酒家胡”的主要组成人员。

胡旋舞的特点是“于一小毯上舞,纵横腾踏,旋转如风,双足始终不离毯上”,是一种难度很大但极具观赏性的异国舞蹈。这种舞蹈需要一面正鼓和一面和鼓、一支胡笛、一对铜镗做为伴奏,随着鼓点不断加快,舞者旋转速度也越来越快,以至“但见金光不见人”,这是胡旋舞的最高境界。

舞蹈是艺术,诗歌也是艺术,所以唐诗中关于舞蹈的篇章很多。而在唐代那样一个宽松、自由、积极的社会氛围中,带有异域风情的胡旋舞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就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用一首《胡旋女》记录了胡旋舞的魅力,让我们欣赏一下:

唐朝人眼中的胡旋舞(从其疾如风的胡旋舞)(2)

欣赏胡旋舞的唐玄宗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难看到,随着急促的鼓声,身穿红色上衣,绿色浑裆裤,腰系白色腰带的胡姬在鼓乐声中急速起舞,像雪花空中飘摇,像蓬草迎风飞舞,旋转得比飞奔的车轮还快。她急速地旋转而不知疲倦,转动速度快得观众都看不到她的脸和背,转了千圈万周也不感觉累。

胡旋舞最初传到中原是在北周武帝娶突劂阿史那皇后之时,由阿史那皇后从突厥带入中原的。当时随阿史那皇后陪嫁到中原的西域各国媵妾会聚长安,这些媵妾来自西域各国,其中不乏胡旋舞高手。在她们的带动下,中原大地掀起了第一个胡旋舞传播的小高潮。

到了隋炀帝时,由于杨广爱好音乐、舞蹈等艺术,专门派侍御史张胄出使康国、史国等西域国家,带回了十几名西域舞女,教习宫女,胡旋舞得以再次在中原大地传播开来。隋代尚书监虞弘墓中出土过刻有六名乐者和两名舞者正在表演胡旋舞的壁画,画中舞者丝巾蒙面,单足独立,另一只腿高高扬起,身体扭曲,正是胡旋舞表现的特有舞姿。这也说明在隋朝的王公贵族之中,观赏胡旋舞是很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

唐朝人眼中的胡旋舞(从其疾如风的胡旋舞)(3)

胡旋舞壁画

唐代文化发达,兼容并包,传入中土的胡旋舞不免也要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会发生一些改变。胡旋舞在西域是不需要舞毯的,舞者光脚站在地上旋转,而唐人为她们配备了白色小靴子和纯羊毛舞毯,又为舞伎配备了各色长纱巾,让她们旋转时执于手上,在身体旋转的同时,纱巾随着人体急速转动,更加增添了动感。这一改变已被1985年宁夏盐池县发掘的唐墓石刻墓门上的唐画所证实。在这扇墓门的画上,一名舞伎手举长巾,立在一块圆形小毯上,旋身扬臂,长巾随着舞伎旋转的身姿随风飘动,动感极强,栩栩如生,是胡旋舞魅力的形象写照。

唐代自高宗皇帝起,几任皇帝都喜爱观看胡旋舞。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延秀,就是一个胡旋舞高手。唐玄宗是个出名的风流皇帝,自然也钟爱此道。《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年,西域康国进贡给大唐的贡品包括“锁子甲、水晶杯、玛瑙瓶、驼鸟卵及越诺、侏儒、胡旋女子”,将胡旋舞女当做贡品进贡给唐朝皇帝,这个皇帝对胡旋舞的喜爱可想而知。

唐朝人眼中的胡旋舞(从其疾如风的胡旋舞)(4)

安禄山大跳胡旋舞

如果说胡姬旋转舞动是美丽的,那安禄山这个三百多斤的胖子大跳胡旋舞,甩开一身肥肉飞速旋转则完全是为了利益而不惜丑态百出的表演。安禄山是胡人出身,有人考证说他是粟特人,从小接触过胡旋舞。他是个大胖子,“晚年益肥,腹垂过膝,自秤得三百五十斤”,唐玄宗曾当面嘲笑他“卿腹几至垂地”。可为了巴结杨贵妃,取得贵妃娘娘的欢心,获得更大利益,安禄山居然亲自下场,在唐玄宗和杨贵妃面前大跳胡旋舞,居然做到“其疾如风”。杨贵妃也按捺不住,跃入舞池,与这个干儿子一同旋转。唐玄宗亲自从宫女手中接过鼓槌,为两人击鼓,竟把羯鼓都击破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唐玄宗如此喜爱胡旋舞,自然在王公贵族中掀起了“胡旋舞热”。整个大唐朝野上自贵妃杨玉环,下至士人妻女,经常习练胡旋,日日旋转不停,以致出现长安妇人“人人学圆转”的怪事,其普及程度堪比今天的广场舞。西域诸国见大唐如此钟情胡旋舞,每年进贡的贡品中胡旋舞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加速了唐朝的奢侈淫逸之风,也为盛唐走向衰败奠定了基础。

在今天的敦煌莫高窟以及安阳修定寺塔的壁画和砖雕中,我们可以清淅看到胡旋舞的风采。修定寺塔有一块砖雕,内容是两个胡人在跳舞,其中一个头带尖帽,身着胡服,双腿交叉扭动,双臂一上一下,衣衫随着舞动的身形微微摆动;另一个胡人双腿一曲一直,在旋转的同时还不忘扭头看着观众,神情维妙维肖。莫高窟220号窑中壁画上,也画有四名舞伎各自挥动长纱,正在旋转的瞬间。

唐朝人眼中的胡旋舞(从其疾如风的胡旋舞)(5)

观舞的玄宗和杨贵妃

相比其他舞蹈,胡旋舞与观众的互动性极强。它的旋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慢而快,配合鼓点旋转的。为了看清舞者的脚下动作,这种舞蹈并不是在高台之上演出,而是表演者站在场地中央,观看者四周团团围住舞者,双方的距离非常接近,很容易取得互动。在越来越快的鼓声中,观众不由自主的双手打着节拍,口中喊着节奏,跟随舞伎的动作也拍越快,一曲舞罢,往往舞者和观众都热血沸腾,汗流浃背。正是这种互动性,让观众如痴如醉,仿佛胡旋舞有神秘的魔力,让人看过欲罢不能。

胡旋舞传入中原后,与中原传统民族乐舞相结合,成为唐人传播感情的工具。与唐朝文化相结合的胡旋舞也从最初的只重旋转,舞蹈单一化向配曲丰富化、舞姿多样化、器乐综合化的的方向发展。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流传下来的胡旋舞曲不多,但我们仍能从唐代文学和诗歌中部分还原当时的节奏和韵律。

唐朝人眼中的胡旋舞(从其疾如风的胡旋舞)(6)

处处旋转的大唐

唐代流传下来胡旋舞曲比较完整的有《天马歌》和《青海波》。这两支舞曲带有浓郁的中亚音乐痕迹,表现的是大漠黄沙、驼铃声声的场景。但其中也渗杂了江南烟雨和古寺钟声,说明唐代胡旋舞曲是中亚音乐和中原音乐两种迥然不同风格的有机结合,大唐文化已向胡旋舞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和灵魂。这两首舞曲无论是布局结构,还是韵律和节奏,甚至表现手法,都带有大唐那种宏伟交响乐一般的宏大胸襟,既大气蓬勃,又富有变化。

唐朝是一个以广阔胸怀面对天下的朝代,盛唐气象包容并蓄的汲取了西域文化的一些特点,是西域灿烂文明和中华灿烂文明的碰撞和交融。包括胡旋舞在内的西域乐舞促进了各个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唐代舞曲巅峰之作《霓裳羽衣曲》的孕育者。

唐朝人眼中的胡旋舞(从其疾如风的胡旋舞)(7)

唐玄宗和杨贵妃合作

《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专门为杨贵妃创作的代表大唐舞蹈艺术顶峰的作品,杨贵妃能在表演《霓裳羽衣曲》时达到“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的境界,不能不说是受到了胡旋舞的影响。正是之前经过了胡旋舞的训练,杨贵妃才能把轻盈的旋转和柔软的小垂手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展示《霓裳羽衣曲》的艺术魅力时做到灵动飘逸,宛若天上仙子,取得极好的艺术效果。

胡旋舞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盛世中在中国流行起来的一种舞蹈艺术,是当时统治阶级追求享受的产物。但这种艺术形式迎合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艺术需求,凭借着其浓郁的异国风情、向上的艺术魅力和耀眼的表现手法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但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艺术是会被永远传承的,所以今天我国新疆等地的舞蹈中,仍留有胡旋舞的痕迹。这是不同文化的交融留给今天人们的产物,也是艺术殿堂的遗珠,值得今天的人们去保护她,发扬她。

参考文献:《新唐书》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王克芬:《中国舞蹈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