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f1玩具赛车(1911到2012奥迪赛车历史404集)
2011年f1玩具赛车(1911到2012奥迪赛车历史404集)发动机中置的汽车联盟A型银箭赛车1932年汽车联盟诞生,四环标志也从此成为奥迪品牌的标识。1934年,一款携有四环标志的汽车联盟A型赛车(Auto Union Type A Rennwagen)问世,同时也宣布了世界赛车设计的一次革命。这款由20世纪最伟大的汽车设计师、工程师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设计的赛车首次将16缸发动机安置在驾驶员后方(这个设计形式已经被当今的F1赛车界广泛接受为设计标准),油箱安置在车身中部(无论油量多少都不影响车的重心位置),实现了1:1这一赛车最佳的车身前后比重,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保时捷博士一生的杰作不胜枚举,而为汽车联盟设计的这款四环“银箭”赛车无疑是其顶尖之作。1911年,奥迪品牌诞生伊始,奥迪C型车便参加了堪称当时最为艰苦的长途汽车拉力赛事——阿尔卑斯山越野挑战赛。在当年的比赛里,75台参赛车辆中只有10台车没有罚分
与生俱来的百年赛车基因
尽管奥迪目前将赛车运动的主要精力放在勒芒和DTM两大国际顶级赛事上,然而在奥迪这个百年高档汽车品牌的赛车运动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闪光点远不仅仅局限于此。
早在1906年,奥迪公司的前身——霍希公司就生产了一台搭载4缸发动机的汽车,并赢得了当时世界上路况最艰难、距离最长的汽车拉力赛事(Herkomer Run),取得了品牌有史以来的首个赛车冠军。
霍希驾驶奥迪C型车在阿尔卑斯山拉力赛夺冠后露出了笑容
1911年,奥迪品牌诞生伊始,奥迪C型车便参加了堪称当时最为艰苦的长途汽车拉力赛事——阿尔卑斯山越野挑战赛。在当年的比赛里,75台参赛车辆中只有10台车没有罚分顺利抵达终点,而品牌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则是亲自驾驶着奥迪车,成功完成了2 250公里异常艰苦的阿尔卑斯山山地和公路赛段,并最终赢得冠军。
一年之后的1912年6月,一个完整的奥迪车队参加了阿尔卑斯山越野挑战赛:三辆奥迪轿车确保了车队冠军头衔,并在随后的1913年成功卫冕。在1914年赛事中,奥迪又一次最大限度地证明了他们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越性:全部五辆参赛车辆在没有罚分的情况下完成了赛事。当时处于主导地位的德文汽车刊物“Motorwagen”这样评价奥迪的成功:“首先,赛事结果是德国奥迪品牌的一个重要胜利,五辆赛车全部顺利到达终点并且没有罚分。奥迪取得这样的成功并不让人奇怪——在以前的阿尔卑斯山越野挑战赛中,奥迪汽车总是能够取得成功。”
“茨维考的银箭”
1932年汽车联盟诞生,四环标志也从此成为奥迪品牌的标识。1934年,一款携有四环标志的汽车联盟A型赛车(Auto Union Type A Rennwagen)问世,同时也宣布了世界赛车设计的一次革命。这款由20世纪最伟大的汽车设计师、工程师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设计的赛车首次将16缸发动机安置在驾驶员后方(这个设计形式已经被当今的F1赛车界广泛接受为设计标准),油箱安置在车身中部(无论油量多少都不影响车的重心位置),实现了1:1这一赛车最佳的车身前后比重,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保时捷博士一生的杰作不胜枚举,而为汽车联盟设计的这款四环“银箭”赛车无疑是其顶尖之作。
发动机中置的汽车联盟A型银箭赛车
这款A型赛车由“山地赛之王”汉斯?斯图克(Hans Stuck)驾驶,首次面世即在柏林的阿瓦斯(Avus)赛道上轻松打破了世界极速记录。此后,斯图克驾驶这款四环A型赛车席卷赛场,先后在欧洲GP汽车大奖赛(Grand Prix,即“格兰彼治”大赛,F1比赛的前身)、德国公路赛以及山地赛(Hillclimb)等顶级赛事上7次夺冠,成为场地赛和山地赛的双料冠军。
也正是从1934年开始,银色的四环A型赛车与后来的B型赛车(Type Lucca Rennwagen)、C型赛车(Type C Rennwagen)如离弦之箭一般掠过赛道,所向披靡。每当这支带有四环标志的银色车队在赛场上出现时,所有的竞争者都成了陪衬。此后,奥迪四环赛车便被称为“茨维考的银箭”(Siberpfeile aus Zwickau)(茨维考市为汽车联盟时期奥迪工厂的所在地)。
1936年,不朽的传奇车手伯恩德?罗森迈尔(Bernd Rosemeyer)驾驶着四环B型和C型银箭赛车包揽了当时的所有大奖,包括欧洲GP大奖赛冠军、德国冠军赛以及山地冠军赛。到1937年年底,汽车联盟的四环银箭赛车在其参加的54场比赛中赢得32场赛事的冠军,共刷新了15项世界记录和23项同级别赛车记录。
从1938年起,根据欧洲GP大奖赛的新规则,12缸发动机的四环D型银箭赛车(V12 Type D Rennwagen)取代了16缸发动机的C型赛车,继续席卷数项重大赛事的桂冠。作为罗森迈尔(Rosemeyer)的后继者,当时最伟大的车手塔齐奥?诺沃拉利(Tazio Nuvolari)驾驶D型赛车为汽车联盟赢得了3个GP大奖赛冠军,其中包括二战前的最后一站GP大奖赛——贝尔格莱德站的冠军。 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赛车运动进入了停滞期。
二战结束后,由于地处东德萨克森州,汽车联盟的全部28000多台设备被苏联红军予以没收;公司积累了50多年的档案、客户资料被付之一炬,车型、技术研发资料片纸不留。更为致命的是,1948年,汽车联盟公司连同它那在战前豪华车市场上和顶级汽车赛事中所向披靡的四环标志一道,被当地苏维埃政权注销。四环品牌被迫长期告别世界顶级赛车运动,但奥迪人的雄心从未就此泯灭……
quattro!quattro!quattro!
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汽车运动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整合形成两大范畴,即专用比赛道路竞赛和非专用比赛道路竞赛两种。前者已经全新规范了汽车竞赛道路的标准,专业级高品质路面成了这类汽车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后一种汽车竞赛模式则把赛车完全交到大自然手中,赛车的适应性和道路表现成为了重头戏。而此时随着奥迪独家推出配有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的拉力赛车,奥迪在拉力赛场上让人热血沸腾的传奇经历也就此拉开序幕。
1981年,车手汉努?米克拉(Hannu Mikkola)驾驶奥迪赛车在瑞典拉力赛夺冠,为奥迪在世界拉力汽车锦标赛中赢得了第一场胜利。
传奇的法国女车手米歇尔?穆顿(Michele Mouton)
同年,传奇的奥迪巾帼团队由法国车手米歇尔?穆顿(Michele Mouton)驾驶一辆奥迪quattro赛车在圣雷莫拉力赛中夺冠,成为世界拉力史上第一个夺冠的女性车队,彻底颠覆了此前拉力赛一直由男性主导的局面。
1982年,随着汉努?米克拉(Hannu Mikkola)在芬兰和英国的胜利以及斯蒂格?布洛姆维斯特(Stig Blomqvist)在瑞典和意大利的胜利,配有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的奥迪quattro赛车已经用惊人的战绩完胜了1981年和1982年的世界拉力汽车锦标赛。当时,几乎所有的参赛车队都想击败奥迪。国际赛车运动委员会于是在1983年建立了B组(Group B)比赛,这个组别几乎取消了对参赛车辆的一切改装限制,世界拉力汽车锦标赛上最疯狂的一个时代因此来临。
为了捍卫速度的荣誉,奥迪Sport quattro S1的前身奥迪Sport quattro出现了,尽管在1984赛季屈居亚军,但它很快便在1985赛季夺回了冠军,同时为奥迪Sport quattro S1的登场做好了铺垫。
极致中的极致——奥迪Sport quattro S1拉力赛车
1986年,世界拉力赛车界疯狂了,B组赛车在奥迪Sport quattro S1的拉动下,几乎就要突破道路的极限,道路似乎已经不能承受更高的速度了。
奥迪Sport quattro S1无疑是一部张牙舞爪的机械怪物,它飞奔的时候,工程师们不得不用巨大的定风翼将这部车压在赛道上。车手在对其试驾之后做出了“不可驾驭(undrivable)”这样恐怖的评价。然而由于其他车队的B组赛车在比赛过程中发生了严重事故并导致人员伤亡,1987年的拉力赛季中,国际赛车运动委员会正式取消了B组赛事,奥迪Sport quattro S1在拉力赛中的传奇也随之谢幕。但此时,奥迪在拉力运动史上留下的“quattro”印记,已经深刻到让所有曾经接触过拉力赛,正在关注着拉力赛,憧憬着拉力赛的人都无法忘记和忽视。
离开B组拉力赛之后,奥迪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派克峰登山赛(Pikes Peak Hill Climb)中。为此,奥迪凭借惊人的研发能力在1987年推出了Sport quattro S1的终极版本——奥迪Sport quattro S1 Pikes Peak。这部机械魔兽将直列5气缸涡轮增压发动机调教到了极限,最大输出功率在每分钟8000转的时候达到了598马力,从静止加速到时速100公里仅需2.3秒。奥迪Sport quattro S1 Pikes Peak完胜派克峰登山赛,实现了奥迪从1985至1987年的三连冠,铸就了它在这项赛事上的不朽辉煌。
1988年,奥迪没有回到派克峰登山赛,转而用奥迪200 quattro和奥迪90 quattro IMSA-GTO这两款赛车在美国赛道上开始了夺冠之旅——此举也将quattro的运动形象通过另一种比赛形式,深深烙印在了美国人的心里。再之后,奥迪便回归欧洲并开始在DTM和勒芒这两大项赛事中征战,开启了奥迪现代赛车运动的新传奇。
赛车运动从诞生之初就是展现全世界最先进汽车科技的完美平台,而奥迪在百年的赛车运动历史上,不止一次用自己跨时代的科技创新展现着自身对最前沿科技的超越和引领——奥迪总是能在他所参加的每项赛车运动中将技术推向巅峰。也正因为此,为了避免过于先进的科技造就一家独大的局面,奥迪又多次成为赛车限定规则的“牺牲品”。但所有这些辉煌与牺牲却恰恰生动展现了一个秉承“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理念的伟大品牌,为世界赛车运动和汽车工业所注入的进取激情和澎湃动力。