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之战分析(一战大破三国诸侯)
秦赵之战分析(一战大破三国诸侯)情急之下,章邯想出了一个新招——围城打援。简单来讲,就是围住一个反贼重要人物不打,吸引其他反贼来救,然后以逸待劳,一网打尽!这是章邯的新战略。他发现自己从前四处剿灭叛军,这里方平了一处,那边又冒出来一个,好似永远剿不完一般。虽然天天也都在打胜仗,但这种胜仗没有任何意义——哪有扑火越扑越大的道理,再这样下去,别说自己受不了,秦二世也不会放过他。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项梁自觉枪杆子已经够硬,于是高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伐无道诛暴秦”的政治口号,率军东北向渡过淮河,一路收编东阳(江苏省盱眙县东南)陈婴、沛县(江苏省沛县)刘邦等地方反秦武装,最终于公元前208年6月在盱眙(江苏省盱眙县)拥立故楚怀王的孙子芈心为楚王,仍称楚怀王,以号召故楚遗民。楚怀王心任命陈婴为上柱国、吕臣为司徒、吕臣之父吕青为令尹。项梁则自称武信君,实际主管军政大权。插一句,这些楚国重臣们都颇有政治头脑,他们后来大多审时度势的投靠
大秦最后一轮明月——败军之将章邯(7)
秦军统帅章邯扑灭陈胜吴广起义后,又兵临魏都临济(河南封丘东),开始攻打魏国。陈胜余部吕臣趁机联合鄱阳湖大盗英布,回军杀了个回马枪,再度夺回了陈城。
然而这一座深陷秦军势力范围的孤城是守不住的,吕臣与英布自觉独木难支,便又抛弃了陈城,全军投靠了在江东地区崛起的新势力——项氏家族。
此项氏家族,就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孙,项梁项羽叔侄了。这两位出身名门,根正苗红,既有将帅之才,又拥有强大的政治号召力,乃是章邯此后的最大敌手。项梁与他的八千江东子弟此前几个月一直龟缩在江东地区观望局势,现在由于英布吕臣两支生力军的加入,让他的信心开始迅速爆棚。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项梁自觉枪杆子已经够硬,于是高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伐无道诛暴秦”的政治口号,率军东北向渡过淮河,一路收编东阳(江苏省盱眙县东南)陈婴、沛县(江苏省沛县)刘邦等地方反秦武装,最终于公元前208年6月在盱眙(江苏省盱眙县)拥立故楚怀王的孙子芈心为楚王,仍称楚怀王,以号召故楚遗民。楚怀王心任命陈婴为上柱国、吕臣为司徒、吕臣之父吕青为令尹。项梁则自称武信君,实际主管军政大权。
插一句,这些楚国重臣们都颇有政治头脑,他们后来大多审时度势的投靠了汉高祖刘邦。刘邦即位为汉朝皇帝后,陈婴被封为堂邑安侯,吕青被封为阳信胡侯,吕臣被封为新阳顷侯,各食邑千户。英布就更厉害了,他手里有兵还能挺能打,关键时刻背叛项羽反戈一击更是大功一件,遂被刘邦封为淮南王,是汉初七大异姓王之一,可惜异姓王不过是汉初过渡阶段的历史产物,刘邦是容不下他们的,没多久,英布被逼造反,旋被平灭。
当江淮一带反秦事业开展的如火如荼繁花似锦的时候,临济城里的魏王咎与相国周市却已陷入了绝境,章邯好厉害啊,从这一年(公元前208年)端月一直围临济到四月,打退了一路又一路前来救援的援军,把临济含在嘴中舔了又舔,就是不吞下去。
这是章邯的新战略。他发现自己从前四处剿灭叛军,这里方平了一处,那边又冒出来一个,好似永远剿不完一般。虽然天天也都在打胜仗,但这种胜仗没有任何意义——哪有扑火越扑越大的道理,再这样下去,别说自己受不了,秦二世也不会放过他。
情急之下,章邯想出了一个新招——围城打援。简单来讲,就是围住一个反贼重要人物不打,吸引其他反贼来救,然后以逸待劳,一网打尽!
这样有两个好处:
1.围城而不强攻,却待城内弹尽粮绝再攻,以减少秦军伤亡。
2.待在一地与反贼联军大会战,可以避免四处转战、疲于奔命。
是个好办法!
我们看到,章邯还是很聪明的,当他发现自己攻灭陈胜吴广后,反秦声势不但没有削减,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就很快改变战略,心思灵活,颇懂一些权变。
然而,颇懂权变这个东西即是他的最大优点,也是他的最大缺点。其关键就在于对局势的判断,判断对了自然妙,判断错了那可就糟糕透顶。后来章邯的悲剧结局,就在于几个关键点上他判断失误了。当然,这一次章邯的判断是正确的,围魏一役,章邯打掉了反秦势力好几大巨头,还差点让这次轰轰烈烈的人民起义半途夭折。
公元前208年四月,临济城内弹尽粮绝,魏王咎实在顶不住了,于是派相国周市亲自去齐、楚二国求援,他可不想再步陈胜后尘。
魏国是秦军东出北击的瓶颈,魏国一亡,赵齐危矣。当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不能合纵而自相攻杀。齐王田儋明白自己不能再犯先祖们的错误,于是亲自挂帅前往救援。就是羽翼未丰的项梁,也派了项它、田巴两员大将领兵赶赴魏国。
于是小小的临济,一下子汇集了秦、魏、齐、楚四路大军,章邯望着城内城外服饰迥异的各路人马,诡谲的笑了。
——这一围还真围来几个大人物啊,好,那就让本帅将你们一次性全部送入地狱!
如果把这场战局比做打麻将的话,章邯想着的就是“一吃三”了,因为这样赢起来,是最爽的。
城楼上的魏咎也笑了,天佑大魏,救兵如约而至,看来此战不但能保住魏国,搞的好或许还能“三吃一”呢!好,就借此一战彻底干掉秦军主力,然后联合各路诸侯攻入函谷关,灭暴秦,诛嬴氏,重整山河,定鼎乾坤!
到底是一吃三,还是三吃一?无意中处在了历史聚焦处的临济城,在一片凝重的杀伐之气中,在天地间画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眼见着源源不断的救兵从齐楚两个方向朝临济涌来,章邯非但没有急于开战,反而下令全军后撤三十里,给齐楚军留下了充足的驻防空间。
问号越来越大了,齐楚军远道而来,秦军非但没有趁机打他个立足未稳,反而主动后撤,让出防线,这是何道理?
接着,章邯遣一使到诸侯军中,言道:“诸公远来,师老疲敝,邯不忍趁人之危,故且退,请三日后再与诸公一决高下!”
章邯一定是怕了,一见我们人多,又士气正锐,就想暂避锋芒了!魏咎想,田儋也这么想。
那么好吧,就让你多活几日,我们也正好需要时间修筑防御工事。
临济城外纷纷攘攘了一日,诸侯军安营的安营,修垒的修垒,大家都在一种激动且兴奋的心情下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大战。终于,夜深了,临济城沉沉的睡去,只有一轮明月高挂城楼,守护着天底下一片安宁。
章邯却没有睡,他手下的将士们也没有睡,他们都在沉沉的月色中整顿衣甲,磨刀霍霍向猪羊。
夜色更深了,明月惊慌的跳了两下,将半个身子隐入一片乌云之中,探着头儿向下张望。
章邯最喜欢的颜色是黑色,不管是身上战袍象征死亡的黑,还是夜晚吞没一切的黑。因为黑色代表秩序,黑色代表冷静,黑色代表智慧,黑色代表从生向死的从容。
章邯也喜欢明月,因为白天永远不懂夜的黑,但是它懂,它是黑夜最好的伙伴。
夜色更深了,数十万秦军已经整装待发,章邯潇洒的一挥手,士兵们负戈衔枚,朝临济城下夜奔而去。
屠杀就要开始了,明月识相的将脸儿收入云中,沉沉睡去。与此同时,秦军士兵们就像一群夜狼悄悄的潜入诸侯军的营寨之中,伸出尖利的獠牙一口咬了下去。
猎物们惊醒了,张开眼,瞧见的全是黑瞳瞳的死神之影。他们慌忙爬起,还来不及找到武器战斗,就被那些无可名状的黑影无情吞灭。
更有一些猎物,在睡梦中直接进入了死亡,那是一种没有痛苦的死亡,只不过是从一个黑夜转换到另外一个黑夜,一个永远没有白天的黑夜。
临济城外诸侯军在黎明来临之前全部进入了地狱,齐王田儋战死,魏相周市战死,黑夜就是他们最好的坟场。
只有一个项它,化作一只漏网之鱼,趁乱逃回了楚国,去向项梁报信,并从此引发一段项章大战,这是后话,且不提。
黎明时分,秦军已肃清了临济城下所有敌军,章邯兵临城下,犹如黑色的死神,向魏咎提出了最后通牒——不投降,全城死。
魏咎在城楼上探出一个头来,扯着嗓子哀号:“寡人愿意投降,请将军毋戮我子民。”
章邯在城下喊:“此尽皆我大秦之子民,而非汝之子民也。汝既愿服罪,本帅又何必多杀人命。”
魏咎得到了章邯的承诺,于是不再抵抗,开城投降。
秦军方入临济,却见魏王府内火光冲天,原来魏咎害怕自己惨遭与宋留相同的命运,不等秦二世赐他一个屈辱的车裂,先给自己来了个壮烈的自焚。
比起在黑暗中进入地狱的田儋与周市,在烈火中壮烈涅磐的魏咎得到了对手章邯更大的尊敬。
——好一个壮士。若不是两军交战,我章邯未必不能与你相逢一快!
补一句,这里也有一只漏网之鱼,那就是魏咎的弟弟魏豹,他在城破之时逃出生天,后来还从项梁那里借来兵恢复了魏国。不过此人最终也是一个悲剧的结局,他在楚汉相争时不懂得审时度势,一下子投汉,一下子又投楚,首鼠两端,反复无常,最后被刘邦部属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