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图谱及价格l(122幅古钱币实物图)
古钱币图谱及价格l(122幅古钱币实物图)1962年9月1日作者插图方面也作了一些调整和充实。这次新增的几十页图版,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同志拍摄,我在这里表示谢意。货币理论方面,变动得最大。初版书对于这方面是不大重视的,再版时也没有什么补充。那些年间,主要的精力是用在钱币和货币购买力两部分上,那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摸清楚之后,才能进行货币理论的研究,否则会流于空洞,而且容易犯错误。现在就全书看来,理论部分还不是重点,字数不到全书的十分之一。这也是合理的,因为中国的货币流通实践是非常丰富的,而货币理论在封建社会中总是比较贫乏的。我原来的计划是简单叙述一下几种典型的货币理论如实物论、金属论、名目论和数量说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以理论为主,不以人为主。这一原则没有完全遵守,因为理论同人是分不开的。人文历史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外,总是人物和事件结合在一起的。但我仍旧不愿把历史上每一个有名人物讲过关于货币的每一句话拿来分析,可是也没有
本书原由群联出版社于1954年出版。后来陆续增订,195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重排。几年来,在再版的基础上,日积月累地又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改,经过一番整理,作为第三版。
全书的结构和体例基本上没有变动,只有一些小的调整。例如在先秦的一章中,把《黄金和金币》独立成为一目,这样就和后面各章的体例一致了。唐代的一章中,把第一节的《绢帛》移到《金银》的前面。因为在唐代,绢帛的货币职能是有法律根据的,比金银更加正式一些。元代的一章中,把第二节的《元末的通货膨胀》分成《至元钞的贬值》和《元末至正钞的贬值》两目,这一调整的合理性是很明显的。
三版的特点在于内容的补充。在货币制度方面,先秦的铜币、两汉的钱币、晋至隋的钱币、元代的币制等部分,都在改写的形式下增加了内容。汉代一章还添了《三国时的钱币》一目。清代一章中,把第一节的《铜币》扩充成《制钱》、《太平天囯的钱币》和《清末的钱制改革》三目。只有唐、宋、明三章的钱币部分,变动得比较少,因为再版时已改写过了。这一方面,我尽量利用了过去钱币学家的成就,也参考了近年来关于钱币出土的新资料,用钱币学的知识来充实货币制度方面的内容。
在货币购买力方面,各章也都有所补充。特别是汉代一章中,对于三国时期货币贬值的情形,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使其单独成为一目。明代白银购买力部分,也增加了内容,对于历代的米麦比价、布价、棉价、棉粮比价、铜价、畜价、书价、田价等等在这里作了一些叙述和比较。在清代一章中,新设了《清末的货币数量》一目,对清末各种货币的数量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且同历代和外国作了比较。从这一比较中,可以看出清末的商品生产和流通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也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因为本身具有一定价值的货币数量是应当反映商品生产和流通的。
货币理论方面,变动得最大。初版书对于这方面是不大重视的,再版时也没有什么补充。那些年间,主要的精力是用在钱币和货币购买力两部分上,那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摸清楚之后,才能进行货币理论的研究,否则会流于空洞,而且容易犯错误。现在就全书看来,理论部分还不是重点,字数不到全书的十分之一。这也是合理的,因为中国的货币流通实践是非常丰富的,而货币理论在封建社会中总是比较贫乏的。我原来的计划是简单叙述一下几种典型的货币理论如实物论、金属论、名目论和数量说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以理论为主,不以人为主。这一原则没有完全遵守,因为理论同人是分不开的。人文历史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外,总是人物和事件结合在一起的。但我仍旧不愿把历史上每一个有名人物讲过关于货币的每一句话拿来分析,可是也没有彻底搜索可能被埋没的真正有贡献的货币理论家。总之,相对地讲,这一部分是变动最大的,比原来扩大一倍以上。首先是理论部分的内容充实了一些:提到的人数有所增加,原来提到的人,对于他们的理论的分析有的也比较详细或深入一些。其次是节的范围扩大了:节名除第一章外,都改为《货币研究》,包括原有的《货币理论》和新增的《货币史》同《钱币学》。货币理论是对货币实践而言,过去没有专门的著作,也没有人作过比较全面的研究。由于中国历史比较长,历代的士大夫或知识分子曾有意无意地讲过一些值得注意的话。譬如说,纸币在中国出现得最早,因而当时中国学者关于纸币的见解,不论怎样粗浅,都是世界上比较早的。所以中国的货币思想史是值得总结的。好在近来已受到注意,有人在进行研究了。关于货币史的著作,主要见于历代的《食货志》。比起货币理论来,内容要丰富得多,只是不全面,没有完整的体系,大多是些琐碎的资料。对于这些著作,也没有人做过总结工作。我在这里列出《货币史》一目,不能说是中国货币史学史,只是向研究货币史的人指出历代有些什么比较重要的著作。真正的货币史学史,有待于后人来写。至于中国的钱币学,原是相当发达的。它的产生早于欧洲差不多一千年,而且历代都有人研究,没有间断。可是一直没...
所以本书的第三版,比起初版来,内容几乎全部刷新了。只有信用部分补充得最少。一因本书重点在于货币,信用虽是货币的发展,却有它相对的独立性。二因信用方面的资料不多。清末一个阶段资料比较多,但为顾到全书的体例,不宜突出地详论清末一个短时期的情况。应当有这方面的专著。
除了本文的四个方面以外,这次还添了《中国货币史大事年表》。
插图方面也作了一些调整和充实。这次新增的几十页图版,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同志拍摄,我在这里表示谢意。
1962年9月1日作者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