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听不厌的经典红色歌曲南泥湾(历史延安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南泥湾)
百听不厌的经典红色歌曲南泥湾(历史延安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南泥湾)今岁新市场,洞房满山腆。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359旅开赴南泥湾按照党中央和朱德总司令的指示,1941年春,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喊着 “一把撅头一杆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开进了荆棘丛生、虎狼出没的南泥湾。他们白手起家,苦战两年,硬是用汗水换来了牛羊成群、稻麦飘香的大好局面。朱德总司令曾作《游南泥湾》诗以纪其事:去年初到此,遮地皆荒草。
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
《南泥湾》
文·汾川水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松花江上》《毕业歌》《南泥湾》《歌唱二小放牛郎》10首歌曲入选。
359旅开赴南泥湾
按照党中央和朱德总司令的指示,1941年春,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喊着 “一把撅头一杆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开进了荆棘丛生、虎狼出没的南泥湾。他们白手起家,苦战两年,硬是用汗水换来了牛羊成群、稻麦飘香的大好局面。朱德总司令曾作《游南泥湾》诗以纪其事:
去年初到此,遮地皆荒草。
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
今岁新市场,洞房满山腆。
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
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
小憩陶宝峪,清流在怀抱。
诸老各尽欢,养生亦养脑。
亥风拂面来,有似江南好。
这是一曲人类战胜自然的颂歌,这是一首英雄礼赞 。
第359旅718团团长陈宗尧把团部搬到山顶上,白天劳动,晚上办公。一次身患重病,大家劝他下山休息,他却说:“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开荒任务,宁死也不离开山头。”政委左齐在战场上失去了右臂,不能拿镢头,四支队队长苏鳌也是残废,他们便每天挑起担子给山上的战士们送水送饭。战士王福禄左右开弓,手不停梭,一天织布达20余丈。第359旅718团的班长李位,在垦荒比赛中挥动4斤半重、7寸口面的大板镢,每分钟落地48次,11小时开荒3.67亩;第359旅719团的刘顺义又以4.1亩的记录超过了李位;而尹光普又以4.28亩的成绩超过了刘顺义;最后,郝树才创造了4.4亩的日垦荒最高记录。二十几个50多岁的老同志也组成了一个老头队,在开荒中干得热火朝天。
.......
1942年起,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就强烈吸引着许多知名人士,他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访问,并写下了不少诗文。著名爱国将军续范亭的《南泥杂咏》20多首诗作,著名诗人萧三的诗歌《我两次来到南泥湾》,诗人何其芳的散文《记王震将军》等,都对南泥湾垦荒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
于蓝、蒋玉蘅演出《挑花篮》
1943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渐入高潮, 作为“生产模范”的第三五九旅,更是名震边区。这一年,延安军民精心筹办了慰问品,并带上文艺节目,要到南泥湾去慰劳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在负责准备文艺节目时,就想到应该排练一个和第三五九旅有关联的节目。
编创人员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构思出一个名为《挑花篮》的秧歌舞,它由8位女演员挑着8对花篮,伴着插曲在台上表演,插曲歌词的最后一段名叫《南泥湾》。诗人贺敬之接到为该插曲创作歌词的任务后,结合自己对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特别是第三五九旅垦荒南泥湾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充分酝酿、一气呵成写出了歌词,由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它谱了曲。
秧歌舞《挑花篮》在南泥湾慰问演出中,极受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的欢迎。王震高兴地走上舞台,与该节目的演员一一握手,并与她们合影留念。歌曲《南泥湾》就这样诞生了。
来源: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