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秦帝国 商鞅 秦孝公 一统天下(一法巍然之商鞅)

大秦帝国 商鞅 秦孝公 一统天下(一法巍然之商鞅)诚然,春秋战国无疑是个乱世。正是有了这个强大的文化基因,让后来中国两三千年的历史文明,即便经历江山鼎革、人事变迁、九州分分合合,即便经历了外族入侵、胡马南下,甚至蒙元满清以外来者的姿态入主中原,它依旧未曾断绝湮灭。在作者孙皓晖先生笔下,商鞅与嬴政是这部小说中非比寻常的艺术形象,也是真正的立法者和立国者。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有汉唐之雄伟气魄,宋朝之风流韵致,但中华民族最不能缺少、不能忽视的朝代,就是春秋战国。因为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基因的形成时期。

《大秦帝国》是一部历史小说,它以秦国的崛起、兴亡为中心,全景式地展现了战国后期七国的政治风云、历史变迁及帝国覆灭。而它又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也是一部史学著作,是著名历史小说家孙皓晖先生历时16年之功创作的皇皇巨著。

大秦帝国 商鞅 秦孝公 一统天下(一法巍然之商鞅)(1)

这部小说浸透了作者的心血和热情,描绘出了中华原生文明形成的场景和画面,涉及了当时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等不同层面,再现了战国时期历史人物的的风采。

这部《大秦帝国》(精华版)保留了从“六国谋秦”到“始皇帝驾崩”这一段的历史主线,删去了不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历史元素,删去了大量的历史知识以及其他六国的兴亡史,删去了大秦帝国灭亡的历史进程,以120万余字将大秦帝国最辉煌的文明史段精简而又不失全面地描述出来,集中体现了这部历史作品的根本价值性。

纵览《大秦帝国》精华版全书,在大秦帝国崛起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商鞅和秦始皇,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也是这部小说中最浓墨重彩的历史人物中之二。

在作者孙皓晖先生笔下,商鞅与嬴政是这部小说中非比寻常的艺术形象,也是真正的立法者和立国者。

立法者:商鞅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有汉唐之雄伟气魄,宋朝之风流韵致,但中华民族最不能缺少、不能忽视的朝代,就是春秋战国。

因为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基因的形成时期

正是有了这个强大的文化基因,让后来中国两三千年的历史文明,即便经历江山鼎革、人事变迁、九州分分合合,即便经历了外族入侵、胡马南下,甚至蒙元满清以外来者的姿态入主中原,它依旧未曾断绝湮灭。

诚然,春秋战国无疑是个乱世。

在这个时代,周王朝衰微,诸侯攻伐不断,礼崩乐坏,人伦尽丧。

然而,也是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创造力空前勃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等各类学说争奇斗艳。诸子百家或在酒肆中争雄论辩,或在庙堂上施展抱负。诸般学问璀璨而生,能人志士星汉灿烂。

大秦帝国 商鞅 秦孝公 一统天下(一法巍然之商鞅)(2)

其中,法家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同于儒家的礼乐和仁义,不同于道家的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不同于墨家的兼爱和非攻,它提倡的是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与其他学说相比,法家学说无疑是残酷无情的,却也是最贴近现实的。

在这个时代,法家学者也不乏能人异士,如韩非、李斯、李悝、申不害、慎到等,而商鞅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

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商鞅开启了大秦帝国依法治国序幕,造就了秦国的强盛,立威诸侯。他是中国古代法制社会理论的奠基人和践行者。

一部《商君书》,是不朽的法家名著。商鞅背靠秦孝公这座大山,坚决果断地推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比如,改革户籍制度、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等改革方略。

《大秦帝国》第一册中这么写道:商鞅变法轴心是废除井田制和依附奴隶制

诚然,井田制和奴隶制相辅相成、同生共存,催生了权力的争夺,导致了社会的大动荡,连绵不断的杀伐战争让天下大乱。

而商鞅的铁面行法、霹雳手段,虽太子犯法亦不免于罚处(劓太子傅公子虔,黥太子师公孙贾),让新法在民众中彻底展开,他让国家承认了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他释放了奴隶,让他们成为新自由民。只这两样改变,就大大改变了社会沉闷的风气,积极饱满的民潮很快吹遍秦国的大江南北。

在这个基础上,他所推行的其他变法也随之实行开来。奖励耕织,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奖励军功,打击了贵族的特权,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普遍推行的县制,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加强了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的成效无疑是巨大的,让国力贫弱的秦国朝堂井然有序,社会百姓安居乐业,国富兵强,众安道泰。

大秦帝国 商鞅 秦孝公 一统天下(一法巍然之商鞅)(3)

春秋战国百家之中,若说在哪一种学说最具有实用性、成效最大,那么法家必定是排名第一的。秦国的改变就能说明这一点。

然而,历史上的每一次变法和改变,无不伴随着流血和牺牲。商鞅也未能避免。秦孝公的鼎立支持与老秦贵族的坚决反对,让商鞅总是处于风口浪尖,最终还是未能全身而退,以车裂的悲剧性冲突为剧终。

但是,商鞅的法家精神、法家制度与法制理念却完整传承了下来,历经一代代秦国国君的传承,直到秦始皇时代,仍被奉为圭皋。

商鞅虽死犹生,永远活在大秦帝国人民的心中,他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立国者:秦始皇嬴政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嬴政,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自古以来,无论众人对秦始皇评论如何,但值得肯定的是,秦始皇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帝王,有着“创新”精神,他推动了中国历史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如孙皓晖先生所讲“大秦帝国是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

一统六国之前,秦始皇嬴政善于用人,识得人才,具有一双难得的慧眼。比如,李斯、蒙恬、蒙毅等人都是受他提拔得以重用。

大秦帝国 商鞅 秦孝公 一统天下(一法巍然之商鞅)(4)

而且嬴政给了他的将军们最大的自由和信任,将军在外,他不管过程怎样,只要结果。他既重用他的将领们,又很好地平衡他们的长处和短处。

一方面,他看重年轻将领的勇猛,愿意给他们试炼的机会。比如,李信伐楚大败,仍被嬴政重用,在灭燕齐中立下大功。

另一方面,他倚重于老将的谨慎,愿意迁就他们。比如,嬴政对老将王翦多有迁就,也甘愿舍下面子认错道歉。

秦国的朝堂呈现一片君臣琴瑟相和之景,有王如此英明,有臣如此能干,何愁不能一统天下?

一统六国之后,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全新的政治体制。其功之大,值得肯定。

比如,建立了前所未有的郡县制。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初,群臣普遍赞成分封制,而唯有廷尉李斯推行郡县制,因为周王朝分封制可导致国家分裂和战争频繁。秦始皇力排众议,一锤定音,在全国推行了郡县制。这种由上到下管理国家的模式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比如,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始皇的英明之处还在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将权力集中于其本人之手。这对于国家的稳定、统一和完整有重要意义,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合理做法。

秦始皇在国家经济与文化改革方面亦有着独到之处。

比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文字统一不仅仅是文化的统一,也为汉字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奠定了基础。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极大促进了各地区贸易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

政治、经济、文化,无论在哪一方面,始皇帝的远见和智谋都可谓非同一般。

大秦帝国 商鞅 秦孝公 一统天下(一法巍然之商鞅)(5)

秦始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想作者孙皓晖先生在这部书中描述得很清楚,他是一位废寝忘食的执政者,是一位胸有丘壑的英明君主,是一位坚决镇压反动复辟的帝国新政忠实捍卫者……

孙皓晖先生对秦始皇过誉了吗?也不算。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这是实至名归。

当然,有大才之人也并非完人。秦始皇也有过决策失误的情况,比如,大兴土木,为了长生而求仙练道等等。

而事实上,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秦始皇晚年的五年时间,包括修秦始皇陵、长城、 阿房宫、弛道,以及开发岭南。这几个同时进行的超大型的工程,几乎将所有的青壮年全部用在非日常生产性的活动中,再加上提供粮草供应的人员,几乎抽调了全国一半的人数,如此运作把当时的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秦始皇为什么会做出这些失误的决策?或许是他觉得自己时间太少,国家发展太慢,不符合他的预期,他想尽可能快地把自己的计划实施下去,改变现状。

然而,他却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生产力,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状况,战争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百姓们哪里有精力和钱财做这些工程呢?他的执意推行计划只能加速国家的灭亡。

倘若上天再借秦始皇几十年,倘若秦始皇临死时能选对托付之人,或许大秦王朝能够成为更为强大的国家,傲然立于中国历史之中。

可惜了。

大秦帝国 商鞅 秦孝公 一统天下(一法巍然之商鞅)(6)

总之,《大秦帝国》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既有着小说的精彩性,又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孙皓晖依靠自己的丰厚学养和想象力,合理营构出那遥远历史的枝枝叶叶。故事情节曲折、细节真实,人物形象饱满,同时还点缀着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虽然《大秦帝国》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的虚构成分。比如,商鞅是被杀,秦惠文王赢驷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与权利,将他处以车裂之刑,而非为了秦国法令与国家稳定,主动就刑、慷慨赴死。但总体不影响这部书的整体内容和脉略,反而可以使人物形象与精神世界更加丰满充盈。

读完这部小说,只觉历史的厚重与波澜壮阔,在那个风云际会、群英荟萃的大秦帝国时代,是中华原生态文明的起源之处,而且这种秦文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持续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正如《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说:“关于秦,《大秦帝国》是唯一一部正面、完整展现秦帝国的小说,它的内容真实、可信。同时,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丰富的细节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为一统大中华江山的秦帝国理清了历史的脉络,对那些关心秦历史的读者来说,绝对是部经典的小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