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石云彪围猎(历史的天空11)
历史的天空石云彪围猎(历史的天空11)然而,这场遭遇战虽然化险为夷,但盘踞在洛安州的日军,却正在酝酿一场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军事扫荡。好在高秋江和韩春云的计划顺利奏效,高汉英的炮兵部队,成功打掉了日军藏着的那一批毒气弹,而打算“瓮中捉鳖”的日军,也不得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取消了埋伏陈埠县县大队的任务,回防驻地。在历经一场震荡之后,姜大牙又会有何种成长?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从西北赶回来的杨廷辉还没来得及休息,就立马部署部队,火速增援深入险境的东方闻英。
前情提要:上回说到,抓住了姜大牙的万古碑和李文彬,迫切想要彻底解决掉姜大牙这个心腹大患。
但由于缺乏一锤定音的铁证,万古碑在没有大多数人表态的情况下,也不敢轻易下手。
尽管窦玉泉一直在“循循善诱”,希望这两个缺乏政治斗争的人,能够帮助他除掉姜大牙这块绊脚石,但政治部主任张普景明确表态,没有证据,就不能对姜大牙下死手。
而等到万古碑彻底下定决心,要对姜大牙下黑手的时候,杨廷辉却及时赶回了麒麟山,并迅速纠正了这场运动中的错误路线和方针
在历经一场震荡之后,姜大牙又会有何种成长?
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剧情解说:从西北赶回来的杨廷辉还没来得及休息,就立马部署部队,火速增援深入险境的东方闻英。
好在高秋江和韩春云的计划顺利奏效,高汉英的炮兵部队,成功打掉了日军藏着的那一批毒气弹,而打算“瓮中捉鳖”的日军,也不得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取消了埋伏陈埠县县大队的任务,回防驻地。
然而,这场遭遇战虽然化险为夷,但盘踞在洛安州的日军,却正在酝酿一场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的军事扫荡。
在杨廷辉调离麒麟山期间,除了姜大牙希望杨司令能快点回来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经常和杨廷辉斗智斗勇的高汉英。
但这不是出于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而是摆开阵势的日军,已经掐的高汉英快喘不过气。
麒麟山的抗日局面,在有杨廷辉的时候,还能够呈三足鼎立之势,而在得知杨廷辉被调走之后,日军所得的战略重心,就只放在高汉英一人身上,至于万古碑和窦玉泉扺掌的游击支队,日军和高汉英,都认为他们都不是带兵的将才。
唇亡齿寒,对于高汉英来说,这不是历史典故,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这种焦虑,一度让高汉英想要直接给杨廷辉的上司写信,请求将杨廷辉调回来,重新稳住麒麟山的抗日局面。
但这一过激的想法,遭到了文泽远的反对,他认为此时这样冒然递话,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甚至会让杨廷辉有性命之忧。
青干班出身的文泽远,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他的这番话也点醒了高汉英,但这场即将打响的阻击战,必须得有友军的支持,不然他的防区,将出现一个致命的缺口。
而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窦玉泉带着杨廷辉的亲笔信,来到了高汉英的指挥部。
在得知杨廷辉从西北回来之后,高汉英稍微缓了一口气,但这还不是高兴的时候。
可别忘了,在高汉英手上,还有一笔游击支队干部的血债。
回到麒麟山的杨廷辉,第一件要处理的事务,就是牺牲在梅岭的那批青年干部。他首先批评了没有做好相关工作的张普景和窦玉泉等人。
但平心而论,要对这桩惨剧负责的,就是乘人之危、调转枪口的高汉英以及在他背后的,那双黑手。
但抗日的局势摆在眼前,彻底撕破脸皮,于大局不利,眼下的工作,还是要枪口一致对外,协同作战,做好反扫荡的部署。
在作战会议上,高汉英将这场阻击战的重头戏,交给了石云彪的七十九团,主要负责拦击日军的辎重部队,高汉英的嫡系二四六团,则负责保护七十九团的右翼,而七十九团的左翼,则交给了姜大牙和朱预道的陈埠县县大队,其他重要的阻击点,就交给了杨廷辉和窦玉泉率领的独立团和县大队。
可以说,面对倾巢而出的日军,杨廷辉和高汉英,也掏出了家本,准备打一场漂亮的反扫荡。
在七十九团,得到器重的陈墨涵,已经是石云彪的作战股长。这次七十九团的作战部署,可以说都是出自陈墨涵之手。
在阻击阵地上,他先后设置了三道防线,以一种立体化的防御工事,准备和日军来一场正规军与正规军的对垒。
在审核完陈墨涵的作战部署之后,石云彪在总体上表示满意,但只做了一项改动,那就是将812高地上的一个连队拿走,搬到了799高地上,在那里,是友军的防御点。
陈墨涵还没有来得及反对,石云彪就再次下令,将团指挥所搬到了已经没有一兵一卒的812高地。
这两道部署,按照正常的作战逻辑来说,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但石云彪所想的东西,此时的陈墨涵还不一定能够理解。
抗日战争终归是要结束的,在错杀友军之后,石云彪就已经为自己设想好了死亡的舞台。
在战争打响之前,姜大牙和朱预道作为前来助阵的友军,来到了陈墨涵的驻地,做好协同作战准备。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陈墨涵早已不是当初的陈三少爷,而是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指挥员。
但他和姜大牙和朱预道成长道路完全不一样。陈墨涵与日军作战,是理论指导实践,而姜大牙和朱预道却不同,理论在他们眼中,全是鸟毛灰,跟日军作战,就像是跟牛摔跤,不能硬碰硬,要见招拆招,哪怕是下三路,只要能打出战果,就是好招法。
像陈墨涵这样拉开架势,蹲在阵地里守株待兔,这种与日军比火力的亏本买卖,姜大牙和朱预道是不会这么做的。
但陈墨涵的设想是,只要用这一立体防御工事,抵挡住日军的三次冲击,他们的士气必衰,我军再顺势发起反攻,必然像洪水决堤那样,拿下这场阻击。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陈墨涵的设想的确很科学,但这场阻击却在一个条件上,出现了致命的变动,那就是队伍里出现了内奸。
高汉英的作战部署,在还未见真章之前,就被日军所掌握。
在陈墨涵的预想中,他们要阻击的,是一支没有防备的辎重部队。然而,在战争打响之后,他就发现不对劲,来犯的日军不仅在伏击之下没有乱了阵脚,反而像是知道自己的阵地部署和火力配置一样,一次又一次地组织进攻。
陈墨涵也进一步发现,他所遭遇到的日军并非是主力,而是他们的佯攻部队,其真正的目标,是位于北山方向的友军。
面对这种战局变化,陈墨涵多次请示石云彪,是否要收缩阵脚,谨慎出击,并请示高汉英,重新部署作战计划。但这些想法,都遭到了石云彪的拒绝。
而另一面,高汉英还做着让石云彪啃硬骨,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的美梦,而二四六团团长张嘉毓的一通电话,彻底让他惊醒。
大约一万日军,突然往二四六团的方向攻来,很显然,这里才是日军的主攻方向,而石云彪反倒是占了便宜。
而这场阻击战,在已经被日军摸清底细的情况下,想要取得一场大胜,已经是不可能了,而不做出及时的调整,还将面临被吃掉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汉英决定撤退。但战斗已经进入胶着状态,怎么撤,是一个大问题。
文泽远此时出了主意,要么让二四六团顶住日军主力,掩护其余部队撤出战场,要么让二四六团迅速后撤,但这就意味着,七十九团的右翼将完全暴露在这一万日军的火力范围之下。
高汉英未加思索,就决定采用第二个方案。
他故意用发电报的方式,通知二四六团,尽量坚守牵制,必要时撤出到黄岗。而这一命令,理所当然地也送到了日军手上。
在得知七十九团右翼即将空虚之后,日军的指挥官当即做出决定,要吃掉七十九团。
二四六团团长张嘉毓在接到电令之后,立马领会了这个“尽量”和“必要”的意思,但他在撤出之前,还留了个心眼儿,组织了一个连,前往石云彪所在的812高地,目的是稳住石云彪,让他以为二四六团还在他的右翼固守。
等到石云彪发现这一万日军如蝗虫一般扑面而来,他才知道,这二四六团,早就全线撤退。而在812高地上,就只要他的团指挥部,这里,就是他最后的舞台。
在《历史的天空》中,石云彪恐怕是最悲壮和最悲情的人物了,他用一腔热血,直面敌人的炮火,他也用一身铁骨,面对同僚的迫害。在石云彪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铁骨铮铮的中国军人该有的气概。
在国家大义面前,他不求官爵,不谋私利,而在民族大义,他选择恰到好处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愿看到同室操戈。他用自己的死,守住了作为军人的骄傲,也守住了作为中国人的正义和崇高。
而这,是他作为七十九团团长,给还未完全成熟起来的陈墨涵所上的最后一课。
在这场阻击战之后,日军虽然有备而来,但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他们的气数,离耗尽已经没有多远了。
而在这场战斗中挂彩的张普景,反倒让姜大牙对他另眼相待。只要能上阵杀敌,那就是好汉,只要是好汉,那就是姜大牙看得入眼的人。
没过多久,麒麟山游击支队有了新的人事变动,杨廷辉和王兰田得到调令,要前往军分区,担任领导职务,那么麒麟山就必须选出一个新的领导人。
如果不是因为那场运动,或许司令的位置,就是窦玉泉的了,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窦玉泉都具备当这个司令的硬性条件。
但窦玉泉在那场运动中,还是被抓住把柄,而经受住考验的,恰恰是在领导层里面最年轻的姜大牙。
当姜大牙从东方闻英口中得知自己有可能继任游击支队的司令时,他表示这是不可能的,还一一列举了四条理由。
看着姜大牙有模有样地陈述他的道理,东方闻英突然感觉到,姜大牙真的成长起来了,他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会耍横的刺头,而是一个有城府,有远见,有政治头脑的指挥员。
而当李文彬从窦玉泉口中得知这一消息,这一下让他的心情,跌入了谷底。
姜大牙是什么人?
一个没有接受过正规革命教育的草莽,现在要将整个根据地交给他,这简直就是对他们这些一步一步走来的老革命的侮辱。
而窦玉泉却对眼下的局势看得很清楚,他们所犯下的错误,已经让他们在继任领导人的位置争夺中,失去了竞争力。
比起李文彬的激愤,万古碑更是彻底服软,在王兰田面前,他一直为自己所犯下的做检讨,只有张普景,依然以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接受上面的批评,但仍然表示,要表达自己的态度。
而在数次运动中吃过数次苦头的窦玉泉,再一次选择了隐忍,并劝李文彬,要注意团结,不要在同志之间制造新矛盾。
但李文彬却不知是何用意,说起要是当初按照窦玉泉的指示杀掉姜大牙,那么司令员的位置,就是窦玉泉的了。
而指示这个字眼挑战了窦玉泉的底线,他强调,当初顶多是一种在特殊时期的建议。
而一向谨慎的窦玉泉,突然意识到,李文彬有可能成为他日后的软肋。
没过多久,杨廷辉和王兰田就到姜大牙的驻地,提前给他打预防针,而姜大牙在此时已经改名,成为了东方闻英口中的姜必达。
看到成长起来的姜大牙,杨廷辉更加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但在临走之前,他还是在一场欢送宴上,与窦玉泉、张普景做最后的嘱咐。
窦玉泉当然明白杨廷辉的意思,并表示任命姜大牙为司令,是正确的决定,一是因为他的进步,二是因为他的战功。
而张普景却表示,他虽然举手支持了姜大牙就任新的司令,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他的想法和意见,而对于姜大牙的不良习气和军阀作风,坚决抵制。
对于这番发言,杨廷辉并不意外,也正因如此,他也更加安心,在姜大牙身边有一个时刻敲警钟的人,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而张普景,就是最好的警钟。
就这样,姜大牙的任命,就在麒麟山游击支队的领导层中,统一了意见。
姜大牙在成为姜必达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角色,但接下来的革命道路又会如何发展呢?
请看下期:
李文彬被俘叛变,麒麟山风云又起。
往期回顾:《历史的天空》(10)请神容易,送神难,杨廷辉虎啸麒麟山
《历史的天空》(9):万古碑小人得志,李文彬活捉姜大牙
《历史的天空》(8):新七十九团重生,杨廷辉被迫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